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对粗壮假丝酵母(Candida valida 20231)产脂肪酶所需的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粗壮假丝酵母在接种后3 h即进入对数期,18 h后转入稳定期,66 h后进入衰退期;发酵36 h达到最大酶活,至72 h仍然无明显下降趋势。最适合的培养基成分为:4.0%大豆粉,2.0%菜籽油,0.3%葡萄糖,0.3%NH_4NO_3,1.2%K_2HPO_4,0.42%NaH_2PO_4,0.4%MgSO_4·7H_2O。使用优化的培养基,最佳产酶的条件为:装液量80 mL(250 mL摇瓶),初始pH 6,接种量为2.0%,种子菌龄为12 h。在最佳产酶条件下,脂肪酶活力达到32.6 U/mL。  相似文献   

2.
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S-(+)-DMCPA)是合成西司他丁的关键手性中间体。构建的毕赤酵母工程菌生产的脂肪酶可高选择性催化外消旋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乙酯(DMCPE)不对称水解制备S-(+)-DMCPA。对该工程菌产胞外脂肪酶的产酶条件及生物拆分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催化效率。优化获得重组毕赤酵母最佳产酶条件:采用BMMY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 H 8.0,500 m L摇瓶装50 m L培养基,每隔4 h向培养基中补加终体积分数为1%的甲醇。培养192 h后,发酵液中脂肪酶比酶活为4.41 U/L,较优化前提高了90.9%。利用含脂肪酶的发酵上清液进行DMCPE的生物拆分反应,底物浓度为15 mmol/L,30℃反应36 h,S-(+)-DMCPA的产率可达43.8%,e.e.值为99.8%。  相似文献   

3.
几种离子液体的微波法合成及其对脂肪酶催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法合成9种目标离子液体,对中间体[Bmim]Br的合成条件及其离子液体对全细胞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进行考察.直接将产脂肪酶真菌粗状假丝酵母(Candida valida) T2细胞固定在聚氨酯颗粒中,制备固定化细胞催化剂,将其应用于合成离子液体介质中催化甲醇与大豆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结果表明:微波功率200 W下间隙照射100 s,中间体[Bmim]Br的收率达95.16%,有效地提高了离子液合成产率;在[Bmim]PF6离子液中固定化细胞酶催化转酯化反应30 h,大豆油的转化率达42%,反应效果较其他8种合成离子液体好;固定化细胞颗粒和[Bmim]PF6重复使用4次,其油脂转化率和酶活保持率分别达到29%和69%,表现出较好的催化反应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白地霉GXU08脂肪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初步筛选脂肪酶高产菌株。方法:以白地霉GXU08为出发菌,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结果:筛选得到6株脂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GXU08高的突变株,其中菌株4-39的酶活达14.2U,比GXU08提高了63.2%。突变株经9次传代,3次摇瓶复筛,其脂肪酶酶活性保持稳定,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不同的育种方法进一步提高脂肪酶的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株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溴甲酚紫显色培养基初筛和酶活测定法复筛得到产脂肪酶的一株细菌HP2,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并对该菌株的摇床培养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对HP2菌株发酵产脂肪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7.7,培养温度为35℃,接种量(V/V)为1.5%,发酵周期为48 h,酶活力达到129.7 U/mL。  相似文献   

6.
对烟草节杆菌发酵产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烟草节杆菌的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肌酐酶初始酶活仅为9.2U/g湿菌。首先,通过肌酸诱导、金属离子筛选实验发现肌酸和金属离子对烟草节杆菌产肌酐酶酶活有重要影响;然后再通过碳源和氮源优化,以玉米浆和酵母膏作为复合氮源,可溶性淀粉为碳源,肌酐酶产量可达到108.5 U/g湿菌;在以上基础上,最后通过两次正交试验优化初始发酵培养基,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肌酸0.3%,玉米浆0.3%,可溶性淀粉0.4%,酵母膏0.7%,Fe~2+0.003%,Mn~2+0.006%,Mg~2+0.005%,K_2HPO_40.1%,KCl 0.5%。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烟草节杆菌肌酐酶酶活达到182.82 U/g湿菌,为初始发酵培养基酶活的19.87倍。  相似文献   

