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几种单殖吸虫附着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电镜显示三种淡水鱼单殖吸虫,鳙指环虫,似鲶盘虫,黄颞四锚虫的附着器由三对附着器囊和一个后附着器所组成,前附着的腺细胞,腺导管,附着器表皮上的微纤毛与前附着器附近的具纤毛感觉器组成了头器。这三种单殖吸虫在虫体前端两侧有三对附着器囊开口,鳙指环虫有三种腺细胞,分别产生椭圆形电子致密分泌体(S1)椭圆形中等电子致密质分泌体(S2)以及椭圆形电子透明质分泌体(S3),似鲶盘虫和黄颞四锚虫只有二种腺细胞,分  相似文献   

2.
在埃塞俄比亚境内塔纳湖中发现了1种寄生于鲤科鱼类: 间魮(Labeobarbus intermedius)和Labeobarbus tsanensis体内的许氏绦虫, 经形态学鉴定其为亚美尼亚许氏绦虫Khawia armeniaca (Cholodkovsky, 1915)(绦虫纲: 鲤蠢目)。该绦虫鉴别特征为头节呈半球状, 边缘光滑, 无皱褶; 睾丸分布区域从虫体中部至阴茎囊之前; 卵巢前卵黄腺分布于虫体中后部至阴茎囊前部区域, 少数排列在阴茎囊之后; 子宫起始于阴茎囊后方弯曲环绕直至卵巢后部区域, 有少许卵黄腺排列在子宫和卵巢的两侧。此外, K. armeniaca卵巢呈滤泡状或蝴蝶状, 雌雄生殖孔分离但彼此距离很近, 开口于体表并形成同一生殖腔, 且雄性生殖孔位于雌性生殖孔前方。卵巢后卵黄腺数目少于100个, 分布于虫体末端, 卵黄腺距离卵巢后翼较远, 部分样品内卵黄腺接近卵巢后翼。  相似文献   

3.
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的体长约0.6mm,腹部长度约0.3mm.雌蜂生殖系统(包括卵巢、生殖腔、受精囊及三种附腺)位于腹部后端,约占腹腔的2/3.成熟的卵巢由两条多滋式的卵巢管组成.两条成熟卵巢的端段细长,扭卷成一条疏松索,基部膨大,内脏贮存大量卵粒.成对的侧输卵管较短,分别开口于生殖腔后方的两侧,中输卵管缺如.受精囊呈梨形,开口于生殖腔后方.雌性生殖系统三种附腺中,第一种附腺是成对的,呈锤状,分别连接于生殖腔前方两侧;第二种附腺,腺体呈球状,其前端以短曲的小管通进膨大的贮腺囊,贮腺囊端部成柄状的弯曲小管,连接于产卵管的基部开口处.第三种附腺的腺体呈棒状,前端为细长的小管,开口于第二种附腺贮腺囊的前端.雄性生殖系统由成对的睪丸,输精管、贮精囊、附腺及单一的射精管组成.蛹的早期到后期至成虫期睾丸的形态结构,各有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寄生于大亚湾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体表的鲷无胄虫(Anoplodiscus spari)进行了形态描述, 并扩增了该虫的28S rDNA C1-D2区部分序列, 构建了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树, 探讨了无胄虫科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 所获标本与Ogawa等的描述基本一致, 但交接管基部及末端位置略有不同: 本研究标本的交接管基部始于支持器的下方、末端于支持器三分叉的中支略伸出, 而Ogawa等的标本交接管基部靠近支持器三叉处、末端从三叉处延伸并略弯曲; 无胄虫属(Anoplodiscus)为单系起源, 隶属于指环虫目、四钩虫亚目、无胄虫科(Anoplodiscidae), 无胄虫科是一独立的科, 在分类地位上与四钩虫科(Tetraonchidae)互为姐妹群, 与Udonellidae科和微沟科(Microbothriidae)的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Derogenetinae亚科中之一新属及新种作一详细叙述。其主要特徵为(1)有阴茎囊包被貯精囊之上端及攝護腺之全部,(2)腹吸盤在体之中部稍近下方,(3)单块卵黄腺在体之最末端,(4)在无卵蓋之一端具两條细长丝状体。擬名陈氏半尾吸蟲(Chenia cheni)为本亚科中之一新属及新种。  相似文献   

