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IPC)大鼠循环血中微囊泡(MVs)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反复短暂结扎/松开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IPC模型,自腹主动脉取血,超速离心法分离循环血中的IPC-MVs,并对其进行流式鉴定。建立在体大鼠心肌I/R模型,股静脉注射IPC-MVs 7 mg/kg。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范围,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 3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IPC-MVs浓度为4380±745个/μl。与I/R组比较,IPC-MVs能够减轻I/R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缩小心肌梗死范围(P<0.0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数量(P<0.01),明显降低血清LDH活力(P<0.01),降低心肌组织caspase 3活力(P<0.01),升高Bcl-2蛋白表达(P<0.01),降低Bax蛋白表达(P<0.01),升高Bcl-2/Bax比值(P<0.01)。结论:IPC-MVs显著减轻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通过上调心肌组织中Bcl-2的蛋白表达,下调Bax的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降低caspase 3活力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儿茶酚抑素(CST)在两肾一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中的表达改变,并初步探讨其对肾性高血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15)和肾性高血压模型组(Model组)(n=21)。Model组采用两肾一夹(2K1C)手术法建立肾性高血压模型,Sham组手术操作同Model组,但不结扎左肾动脉,每周动态监测大鼠尾动脉血压。6周后各组大鼠行颈总动脉插管测定动脉压,Model组再随机分为2K1C组(n=15)与2K1C+CST组(n=6)。2K1C+CST组经颈外静脉一次性给予CST (80 μg/100 g·BW),Sham组与2K1C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经测血压、采集血标本后被处死,称取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计算(左心室+室间隔)/体重;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测定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ELISA法测定血浆CST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及心室肌一氧化氮(NO)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延髓、肾上腺髓质、左心室和肾脏的嗜铬蛋白A (Chga)及左心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量。结果:①与Sham组相比,2K1C组大鼠尾动脉压显著升高,左心室明显肥厚(P<0.01);血浆NE含量增高246%(P<0.01),CST水平降低56%(P<0.05);延髓Chga含量增高108%,左心室和肾脏分别降低60%和30%(P<0.05);左心室NO含量增高46%,血浆NO含量增高24%(P<0.05);左心室eNOS、iNOS蛋白表达分别增高66%和40%(P<0.05);②外源性CST显著降低2K1C大鼠颈总动脉压(P<0.05);③与2K1C组相比,2K1C+CST组左心室和血浆NO含量分别增高35%和19%(P<0.05);左心室eNOS蛋白表达高50%(P<0.05),而iNOS表达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两肾肾性高血压时大鼠CST表达下调,外源性CST可能通过NO/NOS系统降低肾性高血压的作用,推测CST可能与肾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观察耐力训练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致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运动防治AS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ApoE-/-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AS模型组(AC组)和运动干预组(AE组),AE组进行跑台耐力训练;选取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C组)。实验持续12周,取主动脉制作冰冻切片,分别用于观察主动脉AS斑块和病理变化以及主动脉IL-18、IL-10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IL-10水平。结果:①12周高脂膳食致ApoE-/-小鼠发生典型的AS病变,耐力训练使AS斑块面积显著减少(P<0.01),病变程度显著减轻。②与CC组比较,AC组、AE组小鼠血清IL-18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AC组IL-18/IL-10比值显著升高(P<0.01)。AE组血清IL-18水平及IL-18/IL-10比值均显著低于AC组(P<0.01)。③与CC组比较,AC组、AE组小鼠主动脉IL-10和IL-18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AE组IL-10表达显著高于AC组(P<0.05),IL-18表达显著低于AC组(P<0.05)。结论:耐力训练通过降低血液和主动脉IL-18及提高IL-10水平,增强了主动脉血管抗炎能力,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慢性游泳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半乳凝素-3(galectin-3)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普通膳食对照组(CON组,n=10);高脂膳食组(HFD组,n=90)。分别喂养8周后,从高脂膳食组筛选出肥胖(即体重位于上游)大鼠30只用于后续实验。将肥胖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①HFD-SED组:高脂膳食安静组;②HFD-CE组:高脂膳食慢性运动组,进行慢性游泳运动;③HFD-AE组:高脂膳食急性运动组,进行急性游泳运动。肥胖大鼠继续高脂膳食喂养8周,并进行运动干预;CON组大鼠继续普通饲料喂养8周。运动干预结束后,各组进行口服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实验,计算葡萄糖-胰岛素指数;测定体重;以ELISA分析大鼠血液中Gal-3含量。结果:HFD-SED组葡萄糖-胰岛素指数明显大于CON组(P<0.01),HFD-CE组和HFD-AE组葡萄糖-胰岛素指数明显小于HFD-SED组(P<0.01);HFD-SED组血液Gal-3含量明显高于CON组(P<0.01),HFD-CE和HFD-AE组血液Gal-3含量明显小于HFD-SED组(P<0.01)。