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木犀草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木犀草素组、木犀草素+3-TYP组,每组12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UC模型,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大便稠度和大便潜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计算Th17/Treg比值;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IL-6、IL-10、IL-17和IL-23含量;RT-qPCR检测结肠组织RORγt和Foxp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SIRT3、AMPK、p-AMPK、mTOR、p-mTOR蛋白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脏Th17/Treg比值、结肠组织IL-6、IL-17、IL-23、RORγt mRNA水平和p-mTOR/mTOR比值升高,IL-10、Foxp3 mRNA和SIRT3蛋白水平以及p-AMPK/AMPK比值降低(P<0.05)。经药物干预后,小鼠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脏Th17/Treg比值、结肠组织IL-6、IL-17、IL-23、RORγt mRNA水平和p-mTOR/mTOR比值降低,IL-10、Foxp3 mRNA和SIRT3蛋白水平以及p-AMPK/AMPK比值升高(P<0.05);3-TYP可减弱木犀草素对UC小鼠Th17/Treg细胞分化平衡的影响(P<0.05)。木犀草素可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中Th17/Treg失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3/AMPK/mTOR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h17与Treg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中的动态变化,探讨EAM发病机制。方法注射心肌肌球蛋白免疫Balb/C小鼠构建EAM模型(EAM组,n=18),随机分成7d、21d、56d不同时间段3个亚组;正常对照组18只,用PBS代替心肌肌球蛋白皮下注射。取各组心肌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RORγt、Foxp3、IL-17和TGF-β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和TGF-β的变化。结果 EAM各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心肌炎症改变;EAM 21d组心肌组织RORγt、Foxp3、IL-17和TGF-β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7和TGF-β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AM 56d组血清IL-17和TGF-β含量比21d组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Th17与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参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清胰利胆颗粒联合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外周血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γt(RORγt)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床旁CRRT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胰利胆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外周血Foxp3、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35/4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28/40)(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Foxp3 m 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RORγt m 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胰利胆颗粒联合床旁CRRT疗法治疗SAP,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外周血Foxp3、RORγt m RNA相对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体外和体内研究Lactobacillus animalis LGM对Th细胞分化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和Foxp3的调节作用,以及探究L. animalis LGM对小鼠结肠炎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改良型的Hungate滚管技术从猪结肠内容物中分离一株L. animalis LGM,根据其16S rRNA序列进行鉴定。收集L. animalis LGM培养液上清,与细菌脂多糖(LPS,2μg/mL)同时孵育Caco-2细胞24 h,体外研究L. animalis LGM对Caco-2细胞内Th细胞分化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的影响;配制L. animalis LGM细菌悬液,研究L. animalis LGM灌胃对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症状及结肠Th细胞分化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IFN-γ,IL-4,IL-17和IL-10) mRNA表达的影响,表达结果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animalisLGM培养液上清显著上调Caco-2细胞内ROR-γt与Foxp3 mRNA表达(P0.05),显著下调GATA3、IL-4、IL-17和TGF-βmRNA表达(P0.05)。L. animalis LGM灌胃显著上调小鼠结肠内ROR-γt和Foxp3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了促炎因子IL-4和IL-17的表达(P0.05),阻止了小鼠结肠长度缩短(P0.05)。【结论】猪肠道分离L. animalis LGM表现出对Th细胞分化转录因子的选择性调节,显著上调Caco-2细胞及结肠炎小鼠ROR-γt与Foxp3mRNA表达。降低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炎症水平,对DSS诱导结肠炎起保护作用,有助于维护肠道环境稳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对致敏脾淋巴细胞Th1/Th2及Treg/Th17平衡的体外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β-乳球蛋白(β-Lg)建立BALB/c小鼠牛乳过敏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离致敏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并分别与不同剂量的WPG共同孵育,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抗体(总IgE和特异性IgE),Th1/Th2及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TGF-β,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3+、CD4+和CD8+的百分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过敏小鼠脾细胞中Th1/Th2及Treg/Th17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和RORγt mRNA的表达量。