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木茎干剥皮以后,再生新皮中的维管组织往往形成连续一片,但是,草本植物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剥皮后再生新皮中,多具有分散的维管束,这些维管束的发生很不规则,本文对此种草本植物环剥后,新皮再生的各阶段的组织分化,作了比较描述,并讨论了再生过程中薄壁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菊芋茎干再生新皮的组织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茎干剥皮以后,再生新皮中的维管组织往往形成连续一片,但是,草本植物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剥皮后再生新皮中,多具有分散的维管束,这些维管束的发生很不规则,本文对此种草本植物环剥后,新皮再生的各阶段的组织分化,作了比较描述,并讨论了再生过程中薄壁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前人的研究,植物激素对部分茎段剥皮后新皮再生有一定的影响。草本植物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在正常情况下环剥后,其维管组织的分化过程与杜仲、茄子很不一样,对于一些外源激素的刺激反应可能也有差异,为此,有必要应用一些外源激素对菊芋环剥后再生新皮的组织分化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肉桂环状剥皮与新皮的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年生肉桂树(CinnamomumcasiaPresl)采用茎干大面积环剥(剥皮长度10~15m,占主干长度80%以上)、药剂处理(喷洒“桂皮再生剂”)和透明塑料薄膜包裹方法,80%以上植株剥皮后能在原位再生新皮并产生与原皮相似的结构。再生皮表面较粗糙,皮孔外突,比原皮明显增厚。横切面上可见再生皮有两条较宽的木栓带和一条连续成带状的中柱鞘石细胞群。3年生再生皮韧皮部油细胞分布较多,桂油和桂皮醛含量(分别为09%和0078%)均超过6年生原皮。3年生再生皮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已经成熟,可再次环剥和再生。由于剥皮不砍树,随着树体长粗和增高,可实现桂皮增产,有利于肉桂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树皮为常用清热解毒中药材。黄柏剥皮再生新皮试验的成功,为扩大黄柏药源提供了新途径。为了大面积推广,作者对黄柏再生皮(二年生、三年生)主要药用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查,检测结果表明,再生皮和原生皮与商品黄柏的成分和含量基本一致,作药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剥皮处理对杜仲树干生长及叶片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过不同剥皮量(50%、75%和100%)处理后116 d内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树干地径和树干直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过剥皮处理后,杜仲叶片的SOD、CAT和POD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不同酶活性的峰值随剥皮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剥皮量为100%的杜仲叶片3种酶活性的峰值最高;在116 d的生长期内,杜仲叶片3种酶的活性均在剥皮后14 d内达到最高值,在实验末期接近对照水平;不同剥皮量对杜仲树干的地径和直径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75%和50%的剥皮量对树干地径和树干直径生长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说明,剥皮处理对杜仲植株有一定程度的伤害,但经过一定时期的生长,这种伤害能得到修复;在实际生产中对杜仲树干采用75%剥皮量,可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保护杜仲资源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7.
长喙毛茛泽泻胚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与消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喙毛茛泽泻是一种水生濒危植物。它的种子中没有胚乳,营养物质以淀粉和帽白体的形式贮藏在胚中。胚不同部位物质积累情况差异较大,下胚轴和子地细胞中的淀粉,蛋白体数目多,体积大,胚芽和胚根分生细胞中只贮藏有少量的淀粉粒和蛋白体。  相似文献   

8.
杜仲剥皮再生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Lliv.)剥皮后每年7月测定剥皮株和照株的径向与高度生长量,每年秋季观测这些树的落叶情况,春季观测其萌芽情况,连续观察4年。同是对剥皮3年后在原剥皮部位作第二次剥皮的植株作了同样的3年观测。结果表明,剥皮当年树的落叶提前、发芽推迟,高度和树粗的生长明显减慢,剥皮后第二年其各方面的生长状况与对照株接近,第三年剥皮株的生长与对照株相似,但剥皮株的木材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小麦淀粉胚乳发育期间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淀粉胚乳在发育过程中经历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小麦淀粉胚乳的DNA在发育的特定阶段呈现梯状电泳条带,用乙烯处理使DNA片段化发生的时间提前,而且ABA处理虽然不能推迟DNA片段化的发生时间,但能减弱DNA片段化的程度.小麦淀粉胚乳细胞在PCD过程中出现某些动植物细胞凋亡的共同的结构变化特征,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变化.如染色质凝聚后仅少数染色质块发生趋边化;细胞核在PCD过程中最先开始衰退,细胞核解体时胞质中有丰富的细胞器,细胞核解体后细胞并未死亡,在胞质中仍在合成和积累淀粉和储藏蛋白,直到细胞被淀粉充满,细胞才死亡;不形成凋亡小体,死亡的淀粉胚乳细胞成为营养物质的储藏库.因此小麦淀粉胚乳细胞的PCD是一种特殊形式的PCD.  相似文献   

10.
