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境破碎导致种群大小的降低,了解种群大小对生殖成功的影响对物种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目前缙云卫矛种群已遭受了严重的生境破碎,种群小且多处于隔离状态.本文对位于重庆北碚的该物种6个种群的生殖成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种群的自然坐果率低,种群间坐果率差异极显著(P=0.002);种群大小与坐果率之间呈显著相关(r=0.837,P=0.038);种群大小与种群幼苗比例呈显著相关(P=0.045),较小的种群中一龄级幼苗的比例也较小.这表明生境破碎后小种群不利于该物种的生殖成功,导致小种群的坐果率与幼苗比例降低.对该物种的保护要提高小种群的座果率,改善小种群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物种濒危状态等级评价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濒危等级是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和制订濒危物种保育策略的重要依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相关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都把物种濒危状态的评价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对IUCN和美国、加拿大等国在物种濒危状态评价中有关等级标准、评价程序、数据信息采集管理及网络应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国际上物种濒危状态评价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物种濒危等级评价标准由定性指标向定量指标发展;(2)物种濒危状况评价程序逐步规范严格,评价过程透明,公众积极参与;(3)数据信息的采集逐步标准化,储存与管理更新采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4)物种濒危等级的公布与更新逐步以网络形式为主;(5)全球对物种濒危状态评价工作日益重视,物种濒危等级信息在物种资源利用、保护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我国在物种濒危状况评价中急需加强的3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我国的物种濒危等级评价标准;(2)建立完善的物种濒危等级评价程序并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文件;(3)加强濒危物种评价中数据信息的规范采集、网络管理和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3.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在北温泉、鸡公山和东温泉3个片断生境中种群的数量动态。静态生命表结果显示3个种群的最大龄级分别为14、13、9龄;相对于其它两个种群,北温泉种群表现出数量较多的幼苗,但同时该样地幼苗种群表现出较高的种群消失率(Kx)。种群生殖力表显示3个种群的净增殖率(R0)均大于1,内禀增长率(rm)均大于0,表明缙云卫矛种群可以完成自我更新,种群表现出正增长。Leslie矩阵模型对缙云卫矛种群进行的数量预测结果显示缙云卫矛3个种群20年后均表现出数量的增长,这与生殖力表显示的结果一致。缙云卫矛的濒危可能是其生境破碎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种群生存力分析:准确性和保护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义明 《生物多样性》2003,11(4):340-350
目前已提出了五类估计濒危物种绝灭风险的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 ,即 :分析模型、单种群确定性模型、单种群随机模型、异质种群模型和显空间模型。模型的选择取决于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和可用的数据。与用于保护实践的其他方法相比 ,种群生存力分析 (PVA)是相对准确的量化工具。然而 ,一些濒危物种种群统计学数据质量差和种群动态的有关假说模糊不清可能影响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因此 ,要谨慎地使用PVA。在西方国家 ,PVA在濒危物种保护计划和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主要用于 :( 1)预测濒危物种未来的种群大小 ;( 2 )估计一定时间内物种的绝灭风险 ;( 3 )评估一套保护措施 ,确定哪个能使种群的存活时间最长 ;( 4)探索不同假说对小种群动态的影响 ;( 5 )指导濒危动物野外数据的搜集工作。我国的濒危物种很多 ,然而开展PVA研究的濒危物种却很少。应大力发展适合于模拟我国特有濒危物种及其保护问题的PVA模型  相似文献   

5.
