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永 《生命世界》2014,(1):16-17
正《王文采院士论文集》终于出版了,从计划到完成编辑出版2卷,共耗时6年之多,基本收录了王先生的毕生心血之作。当然,正如他的弟子、我的老师傅德志研究员所说,王先生是一部写不完的书。在论文集出版之后,王先生仍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分类学研究,最近,又有毛茛科、荨麻科等的一些新分类群描述和发表。特别说明一点,我称呼王文采院士为王文采先生,不同于一般的女士、先生之先生,而是对我  相似文献   

2.
正王文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今虽然他已88岁高龄,但仍然活跃在专业领域。几十年来,他以平静、平淡、平和而谦逊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把对植物分类学的热爱与生命融为一体,在植物学研究的历史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2006年在庆祝王文采先生80岁寿辰之际,其弟子傅德志研究员着手主编《王文采院士论文集》(上、下卷),书内把王先生作为第一作者的所有研究论文进行了集合整理,从而把王先生的研究路线、方法和成果展示给各地学者。该书于2011年  相似文献   

3.
光叶蕨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仅产于我国四川天全二郎山,是由秦仁昌院士在1966年发表的新属新种,当时唯一的一份模式标本由王文采院士和关克俭先生于1963年采自四川天全二郎山,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4.
李振宇 《植物学通报》2001,18(3):381-382
王文采教授是我国杰出的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王文采先生于 1 92 6年 6月 5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市 ,祖籍山东掖县 ,1 93 9年从北平厂桥小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第四中学。1 94 5年他考入北平师范大学生物系 ,在兼职教授北平研究院林钅容研究员的影响下 ,对植物分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下决心把探索生命奥秘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每逢暑假 ,他常独自到郊外爬山涉水 ,采集标本 ,并就地绘出许多植物的外形图和花部构造图。他的才华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引起时任静生生物调…  相似文献   

5.
《胡先骕先生年谱长篇》,胡宗刚撰,大32开,688页,2008年,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ISBN: 978-7-5392-4742-7;书价:65元(精装本)。 全书记载胡先骕从1894年出生到1968故去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种学术与社会活动等史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马克平研究员、南京大学卞孝萱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文采院士分别为该书作序。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祝贺王文采院士九十华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广西植物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广西植物》2016年增刊(庆祝王文采院士90华诞专刊),于2016年6月正式出版,可在《广西植物》官方网站(http://www.guihaia-journal.com)检索和下载。该专刊收载了王文采院士2006-2016年在本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总计43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文采师招收的第一个科班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先生身边工作,一直追随先生到如今,深知文采师的魅力、风采和博大精深都蕴藏在他平和、平淡和平静的研究和生活中。当年刚进植物所读研究生,文采师知道我对植物分类系统最感兴趣,就告诉我研究分类系统也要从一种、一属、一科做起,逐步熟悉掌握全世界植物,才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文采师给我的研究生论文题目是毛茛科一个  相似文献   

8.
前言     
《广西植物》2021,(S01):F0002-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长期从事有花植物分类学研究。王文采院士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等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修订了毛茛科翠雀花属(Delphinium)、唐松草属(Thalictrum)、铁线莲属(Clematis)等多个属的分类系统。2019年6月,王文采院士开始对中国银莲花属(Anemone)进行分类学修订,并于2020年7月完成了《中国银莲花属新分类》的整个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王应睐先生110周年诞辰。先生年长我54岁,我入所的时候先生76岁,我毕业的时候他82岁,虽然直接交流不多,但我有幸获得先生鼓励、提携与帮助,对我的人生道路影响至深。记忆中留下了吉光片羽: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实验室与先生办公室同在生化楼4楼。导师许根俊曾经告诉我,"王所长很看重你"。当时年少,得先生垂青,平添几分自信。1989年我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先生以82岁高龄亲自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我的论文当年获得了首届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  相似文献   

