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泌体是多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它们携带有源自分泌细胞的功能性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能够介导细胞间通信,并在生物体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对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阐述了外泌体的组成和生物学发生机制;然后重点阐述了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的可能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空间的纳米囊泡(nanovesicles),在神经系统中参与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在神经系统中,外泌体可以作为细胞通讯的信使,参与复杂的细胞间信息交流。同时,外泌体也可作为诊断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及小分子物质传递载体,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exosomes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该综述首先阐述了外泌体的基本特性,包括合成、存储、分离等;其次,讨论了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泌的外泌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最后,讨论了外泌体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型工具将面临的挑战。该综述阐明了外泌体这一快速进展领域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特别是其治疗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exosome)主要来源于细胞内的多囊泡内体,通过多囊泡内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胞外间隙,直径为30~100 nm,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及细胞间传递生物信息的载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泌体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中,外泌体能够促进神经再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本文对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这3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摘要:病毒感染和环境污染等使得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外泌体是一种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介导了细胞间交流和信息交换。近几年许多研究证实外泌体是淋巴瘤的发生、进展和耐药的重要机制。外泌体内核酸和小分子可用于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患者预后。材料学修饰可显著增强外泌体治疗的靶向性和治疗效能。本文总结了外泌体生物学特性、分离和鉴定方法、与肿瘤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为淋巴瘤的预警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来源于细胞内吞噬作用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其含有特定的蛋白质、脂质、RNA和DNA,能将信号传递给受体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通讯过程。缺氧作为一种严重的细胞应激,是脑部疾病的重要特征,可以诱导外泌体的释放并影响其内容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外泌体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反映其细胞起源和疾病状态,成为诊断或预测缺氧性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现对外泌体的一般特性和功能、缺氧条件下外泌体的分泌机制以及缺氧胁迫下正常神经细胞(例如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经过一系列调控形成并可分泌到细胞外基质的膜性囊泡,直径约40~200 nm,通过运送mRNAs、miRNAs和蛋白质等物质到靶细胞的方式发挥传递物质和交流信息的作用,从而影响靶细胞的生命过程。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交流方式,外泌体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关外泌体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枢神经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认识,并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现对外泌体的一般特性、功能以及其作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肺癌转移是导致肺癌高死亡率的最重要原因。外泌体是由多种活细胞释放到胞外的直径为30~150nm的微囊泡。其中,肿瘤细胞,尤其是肺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向临近和远端的受体细胞传递microRNAs (miRNAs),从而调控转移细胞的远端定植及血管新生等过程。此外,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s可以表征肿瘤细胞的病理和生理状态,因此,在肺癌的早期诊断、预测和生存预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综述主要对外泌体miRNAs在肺癌转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一种微型纳米级细胞外囊泡,由于能够直接参与细胞间信息的传递和物质的运输,被认为是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疾病诊断和预后循环生物学标志物的重要载体,其携带的核酸和蛋白质等内含物能够影响受体细胞的生理状态.作为一种内源性非编码微小RNA,microRNA (miRNA)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大量证据表明该类分子对肺部疾病的发病进程起着控制调节作用.本文聚焦于近年来细胞外泌体来源miRNA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领域,综述了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热点分子外泌体miRNA在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纤维化中调控功能和机制的研究,因此不仅能为肺纤维化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标志物分子,并且还能够为肺纤维化的外泌体干预治疗建议新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一种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膜性囊泡,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介导细胞间通讯,其功能取决于来源的细胞类型。环状RNA是一类由前体mRNA反向剪接生成的非编码RNA,在外泌体中富集且稳定表达。外泌体环状RNA在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作为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临床应用前景与价值现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外泌体环状RNA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纳米级别的囊泡,外泌体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外泌体来源于细胞内的多囊泡胞内体,经由细胞膜释放到细胞外。由于来自特定细胞类型的外泌体含有多种特异性的蛋白质和microRNA,使其成为了可以广泛用于疾病诊断及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相较于其他外源性药物载体,外泌体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并能够靶向作用于病变细胞。这使得由细胞天然产生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近几年,外泌体在临床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不断获得拓展,针对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重大疾病,以外泌体为基础的疾病诊断和药物的研发都取得了快速的进步。本篇综述重点介绍了外泌体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载体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一类小型的细胞外囊泡,可以包裹蛋白质、核酸等生物活性分子随体液循环到达机体各处,具有广泛的信息传递作用。研究发现,外泌体在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病毒需要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复制周期并释放子代病毒,而这一过程与外泌体的产生及分泌途径有共通的部分。一方面,病毒可以"挟持"外泌体并将自身成分装入其中,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促进其在细胞间的传播。另一方面,宿主细胞也可利用外泌体传递抗病毒因子以抑制病毒感染。文中旨在从病毒与宿主两方面阐述外泌体在病毒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由多囊泡体和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外泌体能递送有功能的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给受体细胞,参与细胞间通讯,影响细胞的各种生理与病理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外泌体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慢性感染中,外泌体能传播感染性蛋白质和病毒RNA,并改变未感染细胞的功能。同时,这些具有极强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可向免疫系统递送病原信息,激活免疫系统。本文就外泌体在慢性病原体感染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这些机制,可为慢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血管钙化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血管钙化发病机制复杂,尚未研究清楚。近年来,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信号传递分子,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在血管钙化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综述将简述近年来EVs(主要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在血管壁钙化过程中的作用,着重围绕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 SMCs)分化、钙磷平衡的具体机制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关联,同时预测EVs可能成为一些心血管疾病中的预后标记物以及具有潜在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14.