物种濒危的机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的若干基础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物种濒危的现状,论述了濒危物种的概念和特征、易于濒危和灭绝的类型,阐明了物种濒危的机制,并由此提出了濒危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仁波  窦全丽  何平  肖宜安  刘云  胡世俊   《广西植物》2006,26(3):308-312
运用花粉萌发、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缙云卫矛(Eu-onymuschloranthoidesYang)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卫矛花粉-胚珠比为764~1340,杂交指数等于3,结合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结果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繁育系统属于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根据套袋实验及实地观察可以推测该物种以风媒传粉为主。其花粉活力较高,持续时间较长,花粉质量可能不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其雌雄性功能表达具一定的重叠期,提高了同株异花授粉的几率,雌雄性功能表达在时间上的差异不是影响其结实率的主要原因。气候条件对传粉过程的限制可能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几种珍稀濒危兰科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兰科植物的资源状况进行了概述。根据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六次实地考察结果,结合1987年卢炯林对河南省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结果等,着重对几种原定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如独花兰、大花杓兰、扇脉杓兰、曲茎石斛等的生物学研究意义、地理分布现状及生态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分析了保护区内兰花资源面临的危机。并提出了保护和持续利用兰花资源的几点建议:(1)保护原地种源,建立种群保留地,进行长期观察研究;(2)加强保护区的管理,避免物种资源的流失和生态环境的衰退;(3)采用3S技术辅助开展对野生植物的分布、生存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4)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珍稀濒危兰花繁殖基地,进行物种迁地保护;(5)逐步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等。  相似文献   

8.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与国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都是物种灭绝风险的测度, 前者是全球性评估, 后者则是国别研究。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预警了全球物种的濒危状况,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大数据; 国别红色名录确定了各国物种受威胁状况, 填补了前者的知识空缺, 两份名录互为补充。目前对国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重视不够。基于如下原因, 应当重视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意义: (1)国家是濒危物种保护的行为主体, 物种在一个国家的生存状况是确定其保护级别、开展濒危物种保育的依据; (2)对于仅分布于一个国家的特有物种来说, 其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即是其全球濒危等级; (3)对于跨国境分布的物种来说,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则确定了该物种在本国的生存状况; (4)结合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建立跨国保护地、保护迁徙物种的栖息地与跨国迁徙洄游通道提供依据; (5)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特有的“区域灭绝”等级, 反映了一个物种边缘种群在该国的区域灭绝, 恢复“区域灭绝”物种是该物种原分布国重引入保育工作的重点; (6)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提供了该国物种编目、分类、分布和生存状况的最新信息。然而,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重要性在许多情况下被忽视了。目前正值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 人们正在重新审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我国将修订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与防疫法法律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防控新的人与野生动物共患疾病再次暴发。对于确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名录来言, 物种受威胁程度是物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特征之一。重视国别红色名录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濒危物种保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濒危物种的科学内涵、濒危机制和物种保护方法进行综述。具体阐述了种群生存力分析 (PVA)技术和复合种群理论(Meta- population)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总结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作用 ;探讨了“3S”技术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和评价了各种保护方法的实用性和局限性 ,提出了各种保护方法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总之 ,物种保护方法的不断发展开创了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新篇章 ,怎样运用交叉学科理论和综合应用各种保护方法探讨物种濒危机制、制定濒危物种有效管理和保护措施 ,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开展受威胁和濒危物种价值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受威胁和濒危物种研究正处于濒危等级界定和保护优先性确定阶段,存在不同保护等级交叉管理、价值评估方法欠缺及重复性计算等多方面问题。利用IUCN濒危等级和中国特有种等级名录确定厦门市不同濒危等级物种数,在此基础上利用能值转换率和修正的中国能值/货币比率对厦门市陆域受威胁和濒危物种价值进行估算。结果显示,通过多途径整理纳入估算的厦门市陆域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为1444种,其中受威胁和濒危物种数为318种;2015年厦门市物种能值价值约为3.53×10~(11)元,2010年约为3.08×10~(11)元,其中两期受威胁和濒危物种能值价值均占物种总价值的88.31%;中国特有种等级对价值贡献最大达73.25%,其次是IUCN濒危等级达23.24%。研究表明,能值评估法能够客观凸显受威胁和濒危物种价值,研究结果可为生物多样性及物种保育的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无中心指数等方法对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3个群落进行了群落物种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落内物种的总体关联均表现为不显著的负关联性;北温泉群落6个主要物种的15个种对中有7个正关联,8个负关联;鸡公山群落8个主要物种的28个种对中有11个正关联,16个负关联,1个相对独立的关系;东温泉群落4个主要物种的6个种对中2个正关联,4个负关联。这反映了整个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与生境片断化是密切相关的。种对间的关联性表明缙云卫矛与慈竹间显示出较强的正关联性,这表明缙云卫矛的生长需要慈竹为其提供适宜的生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黑戈壁地区植物区系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戈壁是戈壁中最为干旱的区域,为了系统的研究其植被及物种多样性,该研究采用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中国西北内陆的黑戈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西北内陆的黑戈壁地区共记录植物154种,分属28科,85属;植物生活型组成简单,主要以灌木、半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植物物种比例的70%以上。(2)在植物物种组成方面,与整个荒漠区比较,黑戈壁地区物种数量少,但灌木所占比例远高于荒漠区。(3)黑戈壁地区植物科、属内物种组成贫乏,科内属、种数量比较多的为藜科、菊科、豆科等。(4)黑戈壁地区优势群落的建群种为红砂、盐生草、膜果麻黄等,中国特有植物为新疆沙拐枣、哈密黄蓍、胀果甘草等,主要国家保护植物有胡杨、裸果木、胀果干草等。(5)黑戈壁地区植物区系表征科主要为蒺藜科、蓼科、麻黄科等,而属的分布型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北温带分布为主,占黑戈壁地区总属的47%以上,是群落组成的优势种和建群种。(6)与其他荒漠地区植物区系相比,黑戈壁地区植物旱生种比例增加,适应类型更为贫乏,缺乏特有成分,具有明显残遗性;由于特殊极端干旱环境,形成黑戈壁地区特殊植物类群和区系特征;黑戈壁地区是荒漠地区的区域特色植物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的重要区域和保存地,而黑戈壁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   

13.
