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疆哈密地区粉红椋鸟繁殖行为及招引对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红椋鸟(Sturnus roseus)是一种长距离迁徙鸟类,新疆是其在中国境内的繁殖区。本研究于2009年5~7月粉红椋鸟繁殖期内,在哈密巴里坤山前草原地带对其繁殖行为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观察。结果表明,①粉红椋鸟多选择隐蔽的场所营巢,巢内、外径分别为(8.08±0.38)cm和(25.25±2.82)cm,巢高、深分别为(4.55±1.65)cm和(63.00±35.34)cm,n=8;②粉红椋鸟一年产一窝,窝卵数平均为(4.25±0.71)枚(n=8);孵化率为94.12%,雏鸟成活率为88.24%(n=34);③粉红椋鸟每日不同时段育雏次数差异极显著(P0.01),每日6:30~7:30、10:30~12:30时出现育雏高峰,平均(7.6±1.1)min育雏一次;④粉红椋鸟雏鸟生长发育呈S型曲线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粉红椋鸟人工招引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粉红椋鸟的繁殖生态学及雏鸟的食性.粉红椋鸟每窝产卵数2~6枚不等,育雏高峰在每日的9:30~13:30,孵化率为96.45%±18.95%,雏鸟成活率为89.38%±14.99%,觅食范围在4 km半径范围内,雏鸟多以直翅目(蝗虫)为食(占94.07%),也有少量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阿勒泰地区粉红椋鸟的产卵日期晚于其他地区,孵化率及雏鸟成活率高于其他地区.建议在草原上设置砖堆招引粉红椋鸟,其效果高于石堆巢.  相似文献   

3.
正赵博士:所说您是鸟类专家,那我问问您,您知不知道在新疆有不少懂"兵法"的鸟儿?它们看似弱小,却能巧妙地利用自身长处和地理环境与强敌周旋。即将离开新疆的粉红椋鸟鸟儿懂"兵法",那不就成军事家了吗?接到粉红椋鸟的来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赵序茅博士当即收合行装,和导师马鸣一起飞往新疆。博士一路观鸟,一路直播,他能遇见鸟国军事家吗?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4.
粉红椋鸟是社群型动物,在迁徙、繁殖和觅食中都聚集成群。聚群觅食是依靠从隐蔽处惊吓出猎物而采用一种捕食方式,是对其主要食物蝗虫普遍具有保护色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正>嗨!我是粉红椋鸟,一种夏候鸟。和大多数椋鸟一样,我们这种鸟呀,千什么都喜欢扎堆。每年春天,我和数以万计的小伙伴从欧洲和西亚飞往中国,赶在夏天来临的时候抵达新疆繁殖地。我喜欢中国,不只是因为这里有美丽的风景和美味的昆虫,还因为一个令人心动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12月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公园中部(28°11'35.8″N、112°21'21.3″E,海拔36m)拍摄到一组3只黑领椋鸟Sturnus nigricollis(Paykull)和1只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 Linnaeus的照片,周围有大群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活动。经鉴定,确定为黑领椋鸟和紫翅椋鸟北疆亚种Sturnus vulgaris poltaratskyi,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椋鸟科  相似文献   

7.
2011年3—6月,通过悬挂巢箱人工招引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及同域分布下的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设置椋鸟式巢箱40个,其中椋鸟的入住率是84.6%,营巢成功率是51.5%,利用摄像机对其中3巢丝光椋鸟与3巢灰椋鸟进行了系统的繁殖行为观察。结果显示:丝光椋鸟窝卵数为6~7枚,灰椋鸟窝卵数5~7枚,后者的卵显著大于前者;丝光椋鸟的育雏期(20d)较灰椋鸟(16d)长,且亲鸟的递食率明显较高;育雏期丝光椋鸟亲鸟的警戒频次也明显高于灰椋鸟。因此,相比于灰椋鸟,丝光椋鸟具有更完善的育雏行为机制。另外,本文还首次报道了丝光椋鸟的种内巢寄生现象。  相似文献   