已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释放信号分子等方式,同时还存在另一种细胞通讯方式即释放外泌体。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直径为30~100 nm的囊泡结构。外泌体含有蛋白质、脂质、mRNAs和miRNAs等成分,并且能够靶向运输到其他细胞或组织中,从而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物质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外泌体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功能以及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重点介绍外泌体在免疫调控和肿瘤发生方面的功能。外泌体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亚细胞成分,虽然体积小,组成成分简单,然而,其复杂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外泌体功能的深入了解将为肿瘤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诊断标志物、疫苗以及治疗思路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
RNA病毒利用外泌体促进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昌娈  谭磊  丁铲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2):2988-2996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主动向胞外分泌的囊泡类小体,因其能在细胞间传递蛋白、脂类和核酸等分子,而被认为是一种新的重要的细胞间通讯方式。RNA病毒,如HIV-1、HCV等,作为一类重要的病原体,一直影响着全人类的健康。近来的研究发现,病毒能够利用外泌体的某些相关功能促进其复制与传播。然而,对外泌体与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尚有很多方面并未被详细认知,所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本文主要总结了外泌体在一些RNA病毒感染中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让大家了解RNA病毒与外泌体之间已有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exsomes)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双层脂质组成的小囊泡,可携带不同类型的信息物质与受体细胞结合,通过信息传递与物质交换,促发受体细胞的表型发生变化。本文总结了在睾丸微环境中,外泌体通过调节细胞因子促进睾丸微环境中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免疫维持睾丸免疫环境、调节氧化应激修复受体细胞功能、调节细胞自噬改善生精能力、调节细胞凋亡改善精子发生、调节细胞因子影响睾酮分泌等机制维持睾丸微环境稳态,并对外泌体在男科相关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归纳,外泌体在男性不育、勃起功能障碍、精索静脉曲张、性腺功能减退、前列腺癌等疾病诊疗中具备明显优势。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应用物质,随着外泌体工程和提取工艺的不断优化,以及相关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外泌体在男科疾病中的临床运用成为可能,有望成为治疗男科疾病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是体内几乎所有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脂质膜结构的纳米级小囊泡。外泌体大小均匀,平均直径为40~120 nm,存在于所有体液中。外泌体曾一度被认为是细胞成熟过程中清除废弃细胞器的‘垃圾袋’。但近年研究显示:外泌体含有丰富的来源于‘供体细胞’的信号分子,如蛋白质、DNA、mRNA、miRNA以及lncRNA等。当外泌体与‘受体细胞’融合时,这些信号分子便被运送到‘受体细胞’,从而实现细胞 细胞之间的通讯,影响‘受体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虽然外泌体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癌症等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中,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外泌体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外泌体的起源、分离与纯化方法及外泌体介导的‘细胞 细胞’之间的通讯机制进行综述,并重点论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外泌体进行靶向运输的方法及靶向外泌体运送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可通过在细胞间传递交流来参与调控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介导免疫微环境等多种通路途径,从而促进HCC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侵袭,以及诱导肿瘤细胞耐药。此外,外泌体源性miRNAs展现了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和作为新颖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已成为当前HCC早期液体活检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综述了外泌体源性miRNAs在HCC发生发展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潜在的系统性分子调控网络,归纳了其在H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在30~100 nm的细胞外膜性囊泡,由真核生物体内的多种细胞产生,其内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以及和起源细胞相关的物质等。外泌体能够携带起源细胞内成分并作用于邻近或远距离的细胞,从而实现生理及疾病状态下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相关的错误折叠蛋白(如α-突触核蛋白、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等)能够通过外泌体运输,从而促进这些蛋白在细胞间传播并传播至未病变区域,加快疾病进程。本综述着重阐述了外泌体的起源和组成、生物合成、分泌、功能,尤其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探讨了外泌体作为生物标记物和药物传递载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脂质膜结构的纳米级小囊泡,携带核酸和蛋白质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内容物,不仅能够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和信息交流,还参与了人体内各种疾病的生理过程。肿瘤来源的外泌体能够参与调节肿瘤病理发展、转移、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等,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预后的新焦点,具有较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从外泌体来源、内含物以及凯杰(苏州)的研究经验等多方面内容,阐述外泌体的特点、应用及前景,并且对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以及作为液体活检的主要组成在肿瘤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方面的进展和应用潜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