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5 志贺氏菌病志贺氏菌属根据生化学反应分为4个亚 属;痢疾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及宋内氏志贺氏菌。头三个亚群可以  相似文献   

2.
<正>痢疾杆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杆菌性痢疾由志贺氏菌属和肠侵袭性大肠菌(EIEC)所引起。志贺氏菌属包括四群:痢疾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和宋内氏志贺氏菌,又根据细胞外壁LPS特异性O抗原多糖链的抗原性将每个群进一步分为多个血清型,其中痢疾志贺氏菌包括12个,福氏菌13个,鲍氏菌18个,宋内氏菌1个。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在1986年从二例急性菌痢患者的脓血便中分离的二株同一血清型的志贺氏菌。用目前所有志贺氏菌型别的诊断血清鉴定这二株菌以及用志贺氏菌各血清型的代表株检查该二株菌制备的抗血清,其结果一致。仅与痢疾志贺氏菌8型和鲍氏4型有低效价的凝集,与大肠杆菌O6、O7和O150也无交叉,因此是一个新的志贺氏菌血清型,此二株菌能引起豚鼠角膜炎,侵入上皮细胞,琼脂糖电泳显示大质粒存在,是有侵袭力的毒株。鉴于该型菌株发酵甘露醇,而与福氏志贺氏菌无抗原关系,因此为鲍氏志贺氏菌。 由于现在已有鲍氏1—18型,建议该新血清型为鲍氏志贺氏菌19型(Shigella boydii serotype 19)。  相似文献   

4.
1964-1995年共检测到志贺氏菌四个群353株;其中:福氏志贺氏菌312株,痢疾志贺氏菌29株,宋内氏志贺氏图9株,鲍氏志贺氏菌3株,分别占总数的88.38%,8.22%,2.55%和0.85%。各年度分离菌群中,福氏志贺氏菌比例最大,为本地区流行的主要菌群。在153株福氏志贺氏菌中,福氏Ⅱ型占60.13%;福氏I型占19.61%和福氏Ⅳ型占13.72%。根据菌群监测结果,对细菌性痢疾防治,选用针对B群福氏志贺氏菌的菌苗进行研制开发,广泛开展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同时加强疫情、病源监测防止疫情暴发,并结合实际开展改水、卫生宣传教育和食品卫生监督等,可对痢疾起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食蟹猴肠道志贺氏菌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 337只食蟹猴肠道志贺氏菌进行调查 ,其感染率为 1 1 %。对所分离到的 2 7株志贺氏菌进行生化、血清学鉴定 ,分属三个群 ,八种血清型 ,痢疾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所占比例分别为 1 0 8%、86 5%、2 7% ,以福氏志贺氏 2a型居多 ,占 59 5%。对八种志贺氏菌血清型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血清型菌株对同一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均有差异。提示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均可自然感染食蟹猴 ,在治疗时 ,对感染不同血清型志贺氏菌的食蟹猴区别用药 ,以提高治愈率 ,避免因用药不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南斯拉夫Mel氏应用志贺氏菌链霉素依赖菌株(Streptomycin-dependent Shigella strains,以下简称S~d)制备口服痢疾活菌苗进行预防菌痢的现场效果考核,取得满意的结果。目前,国内已引进南斯拉夫福氏志贺氏菌2a(Shigella flexneri 2a)S~d菌苗株,并选育出国内常见流行型福氏志贺氏菌1b、3a、4a及宋内氏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的S~d菌株,进行口服预防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7.
<正> 类志贺氏弧菌-本菌曾名为类志贺氏毗邻单胞菌,类志贺氏气单胞菌和付大肠C 27等。Hendrie等推荐本菌应放入弧菌属。它对0/129的敏感性类似弧菌,但它水解精氨酸与大多数弧菌不同。在TCBS上不生长,但在去氧胆盐枸椽酸盐琼脂,对乳糖发酵或者不发酵。由于某些菌株可被宋内氏志贺氏菌抗血清所凝集,在实验室诊断上有重要性。本菌的致病性很可疑,它常发现于人和动物的粪便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肠杆菌K12MG1655株全基因组ORFs和痢疾志贺氏菌A1型Sd51197株特异性ORFs探针制备的芯片,研究了痢疾志贺氏菌13个血清型代表株的基因组组成.结果显示,该血清群成员的基因组中包含有2654个保守的源于大肠杆菌ORFs;共同缺失了219个涉及前噬菌体基因、分子伴侣、特异性O抗原合成等大肠杆菌原有的基因;并通过水平转移获得了一些特异性基因,如Ⅱ型分泌系统相关组分、铁转运相关因子等.根据基因组组成所作的进化树,发现A1,A2,A8和A10这四型菌与其他痢疾志贺氏菌亲源关系较远.研究所得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索痢疾志贺氏菌的生理过程、致病性和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肠杆菌K12 MG1655株全基因组ORFs和痢疾志贺氏菌A1型Sd51197株特异性ORFs探针制备的芯片, 研究了痢疾志贺氏菌13个血清型代表株的基因组组成. 结果显示, 该血清群成员的基因组中包含有2654个保守的源于大肠杆菌ORFs; 共同缺失了219个涉及前噬菌体基因、分子伴侣、特异性O抗原合成等大肠杆菌原有的基因; 并通过水平转移获得了一些特异性基因, 如Ⅱ型分泌系统相关组分、铁转运相关因子等. 根据基因组组成所作的进化树, 发现A1, A2, A8和A10这四型菌与其他痢疾志贺氏菌亲源关系较远. 研究所得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索痢疾志贺氏菌的生理过程、致病性和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志贺氏细菌性痢疾可以通过一种有效的菌苗而加以控制,从而解救少年儿童。虽然由灭活志贺氏菌组成的非肠道菌苗没有保护作用,而某些志贺氏菌的减毒菌株通过人群和现场的试验攻击中经口服已证明其型特异性保护作用。然而这些减毒的志贺氏菌苗因为它们偶尔有遗传学不稳定、轻度副反应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原性不足而没有广泛应  相似文献   