【结果】WPG体外刺激致敏脾细胞后可显著抑制IgE的产生,上调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下调Th2型因子(IL-4,GATA-3mRNA)和Th17型因子(IL-17,RORγt mRNA)的表达,且与过敏组相比,中、高剂量WPG的作用效果显著(P0.05);另外,WPG体外作用还上调了Th1型因子(IFN-γ,T-bet mRNA)及Treg型因子(TGF-β,Foxp3 mRNA)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嗜酸乳杆菌WPG体外刺激可有效纠正致敏脾淋巴细胞的Th1/Th2及Treg/Th17失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I型糖尿病NOD小鼠模型,探讨LIGHT在I型糖尿病模型NOD小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监测雌性NOD小鼠血糖、胰岛素水平;NOD小鼠分为4组,即未发病5周龄及11周龄组、发病1 w和2 w组。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技术分析NOD小鼠胰腺组织LIGHT的mRNA、蛋白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可溶性LIGHT及Th1细胞因子IFN-γ含量;HE染色检测胰岛炎,对胰岛炎评分,并对血清LIGHT含量与IFN-γ含量及胰岛炎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发病组NOD小鼠胰腺组织LIGHT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血清LIGHT浓度均明显高于未发病的5周龄组(P0.05),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FN-γ分泌显著增加。血清LIGHT含量与IFN-γ水平及胰岛炎积分呈明显正相关(r1=0.52,r2=0.87,P0.01)。结论 LIGHT在NOD小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可能影响Th1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及胰岛炎程度,血清LIGHT能反映I型糖尿病胰岛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近日,著名国际代谢类杂志cell metabolism刊登了纽约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实验证实了核激素受体RORγt的天然配体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并且发现了RORγt配体影响淋巴细胞发育的具体机制。研究人员指出,核激素受体RORγt缺失小鼠会出现胸腺细胞,淋巴器官,Th17和ILC3细胞发育缺陷,之前研究发现RORγt能够结合胆固醇代谢产物羟固醇,但这些是否是RORγt的天然配体仍不清楚。研究人员利用过表达,RNAi,以及对代谢酶进行基因敲除等方法对RORγt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当归挥发油对哮喘BALB/c小鼠的平喘作用及对IL-17A、RORγt等Th17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取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n=12):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当归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及当归油中+地米组,通过注射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吸入OVA激发的方法来复制哮喘动物模型,在当归挥发油的防治下,考察当归挥发油对哮喘行为学、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血清IL-17A及肺组织RORγt表达的影响。结果:60、120、240 mg/kg当归挥发油可维持哮喘小鼠体重的正常增长,改善哮喘行为学、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抑制IL-17A与RORγt的过度表达(P<0.05, 0.01)。同时,当归挥发油与地塞米松配伍后对维持体重的正常增长、缓解IL-17A与RORγt的过度表达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当归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防治哮喘作用,抑制IL-17、RORγt过度表达而抑制Th17细胞免疫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而当归挥发油与糖皮质激素配伍后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IL-17、IL-6和IL-10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取了78例接受诊断性导管插入术的患者的血样,并将样品分为AMI、UA和SA 3组,通过ELISA实验检测3组患者中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百分比,最后用RT-PCR的方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ACS患者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且Th17和Treg细胞百分比失衡,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mRNA水平也出现异常。ACS患者存在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而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是由Th17/Treg细胞失衡引起的,Th17/Treg细胞失衡同时影响多个重要转录因子的表达,因此在ACS发病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天然免疫系统中胞浆识别受体NODs及其信号通路在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中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接种烟曲霉菌组(正常感染组)和免疫抑制+接种烟曲霉菌组(IPA组),经鼻吸入烟曲霉孢子后在不同时相点处死小鼠,无菌取肺组织分别进行病理切片,烟曲霉菌落计数,RT-PCR法、Western blot法动态检测小鼠感染烟曲霉菌过程中肺组织NOD1、NOD2、RIP2 mRNA表达,促炎细胞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鼻吸入烟曲霉菌后72 h时,IPA组肺组织出现严重炎症反应,并有大量的菌丝生成,同时各时相点的烟曲霉菌负荷均高于正常感染组;与正常感染组比较,IPA组NOD1、RIP2 mRNA持续低表达,而NOD2 mRNA则在感染最早期(24 h)异常高表达,而在随后的感染过程中一直处于低表达状态;正常小鼠感染烟曲霉菌后,肺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在感染前期皆呈高表达,且最高表达量均出现在48 h或72 h,之后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水平。而IPA小鼠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缓慢且低水平释放。【结论】NOD1、RIP2的表达受到长期抑制,NOD2在感染最早期的过度激活以及随后的抑制表达,引起促炎细胞因子低表达,可能导致了侵袭性肺曲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肾阳虚(kidney yang deficiency)小鼠血清睾酮及性腺雄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旨在揭示淫羊藿苷(icariin)对肾阳虚症状的影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组注射氢化可的松15 d;再分别给大、中、小剂量组淫羊藿苷,阳性组甲基睾酮,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蒸馏水,灌胃15 d.