6.
记述采自南中国海扁鮀鲣Auxis thazard thazard鳃上的分室科墨杯虫属单殖吸虫1新种,以宿主属名命名为鮀鲣墨杯虫Caballerocotyl aauxis sp.nov.。新种具2列背部边缘小刺,前、后吸器相对较大,后吸器腹面不具乳突,公共生殖孔开口紧邻于左前吸器下方,阴道开口于咽中部水平等特征而区别于近似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首次报道了南海镰鱼Zandus cormdus(Linbacus)(采自海南岛三亚市)鳃上寄生单殖吸虫,锚首虫科Anctyrocephalidae Bychowsky & Nagibina 1978,海盘虫属Haliotrema Johnston & Tiegs,1922中的1新种及2新纪录种。而且,镰鱼为管阴海盘虫H.tubulovagina Yamaguti,1968和丹姆斯特海盘虫H.dempsteri(Mizele & Price,1964)Young,1968的宿主新记录。文中量度微米(μm),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镰茎海盘虫,新种Haliotrema sichlocirrus sp.nov(图1~5) 宿主:镰鱼Zandus cormudus(Linnacus)。 寄生部位:鳃丝。海南三亚,2004-03—16。 比较小型的锚首虫,虫体长337~405,宽67~80。背中央大钩全长35~37,钩基长29—31,钩尖长7~10,内突长11~14,外突长4~5;腹中央大钩全长35~37,钩基长30~33,钩尖长9~12,内突长8~10,外突长3~5。背联结片中部较平直,亚中部向前稍隆起,两端向后微弯,大小(5~6)×(60~66);腹联结片呈弧形弯曲,两端较中部宽阔,大小(6~8)×(55~63)。交接器由阴茎、基座和支持器组成。阴茎呈短管状、较直,管长19~22,基径7~11;基部有一钟形基座,高10~13,底径10~13;支持器长45~53(据弯度),基端呈细条状,宽约2,近基端弯折,远端一侧呈膜状增宽,似镰刀状。阴道弯管状,长30~35;受精囊大小25×15。 新种在后吸器和交接器的形态构造上与寄生于两种蝴蝶鱼Chaetodon miliaris(模式宿主)、C.multicinctus的杯阴海盘虫H.scyphovagina Yamzguti,1968近似。但二者的支持器不同,已知种的支持器为一鞭状细丝,新种则为一较长而弯折的细条状,且远端一侧呈膜状增宽,似镰刀状。  相似文献   

8.
中华巨囊吸虫(Megacystium sinensis)是从广西猕猴(Macaca mulatta)体内检获的一种小型枝腺科吸虫。本文运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对该虫形态特征作进一步观察。虫体的排泄囊很大,顶部有两个长35~37 μm呈V形管状排泄管,排泄囊壁黏膜单层柱状上皮。卵巢、卵黄腺、梅氏腺与输卵管连接,输卵管连接子宫。阴道开口生殖孔与子宫末端连接,阴道壁具有厚的肌肉质,阴道内有虫卵。雄茎囊很大,椭圆形,雄茎囊开口生殖孔,末端位于腹吸盘背后。雄茎囊内有S弯曲射精管、U形贮精囊和输精管。射精管中段黏膜表面有条束状肌肉组织。输精管位于雄茎囊末端,在腹吸盘背面分成2支与2睾丸内侧连接。本文补充了该虫排泄囊、雄茎囊和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寄生于广东海洋鱼类五带豆娘鱼Abudefduf vaigiensis、六带豆娘鱼Abudefduf sexfasciatus和孟加拉豆娘鱼Abudefduf bengalensis鳃上的新海盘虫属Neohaliotrema Yamaguti,19653新种,瘤钩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tukerhamatus sp.nov.,倒钩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antiacanthus sp.nov.和孟加拉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bengalensis sp.nov.3新种的中央大钩具有瘤状突起而相似于大棘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macracanthum Zhukow,1976,但新种背中央大钩具有附片及腹中央大钩内突上有小钩与已知种不同,交接器尤其是支持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瘤钩新海盘虫N.tukerhamatus sp.nov.的交接管末端有1锥状结构,支持器较长,前端为窄片状,末端分叉,腹中央大钩内突上有1小钩,背中央大钩具有1C形的附片;倒钩新海盘虫N.antiacanthus sp.nov.的支持器位于交接管中部弯曲处,呈倒钩形,腹中央大钩内突上有1小钩...  相似文献   