7.
对聚氨酯泡沫固定产脂肪酶粗状假丝酵母(Candida valida T2)细胞的固定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泡沫颗粒经密度和粒径筛选,酸碱处理,以及固液比优化,载体固定细胞干质量比达到1571 mg/g,细胞脂肪酶的酶活为每克干细胞1415 U.电镜图片显示粗状假丝酵母菌(Candida valida T2)在载体孔隙内和脊壁上缠绕充盈,生长良好,固定结构稳定.固定化细胞连续催化水解桐籽油5批次,细胞相对水解酶活保持率达73%,固定细胞的损失率为12.5%.固定化细胞颗粒显示出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和酶活保持率,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大孔树脂吸附法固定化假丝酵母99_125脂肪酶,在微水有机相中的应用表明非极性树脂NKA是最佳的固定化载体。分别以正庚烷及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固定化介质,发现在正庚烷介质中树脂NKA的固定化效率能够达到98.98%,与采用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介质相比,固定化酶的水解活力和表观酶活回收率分别提高了4.07和3.43倍。考察了在微水相中固定化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给酶量为1.92∶1(初始酶粉与树脂的质量比),pH值为7.4,体系水含量为15%(水与油的质量比),反应温度为40℃条件下,固定化酶具有最佳的催化能力;以正庚烷为介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采用三次流加甲醇的方式,单批转化率最高达到97.3%,连续反应19批以后转化率仍保持为70.2%。  相似文献   

9.
旨在对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Lu10-1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了碳源、氮源、诱导物、初始p H值、温度等主要发酵参数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温度、p H、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等对其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B.cepacia Lu10-1产脂肪酶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参数为:可溶性淀粉1.5%,蛋白胨1.5%,橄榄油3 g/L,K2HPO4 2 g/L,发酵温度32℃,初始p H 9.0,培养48 h酶活达12.4 U/m L,比初始酶活提高了2.7倍。酶的最适温度和p H值分别为60℃和9,在60℃以下保持100 h酶活仍保持在80%以上,在p H5.0-10.0之间活性稳定,对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豆粕水解液作为氮源,假丝酵母Candida sp.99—125发酵生产脂肪酶的过程。分析水解时间对于产酶的影响,对比豆粕水解前后作为氮源发酵时的产酶规律。在30L发酵罐中批次发酵酶活最高可达6000IU/mL,采用豆油反馈流加之后,发酵脂肪酶活力可达8500IU/mL。  相似文献   

11.
假丝酵母99-125脂肪酶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假丝酵母99-125脂肪酶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选择了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并进行优化 ,获得了最优的摇瓶培养基配方 (% ,W/V) :豆油 4.0 ,全脂豆粉 4.0 ,K2HPO40.1,KH2PO4 0.1。产酶水平能达到 5000IU/mL。在 30L发酵罐上进行初步放大实验 ,其产酶水平能达到 8100IU/mL。在1m3发酵罐上进行中试放大 ,产酶水平可达到 8000IU/mL。  相似文献   