运动干预结束后,HFD-SED组和HFD-AE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CON组(P<0.01);HFD-CE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HFD-SED组(P<0.01),而与CON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慢性游泳运动均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的Gal-3表达,但慢性游泳运动能明显改善机体超重状态。建议临床上采用长期、规律的慢性有氧运动对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疾病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Dio)对大鼠心肌收缩作用以及胞内Ca2+浓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与Na+-Ca2+交换体(NCX)的关系。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法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灌流,利用压力感受器插管法测定左心室相关心功能参数,记录及其在应用NCX选择性抑制剂SEA0400情况下对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以及心率(HR)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薯蓣皂苷及SEA0400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离体心脏灌流结果显示,1 μmol/L Dio可显著增加LVSP,增加约19.7%(P<0.01);增加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增加约9.6%;激光共聚焦测定Ca2+荧光强度实验结果显示:1 μmol/L Dio可使H9c2细胞中Ca2+相对荧光强度增加(P<0.01);而在SEA0400存在的情况下,1 μmol/L的Dio使细胞内Ca2+相对荧光强度变为(17.09±0.63),给予Dio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细胞液中无Ca2+或无Na+时,给予1 μmol/L的Dio使Ca2+相对荧光强度减小,与给予1 μmol/L的Dio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io可增加左心室收缩压和最大上升速率,表现正性肌力作用;Dio可使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其作用机制与增加Na+内流,促进NCX反向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环醇(bicyclol)对超氧阴离子(O2)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器官灌流技术,观察bicyclol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采用焦酚(O2的供体)建立O2损伤模型,观察bicyclol预孵育对氧化应激损伤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bicyclol(10-8~10-5mol/L)对由苯肾上腺素预收缩的内皮完整主动脉环产生舒张作用,该作用可被NO合酶抑制剂L-NAME和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阻断。500μmol/L焦酚可引起乙酰胆碱诱导的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减弱,bicyclol(10-5mol/L)预孵育45 min可减轻焦酚的损伤作用。对于吲哚美辛处理的主动脉环,bicyclol(10-5mol/L)可抑制焦酚所致的血管舒张反应降低,但这一效应未见于L-NAME处理的主动脉环。结论:bicyclol具有内皮依赖性舒血管作用,并能对抗O2引起的血管舒张功能损伤,该作用通过NO途径介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 SUR2B/Kir6.1亚型开放剂埃他卡林(Ipt)为工具药,研究激活SUR2B/Kir6.1通道扩张肺微动脉作用特征,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离体微血管压力-直径监测灌流技术,检测Ipt对大鼠四级肺微动脉的舒张效应(n=6~8),观察内皮损伤后或用KATP通道拮抗剂格列苯脲(Gli)、环氧合酶(COX)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ω-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预孵后肺微动脉舒张率的变化。结果:Ipt能够扩张肺微动脉,最大舒张率为(60.53±2.08)%。内皮细胞损伤后,Ipt扩张肺微动脉作用明显减弱,最大舒张率为(9.47±1.56)%,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预孵Gli、Indo、L-NAME后,最大舒张率分别下降为(17.49±1.47)%、(37.00±3.88)%、(24.91±2.30)%,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其选择性开放KATP通道SUR2B/Kir6.1扩张肺微动脉作用具有内皮细胞依赖性,与其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相关。  相似文献   

8.
Apelin对大鼠离体肺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与一氧化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的小分子活性肽Apelin对大鼠离体肺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与一氧化氮(NO)途径的关系,并比较低氧大鼠的肺动脉环对Apelin的舒张反应与正常大鼠的差异。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低氧组;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法,检测Apelin对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的大鼠离体肺主动脉环的舒张效应,观察去内皮或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抑制剂(ODQ)孵育后该舒张率的变化。结果:①在正常组大鼠肺动脉环,Apelin(0.01~100 nmol/L)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效应。去除内皮后,Apelin对NE预先收缩的肺血管舒张效应明显减弱(P〈0.01)。L-NAME或ODQ预孵育后,Apelin的舒张效应均明显减弱(P均〈0.01)。