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树木茎干剥皮以后,再生新皮中的维管组织往往形成连续一片,但是,草本植物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剥皮后再生新皮中,多具有分散的维管束,这些维管束的发生很不规则,本文对此种草本植物环剥后,新皮再生的各阶段的组织分化,作了比较描述,并讨论了再生过程中薄壁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仲除去树冠对剥皮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杜仲剥皮后除去树冠,再生新皮中的组织分化和淀粉动态。剥皮去顶后的树木,只能形成一种不完全的新皮,而且在两个月以后,全株死亡。原来木质郎中贮藏有大量的淀粉,在新皮中也有少量淀粉,到死亡时,产生新皮的木质部部分的淀粉和新皮中的少量淀粉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3.
根据前人的研究,植物激素对部分茎段剥皮后新皮再生有一定的影响。草本植物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在正常情况下环剥后,其维管组织的分化过程与杜仲、茄子很不一样,对于一些外源激素的刺激反应可能也有差异,为此,有必要应用一些外源激素对菊芋环剥后再生新皮的组织分化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构树剥皮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在芽展开后的整个生长季节中,其茎部经过大面积环剥,都能再生新皮,环剥后初期,愈伤组织都由近暴露面的射线细胞产生,稍后,其它未成熟木质部细胞也参加愈伤组织的形成,这些愈伤组织一般在靠近表面处都可发生木栓形成层,而在里面近中间处发生维管形成层,新发生的维管形成层正常地向外分化出韧皮部,内分化出木质部,不过,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剥皮的,由于气温较高,膜内湿度较大,在包裹塑料薄膜期间,新产生的周皮表面往往出现不断分离的疏松层,待揭去塑料薄膜后,才可迅速形成正常的周皮。  相似文献   

5.
构树剥皮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在芽展开后的整个生长季节中,其茎部经过大面积环剥,都能再生新皮,环剥后初期,愈伤组织都由近暴露面的射线细胞产生,稍后,其它未成熟木质部细胞也参加愈伤组织的形成,这些愈伤组织一般在靠近表面处都可发生木栓形成层,而在里面近中间处发生维管形成层,新发生的维管形成层正常地向外分化出韧皮部,内分化出木质部,不过,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剥皮的,由于气温较高,膜内湿度较大,在包裹塑料薄膜期间,新产生的周皮表面往往出现不断分离的疏松层,待揭去塑料薄膜后,才可迅速形成正常的周皮。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物酶在植物的损伤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采用生物化学分析和组织定位技术,确定了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剥皮再生过程中形成层区域过氧化物酶的分布和活性变化.剥皮后第4天至第21天,剥皮植株过氧化物酶含量大幅度增加(与对照比,增加了30~40倍),在整个剥皮再生过程中(从第0天至第63天),过氧化物酶在细胞分裂活跃的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中分布较少.而在愈伤组织、类皮层、成熟韧皮部和成熟木质部中分布较多.过氧化物酶在形成层及其两侧呈梯度分布,形成层中最少,在两侧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依次递增.其等电聚焦电泳显示两条酶带:POD Ⅰ和PODⅡ.前者只在木质部中分布,可能与木质部的分化有关;后者只在再生的组织中分布,可能与树皮再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于1991年10月6日至10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全国首届杜仲学术讨论会,来自13个省(市)的7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就杜仲生产和科研取得的成绩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热烈讨论,是一次多学科的杜仲研究学术会议。主要内容是: 1.杜仲的丰产栽培技术 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状况、造林技术对杜仲生长的影响,提出了杜仲丰产栽培的一些具体措施。 2.杜仲的剥皮再生机理和技术 杜仲剥皮后新皮再生的机理,剥皮技术以及外界环境、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剥皮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肉桂环状剥皮与新皮的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年生肉桂树(CinnamomumcasiaPresl)采用茎干大面积环剥(剥皮长度10~15m,占主干长度80%以上)、药剂处理(喷洒“桂皮再生剂”)和透明塑料薄膜包裹方法,80%以上植株剥皮后能在原位再生新皮并产生与原皮相似的结构。再生皮表面较粗糙,皮孔外突,比原皮明显增厚。横切面上可见再生皮有两条较宽的木栓带和一条连续成带状的中柱鞘石细胞群。3年生再生皮韧皮部油细胞分布较多,桂油和桂皮醛含量(分别为09%和0078%)均超过6年生原皮。3年生再生皮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已经成熟,可再次环剥和再生。由于剥皮不砍树,随着树体长粗和增高,可实现桂皮增产,有利于肉桂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树皮为常用清热解毒中药材。黄柏剥皮再生新皮试验的成功,为扩大黄柏药源提供了新途径。为了大面积推广,作者对黄柏再生皮(二年生、三年生)主要药用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查,检测结果表明,再生皮和原生皮与商品黄柏的成分和含量基本一致,作药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周广泉  林国光  廖咏梅   《广西植物》1988,(2):197-200
影响四环素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类菌原体病害处理效果的限制因素是蒸腾作用,其中尤以适量的叶片和发达的根系(抗生素营养液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渗透吸收是不能把药液输送到感病植物组织的全部维管束组织中。  相似文献   