10.
楔裂美花草的补充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植物志>>28卷245页中Callianthemum cuneilobum Hand.-Mazz.由于模式标本 缺乏完整的花,致原始描述不详,28卷作者王文采先生将其做为C. farreri W. W. Smith的 可疑异名处理。现依据近年采得的具花果标本,其花萼片5,具膜质边缘;花瓣5,条形,淡黄或橙黄色;心皮6—8;与后者不同。故确认它仍是一个独立的种且为山西特有现补充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2016年出版的36卷增刊1(庆祝王文采院士90华诞专刊)中发表了王文采编著的"毛茛科五新种"和"靖西铁线莲,广西毛茛科一新种"二文。为了便于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及读者了解,我们又在本刊36卷第11期(正刊)中刊出上述二文合并而成的"毛茛科六新种"一文。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2.
值此黄汲清先生100周年冥诞之际,我们深切地感念先生对后学的奖掖提携,十分钦敬先生早年在我国二叠系学术园地里的辛勤耕耘和丰硕成果。令人感动的是先生以耄耋之年,仍然关注和督促着我国二叠系的研究,并且在二叠系“三分”和下界国际化的认识回归中作出无人可以替代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8  1 984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陈心启 :一个原始的兰科新属进兰属 (Tangtsinia)及其在系统发育上的意义 ,1 965 ,1 0 ( 3)陈心启 :梅兰属———中国兰科的一个原始新属 ,1 978,1 6( 4 )陈心启 :双蕊兰属———一个极其原始和在系统发育上有重要意义的兰科新属 ,1 979,1 7( 1 )陈心启 :鸟巢兰属与无喙兰属的蕊柱式样及其在系统发育和分类上的意义 ,1 979,1 7( 2 )9  1 99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王文采 :中国苦苣苔科的研究 ,1 975 ,1 3( 2 )王文采 :中国苦苣苔科的研究 (续 ) ,1 975 ,1 3( 3)王文采 :西…  相似文献   

14.
孟丽 《生命世界》2014,(1):28-29
正2011年3月,《王文采院士论文集》(上、下卷)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本书责任编辑之一,与编者和王先生仅有过有限的交流,但这期间我收获的鼓舞却作为正能量一直激励着我和身边的同事。2006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傅德志、孙英宝、王英伟、杨永、谢磊五位学者欲藉王先生八十华诞之际,整理先生半个多世纪间发表论文,汇总先生学术成就。历时5年的精心编撰,2010年春天,五位学者将初稿交付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而我则  相似文献   

15.
正1961年秋,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有幸成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钱崇澍所长的学生。当时钱老公务繁忙,年岁已高,委托当时植物所中年研究骨干王文采先生对我指导培养。从1961至1964年,我就拜到王先生名下,办公桌置与其旁,聆听他细心教导,深感受益匪浅。正是在他的淳淳教导下,我成为一名初具研究工作能力的科研人员,走出了科研百味人生可喜的一步。回想起与王先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张森水先生逝世十周年,对先生的无尽感怀在这些年里从未间断。收到《化石》约稿,让我撰短文写些先生生前于旧石器考古学学科、于吉林大学旧石器考古学发展,乃至于我个人成长的鞭策与提携所做出的贡献,千言万语,千头万绪,一时间涌上心头,但临到落笔,又觉得责任太过重大,词汇匮乏之至,唯恐辜负。近  相似文献   

17.
正1997年,我北漂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从事《中国高等植物》的植物科学绘画工作。同年,经过前辈绘画家张春芳老师的介绍之后,有幸认识了王文采先生。当时,张春芳老师负责标本馆的后勤工作,由于我刚接触植物科学绘画,经常有问题向他请教,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对我帮助很大。一天上午,张老师要带我去认识一位权威人士,说有很多图需要绘制,希望我能够接受。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随他一起来到王先生办公室,王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出版的《大自然》杂志第六期发表了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致该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关于“物种”一词的更正》(见附录)。王先生在信中明确指出将英文的“species”翻译为“物种”一词不妥,其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种”。2005年12月8日出版的《科学日报》通过记者转述了王先生的同样意见,可见王先生对这一问题确实十分重视。老一辈学者严谨认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不过,我以为王先生的观点确有可商榷之处。本着“疑义相与析”的古训,我在此谨就这一问题也略表浅见,以就正于王先生和其他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农历春节前夕,收到高星先生的倡议,言及他想借《化石》杂志,组织专辑,追思故去十年的张森水先生,缅怀这位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做出卓越贡献的第二代旧石器考古学前辈。高星兄是张先生耳提面命的嫡传弟子,他希望先生的几位弟子和我们这些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过先生诸多教诲、帮助和提携的旧石器考古晚辈们能写点什么。在众多旧石器考古人的眼中,张先生是一位浑身上下散发着人格魅力、极具亲和力的良师与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查美国哈佛大学Gray标本馆(GH)、英国邱皇家植物园标本馆(K)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BM)的中国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标本,在王文采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对P.A.Munz1967-1968年在其《亚洲翠雀属(狭义)植物纲要》一文中有关中国种类的错误鉴定进行了进一步订正,给出了有关误订标本的重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