②低氧组大鼠的肺动脉环对Apelin的舒张反应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在最大浓度100 nmol/L时,Apelin的效应低60.45%(P〈0.01),而两组EC5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pelin具有内皮依赖性的舒张肺动脉环的作用,该效应与NO-sGC-cGMP信号途径有关;低氧大鼠的离体肺动脉环对Apelin的舒张反应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Nrf2/ARE通路在右美托咪定(DEX)预处理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7):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EX组)、I/R+DEX+阿替美唑组(Atip组)。Atip组在麻醉后腹腔一次性给予Atip (250 μg/kg)和DEX (25 μg/kg),Sham组和I/R组在麻醉后腹腔给予相应体积生理盐水,DEX组给予相应体积DEX和生理盐水,30 min后单侧股部切口,无创动脉夹夹闭股动脉,侧支循环用橡皮筋以恒定张力结扎,缺血3 h后去除动脉夹及橡皮筋,开放2 h后,取大鼠血清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取部分腓肠肌,测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胞浆HO-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胞核Nrf2、胞浆HO-1蛋白和光镜观察骨骼肌形态;同时切取少量腓肠肌进行湿干比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湿干比、MDA、LDH、CK、Nrf2、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相比,DEX组湿干比、MDA、LDH、CK明显降低(P<0.05),SOD、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DEX组相比,Atip恰能扭转DEX的这种作用,Atip组各指标与DEX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rf2蛋白存在于大鼠的骨骼肌中并且DEX可以通过α2受体上调核内Nrf2水平,使Nrf2下游的HO-1保护蛋白增多,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和一系列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用基础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麦注射液组。对照组用基础饲料喂养,模型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组用高脂饲料喂养,每周测定动物体重一次。参麦注射液组每天给予2次参麦注射液10 ml/kg,连续灌胃45 d。之后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丙二醛(MDA)、脂蛋白酯酶(LPL)和肝酯酶(HL)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血清中TC、TG、LDL-C和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HDL-C、SOD、GSH-Px、LPL和HL水平明显降低(P<0.01)。参麦注射液组大鼠体重、血清中TC、TG、LDL-C和MDA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HDL-C、SOD、GSH-Px、LPL和HL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对高脂模型大鼠的血脂具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并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激活多巴胺Ⅰ类受体(DR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分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组(ox-LDL),DR1激动剂干预组(SKF),DR1阻断剂干预组(SCH),ERK阻断剂干预组(PD98059);应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泡沫细胞;硝酸还原法检测NO、NOS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结果:ox-LDL刺激48 h可形成泡沫细胞;DR1在THP1细胞上表达,ox-LDL刺激后,DR1蛋白表达降低(P<0.01);激活DR1受体能够明显抑制由ox-LDL引起的NO、iNOS增多(P<0.01);在MAPK阻断剂PD98059存在的情况下,SKF的作用部分丧失。结论:激活DR1受体可抑制ox-LDL引起的THP-1细胞NO的大量产生,此过程可能由ERK信号通路所介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建立老年人跌倒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依托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将老年人跌倒综合防控策略从线下导入线上,建立集风险评估、远程教育、反馈评价于一体的老年人跌倒防控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该系统对126名干休所老年人(年龄≥ 60岁)进行评估,量化跌倒风险等级,对筛选出的84名高危老年人进行远程连续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分发宣传画册,制作宣教幻灯片及视频进行远程播放与讲解。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评价干预6个月后跌倒相关情况。结果:高危人群跌倒发生率由21.43%降至4.76%(P<0.01);身体平衡能力和步态稳定性改善情况明显(P<0.01);能够自觉进行正确防控行为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进行复杂行为时更有信心不会跌倒(P<0.01);居家环境安全性整体提高(P<0.01)。结论:老年人跌倒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可通过全面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实施远程连续综合干预,降低跌倒发生率,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影响高脂喂养大鼠骨骼肌和肝脏组织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上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 0):正常对照组(C组):正常饮食不运动;正常饮食运动组(E组):正常饮食同时进行10周游泳运动;高脂饮食对照组(H组):高脂饲料喂养不运动;高脂饮食运动组(HE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进行10周游泳运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骨骼肌和肝脏脂联系受体1(AdipoR1),Adipo R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骼肌和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股四头肌AdipoR1 mRNA、肝脏AdipoR2 mRNA表达在H组显著低于C组(P<0.05);HE组股四头肌和肝脏AMPKα(Thr172)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H组(P<0.05),分别较H组高43.2%和51.1%。