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是DNA复制后的一种修复机制,对维持基因组稳定起重要作用.错配修复基因功能缺陷是继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之后又一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错配修复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全身多种肿瘤相关.涎腺肿瘤为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之一,具有与其他系统肿瘤相似的组织学类型,多来源于肌上皮.近年来,有关涎腺肿瘤与错配修复基因的关系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错配修复基因的组成、作用机制以及与涎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DNA甲基化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甲基化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等疾病有关,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和癌基因的去甲基化均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肿瘤细胞的总体甲基化水平比正常细胞低,但是伴有某些CpG岛甲基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 c-myc 癌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和 mRNA 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 c-myc 癌基因在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并以胎盘作为阳性对照。发现在胎盘合体滋养叶细胞和结肠粘膜表面上皮都有 c-myc 癌基因的表达。结肠肿瘤 c-myc 表达增加,腺癌表达高于腺瘤。腺瘤中以绒毛状腺瘤表达最高。研究表明 c-myc 癌基因表达并不绝对与细胞增殖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4.
自噬与肿瘤     
自噬(autophagy)作为细胞一种基本生物学特征,具有独特的形态学改变和特有的调控通路。近年来,自噬在关于对肿瘤的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在不同的种类肿瘤中,自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分为促进和抑制肿瘤两种作用。自噬异常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联系紧密,其启动及调节与细胞能量代谢、微环境变化、抑癌基因及癌基因家族及复杂的信号调节等有关。清楚了解自噬的特点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Bcr-Abl癌基因是由人类9号染色体的c-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易位融合而成,其编码的融合蛋白Bcr-Abl可以诱导人类白血病的发生。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A-MuL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癌基因v-Abl可以诱导小鼠B淋巴细胞癌变。Bcr-Abl癌基因和A-MuLV病毒的共同特点是表达Abl癌蛋白(Bcr-Abl和v-Abl)。Abl癌蛋白诱导肿瘤发生与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活化密切相关。这些信号转导通路主要包括JAK/STAT/Pim、PI3K/AKT/mTOR和RAS/RAF/MEK。此外,Abl癌蛋白诱导肿瘤发生也与重要信号分子的突变或异常修饰,以及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异常表达有关。文中对Abl癌基因如何激活主要的3条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并介绍参与细胞增殖、抗细胞凋亡等过程的重要蛋白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为Abl阳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它可导致抑癌基因或其它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失活。研究显示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早期、频发事件,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种类的人类肿瘤中,因此,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是一个高灵敏度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外周血血清或肿瘤累及器官体液中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将为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腮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癌基因MDM2蛋白表达,探讨PTEN、MDM2在腮腺腺样囊性癌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将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腮腺腺样囊性癌手术存档石蜡标本30例,另取10例腮腺腺样囊性癌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验PTEN、MDM2表达情况。结果:腮腺腺样囊性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0%(6/30)和70%(7/10),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DM2蛋白在两种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6%(20/30)和20%(2/10)(P0.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0.657),在腮腺腺样囊性癌中PTEN、MDM2的表达负相关。结论:PTEN、MDM2蛋白异常表达在腮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小RNA(microRNAs,miRNA)是一类22个核苷酸左右的非编码调控RNA。可以通过切割mRNA或者是抑制翻译两种机制,在转录后水平发挥调控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microRNA参与调控发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目前已证实miRNA参与肿瘤发生和进展,miRNA表达谱是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miRNA突变、缺失或表达水平的异常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它发挥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过程。本文就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转移性和侵袭性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一系列改变密切相关.应用mRNA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和双向电泳结合肽质量指纹分析技术,对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系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抑制性消减杂交中,分别以两个细胞系为测试子,共获得差异片段34个,其中高转移株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序列有6个,低转移细胞系中有28个,其中包括两个新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对这些基因序列,进一步以RNA 斑点杂交对这些基因的表达状况进行验证并排除假阳性结果,结果发现,32个基因在mRNA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量改变,改变趋势与消减杂交结果一致.以蛋白质等电聚焦结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的总蛋白质分离,经PDQuest2D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 高转移细胞系表达谱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978±38), 低转移细胞系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996±27).其中高转移细胞与低转移细胞相比,其蛋白质点有355个未被匹配 ,低转移细胞相比高转移细胞有222个未被匹配.对其中10个差异较明显的蛋白质点,进一步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MS)测定肽质量指纹图谱,用Peptident软件对SWISS PROT数据库比较分析,结果显示,Stratifin、Symplekin和乳腺癌相关抗原NY-BR-20等蛋白质在高转移细胞中表达,在低转移中未被检测到,B7蛋白质在低转移细胞中高表达,在高转移细胞中低表达.结果表明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特性与多种基因、蛋白质相关,这些基因或蛋白质参与血管生成、蛋白质合成、信号传递、细胞周期调控、分子伴侣以及免疫共刺激等多种生理活动.同时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进行表达谱分析使结果更全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腺样囊性癌肿瘤转移分子机理以及肿瘤控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抗凋亡蛋白survivin研究与癌治疗新策略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贤 《生命科学》2004,16(5):263-266,311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在近乎所有的人类肿瘤中都显示高表达,而在终末分化的正常组织中未能检测出表达。survivin表达的另一个独特性质是,其表达受细胞周期调控,在G2/M期有异常高的特异性表达。survivin的功能意义在于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和细胞分裂调控。