放射免疫法测血清中睾酮含量;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雄激素受体基因在性腺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对照组小鼠平均体重最轻,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小鼠血清睾酮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大、中剂量给药组,阳性组睾酮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性腺组织中,对照组雄激素受体和mRNA比正常组表达量低,差异显著(P<0.05);中、小剂量给药组,阳性组雄激素受体和mRNA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果表明,肾阳虚小鼠血清睾酮含量,性腺雄激素受体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所下降,淫羊藿苷能够抑制其下降,缓解肾阳虚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对小鼠炎症性肠病(IBD)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 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雄性Balb/C小鼠120只,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成IBD模型,根据腹腔注射药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ω-3 PUFAs组[2.5g/(kg·d)浓度ω-3 PUFAs]、硬脂酸对照组(饱和脂肪酸硬脂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组。各组小鼠组织学评分,Treg细胞表型,胞内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硬脂酸空白对照组、DHA组与ω-3 PUFAs组小鼠组织学评分[(4.12±0.89)分比(3.82±0.51)分、(2.51±0.74)分、(1.04±0.36)分] 、干扰素(IFN)-γ水平[(203.51±10.29) pg/mL比(165.32± 11.67) pg/mL、(128.34±6.77)pg/mL、(105.29±6.81)pg/mL]均下降,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表型比例[(3.80±0.89)﹪比(7.22±1.13)﹪、(3.90±0.75)﹪、(10.10±1.29)﹪]、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96.74±6.65)比(107.33±6.82)、(122.67±8.53)、(165.22±10.43)]、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表达水平[(0.59±0.18)比(0.98±0.29)、(1.22±0.59)、(1.47±0.53)]、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0水平[(83.51±4.67) pg/mL比(108.35±7.22)pg/mL、(122.29±15.33)pg/mL、(153.67±15.28) pg/mL]、Foxp3水平[(9.65±1.29)pg/mL比(13.73± 1.32)pg/mL、(15.67± 2.57)pg/mL、(19.53±2.18)pg/mL]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硬脂酸对照组比较,ω-3 PUFAs组与DHA组细胞Foxp3、IL-10 mRNA表达水平、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0、Foxp3水平均升高,IFN-γ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ω-3 PUFAs可以有效调节IBD小鼠免疫功能紊乱,减轻机体炎症水平,为IBD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HLJDD)对ApoE~(-/-)小鼠斑块、炎症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4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HLJDD高、中、低剂量组(n=8)。HLJDD灌胃剂量依次为:每日3.5、7.0、14.0 g/(kg·bw),辛伐他汀灌胃剂量为每日5 g/(kg·bw),另设8只同龄雄性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连续给药16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血脂水平,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s数量;RT-PCR法检测Foxp3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主动脉斑块明显,TC、TG与LDLC浓度显著升高,促炎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白介素-10(IL-10)、生长转化因子-β(TGF-β)、Foxp3 mRNA水平显著降低,Tregs数量减少,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HLJDD能显著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降低血清TC、TG与LDL-C,并降低IL-6、hs-CRP与TNF-α水平,增加血清HDL-C、IL-10、TGF-β及Foxp3 mRNA水平,并增加Tregs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LJDD可显著减轻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损伤,可能与增加Tregs数量,从而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津力达对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Apo E-/-小鼠骨骼肌甘油三酯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8只雄性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组(A组);40只雄性Apo E-/-小鼠喂养16周后分为模型组(B组)、罗格列酮组(C组)、津力达低剂量组(D组)、津力达中剂量组(E组)、津力达高剂量组(F组),开始灌胃给药,连续8周。