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 the human mutS homolog 2(hMSH2)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human mutL homolog 1(hMLH1)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salivary gland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MEC)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意义。重点研究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和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与目标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方法筛选共计47例典型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37例SMEC、10例正常组织涎腺中hMSH2、hMLH1的表达水平,结合计算机辅助高清晰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做出综合评价。结果:hMLH1的表达与SMEC分化呈负相关(P0.05);hMLH1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在低分化的SMEC中较普遍,在中分化和高分化中表达逐步增强;hMSH2的表达与SMEC分化不相关(P0.05)。结论:hMSH2、hMLH1异常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的发生、演进存在相关性,以hMLH1、hMSH2为切入点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Barbacid等从人膀胱癌细胞株成功地克隆分离出C-ha-ras癌基因的开创性工作使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学技术开始应用于人类肿瘤研究。细胞癌基因激活和异常表达的研究加深了对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的认识。有关人癌基因异常表达的报道日渐增多,人们企望从中发现人癌基因异常表达的规律,以指导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 cyslic carcinoma,SACC)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虽生长缓慢,但有较强的浸润性和转移力。为了揭示其特殊生物  相似文献   

3.
李学璐  李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0):958-959,961
通过人类错配修复基因( hMLHl)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分析,探讨癌症发病的机制.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hMLH1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而hMLH1的表达失活则可导致MSI的产生,促进癌症的发生.根据一系列研究得出结论,在肿瘤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MSI)有显著相关性,并在癌症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临床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及微卫星不稳定可能成为癌症鉴别诊断、评价预后、指导化疗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Wnt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该通路包含许多信号成员,其中BCL9是近年来该通路上发现的新的癌基因,其在多种Wnt信号通路失调肿瘤中的异常表达表明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而针对Wnt信号通路不同基因靶点的高特异性基因药物开发以及肿瘤的分子诊断也相继出现,尤其是针对BCL9与β-catenin作用界面的小分子抑制剂基因药物的开发更是引起广泛的注意.现就BCL9及其与肿瘤的关系和BCL9基因为靶点的肿瘤基因治疗等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中相关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分子水平介绍了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的作用.以往认为人乳头状病毒高危型的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宫颈癌组织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越来越备受关注.既往认为基因内突变和染色体物质缺失是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但是,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的基因失活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已确切证明,DNA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抑癌基因失活的惟一机制.对宫颈癌组织中的对相关抑癌基因甲基化的筛选并作为标记应用在检测宫颈癌中,这在防止宫颈癌的发生起到重大作用,还可有望作为宫颈癌治疗疗效检测的一项手段.  相似文献   

6.
长链非编码RNA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其他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与恶性肿瘤等常见疾病密切相关.人类长链非编码RNA PVT1的编码基因由于位于染色体8q24这一脆性位点且临近癌基因MYC而受到广泛关注.浆细胞瘤可变异位基因1(PVT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是潜在的癌基因;PVT1也能因染色体断裂重排而与其他基因形成新的融合基因影响恶性肿瘤的表型;PVT1还可与MYC基因相互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调控.本文对PVT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SETD2基因是调控哺乳动物表观遗传的一个重要基因,其编码的SETD2蛋白主要参与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与RNA聚合酶II作用介导转录延长及错配修复。小鼠SETD2结构异常通过下调H3K36me3而引起血管构建功能缺陷。在许多人类肿瘤(乳腺癌、肾癌及膀胱肿瘤等)中都发现了SETD2基因改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ETD2基因表达下调可促进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从而促进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SETD2-H3K36me3信号通路可认为是肿瘤中常见的一种抑癌机制,这也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但是,关于SETD2异常引起肿瘤的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该文就SETD2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胚胎发育及成体肿瘤尤其是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蒙健军 《蛇志》2011,23(2):162-165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的缺失和灭活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其第一个被发现的家族成员P73基因作为候选的抑癌基因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P73基因在人类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hMLH1、hMSH2基因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及正常涎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hMLH1、hMSH2及p53表达的检测.结果:(1)hMLH1、hMSH2及p53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2)hMLH1、hMSH2的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3)hMLH1、hMSH2基因均与p5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检测hMLH1、hMSH2、p53将有助于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恶性程度和相关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全球范围内,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降低人类生活质量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来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密切,然而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已发现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有胰岛素抵抗作用、糖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反应、免疫系统失调、肥胖相关基因过度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白色脂肪组织的功能紊乱等。阐明肥胖/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及相关的分子机制,对个人和全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围绕肥胖/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