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硬蜱一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验室内饲养17种硬蜱,分析和比较了它们生长发育的一些特性.硬蜱成虫、幼虫和若虫的吸血时间受温度影响不大.同一种成虫在不同寄主上吸血时间略有差别.雌虫吸血时间的长短与其生理年龄和与雄虫交配的早晚有关.雄虫较雌虫吸血时间稍长.产卵前期、产卵期、孵化期及饱食幼虫和若虫的蜕化期在不同月份有较大差异,受温度影响很大.其中,产卵前期是生活史中变异范围最大者,有些种类还具有产卵延迟的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2.
宽额螯蜂Dryinus latus Olmi在山东商河寄生恶性席瓢蜡蝉Sivaloka damnosus Chouet Lu若虫,具有捕食和寄生的双重控制作用。首次明确该蜂寄主,记述其幼期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在山东商河1年发生2代,以4龄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捕捉寄主若虫补充营养。成虫主要产卵于恶性席瓢蜡蝉3~5龄若虫前后翅芽下紧贴体背的淡绿色组织上。第1代卵历期平均78.1h,幼虫孵化至脱囊平均历时209.5h,产卵至脱囊平均历时280.0h,蛹期平均386.4h。幼虫作茧于枝条、叶片或地面枯叶上,茧外缀有枝条表皮或叶片碎屑。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第2代幼虫8月上旬开始脱囊结茧越冬。野外寄生率27.8%~45.7%,控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杨树粒肩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树粒肩天牛在福建省2a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第2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期始于5月底6月初,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只见个别成虫;产卵期始于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幼虫孵化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为盛发期;幼虫不越冬。杨树粒肩天牛成虫为补充营养所取食的树种较集中,主要是构树与桑树。杨树粒肩天牛幼虫对杨树危害严重,但成虫却不喜欢取食杨树,用杨树饲养的粒肩天牛成虫寿命很短,仅3-19d,不产卵;而以桑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55d、雄26.5d;以构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78d、雄45.5d,补充桑树与构树的粒肩天牛成虫均可正常产卵。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雌虫有多次产卵现象,单雌每天产卵数量1-12粒不等。  相似文献   

4.
黄连木种子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立英  吕文彦  杜开书  谢金良 《昆虫知识》2006,43(4):567-570,F0004
通过田间及室内饲养观察,黄连木种子小蜂EurytomaplotnikoviNikolskaya在河南省太行山区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果内过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产卵的盛期。幼虫5月中旬开始孵化,在果内取食至8月中、下旬老熟越冬。成虫在果壳内停留4~5d,出壳后成虫寿命:雄虫3~7d,雌虫4~17d,产卵前期3.7d。平均产卵量35.4粒,卵期3~4d。幼虫共5龄,预蛹期4~5d,蛹期8~10d,蛹期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阶段性分为4级。成虫交尾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3~25℃,化蛹、羽化较适宜的湿度为65%~70%。  相似文献   

5.
核桃小吉丁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小吉丁虫足陕西省核桃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枯枝中过冬,极少数在活枝上越冬。4月中旬至6月底为化蛹期,盛期为4月底至5月初。蛹期平均27.7天,最短16天,最长39天。成虫羽化后在蛹室中停留4—20天才咬破皮层钻出枝外。5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出现期,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化蛹结束时亦即成虫出现高峰。成虫出枝后取食核桃叶,约经半个月补充营养期开始产卵。产卵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强光,卵多产在伸出树冠外围的长枝条上叶痕附近。成虫生活期平均35.3天,最长可达83天。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卵出现期。卵期多为10天。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孵化期,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多在二、三年生枝条皮层中串圈为害。受害严重时树叶变黄、脱落,枝条干枯。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开始钻入木质部,做一蛹室,在蛹室中过冬,至10月底大部幼虫进入了越冬阶段。  相似文献   

6.
青海血蜱的生物学观察及幼期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血蜱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Teng在我国西部比较常见,它分布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南等省区。该蜱主要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犏牛、马、骡、驴等家畜,在高原兔上也经常发现。各期虫体主要在春季活动,以5月份数量最多;秋季10月间又有少量出现。该蜱以饥饿的成虫、若虫和幼虫越冬;生活史一般需要3年完成。除了生物学的观察以外,本文并对该蜱的若虫稻幼虫形态首次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金泽革蜱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7,(3):285-290
金泽革蜱是分布于东洋区的三寄主蜱, 成虫活跃于夏季到晚秋, 其发育历期随季节而不同.雌虫在兔休上吸血时间, 七、八月为16—20天, 十一月只需9天.产卵前期在夏季饱食的雌虫为13—27天;十一月饱食者产生滞育, 至少需244天.产卵期持续31—43天(七、八月), 总产卵量为1749—8995粒.雌虫产卵显与饱血雌虫体重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989, p<0.001).金泽革蜱的产卵力(饱食后每毫克体重产卵数)为7.631.卵期为55—79天(九、十月), 幼虫在兔体上吸血4—6天, 饱食后经18—29天脱皮为若虫, 若虫寿命可达124天.  相似文献   

8.
高建发  杜进琦 《昆虫知识》2010,47(4):794-796
小红珠绢蝶Parnassius nomion Fischer von Waldheim在甘肃甘南1年发生1代。翌年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8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该虫以卵越冬。  相似文献   

9.
夹竹桃天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兰  林仲桂 《昆虫知识》2010,47(5):918-922,F0004
夹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Linnaeus)是夹竹桃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间歇性爆发的特点。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层、表层松土及土壤缝穴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中下旬产卵。6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第1代成虫于7月中旬出现,7月下旬产卵。第2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危害最历害,9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持续到10月中旬。第2代蛹发生分化,一部分成为越冬蛹,另一部分则羽化为成虫。第2代成虫于10月上旬开始产下第3代卵。10月上旬第3代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中旬第3代幼虫开始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0.
利用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 在国外已有70多年的历史, 防治效果显著, 我国引入澳洲瓢虫后, 在防治上亦取得很好的效果。据我们室内饲养结果, 一年发生8代, 完成一世代的历期19-229天, 平均56.26天。每雌虫产卵5—612粒, 平均产卵173.82粒, 卵孵化率为30.55-99.42%。过冬的成虫于3月上旬大量产卵, 3月中旬出现产卵高峰, 第一代成虫于4月下旬出现。澳洲瓢虫在重庆地区防治吹绵蚧的有效期为3-11月。成虫抗药力最强, 卵次之, 幼虫最差。在生物防治区, 当澳洲瓢虫与吹绵蚧的虫口比例为1:15左右时, 经14-20天后, 吹绵蚧便被消灭。从放虫的日期起, 约经55-69天, 可将全国内的吹绵蚧消灭。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t and current applied biology reveals its fundamentally ecological nature, and also indicates the potent influence of the applied biologist upon society. It is urged that in order to impress influence upon pupils biolog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mainly upon field studies, rather than upon predominantly evolutionary,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udies. The nature of past and existing school biology strongly reinforces the abovel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attempts to find and evaluate evidence of the social influences of past and present biological education are presented, both in relation to the whole population, as well as to particular aspects, like food poisoning, the press, and the education of Civil Servants and Members of Parliment.
The potentialities of a Sixth Form biology resting chiefly upon field study are discussed not only as a means of developing an outlook valuable to-day, but also of treating suitably the pre-university education of future applied biologist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