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中国春及其6A缺体与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在长期继代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染色体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春×黑麦和6A缺体×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的前60d内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稳定在2n=28和27;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染色体数量均发生变异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数的减少;在第420d至540d培养期间两个组合愈伤组织丢失染色体的细胞比率明显增加,同时也发现了个别超出正常染色体数的细胞。第540d后的愈伤组织染色体数量变异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春6A缺体小麦与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不同无性世代再生植株体细胞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随着愈伤组织培养时间的延长,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频率及变异范围明显增加。在分化的共计224株再生植株中,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植株为80株,占35.7%,其中3株为染色体嵌合株,1株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3.
缺体小麦与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春6A缺体小麦与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不同无性世代再生植株体细胞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随着愈伤组织培养时间的延长,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频率及变异范围明显增加。在分化的共计224株再生植株中,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植株为80株,占35.7%,其中有3株为染色体嵌合株,1株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4.
节节麦×普通小麦杂种的胚援救和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活体-离体胚培养和胚愈伤组织培养有效地克服了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on.)×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杂种幼胚的败育,产生了大量的杂种植株。采用活体-离体胚培技术,节节麦×小麦三个组合杂种幼胚的成苗率为55%,是前人所用传统胚培方法成功率的5—20倍。杂种幼胚在添加有2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为愈伤组织,经继代产生全能性愈伤组织,继而分化出再生植株。愈伤组织经继代保存150天仍不丧失分化能力。本文还对两种产生杂种的组织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及其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对5种基因型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表明,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受基因型,培养基成分,激素,培养条件的影响。适时继代,逐代筛选对胚性保持起重要作用。适当降低培养温度(12±2℃)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保存和胚性保持,可以减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所需的物质和工作量。长期继代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发生能力和植株再生率无显著变化,但正常苗的再生频率显著下降。观察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发现:(1)基因型对不同倍性细胞的比例有明显影响。(2)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二倍体细胞下降,四倍体和非二倍体细胞增多。(3)愈伤组织中出现多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些结构变异有可能导致非整倍体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栽培大麦×普通小麦属间杂种的无性系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中首先由栽培大麦×普通小麦的杂种幼胚诱导出愈伤组织,经过若干次继代培养,再由愈伤组织诱导出再生植株。采用此法在半年时间内由最初接种的一个杂种幼胚获得了上百株杂种植株。在愈伤组织细胞、再生植株的根尖细胞和中期Ⅰ花粉母细胞中,都看到了不同染色体数的镶嵌现象,其中在愈伤组织细胞和根尖细胞中还看到了染色体的自发加倍现象。在移栽成活的再生植株中出现了明显的无性系变异,这种变异既发生在不同植株之间,也发生在同一株的不同分蘖之间。杂种愈伤组织经过15个月的保存后仍然具有一定的分化能力,只是生长速度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提高小麦愈伤组织分化频率的因素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研究了影响小麦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及其植株再生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过程中添加ABA(1.0mg/L)有利于小麦中晚期幼胚致密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能力的保持;外植体来源尤其是基因型对长期培养的愈伤组织再生能力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外源激素(KT、6-BA、IAA、TDZ和玉米素等)也影响芽分化频率,其中TDZ可明显提高芽分化频率;在转入分化培养前对愈伤组织进行干燥处理可有效地提高其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人民麦”ד天蓝偃麦草”F_0成熟胚、F_1幼穗及“珂珂瑞特”ד天蓝偃麦草”F_1幼穗为外植体,在MS+2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再生植株。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频率最高为78.9%。植株再生方式为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再生频率最高为100%。胚性愈伤组织经13个月的继代培养仍具再生能力。发现一种特殊分化现象,即小花结构的分化,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提高小麦愈伤组织分化频率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影响小麦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及其植株再生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过程中添加ABA(1 .0mg/L) 有利于小麦中晚期幼胚致密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能力的保持;外植体来源尤其是基因型对长期培养的愈伤组织再生能力有很大影响; 不同的外源激素( KT、6BA、IAA、TDZ和玉米素等) 也影响芽分化频率,其中TDZ可明显提高芽分化频率;在转入分化培养前对愈伤组织进行干燥处理可有效地提高其芽分化频率;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IAA 或NAA 可有效促进生根。  相似文献   

10.
贺红  韩美丽 《广西植物》1998,18(4):343-346
红江橙花后4周的幼果,直径约1cm左右,这时期的胚珠最适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以MT为基本培养基,加上适当浓度的IAA、BA和MF可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体胚发生,以MT+IAA0.1mg1^-1+BA(ZT)1mg1^-1培养基较好,涌诱导产生正常体胚,且频率较高。胚性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对体胚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继代6次以内,胚性愈伤组织具有旺盛产生体胚能力;继代至第9次时,产生体胚的能力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将常规有性杂交,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培养,杂种试管苗无性繁殖,和杂种愈伤组织及试管苗的染色体加倍等环节相结合,由普通小麦x簇毛麦的极少数杂种幼胚在半年时间内获得了上万株杂种植株,并从中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双倍体种子。经人工接种鉴定,这个双倍体对白粉病免疫,已被用做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中间材料。与此同时,在实验室内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杂种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前者已经过30余次继代,保存了近2年半的时间,仍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分化能力;后者也已经历了20几次继代,保存了2年,仍可不断增殖。  相似文献   

