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每年都会因虫害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为了挽回害虫造成的损失,必须对害虫进行防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是评价害虫防治效果的重要依据,取样方式对节肢动物群落调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对转基因作物对稻田生物多样性安全性进行评价时,取样方式对多样性评价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吸虫器法、盆拍法和马氏网诱集法3种取样方式进行稻田节肢动物调查,并评估不同取样方式的采集效率。得到的结果有:1.采集到的节肢动物物种数:马氏网诱集法吸虫器法盆拍法;2.采集的节肢动物数量:盆拍法吸虫器法马氏网诱集法;3.吸虫器取样法在调查叶蝉科、秆蝇科、茧蜂科、姬蜂科、金小蜂科、缘腹细蜂科、蕈蚋科时,取样效率较高;4.盆拍取样法在调查叶蝉科、瘿蚊科、微蛛亚科、跳蛛科、狼蛛科、猫蛛科、弹尾虫目、飞虱科时,取样效率较高;5.马氏网诱集法在调查缟蝇科和毛蠓科时取样效率较高。马氏网诱集法善于采集具有飞行能力的节肢动物;吸虫器法对不同习性的节肢动物采集效果均较高;盆拍法适合采集活动于水稻基部的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2.
何佳春  李志宇  杨洪  胡阳 《昆虫知识》2013,(6):1760-1766
本文介绍了一种较为简便和节省人工的稻田摇蚊田间取样方法:笼罩法,并将笼罩法得到的稻田摇蚊群落结构和发生动态和吸虫器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的4个生育期中,笼罩法和吸虫器法均采集到了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 Kiknadze,Wang,Istomina&Gunderina;台湾长跗摇蚊Tanytarsus formosanus Kieffer;云集多足摇蚊Polypedilum nubifer Skuse和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itpennis Meigen,而吸虫器法还采集到微小沼摇蚊Limnophyes minimus Meigen。其中中华摇蚊和台湾长跗摇蚊为优势类群,笼罩法取样得到的两种优势种种群密度均高于吸虫器法的,例如在拔节期时笼罩法取样得到台湾长跗摇蚊的种群密度是吸虫器法的22倍。通过取样变异系数的比较发现,两种方法精确性都并不理想,在今后的试验中可以通过增加取样的样点量或取样面积来提高精确度。相比较而言吸虫器法操作复杂,而且较为耗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而笼罩法则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试验安排可以进行高频率取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田间摇蚊的种群动态。因此,笼罩法为以后研究与摇蚊生活习性相似的稻田节肢动物类群(如蚊科昆虫)提供了一种新的取样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量化不同类型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方法】利用SAS软件对连续2年不同取样方法下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分别进行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方法下4个群落结构特征指数中,仅有物种数连续2年在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表现出差异显著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年黄板和吸虫器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4.12%和77.69%,均大于化防稻田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67.18%和56.24%;第2年黄板法和目测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分别达到77.20%和75.93%,均大于化防稻田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55.17%和71.15%。【结论】本研究认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可以作为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差异的量化指标之一,同时参考物种数指标,以综合评价稻田生态系统抗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巴基斯坦旁遮普中部地区稻田蜘蛛的活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巴基斯坦旁遮普(Punjab)中部稻田中蜘蛛群落的多样性与特征,我们在Punjab的4个主要产稻区Lahore、 Sialkot、 Sheikupura、和Kasur使用陷阱诱捕以及吸虫器进行研究, 共记录了隶属于12科30属40种的27658头蜘蛛.采样地区间有相似的科别 以及组成,总体多样性以及均匀性无差异.