胡红玲  张健  万雪琴  陈洪  易万洋  周永春 《生态学报》2012,32(12):3873-3882
巨桉因生长迅速且经济效益高,在我国南方被广泛用于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但其蒸腾耗水状况与其他常见或乡土树种存在怎样的差异,大面积种植是否会改变栽培区原有的水分平衡,是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巨桉与其他5种木本植物在不同光强、温度、湿度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用称重法测定了参试植物载叶量、生物量和耗水量,并对这些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相同环境条件下,巨桉的Tr最大,WUE最低,单位质量耗水量最多,单株蒸腾耗水量远高于其他树种,其明显较大的叶面积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其Pn仅次于杨树,生物量积累最大,因此为高光合、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植物。(2)阔叶树种的Pn和Tr明显高于针叶树种,而WUE低于针叶树种。(3)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对植物Pn、Tr和WUE的影响较大,其中Pn主要受光照强度影响,Tr对湿度最为敏感,一般情况下WUE随湿度的增大而升高。在试验设置的温度范围(24—32℃)内,光合作用变化幅度不大。光照强度800μmol.m-.2s-1和温度28℃最有利于参试植物的光合作用。(4)巨桉等速生树种较强的光合作用使其生长迅速,固碳潜力大,但其高蒸腾和低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意味着在栽培区替代原有植被进行大规模造林时,可能会消耗更多的水资源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发展巨桉人工林时应选择水分条件好的区域(尤其是年降雨量充沛且季节间分配相对均匀的地区),并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从细胞色素b部分序列探讨石斑鱼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斑鱼的分类在学术界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采用PCR技术,测定了分布于中国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aes)、青石斑鱼(E.awoara)、六带石斑鱼(E.sexfasciatus)、褐石斑鱼(E.brunneus),长棘石斑鱼(E.longispinis),吻斑石斑鱼(E.spilotoceps),巨石斑鱼(E.tauvina)以及石斑鱼亚科侧牙鲈属的侧牙鲈(Variola louti)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402bp的序列,结合GenBank提供的7种中国无记录的石斑鱼:青铜石斑鱼(E.aeneus)、海丰石斑鱼(E.haifensis)、犬牙石斑鱼(E.caninus)、东大西洋石斑鱼(E.marginatus)、白斑石斑鱼(E.multinotatus)、德氏石斑鱼(E.drummondhayi)、淡点石斑鱼(E.labriformis),把这14种石斑鱼作为内群,对他们的序列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同为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的侧牙鲈属(Variola)的侧牙鲈作外群,分别用MP法、NJ法对内、外群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14种石斑鱼402bp的mtDNA Cytb部分序列的碱基组成上,A+T的含量为53.6%高于G+C含量(46.4%),序列中转换颠换比为4.78,没有突变饱和;(2)青石斑鱼与六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与巨石斑鱼、长棘石斑鱼与吻斑石斑鱼分别聚在一起,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3)系统树中,大西洋与太平洋种类各枝交替汇合,表明石斑鱼的Cytb序列有严格的保守性,也可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4)揭示在良种选配或遗传管理时,避免居于同枝的石斑鱼混交,将大西洋种类与太平洋种类杂交可能是遗传改良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峨眉山槭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廷志  粟和毅   《广西植物》1992,(1):15-21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四川峨眉山槭属植物,计26种1变种。讨论了槭属植物在峨眉山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规律。峨眉山槭属植物的区系组成是亚热带和温带东亚区系成分。  相似文献   

16.
