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要生 《生物学通报》1998,33(10):18-18
二氧化碳(CO2)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主要代谢终产物之一。生物体必须不断地将它排出体外以维持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然而,CO2并非毫无用处,它在生物体中主要有以下作用:1CO2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CO2是参与组成核苷酸的碱基合成的前体物...  相似文献   

2.
1酶的化学本质究竟是什么?早在1897.年,巴契纳(E.Buchner)从酵母中分离出第一种酶的粗制品(当时称为“酵素”ferment),即推测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1926年,撒姆纳(J.B.Sumner)纯化出结晶服酶,明确揭示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这是人类对酶的化学本质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也是继1828年武勒(F.Wohler)人工合成尿素之后,对生命不可知论的又一次重大打击,撒姆纳也因此而荣获194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后,人们一直认为酶是蛋白质。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是否也具有酶活性?本世纪80年代初,切赫(T.R.Cech)和阿尔特曼(S…  相似文献   

3.
锌指类基因调控蛋白—生物无机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命必需元素锌,除了以锌酶的形式,参与生物体的种类代谢过程外,近年来发现,锌还以各种锌蛋白的结构方式,包括锌指、锌纽、锌带和锌簇等,参与生物体的基因转录、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等各种基因调节和控制过程,联想到金属硫蛋白在锌的体内平衡中所扮演的角色,很有可能锌是通过金属硫蛋白和锌指类蛋白的逐级调控,成为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调控中心,癌基因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许多调节蛋白也具有锌指类结构,这给癌症和受  相似文献   

4.
酶工程及其应用张秀华(山东省临沂教育学院生物系,276003)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它能特定地促成某个化学反应而本身却不参加反应,且具有反应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反应产物污染小、能耗低、反应容易控制等特点。这些特点比传统的化学反应具有...  相似文献   

5.
生物体合成什么样的酶和蛋白质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当有两个以上常见等位基因控制酶和蛋白质的合成时,便会导致酶和蛋白质的多态现象。在一个或几个主要的人类群体里,有两个或更多的常见等位基因,它们各自对某一酶或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一种独特的影  相似文献   

6.
生命必需元素锌,除了以锌酶的形式,参与生物体的各类代谢过程外,近年来发现,锌还以各种锌蛋白的结构方式,包括锌指、锌纽、锌带和锌簇等,参与生物体的基因转录、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等各种基因调节和控制过程.联想到金属硫蛋白在锌的体内平衡中所扮演的角色,很有可能锌是通过金属硫蛋白和锌指类蛋白的逐级调控,成为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调控中心.癌基因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许多调节蛋白也具有锌指类结构,这给癌症和爱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小R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默芳  王恩多 《生命科学》2008,20(2):178-182
小分子调控RNA,包括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miRNA(microRNA)和piRNA(piwiinteracting RNA)、hsRNA(heterochromatin associatedsmall RNA)等,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小分子RNA存在于几乎所有较高等的真核生物细胞中,对生物体具有非常重要的调控功能。它们通过各种序列特异性的RNA基因沉默作用,包括RNA干扰(RNAi)、翻译抑制、异染色质形成等,调控诸如生长发育、应激反应、沉默转座子等各种各样的细胞进程。随着对这些小分子调控RNA的发现,一些RNascⅢ酶家族成员、Argonaute蛋白质家族成员及RNA结合蛋白质等先后被鉴定为小RNA的胞内蛋白质合作者,参与小RNA的加工成熟和在细胞内行使功能。本综述简介一些RNA沉默作用途径中重要组分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磁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通过分析,综述了磁场对生物体的核酸、蛋白质、酶以及细胞器等的影响,从而说明了磁生物学效应机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极端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宽了人们对酶的认识。以前,酶被定义为作用于常温、常压、温和PH和离子强度的水溶液中,具有区域专一性、立体专一性和高效催化活性,存在于天然生命体中的蛋白质。而今,酶在分子水平上被视为四类[1]:蛋白质酶(Pepzyme)、核酸酶(ribozyme)、化学酶(chemozyme)和抗体酶(abzyme),作用范围也大大拓宽。科学家将那些可在非常规条件下作用的酶称之为极端酶(extremozmpe)[2]。依据其来源,极端酶大致可分为三种:(1)从生活在非常规条件下的微生物(细胞)如某些古细菌(archaea)中分离得到的酶:(2)…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人们利用微生物细胞或无细胞体系对代谢途径中的多酶体系进行编程和重组,成功合成了大量的功能化合物。但由于多酶体系分散度高,造成体系代谢流速和流量不平衡,代谢效率和产量降低。生物体内存在多种天然的多酶自组装复合体,如纤维素小体机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激酶级联通路等。研究表明,这些体系中存在的底物通道效应和协同作用机制是多酶复合体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原因。模拟和借鉴天然多酶体系,并结合生物体中蛋白质与DNA、RNA等相互作用设计和构建人工自组装多酶体系,是提高代谢效率的重要途径。现对蛋白质自组装机器在人工多酶体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分子伴侣     
李强 《生物学通报》1995,30(3):16-17
分子伴侣是最近十几年才发现的一类非常保守的蛋白家庭。它与酶的作用方式类似,能和某些不同的多肽链非特异性结合,催化介导蛋白质特定构象的形成,参与体内蛋白质的折叠、装配和转运,但又不构成其结构的一部分。这类保守的蛋白家族大致可分为四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热休克蛋白。实际上,分子伴侣是一种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协助者,主要参与蛋白质次级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生物产业技术》2010,(4):88-90
酶是一种蛋白质.酶可以在所有活的生物体中找到.在植物、动物和人体中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酶也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此外,酶在医学.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复制、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和核酸是组成生物体的两大重要物质。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基因的表达离不开蛋白质。它们相互依存,彼此制约。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存在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各个水平之中。在DNA复制过程中,链的引发、延伸、终止所涉及的反应都由相应的酶催化,还需要许多具有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对DNA复制进行调节。在大肠杆菌中,复制过程就需要三十多种蛋白质的协同作用。研究DNA聚合酶、拓扑异构酶、解链酶、解旋酶、连结酶等与复制有关的  相似文献   