然而,多度以及丰富度随不同取样地点而异.蜘蛛的群落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受洪水以及杀虫剂的影响.农田蜘蛛的组成随作物组成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稻田昆虫群落是农业昆虫群落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稻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结构。本文综述了我国稻田昆虫群落多样性及生态调控功能研究进展。显示,我国的稻田昆虫群落研究,主要围绕天敌资源利用与水稻害虫防治两个方面,且基于水稻害虫防治中心目标开展。而且,稻田昆虫群落常被分为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中性昆虫、水稻害虫等亚群落或功能团被研究,且昆虫群落中重要天敌昆虫种群与重要水稻害虫种群密切联系。为此,本文主要就我国稻田昆虫群落与组成、稻田昆虫多样性与资源、水稻害虫发生动态、防治方法策略与害虫生态调控、食物网营养关系与能流、采样技术方法、稻田生态安全性评价指示生物等进展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具有病虫害控制、传粉等价值, 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宜、准确且高效的取样方法和指示类群来衡量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地表陷阱法、挂盆陷阱法、扫网法、目测计数法和吸虫器法在有机管理和常规管理农田区的不同农业生境类型中取样, 比较不同方法对不同生物类群的捕获效率、经济成本、响应敏感性等。研究发现在捕获效率方面, 地陷法和挂盆法最高, 其次是扫网法, 而吸虫器法和目测计数法较差。挂盆法对步甲、蜘蛛、蜂类和瓢虫类群的捕获效率较佳。陷阱法主要适用于蜘蛛和步甲的取样, 扫网法也可用于蜘蛛和瓢虫的取样。在经济成本方面, 地陷法的成本最低, 扫网法的总成本最高。每种取样方法下仅有个别类群个体数量具有较好的响应敏感性, 如地陷法的蜘蛛目个体数和步甲科个体数、挂盆法的总个体数、蜂类个体数和瓢虫科个体数、扫网法的直翅目个体数和半翅目个体数等。在此基础上, 综合类群经济价值, 操作难易, 类群鉴定难度, 被动取样程度, 是否受取样人影响等比较发现: 地陷法对步甲和蜘蛛的取样的综合效果最佳, 而不同取样方法下多种类群的组合能更好地监测和评价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整体情况。地陷法捕获步甲或/和蜘蛛以及挂盆法调查蜂类的组合是基于本研究得出的调查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双季稻区两类生境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雨芳  古德祥 《生态科学》2004,23(3):196-199,203
用吸虫器采样法,对双季稻区中处于多样化生境及单一生境中的两类稻田中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早稻生长发育初期和晚稻生长全期,多样化生境稻田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都显著高于单一化生境稻田。同时,多样化生境中稻田植食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单一化生境稻田,但其个体数量较低。非稻田生境主要作为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库,能促进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在稻田保水的情况下,使用传统的取样方法调查地面活动的节肢动物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准确监测稻田地面活动节肢动物的物种及其个体数量和时间动态,对陷阱法在水稻田的应用进行了改进。以稻田地面活动的优势种狼蛛(Lycosidae)为监测对象,采用改进的陷阱法——"土堆陷阱法"取样,并以常用的吸虫器法作对比,验证土堆陷阱法的应用效果。建议以土堆陷阱法作为稻田地面节肢动物的调查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稻田生态系统中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吸虫器法对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稻田与非稻田生境中的蜘蛛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捕食性蜘蛛81种,隶属于15个科、44个属。其中稻田与非稻田生境有40个共有种。八斑鞘蛛、食虫沟瘤蛛、类水狼蛛是稻田生境与非稻田生境所共有的3种优势种蜘蛛。  相似文献   

10.
稻田蜘蛛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蜘蛛生态学研究,不仅有利于保护、利用蜘蛛的有益作用,而且有利于从农田生物群落的全局着眼,提高农业管理的经济效益。为此,1980年以来,笔者在江苏省溧阳县殷桥乡和吴县越溪乡,进行了不同水稻布局和管理水平下稻田蜘蛛群落动态的研究,本文是其中的部分结果。一、研究方法采用大田系统调查结合小型田间试验的方法。大田选择10块类型田(表1),按5点取样法,每周分层取样1次,上层用网捕法,每样20网,下层用自制拍查器拍查,每样20穴,所得  相似文献   

11.
