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乙醛为酒精代谢的中间产物,但其在酒依赖中的作用不清楚.通过条件化位置偏好(CPP)和条件化味觉偏好(CTP)试验,分析乙醛对小鼠乙醇依赖性行为的影响,研究乙醛在酒依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经0.8%乙醇预处理7d后,小鼠训练8次则表现出对乙醇的条件化位置偏好(n=6,P<0.01),而经乙醛训练的小鼠则对乙醛无明显条件化偏好行为(n=6,P>0.05).当用0.8%乙醇、0.4%乙醛混合训练乙醇依赖性小鼠时,其位置偏好行为减弱(n=6,P<0.01).10%乙醇预处理的小鼠味觉偏好乙醇(n=6,P<0.01),而当乙醇中加入1%乙醛时,其味觉偏好现象减弱(n=6,P<0.01).1%乙醛训练7d后的小鼠不表现对乙醇的味觉偏好,但选择摄入乙醛及乙醇、乙醛混合溶液的量有所增加.结果表明乙醛在小鼠酒依赖行为中可能存在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在酒精性心肌损害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作为刺激因素,将培养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乙醛组和乙醛+UCP2抑制剂京尼平组(京尼平组),干预24小时后检测心肌细胞中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SOA)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水平,并检测UCP2的蛋白表达水平,另一组实验干预72小时后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醛组心肌细胞中SOA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NO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UCP2的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与乙醛组比较,京尼平组心肌细胞中SOA的水平进一步增加(P<0.01),NO的水平也进一步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乙醛可诱导培养心肌细胞凋亡(P<0.01),而京尼平组凋亡率较乙醛组则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UCP2在酒精性心肌损害中通过调控SOA/NO的水平发挥代偿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8):1340-1340
微生物代谢工程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食品、能源、环境等领域,通过遗传修饰改变微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流向以获得期望产物的研究已广泛地开展.乙醛是啤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之一,过高的乙醛含量已成为国内啤酒风味改良的瓶颈,一直难有突破.  相似文献   

4.
【背景】乙醛作为醛类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中,相较于传统的物化方法,生物降解具有诸多优势,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筛选获得降解乙醛的菌株并优化其发酵条件,为微生物降解乙醛提供试验资源。【方法】经过富集培养和乙醛降解试验获得一株乙醛降解能力高的菌株;通过单因子优化(碳源、氮源、金属离子、温度、转速、接种量和初始pH)和多因子的交互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 design试验)考察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对菌株降解乙醛的影响,并考察菌株在最佳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和乙醛降解能力。【结果】筛选获得一株具有乙醛降解能力的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LT-2,该菌株降解乙醛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30 g/L,营养肉汤0.6 g/L,氯化钾0.12 mol/L,温度28℃,初始pH 7.5,接种量6%,摇床转速200r/min。在此条件下,B.velezensisLT-2可在1g/L乙醛的培养液中生长,22h的降解率为89.77%±2.33%,是优化前降解率的3.58倍。【结论】试验菌株B. velezensis LT-2对乙醛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5.
范立通 《生物技术》1992,2(5):37-39
用乙醛和小鼠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物免疫BALB/C小鼠.采用高效融合程序制备出只与乙醛反应的单克隆抗体.这种单克隆抗体能够检测1×10~(-3)微摩尔的乙醛,在鉴定酒精摄入量及其对人体有害程度的研究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食品微生物不但影响着食物的质量、口感,还关系着食品安全。一般情况下包括食品的微生物发酵(如蒸馒头)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如菌落种数、治病微生物检验等)。对于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是不容忽视,必须有一种严谨、认真、细心的检验心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亦应如此。做好微生物微观领域的研究,为人类提供更营养、更安全的食品。这就是食品微生物研究的目的,也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的若干实验的总结,阐述了如何做好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试验。  相似文献   

7.
问:饮酒真能御寒吗? 答:在冬季,人们往往借助饮酒来御寒.但饮酒真能御寒吗?虽然酒精本身产热量比较多,但是在人体内产热量并不多.酒精在胃和小肠内被吸收后,大部分在肝脏中进行代谢,在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作用下依次氧化为乙醛和乙酸,乙酸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中氧化放能.在这个过程中,约有40%~50%的人乙醛代谢受阻,导致血液中乙醛浓度升高.乙醛不仅刺激肥大细胞释放前列环素等血管扩张剂,使全身皮下毛细血管扩张;而且乙醛刺激神经系统使心跳加速,导致散热加快.这样,反而减少了身体的原有热量.所以,一般来说,饮酒能使人有短暂"热"的感觉,但不久便会寒意临身.  相似文献   

