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D-L1)、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突触素(SY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7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检测NSCLC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PD-L1、TTF-1、SYN表达。分析PD-L1、TTF-1、SY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PD-L1、TTF-1、SYN表达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PD-L1、TTF-1阳性表达升高,SYN阴性表达升高(P<0.05)。PD-L1、TTF-1、SYN表达均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D-L1、TTF-1阴性患者的生存率分别高于PD-L1、TTF-1阳性患者,SYN阴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SYN阳性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D-L1阳性表达、TTF-1阳性表达、SYN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NSCLC组织中PD-L1、TTF-1阳性表达升高,SYN阴性表达升高,并且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其在NSCL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TERT、MTA1表达,分析食管癌组织中hTERT、MTA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观察不同hTERT、MTA1表达情况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hTERT、MTA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TERT、MTA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TNM分期为III+IV期、有淋巴结转移者食管癌组织hTERT、MTA1阳性率分别高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灶最大直径者、肿瘤部位、病理类型食管癌组织hTERT、MTA1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食管癌组织中hTERT表达与MTA1表达呈正相关(r=0.645,P=0.000)。随访36个月后,患者存活33例,存活率41.25%(33/80),食管癌组织hTERT阴性、MTA1阴性患者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29%(9/14)、23.6个月,60.87%(14/23)、24.9个月均显著优于hTERT阳性、MTA1阳性患者的36.36%(24/66)、19.2个月,33.33%(19/57)、18.5个月(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hTERT、MTA1异常高表达,其水平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且其表达情况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Luminal B型乳腺癌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徐汇院区和临港院区收治的359例原发性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随访资料,根据Luminal B型乳腺癌分子亚型分为人表皮生长受体2(Her-2)阴性组(266例)和Her-2阳性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Her-2阳性组TNM分期Ⅲ~Ⅳ期、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PR阴性、Ki-67高表达、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Her-2阴性组(P<0.05)。Her-2阳性组5年DFS、OS生存率分别为12.90%、40.86%,分别低于Her-2阴性组的24.06%、59.77%(Log-Rankχ2=14.500、12.860,P=0.000、0.000)。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PR阴性是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uminal B 型乳腺癌患者不同分子亚型的TNM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Ki-67和PR表达存在差异,同时,TNM分期、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PR阴性是Luminal B 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Rab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5(RABEX-5)、人源长寿保障基因2(LASS2)、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RABEX-5、LASS2、HOXB7表达,分析RABEX-5、LASS2、HOXB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ABEX-5、LASS2、HOXB7表达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RABEX-5、HOXB7表达阳性率上调,而LASS2阳性率下降(P<0.05)。LASS2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RABEX-5、HOXB7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ABEX-5、HOXB7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低于RABEX-5、HOXB7表达阴性患者,而LASS2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高于LASS2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RABEX-5阳性表达、LASS2阴性表达和HOXB7阳性表达(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BEX-5、HOXB7阳性率升高,而LASS2阳性率下降,且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ABEX-5、LASS2、HOXB7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HIT000218960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Ο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103例胃癌患者及进行胃粘膜活检的健康体检志愿者62例,取其对应组织,应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组织中lncRNA HIT000218960及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信使RNA(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HMGA2阳性表达。分析lncRNA HIT000218960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lncRNA HIT000218960分组患者预后情况,并应用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lncRNA HIT000218960、HMGA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HMGA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lncRNA HIT000218960表达与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lncRNA HIT000218960水平与HMGA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5)。lncRNA HIT000218960低表达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lncRNA HIT000218960高表达组(P<0.05)。Cox回归显示,肿瘤组织中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lncRNA HIT000218960高表达、HMGA2 mRNA高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lncRNA HIT000218960异常高表达,其与胃癌恶性进展及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膀胱癌组织钙调蛋白结合蛋白(CALD1)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11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CALD1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CALD1 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分析CALD1 mRNA相对表达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ALD1 mRNA在膀胱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ALD1mRNA相对表达量与膀胱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111例患者出院后随访5年,4例失访,107例患者获得随访,CALD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34%(34/47)、50.00%(30/60)(P<0.05),CALD1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组织低分化程度、TNM高分期、淋巴结转移、CALD1mRNA高表达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ALD1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ALD1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叉头框蛋白P3(FOXP3)、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大鼠肉瘤蛋白活化因子2(RASAL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乳腺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FOXP3、HMGA2、RASAL2表达,分析FOXP3、HMGA2、RASAL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FOXP3、HMGA2、RASAL2表达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FOXP3、HMGA2阳性表达率升高,而RASAL2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FOXP3、HMGA2、RASAL2表达均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FOXP3、HMGA2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FOXP3、HMGA2阴性患者,RASAL2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RASAL2阴性患者(P<0.05)。TNM分期Ⅲ期、FOXP3阳性表达、HMGA2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RASAL2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FOXP3和HMGA2阳性表达率升高,而RASAL2阳性表达率降低,FOXP3和HMGA2阳性表达以及RASAL2阴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且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lncRNA DGCR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86例,在手术期间从患者获得肿瘤和非肿瘤的肺癌旁组织样本。采用qRT-PCR测定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DGCR5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DGCR5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lncRNA DGCR5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lncRNA DGCR5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ncRNA DGCR5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体积、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研究发现lncRNA DGCR5高表达组中位OS及中位DFS分别显著高于lncRNA DGCR5低表达组(P<0.05)。低分化程度、II+ IIIa临床分期、N1-N3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lncRNA DGCR5 低表达均与NSCLC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结论:LncRNA DGCR5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降低,NSCLC患者血LncRNA DGCR5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预后具有相关性。LncRNA DGCR5可作为早期诊断和治疗NSCLC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环加氧酶-2(COX-2)、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5年,其中2例失访,107例完成随访。根据5年内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将其分为复发转移组(n=31)和未复发转移组(n=76)。