广东双季稻区杂草地和稻田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的群落动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吸虫器采样法,于1998年对广东省大沙镇双季稻区两块相邻的杂草地和稻田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杂草地生境中共采集到73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其中55种为蜘蛛,18种为昆虫。3月21日,早稻田翻耕前,在杂草地中采集到33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密度为130头/m2。4月4日,水稻移栽1周后,在杂草地中采到29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密度为92头/m2;同期在稻田中采到12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密度为16.2头/m2。5月13日早稻成熟前期,在杂草地中只采到19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密度为28头/m2;而此期,在稻田中采到27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密度为53.2头/m2。在晚稻生长期,杂草地捕食性节肢动物与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和密度的变化与早稻生长期情况相似。杂草地与稻田两生境间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大于0.5,由此可见,这两类生境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的物种组成是非常相似的,具有较多的共有种。杂草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可能是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重建的重要种库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陆生贝类的采集、饲养及标本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岷 《生物学通报》2002,37(2):61-62
1 野外采集的准备工作1.1 采集袋 准备 1个大包和 1个背包式小采集袋。大包用于装所有的采集工具、药品、容器及已采集的标本。使用小采集袋以利于步行采集时双手自由地活动。包内均需有固定盛装液体的容器的装置。1.2 采集工具及方法 采集方法主要分手采法和诱捕法 2种。使用手采法的工具有 :花园铲、小耙、上接帆布袋的大网眼筛、注射器、钢丝扫网、吸虫器 (图 1)、小型千斤顶、猎刀、镊子、采集记录本和海拔仪或地理卫星定位系统 (GPS)等。网眼筛用于在枯枝落叶层中筛取螺类 ;坚固的钢丝扫网用于在高草及灌木丛中扫取标本 ;使用吸…  相似文献   

13.
转Cry1Ab/Ac基因水稻对稻田浮游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转Bt基因抗虫水稻对稻田浮游动物群落的安全性,本文以转Cry1Ab/Ac基因水稻"华恢1号"(HH1)为试验材料,以其非转基因亲本水稻"明恢63"(MH63)为对照,以浮游动物为指示生物,通过湖南湘潭基地连续3年的大田实验,研究了转Cry1Ab/Ac基因水稻对稻田浮游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H1与MH63两稻田生境浮游动物群落相似性高于0.70,优势种组成相似性高于0.89;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各参数的时间动态与总体分析均无显著差异;转Cry1Ab/Ac基因抗虫水稻HH1对稻田浮游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田间不仅在水面上部水稻植株中有丰富的节肢动物群落,水体中也有很多水生昆虫。弄清海南稻田水生昆虫群落组成和种群发展动态,可以为海南稻田环境监测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于2021年在海南省南繁区和非南繁区10个地市进行了稻田水生昆虫种类调查,共捕捉到水生昆虫4目10科29种。在南繁区的三亚和非南繁区的文昌稻田进行了整个生长季水生昆虫群落动态研究,结果显示水生昆虫群落在三亚和文昌稻田不同生长期都可以存在,每生长期种类为15~19种,数量为每百丛12.7±0.7~33.3±1.00头,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时期为分蘖期。水生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100~2.581,均匀性指数为0.726~0.924,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092~0.137。三亚和文昌群落物种相似度为0.947,优势种相似度为1.000。截斑脉蜻Neurothemis tullia稚虫,真龙虱Cybister sp.可能是稻田水体环境变化的敏感种类。稻田环境变化和污染可能影响水生昆虫种类,对海南稻田水生昆虫群落的监测和变化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抗虫转基因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刘志诚  叶恭银  胡萃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309-2314
从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功能团个体数量、群落主要参数及群落结构相异性等方面,就含crylAb/crylAc融合基因的Bt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田相比,Bt稻田的节肢动物功能团组成及其优势度、各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分布、功能团内个体数量的时间动态、群落参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及时间动态在大多情况下均无显著差异,两者间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基本无明显的负效应、而化防田的功能团优势度等群落特征指标与对照田相比,有时具有明显甚至显著的差异;群落结构相似性也较低.综合分析表明,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明显弱于化学杀虫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田间调查的资料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测定,比较了不同稻田和水稻不同生育期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田间调查于1994年在福建省福州市郊区选择3种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种植区进行,在此基础上,作者运用Shannon-Wiener(1949)的平均信息(H)、Hurlbert(1971)的种间相遇机率(PIE)和Pielou(1966)的均匀度(E)指数来测定和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稻田生境中各种环境因素及水稻不同生育期营养状况的影响,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不仅因田而异,而且随着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有较大的波动。作者认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害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文中还就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的测定方法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采用吸虫器结合人工剥查的方法,对福建省武夷山稻田生境内的越冬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17种(或类),隶属于3纲13目58科,其中捕食性昆虫15种,蜘蛛23种,寄生性天敌29种,害虫27种,中性昆虫23种。  相似文献   

18.