12.
在小麦远缘杂交中,获得有较高分化能力的杂种幼胚无性系,对研究胚状体的发生发育及细胞系分化能力长期保持的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普通小麦、缺4D 小麦作母本,簇毛麦、滨麦、山羊草作父本,人工杂交17个组合的幼胚为外植体,在 MS 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分化培养。获得了高频率分化能力的杂种幼胚无性系8个,并能使其继代培养5—6年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分化能力,对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进行了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3.
红江橙体胚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红  潘瑞炽  韩美丽  李耿光   《广西植物》1998,(4):343-346
红江橙花后4周的幼果,直径约1cm左右,这时期的胚珠最适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以MT为基本培养基,加上适当浓度的IAA、BA和ME可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体胚发生,以MT+IAA0.1mg1-1+BA(ZT)1mg1-1培养基较好,能诱导产生正常体胚,且频率较高。胚性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对体胚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继代6次以内,胚性愈伤组织具有旺盛产生体胚能力;继代至第9次时,产生体胚的能力明显下降;至第12代时,不能产生胚状体。成熟胚转换成小植株,以MT+GA2mg1-1+NAA0.1mg1-1培养基成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火炬松细胞悬浮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火炬松成熟合子胚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了细胞密度,继代时间和ABA浓度等对悬浮条件下胚性柄细胞团及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细胞密度为6×10^3个/ml,继代时间为2个月,ABA浓度为5mg/L时,最有利于ESM及SE发生。在悬浮培养条件下,还观察到裂生胚及子叶原基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对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簇毛麦(Haynaldia vtllosa)杂种幼胚和 F_1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秋水仙素处埋染色体加倍试验,秋水仙素浓度分别为20、50、100和150mg/l;处理时间为8、10、12,14、16和19天;742块愈伤组织在20-27℃温度和每日10小时荧光灯照条件下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平均加倍率(结实株数/成活株数×100%)为78.8%,以秋水仙素浓度150mg/l 处理10天的加倍率最高为94.1%。平均处理效果(结实株数/处理愈伤组织数×100%)是15.8%。以秋水仙素浓度150mg/l 处理8天的处理效果最佳为34.1%。试验说明,利用生物技术——幼胚或幼穗培养,使远缘杂种后代快繁和染色体加倍同时进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细胞分裂素在玉米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0 .2 mg/L) 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玉米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再生,6BA 的效果比KT更好。不同品种的玉米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差异显著,普甜1 号和苏玉1 号的再生频率高达78 % 和75 % ,糯玉米和掖单9 号仅为10 % 和8 % 。植株再生途径也有所不同,普甜1 号以器官发生为主要途径,苏玉1号则以体胚发生途径为主。经长期继代的愈伤组织失去再生能力,通过RAPD 方法比较发现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基因组之间存在差异,说明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DNA 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7.
京冬1号、科冬58等十多个品种小麦的幼穗、幼胚的愈伤组织经一年多的继代培养,从中挑选出胚性强,分散性好的组织块进行扩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品种在同一培养基上培养形成胚性愈伤组织的效量和时间是不同的。AgNO_3、弱散射光和脯氨酸对某些品种形成胚性愈伤组织有效。这说明改变培养条件能克服品种问的差异。用 MS、改良 AA、B_5等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椰乳等成份进行悬浮培养发现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对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细胞分裂素在玉米愈伤组织诱导的植株再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0.2mg/L)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玉米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再生,6-BA的效果比KT更好。不同品种的玉米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差异显著,普甜1号和苏玉1号的再生频率高达78%和75%,糯玉米和掖单9号仅为10%和8%。植株再生途径也有所不同,普甜1号以器官发生为主要途径,苏玉1号则以体胚发生途径为主。经长期继代的愈伤组织失去  相似文献   

19.
小麦—簇毛麦杂种幼胚无性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杂交十分困难,得到的植株很少。然而通过杂种幼胚无性系培养,不但能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而且利用愈伤组织能较长时间保存杂种种质。经过继代培养十个月共九代,由四个杂种幼胚的愈伤组织获得试管苗1957株,其中秋水仙碱处理1350株,成活1122株。套袋自交后获种子664粒,并获得自然授粉种子508粒。对幼胚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根尖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绝大多数染色体数目为2n=28,变异率分别为33.04%和12.90%。愈伤组织保存一年后,仍有很强的分化能力,幼苗分化率为85%。  相似文献   

20.
青Qian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59附加2,4-D及Kt及1ppm的培养基上继代3年(每月继代1次),仍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在胚性愈伤组织转入1/2改良59并附加ABA1 ppm的分化基上,约3个月左右可分化出大量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分化率达0%以上,经继代3年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倍性十分稳定,其染色体数及核型为2n=24=16m(6sc)+8sm+2B。这一结果与由实生苗根尖压片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