引人兴趣的是,新近癌生物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则更关注它是一个枢纽癌基因。本文将重点讨论与survivin在细胞死亡和细胞分裂功能相联系的、当前一些新的癌治疗策略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 the human mutS homolog 2(hMSH2)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human mutL homolog 1(hMLH1)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salivary gland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MEC)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意义。重点研究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和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与目标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方法筛选共计47例典型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37例SMEC、10例正常组织涎腺中hMSH2、hMLH1的表达水平,结合计算机辅助高清晰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做出综合评价。结果:hMLH1的表达与SMEC分化呈负相关(P0.05);hMLH1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在低分化的SMEC中较普遍,在中分化和高分化中表达逐步增强;hMSH2的表达与SMEC分化不相关(P0.05)。结论:hMSH2、hMLH1异常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的发生、演进存在相关性,以hMLH1、hMSH2为切入点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靶向性是肿瘤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病毒载体用于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必须要求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同时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较其他病毒载体具有免疫原性小、宿主范围广和介导基因可长期表达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AAV载体针对肿瘤的靶向性一直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就AAV载体治疗肿瘤的概况和靶向策略以及其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是宫颈癌组织和细胞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蛋白质、酶、激素、癌基因产物等.近年来肿瘤标志物成为肿瘤基础和临床应用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其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判别类型、估计预后、评价疗效、定位诊断、靶向治疗等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与宫颈癌有关的生物标记物有数十种,包括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生物标记物在临床上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全球范围内,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降低人类生活质量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来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密切,然而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已发现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有胰岛素抵抗作用、糖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反应、免疫系统失调、肥胖相关基因过度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白色脂肪组织的功能紊乱等。阐明肥胖/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及相关的分子机制,对个人和全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围绕肥胖/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的缺失或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急性白血病中,PTEN基因发生异常改变,影响了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和细胞凋亡等过程.PTEN基因的研究,为急性白血病的药物治疗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发展,又把人类染色体异常与癌症关系的研究作为研究癌症的中心议题。目前已经从人类染色体上发现十几种癌基因,并且将其中一部分定位于染色体的特定部位。其中研究最深入最清楚的是细胞癌基因c—myc。最初是从鸟类B细胞骨髓瘤中发现的。现在已经通过细胞杂交将c-myc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q24  相似文献   

17.
探讨蛋白激酶CK2-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及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细胞中的活性及表达变化。2种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分别提取胞浆及胞核蛋白,然后利用激酶活性测定及Westernbloting方法进行活性及蛋白表达检测分析。与SACC-83细胞相比,SACC-LM细胞中蛋白激酶CK2-β具有较高的活性及表达;在2种细胞中,细胞核中的活性及表达都高于细胞质。蛋白激酶CK2-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活性与蛋白表达一致,并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肺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MicroRNA与肿瘤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易阳  李岭 《遗传》2007,29(12):1419-1428
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应激、发育和凋亡等生命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干扰这些通路将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发育, 甚至导致肿瘤。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在转录后水平负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类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 其靶基因数目众多, 生物学功能广泛。在多种肿瘤中发现了miRNA的异常表达, 提示后者与肿瘤发生有关, 可能机制为调控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此外亦发现miRNA的靶基因有许多作用于肿瘤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miRNA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功能预示其将成为人类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星。  相似文献   

19.
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因子2(leucine zipper tumor suppressor 2,Lzts2)是一种新发现的抑癌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0q24.3,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且对肿瘤的发生、增殖和迁移中均发挥重要作用。LZTS2拥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域(LZ),可以通过该结构域结合DNA调节基因转录。LZTS2还可以参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β-catenin的表达及细胞内分布,与NF-κB亦拥有广泛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在微管系统中,LZTS2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迁移,增加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LZTS2作为新的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新的诊断标志物,判断肿瘤的预后,亦可能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潜在方向。然而关于LZTS2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为不足,本文将对LZTS2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来自赫特福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关键性致癌基因调节肿瘤细胞信号的特殊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实体癌症是一种包含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异型细胞系统,肿瘤细胞癌基因对基质细胞的抑制会明显影响癌症生物学的机制,而且异常的肿瘤基质信号会调节许多癌症的标志;当单一的肿瘤机制信号的癌基因驱动调节子被鉴别时,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通过整个异型细胞系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