十四种种子植物环剥再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从发现一些植物环剥后可以成活,再生出新皮以来,几年来已经陆续对有些树木进行了试验。但是,对于环剥后的形态结构变化,除了少数几种树木外,一般都未有系统报道。我们对14种种子植物进行了剥皮试验,发现不同的植物剥皮后的形态结构变化差别很大,再生作用也不尽相同。材料和方法本试验于1984年6—7月在北大校园中进行,选取银杏(Ginkgo biloba L.)、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苹果(Malus pumila Mill.)、桑树(Morus alba L.)、洋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于1991年10月6日至10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全国首届杜仲学术讨论会,来自13个省(市)的7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就杜仲生产和科研取得的成绩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热烈讨论,是一次多学科的杜仲研究学术会议。主要内容是: 1.杜仲的丰产栽培技术 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状况、造林技术对杜仲生长的影响,提出了杜仲丰产栽培的一些具体措施。 2.杜仲的剥皮再生机理和技术 杜仲剥皮后新皮再生的机理,剥皮技术以及外界环境、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剥皮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构树剥皮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在芽展开后的整个生长季节中,其茎部经过大面积环剥,都能再生新皮,环剥后初期,愈伤组织都由近暴露面的射线细胞产生,稍后,其它未成熟木质部细胞也参加愈伤组织的形成,这些愈伤组织一般在靠近表面处都可发生木栓形成层,而在里面近中间处发生维管形成层,新发生的维管形成层正常地向外分化出韧皮部,内分化出木质部,不过,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剥皮的,由于气温较高,膜内湿度较大,在包裹塑料薄膜期间,新产生的周皮表面往往出现不断分离的疏松层,待揭去塑料薄膜后,才可迅速形成正常的周皮。  相似文献   

13.
构树剥皮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在芽展开后的整个生长季节中,其茎部经过大面积环剥,都能再生新皮,环剥后初期,愈伤组织都由近暴露面的射线细胞产生,稍后,其它未成熟木质部细胞也参加愈伤组织的形成,这些愈伤组织一般在靠近表面处都可发生木栓形成层,而在里面近中间处发生维管形成层,新发生的维管形成层正常地向外分化出韧皮部,内分化出木质部,不过,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剥皮的,由于气温较高,膜内湿度较大,在包裹塑料薄膜期间,新产生的周皮表面往往出现不断分离的疏松层,待揭去塑料薄膜后,才可迅速形成正常的周皮。  相似文献   

14.
以长白山林线树种岳桦为对象,利用生长控制试验进行干旱处理,研究干旱对岳桦幼苗光合特性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显著降低了岳桦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提高了其水分利用效率;干旱显著增加了岳桦幼苗叶、皮、干和根中的可溶性糖和总NSC的含量,但显著降低了淀粉含量;随着干旱的持续,叶片的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迅速降低,而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则是先增后减;在试验末期,叶片90%发黄,岳桦幼苗干、皮和根中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这表明岳桦在受到干旱胁迫时,迅速降低气孔导度以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它属于避旱型植物;岳桦通过优先储存策略来提高组织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与糖之间的转化率来应对水分亏缺的不利环境;在遭受持续干旱,幼苗面临死亡的时候,干旱胁迫可能超过了植物自我调节的阈值,但此时其组织器官中NSC含量并未降低,这说明岳桦最终的死亡可能不是碳饥饿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水稻淀粉胚乳细胞编程性死亡中细胞核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观察了水稻 (OryzasativaL .)淀粉胚乳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中核的变化特征。伴随胚乳的发育进程 ,淀粉胚乳细胞核表现出衰退特征 :核变形、染色质凝缩、核膜多处被降解破坏、核基质外泄等。DNALadder显示核内大片段DNA呈严重的弥散状拖尾现象 ,而核内和胞质中在 14 0~ 180bp处有明显的条带。在核衰退的同时 ,其胞质中的粗面内质网、淀粉质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具有正常的代谢功能 ,细胞仍在合成并积累营养物质 ,淀粉胚乳细胞一边衰退一边行使其功能 ,直至死亡。这些结果表明 ,水稻淀粉胚乳在核衰退的同时 ,细胞仍在积极合成与积累贮藏产物 ,表现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现象。此外 ,对淀粉胚乳细胞特有的核质关系、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水稻淀粉胚乳细胞编程性死亡中细胞核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水稻(Oryza sativa L.)淀粉胚乳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中核的变化特征.伴随胚乳的发育进程,淀粉胚乳细胞核表现出衰退特征:核变形、染色质凝缩、核膜多处被降解破坏、核基质外泄等.DNA Ladder显示核内大片段DNA呈严重的弥散状拖尾现象,而核内和胞质中在140~180 bp处有明显的条带.在核衰退的同时,其胞质中的粗面内质网、淀粉质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具有正常的代谢功能,细胞仍在合成并积累营养物质,淀粉胚乳细胞一边衰退一边行使其功能,直至死亡.