采用酶法、BCA蛋白浓度法测定骨骼肌TG含量;OGTT评价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小鼠骨骼肌HSL、ATGL、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津力达能够不同程度降低小鼠的FBG、TC、TG和LDLC,升高HDL-C;下调FIns水平,提高ISI,明显改善小鼠糖耐量异常;津力达能够不同程度的上调小鼠HSL、ATGL、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津力达能够通过调节骨骼肌甘油三酯相关酶的表达,改善高脂诱导的Apo E-/-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6-姜烯酚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15 d后分为模型组,6-姜烯酚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6-姜烯酚组采用6-姜烯酚100 mg/(kg·d)灌胃,阳性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100 mg/(kg·d)灌胃,给药20 d后处死,观察小鼠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Hes-1、Math-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结肠上皮组织Notch-1、Hes-1、Math-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上皮组织Notch-1、Hes-1、Math-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上皮组织Notch-1、Hes-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P<0.01), Math-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 P<0.01);与模型组比较,6-姜烯酚组、柳氮磺吡啶组小鼠结肠上皮组织Notch-1、Hes-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 P<0.01), Math-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P<0.01) 。结论:6-姜烯酚能够抑制Notch通路的过度活化,调节结肠上皮吸收细胞系和分泌细胞系之间分化的平衡,修复受损结肠粘膜组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NF-κB启动的炎症反应在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肺损伤中的作用,将小鼠分3组:正常组、正常 烟曲霉菌接种组、IPA模型组,小鼠鼻吸入烟曲霉菌第4天处死,取肺组织,肺组织切片经HE染色观察病理损伤;比色法测定肺组织MPO活性;免疫组化法评价肺组织NF-κBp65蛋白的活化:RT-PCR法检测肺组织TNF-α、IFN-γ和β-tublin mRNA的表达. 结果显示,正常健康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正常,未见炎症发生;正常 烟曲霉菌接种组小鼠肺组织有炎症细胞浸润,未见孢子萌芽;IPA模型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孢子萌芽生成菌丝.正常 烟曲霉菌接种组和IPA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的TNF-α和IFN-γ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NF-κB p65免疫组化评分和MPO活性均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并且IPA模型组小鼠肺组织NF-κB p65免疫组化评分值和MPO活性均高于正常 烟曲霉菌接种组(P<0.05).结果提示,烟曲霉菌感染可激活小鼠肺组织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诱导下游TNF-α和IFN-γ的表达,募集大量的中性粒细胞于感染组织,是导致IPA小鼠肺组织严重病理损伤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灌胃番泻叶脾虚腹泻造模方法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进行小鼠脾虚造模。12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番泻叶水煎液,正常组灌胃等量无菌水,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变化。灌胃7d后称重、无菌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内容物的淀粉酶活性升高极显著(t=-53.0671,P=0.0000),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下降显著(t=23.1230,P=0.0000;t=12.3900,P=0.0410),而蛋白酶活性变化不明显(t=1.3120,P=0.0521);模型组小鼠细菌总数显著减少(t=73.1601,P=0.0000),而大肠埃希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真菌总数变化均不明显(t=2.3580,P=0.1432;t=2.2089,P=0.1127;t=2.2813,P=0.1037;t=9.3210,P=0.0510)。结论脾虚造模会使细菌总数减少,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下降,淀粉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对γ-羟丁酸(GHB)致失神发作大鼠脑电及脑内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的亚型HCN1、HCN2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拉莫三嗪抗失神癫痫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拉莫三嗪治疗组(低剂量组为8 mg/(kg·d)、中剂量组为12 mg/(kg·d)、高剂量组为24 mg/(kg·d)),每组7只。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应用0.25%的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治疗组每日应用0.25%的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制的浓度为2 mg/mL的拉莫三嗪混悬液灌胃。手术埋置皮层脑电电极。腹腔注射GHB的前体γ-丁内酯(GBL)200 mg/kg制作大鼠失神发作模型,并监测脑电。免疫组化法检测皮层HCN1及丘脑HCN2的表达。结果:皮层脑电图拉莫三嗪治疗组比模型组失神发作的潜伏期延长,最高波幅降低(P0.05)。模型组皮质HCN1比空白对照组表达减少,而拉莫三嗪高、中剂量组皮质HCN1比模型组表达增加(P0.05)。模型组丘脑HCN2表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及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莫三嗪可以改善GHB致失神发作模型脑电图的异常表现;拉莫三嗪抗失神癫痫作用可能与调节HC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清血消脂片对代谢性炎症小鼠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IL-6、MIP-1a以及NF-κB和PPARγ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立普妥组、清血消脂片组(n=15)。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脂多糖注射造成小鼠代谢性炎症模型。造模5周后,按成人临床等效剂量换算成小鼠剂量灌胃给药,每天两次,连续灌胃5周。处死后采血和取肝脏,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和MIP-1a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肝脏NF-κB和PPARγ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清血消脂片组小鼠血清TC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炎症因子IL-6和MIP-1a水平明显降低(P0.01),清血消脂片组小鼠肝脏组织中NF-κB m 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PPARγm RNA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结论:清血消脂片可降低代谢性炎症小鼠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IL-6和MIP-1a水平,并可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和PPARγ受体,抑制小鼠体内代谢性炎症,从而可能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