8.
为了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提高类脂物和含类脂物食品的稳定性,防止营养质量下降,人们普遍在食品中加入抗氧化剂。目前,用得较多的是合成抗氧化剂,如丁(基)羟(基)苯甲醚及丁(基)羟(基)甲苯,它们用在食品中,对不饱和脂肪和油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烘烤食品、谷物、硬壳果和奶粉中使用,效果较好。然而,近来人们对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提出了怀疑,这就促使科研人员考虑使用天然化合物作为食品中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乙醇和乙醛在采后园艺作物保鲜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概述了乙醇和乙醛对果蔬和切花采后生理,如乙烯合成、呼吸作用、果实后熟软化和风味的影响,并对乙醇和乙醛在防治果蔬采后病虫害和生理病害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11.
人类已有19种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基因被鉴定,称为"ALDH超家族",其中ALDH2对酒精代谢产物乙醛的解毒作用最为显著。近年来研究发现,ALDH2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等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ALDH2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患病风险、相关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淹水对两种甜樱桃砧木根系无氧呼吸酶及发酵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早/东北山樱桃、美早/马哈利为试材,研究了淹水过程中两种甜樱桃砧木生长根、褐色木质根中无氧呼吸酶——丙酮酸脱羧酶(PDC)、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褐色木质根的发酵产物——乙醛、乙醇和乳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两类根系PDC、LDH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ADH活性变化在生长根中亦先升后降,而在褐色木质根中为上升趋势,三种酶活性变化幅度表现为生长根大于褐色木质根;美早/东北山樱桃两类根系中ADH和LDH活性增加幅度大于美早/马哈利,PDC则相反;两种砧木褐色木质根乙醛、乙醇含量呈升高趋势,乳酸含量先升后降;最终美早/东北山樱桃褐色木质根中乙醛含量低于美早/马哈利,乙醇含量则相反,而乳酸含量前者较早达峰值且高于后者峰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成份系统分离和薄层析,对国产鱼腥草挥发油成份进行了研究,鉴定了4个单萜烯——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和 d-柠檬烯(d-liraonene);2个含氧单萜化合物——芳樟醇(linalool)和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1个倍半萜——丁香烯(caryophyllene);3个醛酮化合物——甲基正壬基酮(2-undecanone)、癸酰乙醛(decanoyl acetaldehyde)和月桂醛(dodecanaldehyde)等10个成份。其中莰烯、乙酸龙脑酯和丁香烯系首次在鱼腥草中发现。研究证明,我国广东产鱼腥草全草挥发油的成份与国外报道的日本产鱼腥草地上部分挥发油有较大的差别。癸酰乙醛、芳樟醇、α-蒎烯和甲基正壬基酮为挥发油中的抗菌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14.
为预防饮用水流行病的发生,饮用水消毒成为20世纪最有效的公共健康措施之一。饮用水消毒有氯、氯氨、二氧化氮、和臭氧等消毒方法。其中饮用水中加臭氧消毒产生的副产物有甲醛、乙醛、丙烯醛等醛类物质。甲醛、乙醛、丙烯醛对人体皮肤和粘膜具有刺激作用,进入人体后易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视网膜造成损害,且具有致癌危险性。在GB/T5750.1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中,甲醛采用的是4—氨基-3-联氨-5-巯基—1,2,4—三氮杂茂(AHMT)分光光度法,乙醛、丙烯醛采用的是气相色谱法,检出险为:0.02—0.3ug/m L。为建立一种高灵敏度,可同时测定这3种醛类的方法,我们开展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真空条件下,人们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掉柿子中的涩味。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造成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环境(>80%CO_2),并持续1~2天。无论用自然方法还是用人工方法脱涩,都必须经过在真空条件下柿内形成乙醛的过程。乙醛与单宁反应形成不溶性胶,带有涩味的水果中所含的可溶性单宁与乙醛发生聚合反应形成无涩味的不溶性化合物。因此,脱涩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在二氧化碳或氮气里(或两者的混合物),柿子内部乙醛形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乙醛是酒类饮品中的风味物质,但乙醛过高不仅会影响酒类饮品的风味,还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从可食用的益生菌中筛选可以代谢乙醛的菌株,并探究活性菌株的乙醛代谢能力跟乙醇诱导的关系。通过静息细胞法筛选获得的鼠李糖乳杆菌HCCB 20591具有较强代谢乙醛的能力,且其代谢能力受乙醇诱导。当乙醇诱导浓度为3%,诱导时间为12 h时,乙醛转化率达到41.13%。GC-MS分析其代谢产物除了乙酸外,还生成了乙醇。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分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乙醛代谢是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和醛氧化还原酶综合催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金城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1):138-138
蛋白酶是食品工业中最重要的加工配料(辅料)之一,蛋白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了其对蛋白质所产生的多样化水解作用[1-2]。许多受人欢迎的食品,如干酪、啤酒和酱油等的生产过程都包含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这一关键性的反应。对这些食品加工技术的改进体现在,基于对这些加工过程所涉及的各种  相似文献   

18.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要求研究人员指明哪些遗传工程食品需在标签上标明,以及如何说明。去年5月,FDA提出只有明显有危害(如造成过敏反应)的遗传工程食品需加以标明。成分与其它食品大体相似的遗传工程食品无需上市前提出申请或加以标明。但是,FDA已收到近3000起有关这一政策的起诉。国际野生生物联合会(NWF)很重视这一问题,责备FDA未能使公众满意。NWF是负责对工程化产品进行标明的几个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乙醇、乙醛对离体心脏和神经干的影响,探讨乙醇、乙醛对心脏作用的可能机制.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和乙醛处理牛蛙蛙心灌流标本和坐骨神经标本,用BL-420 系统对给药前后心脏的心率和振幅以及神经干最小刺激强度作记录.乙醇和乙醛可以引起神经兴奋性的改变从而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而且其影响具有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低浓度的乙醇和乙醛能使神经的兴奋性增加,高浓度则降低;乙醇对心脏的心率和振幅均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乙醛对心脏心率和振幅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乙醛对心脏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乙醇、乙醛对心脏的影响效果不同,但两者均可直接影响及通过神经而间接影响心脏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以4′-去甲表鬼臼素-4-β-D-葡萄糖甙分别与二甲醇缩乙醛和噻吩甲醛反应合成抗肿瘤药物依托泊甙(Vp-16)和替尼泊甙(Vm-26)中得到的两个主要副产物Vp-x和Vm-x的结构鉴定,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