这些结果表明,水稻淀粉胚乳在核衰退的同时,细胞仍在积极合成与积累贮藏产物,表现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现象.此外,对淀粉胚乳细胞特有的核质关系、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新铁炮百合生长发育过程的一些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新铁炮百合(Lilium.formolongi)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植株的干物率,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生育期有不同的变化格局;鳞茎中的干物质、淀粉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下降;茎叶中的干物质含量增加,淀粉含量在鳞茎成熟期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小,蛋白质在开花期含量升到最大值;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营养生长的加速而不断提高,但随着生殖生长的进程其酶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在开花后6~15天稻胚分化过程中,胚内淀粉、总糖和非还原糖含量逐渐地增加,但在胚器官原基分化完成后淀粉含量明显下降。胚分化期淀粉酶活力增加显著,尤其是β-淀粉酶活力较高,变化幅度大;胚器官原基分化完成后酶活性亦下降。以单位胚干重或每胚细胞计算的结果基本上亦表现了相似的趋势。稻胚分化发育过程中淀粉是处于不断被贮存同时不断被利用的状态,它积极参与了胚胎发育的代谢过程。至于β-淀粉酶可能在降解淀粉、提供能源,为合成蛋白质及纤维素等物质提供碳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胚分化完成后胚乳中淀粉含量仍有少量增加。在胚乳中α-淀粉酶活力低,变化幅度小,而β-淀粉酶活力在发育初期很高,以后下降,但活力仍比α-淀粉酶高,可能它在发育前期亦有类似在胚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淀粉胚乳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去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品种中籼8836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化发育阶段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同期籽粒灌浆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开花受精后约在第3天胚乳完成细胞化,花后第5天少数淀粉胚乳细胞启动去核发育过程。核消亡是淀粉胚乳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第一步。同一籽粒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进程是不同步的。花后第13天所有淀粉胚乳细胞都已完成去核过程。在去核过程中,胚乳核的形态变化特征既有动植物PCD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伴随核降解过程,一部分线粒体解体,表明去核化与线粒体解体有一定联系。在去核化发育阶段,与PCD有关的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非常高;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类,如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酶)、淀粉分支酶(或Q酶)也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去核化发育阶段籽粒灌浆速率最高,籽粒增重亦最快。淀粉胚乳细胞去核之后,细胞并未立即死亡,这些无核的细胞仍维持正常有序的代谢活动,继续进行淀粉和贮藏蛋白的合成与积累,但上述酶类的活性明显降低,灌浆速率也明显趋缓。淀粉胚乳细胞最终被贮藏物质充满时成为死细胞,完成其程序性死亡过程。Evan’s blue染色鉴定表明淀粉胚乳细胞死亡不同步,细胞死亡在淀粉胚乳组织中是随机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水稻淀粉胚乳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去核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稻品种中籼8836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化发育阶段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同期籽粒灌浆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开花受精后约在第3天胚乳完成细胞化,花后第5天少数淀粉胚乳细胞启动去核发育过程。核消亡是淀粉胚乳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第一步。同一籽粒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进程是不同步的。花后第13天所有淀粉胚乳细胞都已完成去核过程。在去核过程中,胚乳核的形态变化特征既有动植物PCD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伴随核降解过程,一部分线粒体解体,表明去核化与线粒体解体有一定联系。在去核化发育阶段,与PCD有关的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非常高;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类,如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酶)、淀粉分支酶(或Q酶)也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去核化发育阶段籽粒灌浆速率最高,籽粒增重亦最快。淀粉胚乳细胞去核之后,细胞并未立即死亡,这些无核的细胞仍维持正常有序的代谢活动,继续进行淀粉和贮藏蛋白的合成与积累,但上述酶类的活性明显降低,灌浆速率也明显趋缓。淀粉胚乳细胞最终被贮藏物质充满时成为死细胞,完成其程序性死亡过程。Evan‘s blue染色鉴定表明淀粉胚乳细胞死亡不同步,细胞死亡在淀粉胚乳组织中是随机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