结论:高脂喂养导致大鼠骨骼肌和肝脏A dipoR1/R2 mRNA表达下调,运动提高了大鼠骨骼肌和肝脏AMPKα(Thr172)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凋亡和组蛋白H3K4甲基化的影响。方法:以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浓度(10、20、40、80、160 nmol/L) TPL中共培养不同时间(24 h、48 h、72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组蛋白H3K4me2、H3K4me3的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组蛋白甲基化酶SMYD3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的表达水平。结果:TPL对RPMI8226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TPL对RPMI8226细胞有明显诱导凋亡的作用,并且随着TPL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增加(P<0.05);同时TPL还可以诱导RPMI8226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TPL以浓度依赖性降低组蛋白H3K4me2、H3K4me3的甲基化水平(P<0.05,P<0.01),并抑制SMYD3和上调LSD1的表达(P<0.05)。结论:TPL可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并诱导其凋亡;通过抑制组蛋白甲基化酶SMYD3和增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的表达,降低组蛋白H3K4me3和H3K4me2的甲基化水平,这可能是TPL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和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育阴软肝颗粒剂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防治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6组(n=10),注射四氯化碳、饲以高脂饲料并饮用20%乙醇6周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经6.2~24.8 g/kg育阴软肝颗粒剂干预(qd)6周后,测定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及板层素(LN)含量,观测肝组织病理学及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变化,对育阴软肝颗粒剂防治肝纤维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第7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纤维化病变(P<0.01);与模型组比较,6.2~24.8g/kg的育阴软肝颗粒剂能明显降低肝指数以及血清ALT、AST活性与HA、PCⅢ、C-Ⅳ、LN含量,缓解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变化,抑制纤维化肝组织TGF-β1的表达(P<0.05,0.01)。结论:育阴软肝颗粒剂对多因素复制肝纤维化大鼠造模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抑制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肝脏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高糖高脂饲养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二型糖尿病(T2DM)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DM)组,低剂量AdipoRon治疗(DM+L)组,高剂量AdipoRon治疗(DM+H)组(n=10)。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HE染色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肝脏中肝糖类相关基因(PEPCK)的表达。结果:与DM组小鼠比较,DM+H组和DM+L组小鼠ALT、AST、ALP、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水平均降低(P<0.05);与DM组小鼠比较,DM+H组小鼠和DM+L组小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浓度显著下降(P<0.05),而肝组织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性DM+L组小鼠显著下降,DM+H组小鼠无显著差异;与DM组小鼠比较,DM+H组小鼠肝组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DM+L组小鼠无显著差异。结论:给予AdipoRon治疗的小鼠血糖降低,ALT、AST、ALP的水平及G-6-P和PEPCK的表达下降,表明AdipoRon对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糖尿病小鼠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持续与间歇重复跑台运动6周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空白对照(SC)组、持续训练(CT)组和间歇训练(IT)组。持续训练组以24 m/min的跑速持续运动30 min,训练频度每日1次;IT组与CT组运动强度和运动总时间相同,但IT组将30 min运动时间分为2个训练单位,每个单位15 min,两个训练单位间隔1 h,共训练6周。训练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空间定位能力和探索能力。