The mtDNA Cyt b gene was sequenced partially for Variola louti of Serranidae,Epinephelinae and seven endemic species of groupers-Epinephelus awoara,E.brunneus,E.coioides,E.longispinis,E.sexfasciatus,E.spilotoceps and E.tauvina in China.The seven endemic species and other seven foreign species of groupers--E,aeneus,E.caninus,E.drummondhayi,E,haifensis,E.labriformis,E.marginatus and E.multinotatus from the GenBank were combined and analysed as ingroup,while Variola louti was used as outgroup.We compared the 420 bp sequences of Cyt b among the 15 species and constructed two types of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s with maximum parsimony method (MP)and neighbor-joining method (NJ)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As to the base composition of mtDNA Cyt b sequence (402 bp) of 14 species of Epinepkelus,the content of (A + T) was 53.6%,higher than that of (G + C) (46.4%).The transition/transversion ratio was 4.78 with no mutation saturation.(2) The dust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woara and E.sexfasciatus,E.coioides and E.tauvina,E.longispinis and E.spilotoceps were consistent with phenotypes in taxonomy.(3) In the phylogenetic tree,the species in the Atlantic Ocean were associated closely with those in the Pacific Ocean,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Cyt b sequences of Epinephelus were highly conserved.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coordinate evolution.(4) In well-bred mating or heredity management,mating Epinephelus of the same branch should be avoided.It is likely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mate the species of the Atlantic Ocean with those of the Pacific Ocean to improve the inheritance species.  相似文献   

17.
河南猕猴桃属叶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致明   《广西植物》1988,(2):153-164
本文对河南猕猴桃属Actinidia 14种及变种进行了叶的解剖学观察,结果发现: (1)、果枝叶柄的中心维管束沿着由弧形到圆形,再到圆形具髓内维管束的方向演化;(2)、叶柄近轴皮层中的2个小维管束的发生和连接方式与侧脉相同,为侧脉的一部分;(3)、本属植物叶片横切面的构造可分为三种类型: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的高山阴生型,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同样发达的中生型,以及栅栏组织特别发达、海绵组织退化的阳生型。引种驯化时要考虑种间这种不同的生态习性。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 planch.)果枝叶与营养枝叶差异明显,前者叶的同化组织和输导组织都较后者发达,生产上可作为参考;(4)、脉间区由网眼缺乏一个或几个边缘、脉梢分离末端较多的不完全发育的类型,经过一个中间类型,向网眼大小、形状均匀一致的发育完全的类型过渡;(5)、中间的亲缘关系和毛基部细胞的形状、列数、排列等有密切的关系。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类,其表皮毛也具有相似或相等的基细胞形状、列数等。  相似文献   

18.
川西三大干流水电开发影响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家辉  邓洪平  杨蕊  史良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12):2527-2531
在对川西雅砻江、大渡河和岷江三大干流水电开发影响区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和大渡河影响区裸子植物科、属、种数量多于雅砻江,被子植物属、种数量远少于雅砻江.(2)在科水平上均具有明显热带区系性质;在属水平上显示出热带和暖温带性质,雅砻江影响区热带属的比例高于温带属,岷江和大渡河则相反.(3)中国种子植物属15大分布区类型在岷江影响区均有分布,在雅砻江、大渡河各有1项没有出现.(4)大渡河和岷江影响区优势科属较雅砻江明显.(5)大渡河影响区属的系数"相对最低,区系丰富度较大.(6)岷江影响区特有属最多,雅砻江最少.(7)雅砻江和岷江影响区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较大渡河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荨麻科(Urticaceae)楼梯草属(ElatostemaJ.R.&G.Forst.)植物贵州新记录2种:疏晶楼梯草(E.hookerianum Wedd.)和显脉楼梯草(E.longistipulum Hand.-Mazz.),以及湖南新记录1种:西畴楼梯草(E.xi-chouense W.T.W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