8.
丝光椋鸟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的日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磊  郑立云  张伟  黄迪飞  徐云  柳劲松 《动物学杂志》2013,48(2):269-277,280
为探讨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ts)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的日周期变化,本研究采用开放式氧气分析仪及数字式温度计,测定了丝光椋鸟24 h体温、体重(Mb)和基础代谢率(BMR)的连续变化.结果显示,丝光椋鸟体温、体重及代谢率的日周期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丝光椋鸟夜间体温明显低于白昼,其中体温在凌晨5时降至(40.4±0.1)℃;体重昼夜变化明显,且在20:00~次日6:00时雌雄丝光椋鸟体重的下降与时间分别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雌性为Mb=83.46(±0.12)-0.41(±0.02)t(R2=0.992,P<0.01);雄性为Mb =76.74(±0.15)-0.39(±0.02)t(R2=0.986,P<0.01)(式中的t代表时间).丝光椋鸟的BMR在凌晨4时降至最低,为(1.96±0.06) ml/(g·h).结果表明,丝光椋鸟通过内源性的调节,即夜间降低体温、体重及代谢率等途径,调节生理能量平衡,从而适应昼夜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2月29日,在拉萨河沿岸的达孜县唐嘎乡湿地(29°50′12.68″N,91°33′31.74″E,海拔3 760 m)发现11只体型中等(体长约22~25 cm)的灰色椋鸟。其头黑,头侧具有白色纵纹,喙黄色,尖端黑色,跗跖和趾为暗橘黄色,腹部比背部灰色略浅,臀部偏白(图1)。经鉴定,该鸟为雀形目(Passeriforms)椋鸟科(Sturnidae)  相似文献   

10.
幻想星球     
<正>酷想大晒台最近,动物界流行一系列集体活动——尾巴有特点的动物们在一起摇摆,盛装打扮的马儿们正参加比赛,就连大象便便们也开始进行各种"职业体验"啦!第7期出场的独角兽、海狼、中华鬣羚以及粉红椋鸟等其他动物,也一个不落地忙了起来。它们都在搞什么集体项目?这些活动好玩吗?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25~26日,我们重庆市清华中学校“寻禽记”观鸟会一行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的重庆动物园熊猫馆附近,连续两天观察到1对椋鸟在筑巢、觅食和鸣叫,经鉴定为重庆市鸟类新记录———黑领椋鸟Sturnusnigricollis(Paykull,1807),隶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椋鸟科Sturnidae  相似文献   

12.
罗键  王宇  黄竹  封泽  封愿 《四川动物》2006,25(4):862-863
2006年3月25-26日,我们重庆市清华中学校“寻禽记”观鸟会一行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的重庆动物园熊猫馆附近,连续两天观察到1对椋鸟在筑巢、觅食和鸣叫,经鉴定为重庆市鸟类新记录——黑领椋鸟Sturnus nigricollis(Paykull,1807),隶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椋鸟科Stumidae椋鸟属Sturnus,英文名Black-collared Starling,俗称白头椋鸟、黑颈椋鸟、黑脖八哥、牛屎八哥、花八哥、花鹩哥、白头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0年6月5日在四川兴文县共乐采到1只雌性粉红椋鸟(Sturnus roseus Linnaeus),为四川省鸟类首次记录。体重65克;体长212、翅长130、尾长71、嘴峰22、跗蹠34毫米。形态额至枕及冠羽、头侧、颏至上胸黑色,并具紫色光泽,颏、喉有白色细纹;其余颈部、翼羽、尾羽及其上下覆羽、腿覆羽黑褐色,次级翅上覆羽、三级飞羽和尾上覆羽较黑  相似文献   

