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免疫逃逸与T淋巴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肿瘤免疫逃逸是防止肿瘤发生、诊断肿瘤发展以及治愈肿瘤的关键。肿瘤逃避免疫监视(immunosurveillance)已知与宿主免疫低下、T细胞无能,和肿瘤抗原缺失和调变、肿瘤漏逸、缺乏共刺激通路信号等相关,总结了近期研究进展,围绕肿瘤和T淋巴细胞相互关系,从T细胞对肿瘤识别和耐受、肿瘤下调识别分子导致活化T细胞丧失识别能力、肿瘤抵抗凋亡助其逃逸免疫、肿瘤通过抑制性受体和分子诱导T细胞无能耐受和凋亡、肿瘤细胞攻击T细胞逃避免疫、和肿瘤依赖Treg和MDSC抑制免疫等方面总结了理解思路,对肿瘤免疫消除(elimination)、免疫相持(equilibrium)和免疫逃逸(escape)三个阶段对抗T细胞免疫监视的机理提供参考,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CD4+T细胞的一个重要亚群,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无能两大功能。CD4+CD25+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移植耐受具有密切关联。近几年的研究表明,CD4+CD25+T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亦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特点与肿瘤免疫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免疫研究表明,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作用主要是细胞免疫。Klein等(1960)将肿瘤细胞与免疫动物的淋巴细胞一起在体外处理以后,就减弱了瘤细胞在宿主中生长的能力。Alexander和Delorme等(1964,1966)注射同种或异种的免疫淋巴细胞,使化学物质诱发的大鼠原发性纤维肉瘤得到缓解或消退。近年来,许多实验证明,脾脏细胞、局部淋巴结细胞、胸导管淋巴细胞和腹膜表面的淋巴细胞都是能够传递肿瘤特异  相似文献   

4.
耗竭性T细胞(exhausted T cells)是一群效应功能减弱,持续表达抑制性受体的T细胞,在肿瘤中表现为T细胞功能缺陷状态,主要特征为一系列抑制性受体表达增加及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耗竭性T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分子,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细胞类型改变等参与肿瘤免疫负调控,从而引起肿瘤免疫逃逸。而T细胞耗竭状态并非不可逆转,应用相应单克隆抗体靶向免疫调控点可以有效逆转耗竭性T细胞,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肿瘤控制率。因此,通过逆转肿瘤患者体内的耗竭性T细胞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肿瘤免疫是治疗肿瘤的途径之一。我们从1970年开始,以实验细胞学的方法,研究肿瘤免疫问题。1972年曾初步报告研究成果,实验以大白鼠Walker癌肉瘤为对象,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一)以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鸡红血球或小鼠脾脏细胞)融合的肿瘤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与诱导免疫耐受的能力。而树突状细胞所发挥的功能与其是否成熟有很大的关系,未成熟状态的树突状细胞具备致耐受性,而成熟状态的树突状细胞则对肿瘤免疫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将对DC的免疫学特性及Dc与肿瘤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由于免疫学和肿瘤学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交叉渗透,肿瘤免疫学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肿瘤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激活或正常化机体免疫系统,例如T细胞,NK细胞等,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以期达到缓解或治愈的目的。随着肿瘤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肿瘤免疫新药已成功获批,并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癌种普适性,但提高患者响应率仍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之重要议题。从肿瘤免疫新靶点的研究,联合治疗的探索及生物标记物的应用三个方面浅析肿瘤免疫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肿瘤免疫逃逸是肿瘤形成的关键,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突破口。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在肿瘤免疫逃逸方面取得的新成果,主要从肿瘤细胞自身的修饰和代谢(包括肿瘤抗原性、免疫原性、表观遗传、信号途径、细胞凋亡、细胞代谢和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包括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微环境基质)两大方面对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进行综述。关于肿瘤免疫逃逸方式的研究将对如何逆转肿瘤逃逸、治愈肿瘤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肿瘤干细胞 (CSC)是一类具有肿瘤起始、自我更新及无限增殖潜能的细胞亚群,与肿瘤的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是肿瘤放射治疗抵抗的根源。非小细胞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已证实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CSC亚群,目前通过分离CD133等一系列已知免疫表型阳性细胞是获得非小细胞肺癌CSC的主要手段。研究证实CSC主要是通过DNA损伤、细胞自噬和缺氧肿瘤微环境等机制介导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抵抗效应。本文主要对非小细胞肺癌CSC的生物学特性、免疫表型表达及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射疗效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HSP90作为一种热休克蛋白参与调控蛋白质的正确折叠、装配和水解等多种生理过程,其在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与活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标,目前已有多个HSP90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HSP90在调控机体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抗原呈递、T细胞、NK细胞活化和DC(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等。抑制HSP90导致免疫抑制和免疫激活双重反应,因此,HSP90在机体免疫中作用复杂,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HSP90及其抑制剂与肿瘤免疫之间的联系,为今后相关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是参与机体抗病毒免疫和肿瘤免疫的两群淋巴细胞亚群,是介导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应答和调节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应答的重要效应细胞。近年来,随着对NK细胞和NKT细胞及其转录调控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NK细胞和NKT细胞的发育机制逐步被阐明,这将为提高NK细胞和NKT细胞的抗病毒和肿瘤免疫疗效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CD28与B7结合形成的共刺激信号是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肿瘤患者CD8^+T细胞上CD28分子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抗肿瘤免疫主要由CD8^+T细胞介导,根据CD28的表达与否可将CD8^+T细胞分为细胞毒T细胞(CD8^+CD28^+,CTL)和抑制性T细胞(CD8^+C28^-,Ts)。