11.
日前,库克医疗在中国正式推出一款高端生物组织再生材料——百得塞。据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外科学教授威廉?乌登介绍,百得塞有四项优点:包括携带生物信号强化组织再生、强效抗感染、完全再生新组织及再生组织强韧持久。该再生材料已被证实可以应用于各种疝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籼粳杂交水稻F1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籼粳杂交F1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与2,4_D浓度变化的关系,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预培养和再生培养阶段,获得了从愈伤组织直接分化而来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籼粳杂交F1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与2,4-D浓度变化的关系,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预培养和再生培养阶段,获得了从愈伤组织直接分化而来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4.
十四种种子植物环剥再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从发现一些植物环剥后可以成活,再生出新皮以来,几年来已经陆续对有些树木进行了试验。但是,对于环剥后的形态结构变化,除了少数几种树木外,一般都未有系统报道。我们对14种种子植物进行了剥皮试验,发现不同的植物剥皮后的形态结构变化差别很大,再生作用也不尽相同。材料和方法本试验于1984年6—7月在北大校园中进行,选取银杏(Ginkgo biloba L.)、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苹果(Malus pumila Mill.)、桑树(Morus alba L.)、洋槐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长沙市蔬菜研究所培育的杂交冬瓜果实在表层和深度损伤后,形成的新保护组织-创伤周皮的结构。这是一种由伤口邻近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的木栓形成层及其分裂形成的木栓和栓内层,即再生的周皮,这种自我修复能力有效地防止了冬瓜组织受伤后的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16.
新变态小蟾蜍(Bufo regularis Reuss)后肢膝关节水平的再生能力要比同一时期腿中段或更远水平要高。组织发生表明股骨残端上方有大块软骨性髁状帽。再生情况较好的另一些例子,恢复部分可达到小腿中段或只达到小腿基部,并带有或不带有畸形的膝关节,截肢组可达40%,而关节断离组可达83%。后一组中再生体中有一个或多个软骨化中心,表明其分化程度。这提示关节断离的机械作用可能引起一些有利于再生的进行性的组织学变化。对两种手术(截肢和关节断离)后早期组织发生及手术水平的残肢组织和少量肌肉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嫁接接合部维管组织分化的激素调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黄瓜( CucumissativusLinn.) 试管苗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系统, 研究IAA和ZT对砧木和接穗维管组织分化的影响, 发现外源IAA 和ZT 是砧木和接穗间维管束桥分化的必要条件。培养基中外源激素的浓度和种类通过调控维管束桥形成时间和数目以及贯通砧木和接穗的管状分子数来调节嫁接体发育。接合部维管组织分化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系统是一个理想的研究植物维管组织分化的新系统。  相似文献   

18.
大鼠再生肝中表达上调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新发展的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在基因组水平筛选再生肝中高表达基因。大鼠肝部分切除后24h的再生杆组织来源的cDNA作为受检者(tester),正常肝组织的cDNA作为驱动者(driver),进行差减杂交,获得一900个克隆的差减杂交库,随后对差减克隆进行了差异筛选,得到50个在再生肝中高表达的强阳性克隆,序列测定和同源比较表明这些克隆代表了37个基因,其中13个与已报道的肝再生相关的基因同源,15个为忆知基因但首次发现与肝再生相关,9个为新的基因(EST)已被GenBank收录。制备了标准化RNA点杂交膜,通过对上述部分基因的RNA点杂交分析,不但确认了这些基因在再生肝中表达水平的升高,同时发现它们在肝再生过程中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实验结果提示这些基因在肝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半薄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银杏叶片解剖结构变化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1)展叶期叶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细胞排列紧密;展叶后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1~2层,细胞呈长椭球形,海绵组织发达,细胞呈横向排列的椭球形,并形成通气系统;衰老期部分海绵组织细胞变小,并纵向排列,通气系统发达.(2)除叶基和叶缘外,成熟叶片的维管束直径基本相同,维管束鞘发达.(3)早期叶片上表皮有较多气孔分布,展叶后气孔密度迅速降低;下表皮气孔数量较多,但气孔密度随叶片的成熟逐渐下降.(4)叶绿体类囊体在展叶期结构简单,常含1~2个较大淀粉粒;生长期类囊体结构逐渐完善,淀粉粒较少,无嗜锇滴;衰老期类囊体瓦解,嗜锇滴大量累积.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四种优势湿地植物茎、叶通气组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通气组织的解剖观察有助于了解湿地植物的生长、分布及对不同生境的适应。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洞庭湖湿地沿水位高程梯度分布的4种优势植物——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红穗苔草Carex argyi、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的茎和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茎通气组织的形成部位主要在皮层、维管束和髓腔,其中髓腔所占比例最大(〉77%)。茎通气组织大小为:水蓼(57.8%)〉红穗苔草(45.5%)≥虉草(41.7%)≥荻(37.8%)。4种湿地植物的叶均在叶肉组织和(或)维管束内形成通气组织,如荻、虉草的形成部位是维管束,水蓼的是叶肉组织,而红穗苔草在叶肉组织和维管束内均可以形成,但以叶肉组织中为主,占99%。红穗苔草叶通气组织最发达,为33.8%,其它3种植物相对不发达,仅为0.13%~1.68%。除虉草外,其它3种植物通气组织大小与其分布位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见,湿地植物通气组织与其分布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