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在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的系统调查、采集和室内标本鉴定,获知稻田中有67种寄生蜂,隶属16科;毗邻杂草地中有96种寄生蜂,隶属19科。稻田生境中的寄生蜂物种数占稻田天敌总物种数的45.89%,杂草生境中的寄生蜂物种数占杂草地天敌总物种数的46.60%。对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的各种属性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优势集中度指数均比稻田高,而均匀性指数值比稻田低。对杂草生境和稻田生境寄生蜂群落的优势种动态比较可知,寄生蜂优势种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是不相同的,在稻田生境中,优势种稻虱缨小蜂(Anagrus sp.)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后期,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出现在水稻生育后期,稻苞虫黑卵蜂(Telenomus sp.)在水稻生育前中期及后期出现。然而在杂草地中,作为优势种,稻虱缨小蜂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期,等腹黑卵蜂出现在水稻生育前中期和后期,稻苞虫黑卵蜂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有出现。两种锤角细蜂(Monelata sp.1和Acropiesta sp.2)是稻田的重要优势种,但不是杂草地的优势种;相反,稻蝽小黑卵蜂(Telenomus gifuensis)是杂草地的重要优势种,但不是稻田的优势种。由此可见,杂草地生境是稻田寄生蜂的种库之一,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重建和种群保存有重要影响,因而适当保留田埂杂草和稻田周围的杂草地,减少对天敌的损害,提高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是水稻害虫持续控制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不同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差异的机理,连续2年通过黄板诱集取样法,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与其主要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黄板诱集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平均值(0.5492)大于化防稻田(0.3777),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4967)大于化防稻田(0.4118);2011年黄板诱集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平均值(0.5919)大于化防稻田(0.4252),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5022)大于化防稻田(0.4090)。这表明有机稻田生态系统相比较于化防稻田生态系统而言,在时间生态位层面是通过影响稻飞虱和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及其天敌与稻飞虱的生态位重叠值,来增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产甲烷古菌主导稻田甲烷生成,是稻田生态系统的模式微生物类群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然而,水稻土产甲烷古菌群落组成的空间分异却鲜有报告。【方法】本研究沿20.55°N至47.43°N梯度,采集了我国不同纬度上8个典型水稻土,利用PCR-DGGE指纹图谱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揭示不同地点水稻土中产甲烷古菌群落的组成;结合多个环境因子,利用生物信息学,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和维恩图(Venn diagram)明确产甲烷古菌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研究发现p H值是驱动水稻土中产甲烷古菌群落组成分异的主要因子;此外,沿纬度梯度,8个地区的产甲烷古菌群落组成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结论】本研究首次阐明了稻田中产甲烷古菌群落分布情况,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该认知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产甲烷古菌的生物地理学分布,还有助于从微生物学机制上阐明我国温度梯度带上有机质转化空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