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血清CA12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血清COX-2、sTNFR-P5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A125、COX-2、sTNFR-P55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转移组肿瘤直径>5 cm、浸润性非特殊癌、脉管癌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无内分泌治疗构成比、TNM分期IIIA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4~9个构成比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CA125、COX-2、sTNFR-P55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浸润性非特殊癌、TNM分期IIIA期、脉管癌栓、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4~9个、CA125升高、COX-2升高、sTNFR-P55升高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18、1.213、1.223、1.137、1.257、1.241、1.313、1.351,P<0.05)。血清CA125、COX-2、sTNFR-P55均可有效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49、0.761,三指标联合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1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0.83。结论:肿瘤直径、浸润性非特殊癌、TNM分期、脉管癌栓、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以及术前血清CA125、COX-2、sTNFR-P55异常升高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前血清CA125、COX-2、sTNFR-P55联合检测可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β-链蛋白(β-catenin)、E钙黏素(E-cadheri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观察不同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及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TNM分期为III+IV期、有淋巴结转移者β-catenin及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蛋白阳性率低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经Log_rank检验发现,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MMP-9(-)患者生存率高于β-catenin(+)、E-cadherin(-)、MMP-9(+)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MMP-9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β-catenin、MMP-9异常高表达,E-cadherin异常低表达,其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β-catenin、MMP-9、E-cadherin的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PLT)计数与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方法:测定99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食管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D-dimer和PLT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及预后价值。结果:食管癌组血浆D-dimer、PL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D-dimer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而PLT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单因素分析提示D-dimer、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无疾病进展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提示D-dimer是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独立危险预后因素。结论:D-dimer增高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D-dimer可作为评判局部晚期ESCC预后的独立指标,为ESCC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省医科大学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5年生存率和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61.67%(37/60),5年无病生存率为46.67%(28/60),均低于对照组的81.67%(49/60),73.33%(44/60)(P0.05)。研究组肿瘤最大直径、腋淋巴结转移率、TNM分期为III期的比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率、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与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腋淋巴结转移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抗癌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预后意义。方法:测定97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D-dimer、FIB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及预后价值。结果:肺癌组血浆FIB、D-dime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癌组FIB与TNM分期有关,D-dimer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单因素分析提示FIB、D-dimer、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提示D-dimer、FIB是老年NSCLC患者的独立危险预后因素。结论:检测老年NSCLC患者抗癌治疗前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可以指导预后,为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噬体相关基因Beclin1与p53基因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A)和癌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CPA)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手术切除的PA标本45例作为PA组,CPA标本32例作为CPA组,正常腮腺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三组Belin1与p53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CPA组Beclin1、p53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及Beclin1、p5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三组Beclin1、p53阳性表达率存在统计学差异,CPA组Beclin1阳性表达率低于PA组和对照组,CPA组和PA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且CPA组高于PA组(P0.05)。CPA组Beclin1、p53表达情况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TNM分期为III-IV期患者Beclin1阳性表达率低于I-II期患者,p53阳性表达率高于I-II期患者,淋巴结转移患者Beclin1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组Beclin1、p53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侵袭性无关(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CPA患者Beclin1和p53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839,P=0.000)。结论:PA及CPA中存在Beclin1异常低表达,p53异常高表达,CPA患者Beclin1、p53表达情况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对宫颈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2年,定期检测SCC-Ag表达情况及HR-HPV感染情况,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SCC-Ag、HR-HPV对宫颈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出现12例失访,300例患者中完成随访288例,出现复发40例,未复发24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术后复发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间质浸润情况、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SCC-Ag阳性表达、HR-HPV持续感染有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性行为开始年龄、宫颈癌家族史、病理类型、术后放化疗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低分化、深肌层浸润、临床分期IIA1-IIA2期、有淋巴结转移、SCC-Ag阳性、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SCC-Ag联合HR-HPV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0%、87.50%、54.41%、98.64%。结论:中低分化、深肌层浸润、临床分期IIA1-IIA2期、有淋巴结转移、SCC-Ag阳性、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SCC-Ag联合HR-HPV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8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7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ALDH-1、TRAIL表达情况,分析ALDH-1、TRAIL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癌组织中ALDH-1、TRAIL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的ALDH-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RAIL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膀胱癌患者的ALDH-1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数量无关(P0.05),临床分期为T2-T3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ALDH-1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为Ta-T1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P0.05)。膀胱癌患者的TRAIL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数量无关(P0.05),高分化的膀胱癌患者TRAIL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的膀胱癌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癌组织中ALDH-1、TRAIL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偏高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RAIL的表达偏低且与分化程度有关,但ALDH-1和TRAIL之间无相关性,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采用C-14呼气试验和改良Giemsa染色检测患者HP感染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yclinD1、MMP-9表达情况。分析HP感染、cyclinD1、MMP-9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80例胃癌患者HP感染阳性56例(70.00%),阴性24例(30.00%)。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80例胃癌患者cyclinD1阳性表达45例(56.25%),阴性表达35例(43.75%),MMP-9阳性表达65例(81.25%),阴性表达15例(18.75%),TNM临床分期为III+IV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cyclinD1、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临床分期为I+II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HP感染阳性患者的cyclinD1阳性表达率和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yclinD1和MMP-9的表达与TNM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且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T细胞分化蛋白2(Mal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26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86例正常肝组织中Ma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不同Mal2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HCC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Mal2蛋白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Mal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与HCC患者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较高的TNM分期相关。生存分析表明Mal2蛋白高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Mal2阳性表达、血管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及较高的TNM分期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al2蛋白在HCC组织中呈过表达趋势,且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HCC的诊断与预后判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