11.
<正>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其流行以福氏菌群为主,在发达国家则以宋内氏志贺氏菌较多。由志贺氏Ⅰ型和福氏志贺氏菌引起的菌痢特别严重,且后者常引起慢性感染。痢疾菌的感染力较强,约为10-100个菌,ID50<1000个菌。由于菌痢的发病率高,感染性强,感染剂量小,血清型多,以及抗药性菌株的增加。因而对它的防治,在发展中国家就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人们在痢疾菌苗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现就其保护性抗原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细菌性痢疾遍布世界各地。估计每年世界上菌痢的发病率在1亿人次以上且有近60万人死亡。由痢疾志贺氏菌I型和福氏志贺氏菌引起的菌痢特别严重且常引起慢性感染。痢疾菌的感染剂量很小。在成年志愿者研究中发现,福氏志贺氏2a型菌的ID_(10)约为10个细菌,ID_(50)<1000个细菌。  相似文献   

13.
从鸡的肠道内分离鉴定多重耐药志贺氏菌(Shigelle),纯化获得可侵袭、裂解该志贺氏菌的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养殖场病鸡肠道中分离的志贺氏病原菌为宿主,筛选鉴定噬菌体,聚乙二醇沉淀浓缩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耐受性和热稳定性,测定噬菌体对多重耐药致病性志贺氏菌的裂解效果。通过上述方法,共筛选到26株志贺氏菌分离株,分别命名为BS1~BS26。以志贺氏菌BS26为宿主菌分离得到一株裂解性噬菌体并命名为噬菌体PSF26,鉴定为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噬菌体对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和宋内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分离株均有裂解作用。噬菌体PSF26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感染周期为90 min,包括75 min的潜伏期和15 min的爆发期,裂解量为(58±17) pfu/cell。噬菌体PSF26在pH 5~8,温度0~40 ℃条件下能保持较高活性,对宿主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1.33±1.53) mm。结果表明,噬菌体PSF26爆发期短,裂解量高,有较好的酸碱、温度耐受性,对多重耐药性福氏和宋内志贺氏菌有良好的作用效果,为利用噬菌体防控饲养动物中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和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力  王恒樑 《微生物学报》2010,50(11):1446-1451
摘要:志贺氏菌的侵袭能力归功于其具有的特殊武器——III型分泌系统,这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病原微生物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近年来志贺氏菌III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自302株福氏志贺氏菌中发现了37株溶原菌,其中有11株得自福氏5型志贺氏菌的温和型噬菌体,可以使1a,2a,2b,x,y诸亚型福氏志贺氏菌发生溶原转换,从而变为5型福氏志贺氏菌株。变异是稳定的,所获得的V型抗原在血清上可以得到证实。 由5型福氏志贺氏菌得到的温和型噬菌体还可以使1a,2a,2b诸亚型菌株的部份个体发生丧失变异,失去型特异抗原而变为x或y变株。这种丧失变异后的个体也是稳定的,同时,继续对5型温和型菌体敏感,因而,它似乎是菌株在发生溶原转换过程中的一种中间(过渡)类型,此外,丧失变异产生的x或y变株对另外的温和型噬菌体敏感(如FTP60299),可以经其作用后发生溶原转换,变为3a或3c亚型福氏志贺氏菌,而丧失变异前的原始菌株(如1a,2a,2b)却对这种噬菌体全无作用,这说明了一种可能的新的型间变迁方式。  相似文献   