14.
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吴晓华,刘望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核糖体蛋白质生物合成是有两百多种大分子参与的、把遗传信息“翻译”成有各种生物功能蛋白质的复杂过程。因为所有生物体的蛋白质合成都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所以了解...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HIV-1整合酶(IN)抗药性突变T66I时,发现这一突变同时可以提高整合酶的溶解性。原核表达了IN1–288/T66I和野生型(WT),取菌体破碎后的上清, SDS-PAGE和his标签蛋白质染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N1–288/T66I可溶性约是WT的2.4倍。600 ml培养基中诱导表达IN1–288/T66I/BL21,亲和层析纯化共收获蛋白质4.72 mg。用改进的ELISA方法测定IN1–288/T66I和IN1 288/F185K /C280S链转移催化活性,结果显示两种蛋白质活性基本相当。提供了有别于F185K /C280S突变的另外一种整合酶可溶性表达的途径,IN1–288/T66I重组蛋白还可以应用到整合酶抑制剂筛选中,以获取避开T66I抗药性突变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张永贤 《生命世界》2008,(11):94-95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无机化合物的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内容。关于无机化合物的水,着重说明它在细胞中含量最多;水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含量不同;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水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通过开展白癜风患者病变表皮与正常表皮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和鉴定白癜风患者病变表皮与正常表皮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探讨白癜风患者表皮发生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建立和优化了表皮样品中蛋白质的最佳酶切条件。其次,采用基于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策略开展了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病变表皮与正常表皮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并筛选了差异表达蛋白。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及数据库(GO、KEGG、STRING、GSEA)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优化所得到的最佳酶解条件是由Lys-C (酶∶底物,1∶100)和胰酶(酶∶底物,1∶50)组合而成的顺序酶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共鉴定4 496个蛋白质,其中181个蛋白质为白癜风患者病变表皮中的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与代谢、免疫、氧化还原和细胞黏附相关。其中119个上调蛋白主要参与角质化、转录、氧化应激及蛋白酶解等过程。62个下调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谷胱甘肽代谢和肌动蛋白细丝封端等过程。结论 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了白癜风患者病变表皮与正常表皮之间主要存在角质化、免疫、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8.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损伤和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分子机制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蛋白质异常聚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功能障碍引起的。蛋白质泛素化由一系列泛素化酶级联反应促进,并受去泛素化酶(deubiquitylases,DUBs)的反向调节。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过程异常导致蛋白质异常聚集和包涵体形成,进而损伤神经元。近来研究报道,蛋白质的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饰在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促进蛋白质的泛素化,有利于α突触核蛋白的清除、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维持线粒体的功能等。DUBs可以去掉底物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抑制α突触核蛋白的降解,调控线粒体的功能和神经元内铁的稳态。本文以E3泛素连接酶和DUBs为切入点,综述了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饰参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生物活性肽或蛋白质如激素、肽类神经介质等通常是由大的蛋白质前体经酶的加工后产生的。人们把由大的蛋白质前体形成活性分子的过程称之为翻译后加工(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这种加工过程普遍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中,它参  相似文献   

20.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又是细胞原生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大家知道,蛋白质是所有生命过程的物质基础。氮也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而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不可缺少的。氮也存在于维生素和许多酶中,维生素和酶以它们的活跃性质调节着生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此外,氮还存在于核酸、磷脂、生物碱等化合物中。由此可见,氮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占有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