CTL是体内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功能性细胞之一,当该细胞与肿瘤接触时,通过共刺激信号而被激活,发挥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Ts在机体的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现就肿瘤患者CD8^+T细胞上CD28的表达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ATP是最重要的胞内代谢产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研究发现,某些凋亡刺激能诱导肿瘤细胞内ATP释放到细胞外,这种释放到细胞外的ATP能促进吞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由此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杀伤效应,提示细胞外ATP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就细胞外ATP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一群具有抑制其它免疫细胞功能的起负性调控的细胞群. Treg细胞能抑制多种免疫细胞,如CD4+T和CD8+T淋巴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体内维持免疫系统稳定,防止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因素.最新研究表明,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通过扩增或招募Treg细胞,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作用,由此可知,Treg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抑制Treg细胞的活性和数量是包括胶质瘤在内的肿瘤免疫治疗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异常糖基化结构,改变细胞功能,使其能逃逸机体细胞的免疫识别和免疫攻击,实现免疫逃逸。细胞膜表面蛋白的N-糖基化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干细胞特性等。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肿瘤细胞免疫检查点分子的N-糖基化,以及识别N-糖基化的动物凝集素在肿瘤免疫逃逸CD8+T细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PD-L1的N-糖基化能增强其自身蛋白质的稳定性,促进与其受体PD-1的相互作用,并且靶向PD-1、PD-L1蛋白N-糖基化的抗体,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免疫逃逸和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体工程的发展,使免疫治疗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成为治疗肿瘤的第4种可行方法,但是需要满足3个先决条件:1)肿瘤细胞存在着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标志成分;2)这些标志成分具有足够的免疫原性;3)免疫系统可针对带有标志成分的肿瘤细胞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1 肿瘤的免疫机制肿瘤抗原的存在是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前提。肿瘤抗原是细胞恶性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物质的总称。细胞恶性变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或正常静止基因的激活,可以产生新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内降解后,某些短肽可与组织相容性抗原(MHCI)类分子在内质网中…  相似文献   

17.
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nkpoint)是存在于免疫系统中的抑制性信号通路,对外周组织中免疫反应强度、持续性予以调节,防止组织损伤,并在维持自身抗原耐受性的过程中发挥作用。T细胞识别、清除肿瘤的过程受到诸多信号通路、配体/受体的严密调控。免疫检查点疗法就是一类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来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治疗方法。目前,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阻断信号以调节T细胞活性增强其抗肿瘤效应是肿瘤治疗热点,例如利用CTLA-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PD-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的拮抗剂以及其它药物干扰免疫检查点,可直接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进而启动抗肿瘤免疫,介导持续的肿瘤抑制过程。而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加强肿瘤抑制效果也在进行深入研究。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机制目前获得诸多进展,本文就一些已应用于临床的免疫检查点及其它新型免疫检查点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旨在体外组装酵母菌表达的gp96 (Recombinant gp96,rgp96) 蛋白与B16.F10黑色素瘤抗原,大量制备新型gp96肿瘤疫苗,并研究其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利用体外组装的rgp96-肿瘤抗原复合物免疫C57BL/6小鼠,并通过酶联免疫斑点实验、细胞因子染色、杀伤实验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rgp96或肿瘤抗原免疫组相比,体外组装的rgp96-肿瘤抗原复合物免疫能够显著抑制B16肿瘤的生长,而且能够明显提高肿瘤特异性T细胞活性。rgp96-肿瘤抗原复合物的抗肿瘤免疫活性与从肿瘤组织中提取的gp96接近。研究结果为大量制备新型gp96肿瘤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肿瘤微环境中免疫共刺激分子B7-H4与其配体结合后可提供免疫抑制信号,调控肿瘤组织中的免疫应答。本研究探讨B7-H4、Fas及Caspase-3裂解片段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其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正常宫颈上皮、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3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4、Fas及Caspase-3裂解片段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B7-H4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不表达,在CIN组织中微弱表达,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B7-H4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有关,B7-H4与Fas蛋白表达呈现负相关,与Caspase-3裂解片段存在共表达关系。结论:B7-H4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过表达可引起Fas蛋白表达下调和Caspase-3裂解片段增多,抑制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参与肿瘤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从而促发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阻断B7-H4通路途径,有望成为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一个具周期脉冲免疫控制肿瘤生长的微分方程模型,主要用来描述在固定时间段、瞬时注入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生长的影响.运用脉冲微分方程的比较定理和Floquet乘子理论,分析了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得到解的有界性与无肿瘤周期解的存在条件,数值模拟支持所得到的理论结果.最后,在数值上比较了常值输入和脉冲输入免疫效应细胞的疗效,展示了后者在控制肿瘤细胞生长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