16.
痢疾志贺氏菌1型(简称志贺氏1型)通常不发酵乳糖,1983年和1984年云南省不少地区相继发生以志贺氏1型为主的痢疾流行,经抽取不同地区的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60株细菌进行鉴定,全部菌株均迟缓发酵乳糖。国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化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常规食品中感染性痢疾志贺氏菌的方法。【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搜索获取志贺氏菌的特异性基因高度保守区,设计3对LAMP反应引物,建立、优化该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并评价其特异性、灵敏度,同时与PCR检测方法和传统检测方法对比,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5株志贺氏菌标准菌株样品均检测为阳性,11株非志贺氏菌标准菌株样品均检测为阴性,无交叉反应。最低检验限为1.6×101 CFU/反应(或1.6×101 CFU/m L),且经比较,LAMP检测灵敏度比PCR检测高出1个数量级。通过对161份实际样品和人工污染样品进行检测,LAMP检测与传统方法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LAMP具有检测过程快速简便、检测结果稳定、可靠的特点,适用于对常规食品中感染性痢疾志贺氏菌的高效、快速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的状况,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采用不同选择培养基对13份病猴粪便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对分离的疑似菌株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经小白鼠致病性实验后,再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2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13份猕猴粪便样品中共检出12株志贺氏菌,检出率为92.31%,其中痢疾志贺菌(A群)1株、福氏志贺菌(B群)10株、宋内氏志贺菌(D群)1株;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2株菌均能在72h内致死小白鼠,并能回收到注射的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分离到的志贺氏菌对头孢噻肟(86.49%)最敏感,对头孢三嗪(75.00%)、头孢他啶(66.67%)次之,对多粘菌素B、羧苄西林、苄唑西林素等抗生素耐药性强。结论初步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普遍存在,进而引起腹泻、痢疾的可能性较大,头孢噻肟等为最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9.
<正>6 志贺氏菌菌苗 6.1 背景 根据40年代和50年代所进行的研究,胃肠道外使用灭活的志贺氏菌体菌苗,对志愿者的试验性攻击或者在流行地区有控制的现场试验中,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灭活的志贺氏菌口服免疫猴子的一些尝试,得到的结果也是含含糊糊的。60年代中期以后,大多数集中在研究口服志贺氏活菌苗且得到了几种临床观察证明是安全的菌苗,其中有部分在试验性攻击的志愿者身上或者在有控制的现  相似文献   

20.
志贺氏菌属的成员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属肠杆菌科,此菌属又可分为福氏、鲍氏、宋内及志贺氏4个菌群,这些菌群又可根据生化及0抗原的差异而分成不同的血清型,基于这种分类福氏痢疾菌群可分为13种血清型。志贺氏痢疾菌侵袭灵长类和人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