12.
Penicillium sp.脂肪酶的发酵及催化生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了提高脂肪酶的产量及更好地应用脂肪酶。方法:采用单因子实验与均匀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青霉Penicil- lium sp.TS414发酵生产脂肪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在实验优化后的最适产酶培养基中,碳源为1.4%蔗糖,氮源为7.0%豆饼粉,起始pH8.0。均匀设计优化后的产酶水平(315.1U/mL)比优化前(101.5U/mL)提高了约2倍。Penicillium sp.TS414脂肪酶能够有效地催化大豆油转酯化合成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反应72h后,脂肪酸甲酯的最终得率在96%左右。结论:Penicillium sp.TS414产生的脂肪酶在生物柴油的工业化生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从242株青霉属菌株中筛选出脂肪酶产生菌青霉-PG3。经鉴定,定名为卡门柏青霉(Penicillium camembertii Thom)。卡门柏青霉-PG3在由4%豆饼粉,0.5%糊精,0.75%橄榄油,0.5%K_2HPO_4,0.1%(NH_4)_2SO_4组成的液体培养基中,28℃,振荡培养96小时,发酵液脂肪酶活力(39℃,pH7.0)达60U/ml。PG3脂肪酶以橄榄油为底物,水解反应最适温度为48℃,最适pH为8.0。pH稳定范围6.0—11.0。Cu~(2+),Ca~(2+),Fe~(2+),Pb~(2+)等金属离子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PG3脂肪酶对椰子油、菜籽油、亚麻油等油脂的水解率分别达到96%,94%和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产低温脂肪酶菌株CZW001发酵培养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采用Plackett-Burman (P-B)设计, Box-Behnken (B-B)设计和响应面试验设计(RSM), 在20 °C、pH 8.0、160?r/min发酵2 d条件下, 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为(g/L): 葡萄糖7.68, 橄榄油21.93, 硫酸铵2.0, 磷酸二氢钾1.0, 硫酸镁0.27, 氯化钙0.3, 氯化钠20.0, 吐温-80 1.0。其最高酶活为62.8 U/mL, 比优化前提高了3.14倍。【结论】通过对产低温脂肪酶菌株CZW001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明显提高低温脂肪酶活力。  相似文献   

15.
Lipase production by Candida rugosa was carried out in submerged fermentation. Plackett-Burman statistical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components. The effect of twelve medium components was studied in sixteen experimental trials. Glucose, olive oil, peptone and FeCl3?6H2O were found to have more significance on lipase production by Candida rugosa. Maximum lipase activity of 3.8 u mL-1 was obtained at 50 h of fermentation period. The fermentation was carried out at optimized temperature of 30oC, initial pH of 6.8 and shaking speed of 120 r/min. Unstructured kinetic model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experimental data. Logistic model, Luedeking-Piret model and modified Luedeking-Piret model were found suitable to efficiently predict the cell mass, lipase production and glucose consumption respectively with high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 From the estimated values of the Luedeking-Piret kinetic model parameters, α and β, it was found that the lipase production by Candida rugosa is growth associated.  相似文献   

16.
脂肪酶抑制剂产生菌Bacillus sp.LF深层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肥胖在中国也开始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危险之一。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减肥产品主要是作用于大脑 ,通过抑制食欲减少食物的摄入 ,由于这类药可能产生大脑、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不宜长期使用。瘦素 (Leptin)是一种肥胖基因表达的多肽激素 ,也是通过食欲中枢发挥作用 ,可以抑制食欲 ,提高代谢率 ,达到减肥的目的。因而另一类减肥药品脂肪酶抑制剂近年来受到国内外重视。脂肪酶抑制剂可直接阻断人体对脂肪的吸收 ,它不需要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来抑制人体的食欲 ,而是阻止脂肪在胃肠道的吸收。文献报道脂肪酶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含有Tween 80的琼脂平板和摇瓶发酵法,从若尔盖高原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菌体特征观察初步对菌种进行鉴定,得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的适冷菌Pseudomonassp.DL-B,并设计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产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摇瓶实验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发酵培养基为:蔗糖10 g/L,蛋白胨20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一株海洋来源的产海藻糖合成酶菌株进行鉴定及产酶条件的初步优化。方法通过16S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对一株来源于东海海水的海藻糖合成酶产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初步研究其培养特性和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该菌16S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相比,最高相似度为100%,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命名为Pseudomonassp.A50。其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麦芽糖和0.5%酵母膏,最佳NaCl浓度为2.5%,在初始pH7.8,接种量1%,装液量125mL/250mL,28℃,130r/min发酵48h,海藻糖合成酶活力达到最高。结论此产海藻糖合成酶菌株为假单胞菌属,优化后,海藻糖合成酶活力达到14.16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