最后一次运动24 h后开颅取海马,QT-PCR法检测BDN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定位航行实验的结果表明,与SC组相比,IT组和CT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周围路程与周围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P<0.01),IT组与C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②空间探索实验的结果表明,与SC组相比,CT组和IT组站台中心路程均显著增加(P<0.05),周围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P<0.01),但CT组和IT组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SC组和CT组相比,IT组大鼠的潜伏期、站台周围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③QT-PCR结果显示,与SC组与CT组相比,IT组BDN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6周间歇重复跑台训练明显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这种类型运动更有利于促进海马BDNF基因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运动生理生化技术手段,对不同步数的健步走在男性中老年人健身中的干预效果进行科学分析,以期为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募集的80名中老年受试者分成3组:健步走运动A组(30名、平均年龄56.26 ±3.68岁)、健步走运动B组(30名、平均年龄57.65 ±4.78岁)、对照组C组(20名、平均年龄55.73 ±4.18岁);健步走运动A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天运动步数控制在10 000~12 000步,共计16周;健步走运动B组在前10周内每天运动步数控制在10 000~12 000步,后6周控制在14 000~15 000步/天;对照组保持原先正常的生活状态和运动习惯。分别在试验开始前、第10周、第16周结束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各个指标的测试。测试指标主要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结果:两个运动组在10周、16周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试验前明显下降(P<0.05,P<0.01),肺活量、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试验前明显升高(P<0.05,P<0.01),且运动B组在16周后舒张压(P<0.05)、时间肺活量(P<0.05)、血清甘油三酯(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改变幅度明显大于运动A组16周后值。结论:每天万步走运动可有效地改善男性中老年血压、肺活量、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且运动10周以后适当增加步数可进一步提高改善幅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诺丽果汁和纳豆两种发酵食品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ICR雌性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55 mg/kg),72 h后将空腹血糖值≥ 12.00 mmol/L、尿糖呈强阳性(+++)者视为糖尿病小鼠模型。将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模型(DM)组、诺丽果汁(NJ)组和纳豆(NT)组,另取10只正常ICR雌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NC)组。NJ组、NT组分别给予诺丽果汁(25.0 ml/kg)、纳豆(0.6 g/kg)灌胃,其他两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5.0 ml/kg)灌胃,连续给药30 d,小鼠自由进食、饮水,记录小鼠饮水量及进食量。末次给药后1.5 h,测定小鼠葡萄糖耐量,经股动脉采血测定小鼠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胰岛素(Ins)和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小鼠饮水量、进食量、GSP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均显著升高(P<0.01),葡萄糖耐量、Ins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显著降低(P<0.01);与DM组比较,NJ组与NT组小鼠GSP、TG及LDL均明显降低(P<0.01,P<0.05),葡萄糖耐量、Ins和HDL明显升高(P<0.05)。结论:诺丽果汁与纳豆具有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增加糖耐量及改善血脂的作用,提示二者对糖尿病防治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ADR)所致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与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ADR组及黄芪注射液组。对照组腹腔注射0.9% Nacl (10 ml/kg体重);ADR组腹腔注射ADR 2 mg/kg体重;黄芪注射液组在每次腹腔注射ADR 2 mg/kg体重的同时,注射黄芪注射液10 g/kg体重,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3次。实验第7周末,3组大鼠行心脏彩超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处死大鼠后取左心室组织行HE、Masson、醋酸铀及柠檬酸铅染色,于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p-Cx43表达,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伴侣蛋白Grp78,ATF-4及CHOP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R组大鼠LVEDD、LVESD增大,LVEF减少;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纤维间质水肿,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线粒体肿胀、破坏,呈空泡样;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ATF-4及CHOP表达明显增高(P<0.01);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减少,而p-Cx43表达增多。与ADR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大鼠LVEDD、LVESD减少,LVEF增加;心肌病理及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同时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内质网应激伴侣蛋白Grp78、ATF-4及CHOP表达明显减少(P<0.01);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增多,而p-Cx43减少。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改善阿霉素导致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黄芪注射液抑制ADR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及缝隙连接蛋白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