10.
孙少轩 《昆虫学报》1966,(4):303-319
详细描述了斑蜡蝉两性生殖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组织学。精巢由6条互相分离的精巢管组成,而卵巢则含有14条典型的端滋式卵巢管。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雄性附腺各段的分泌物的成分,它们分别构成精包、精液与精包鞘。订正了过去文献中关于雌性生殖系统某些部分的解释:过去误称为雌性附腺的其实是受精囊及其腺,而过去误称为受精囊的其实是接纳及消化精包的交配囊。受精囊腺的细胞具有一条曲折的细胞内分泌小管,贯穿内膜开口于腺腔。交配囊体及交配囊管上皮折突的内层为腺细胞,有孔道通过内膜与腔相通,它可以分泌一种(或多种)酶以消化精包。此外还从卵黄发生的速率与精包授精的关系,讨论了精包作为一种蛋白养料的来源,在雌虫营养与生殖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记述采自中国广西大青山的美广口蝇属(双翅目,广口蝇科)一新种,广西美广口蝇Euthyplatystoma guangxiensis sp. nov..报道了2个中国新纪录种,多斑美广口蝇E.punctiplenum(Walker)(分布:云南)和明带美广口蝇E.rigidum(Walker)(分布:四川峨眉山).编制了中国美广口蝇属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相似文献   

12.
中国蟹蛛科一新纪录种和一雄性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了产于中国广西、云南和福建的2种蟹蛛,锡兰瘤蟹蛛Phrynarachne ceylonica(O.P.-Cambridge,1884)和贵州耙蟹蛛Strigoplus guizhouensis Song et Chai,1990,前1种系中国新纪录,后1种的雄性系首次发现.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纤蚤属1912 1新种及1新纪录:蔡氏纤蚤和五侧纤蚤似邻近亚种。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采自中国陕西省1新种,周氏出尾蕈甲Scaphidium zhoushuni sp.nov.,采自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中国1新纪录种Scaphidium dureli(ACHARD),1922,并给出了上述2种的整体图和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上海师范大学标本馆.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采自新疆西北部的察布查尔县的沙地泛蜥Ablepharus deserti Strauch,1868,是在中国的首次记录,同时泛蜥属Ablepharus Fitzinger,1823也是我国的新纪录属.该种与原记录分布在我国伊宁市的阿赖山裂睑蜥的主要区别是:1)环体中段背鳞少于22枚;2)成体背部一色或具暗色纵纹.标本收藏在新疆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6.
寄螨属一新种三新纪录(蜱螨亚纲:寄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宁夏自治区的寄螨Parasitus Latreille共6种,其中奇盖寄螨P.miratectus sp.nov.是未曾描述过的种类;甲虫寄螨P.coleoptratorus、甜菜寄螨P.beta与透明寄螨P.hyalinus为国内首次纪录。前此,我国曾记录7种寄螨,至此已有11种。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辽宁和黑龙江的中国蚋属厌蚋亚属1新种:四丝厌蚋Simulium(Boophthora)quattuorfile sp.nov..研究标本收藏于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8.
近期在福州江智明先生的鸟类标本收藏中发现1只1956年3月采自福建沿海的黑背信天翁Diomedea immutabilis标本,为中国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羽螨,并记述中国1新纪录属Turnixacarus Gaud and Atyeo,1996及1新种:长毛三趾鹑螨T.longisetus sp.nov..新种与已知种T. Exutus的区别在于:新种两性都有亚基节内突Ⅲa,并与亚基节内突Ⅳ连接;雄螨体长较短,尾叶周边围有狭窄膜片,着生h2,h3毛;雌螨e2毛长是T.exutus的2~4倍.标本采自贵州荔枝棕三趾鹑Turnix susciator blakistomi羽毛上,保存于西南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