14.
马鸣 《动物学杂志》1992,27(2):29-30
在新疆沙雅每年4—6月是紫翅椋鸟的繁殖季节。其巢主要选择在胡杨树洞或崖壁土洞中。4月中旬开始产卵,每窝卵数4—5枚(=4.43,n=7)也有3枚的。年繁殖一次。笔者在新疆南部首次记录到大批的越冬群体。椋鸟夏季主食昆虫,冬季则以沙枣、谷粒、草籽等为食。在沼泽地区也捕食小鱼。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2007年3月25日在黑龙江省大庆龙凤湿地发现15只紫翅椋鸟(Sturnus vulagaris)并拍摄照片.后又于4月26日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监测时,于18:00时左右用10 x 50 Eagle Optics双筒及20×60 Kowa单筒望远镜在望鹤楼(N47°11'42.2",E124°14'04.7")北面的灌木丛中的杨树树梢上发现1只紫翅椋鸟,栖息地生境为杨树林,下层灌木丛为榆叶梅和丁香,地表面有稀疏草丛.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珙县王家镇同一生境下不同季节的粉红与绿叶珙桐叶片为试材,对其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从生理角度探寻影响珙桐叶片呈色的关键因素,以期为粉红珙桐的选育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显示:(1)粉红珙桐叶片花色苷含量在春夏秋季均极显著高于绿叶珙桐,在夏季时含量最低;粉红珙桐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在夏季和秋季极显著低于绿叶珙桐,从春季过渡至秋季过程中逐渐上升;两者的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且在季节间较平稳。(2)粉红珙桐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略高于绿叶珙桐,夏季时达到最高;其脯氨酸含量也高于绿叶珙桐,且从春季到秋季缓慢上升。(3)粉红珙桐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AL)、苯基苯乙烯酮黄烷酮异构酶(CHI)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都显著高于绿叶珙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相反;从春季到秋季过程中,两种珙桐叶片PAL活性先减弱后增强,其POD和SOD活性则先增强后减弱,但粉红珙桐CHI活性逐渐减弱,绿叶CHI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4)粉红珙桐叶片花色苷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CHI、POD和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叶片花色苷含量的增加和叶绿素含量的减少是粉红珙桐呈色的决定因素,CHI、SOD和POD活性是调节花色苷降解速率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7.
以生长于同一生境下的粉红珙桐(粉红色叶片、苞片)与普通珙桐(绿色叶片、白色苞片)为试材,对比两种色彩珙桐叶片/苞片解剖结构和色素含量的差异,以揭示珙桐色彩转变的规律。结果显示:(1)两种珙桐叶片均属于异面叶类型,栅栏组织由一层长柱形细胞整齐排列而成,海绵组织排列疏松,部分粉红叶片的上表皮细胞向外凸起,绿叶无此现象;粉红叶片的总厚度及其表皮角质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都高于绿叶,而表皮较薄。(2)两种珙桐苞片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粉红苞片上表皮细胞明显隆起,上表皮角质层增厚,而下表皮变薄。(3)粉红叶片的类黄酮、花色苷含量分别是绿色叶片的1.52倍、3.67倍,两者的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粉红叶片的叶绿素a/b值比绿色叶低很多;粉红苞片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白色苞片,而两者类黄酮含量差异不大。研究表明,花色苷是珙桐叶片和苞片色彩转红的直接因素,类黄酮有助于叶片呈红色;粉红珙桐叶片/苞片的解剖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更高,对阴湿环境的适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分别在5-35℃和5-4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和丝光椋鸟(Sturnussericeus)的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指标,探讨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5-35℃时,白头鹎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温度为40.3±0.1℃,热中性区为26.6-32.8℃,基础代谢率为73.10±4.11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79%;Ta在5-26℃范围内,代谢率(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MR[mlO2/h]=265.37-7.24Ta(℃);Ta在5-30℃范围内,热传导值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平均为0.24±0.01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6%。丝光椋鸟的热中性区为27.6-34.5℃,平均体温为40.5±0.1℃(5-40℃),基础代谢率为160.64±9.20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90%;最低热传导为0.16±0.05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9%。在5-25℃范围内,MR与Ta的回归方程为:MR[mlO2/h]=377.96-7.88Ta(℃)。白头鹎和丝光椋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为:较高的体温,热传导和上临界温度,较宽的热中性区和较低的代谢率,符合南方小型鸟类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玄  刘威  常青  丁晶晶 《动物学杂志》2019,54(1):146-146
正2018年6月25日7时左右,在江苏省阜宁县北部发现了一种椋鸟:通体灰色,头顶及腹部偏白,飞羽黑,外侧尾羽羽端白色;肩部有较明显的白色,翅膀黑色,喙和脚均为灰色(图1左)。根据整翼上覆羽及肩部白色这一特征,参照《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和《中国香港及华南鸟类野外手册》(尹琏等2017),  相似文献   

20.
用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研究了山桃(Prunus davidiana)、杏(P. armeniaca)、青岛“粉红梅”(P.mume cv.' Fenhong Mei,)、“小绿萼”(P.mume cv.'Small Green Calyx')及其种问杂种“小绿萼”梅×山桃、青岛“粉红梅”×杏和杏×青岛“粉红梅”的低温放热(Low temperature exotherm)与冻害关系,以及皮部和木质部的冰冻类型(Freezing pattern)。在差热分析中,观察到亲本和杂种的木质部都有二次放热现象。低温放热后,引起木质部和髓射线薄壁细胞死亡,原生质膜透性急剧增加。在杂种与亲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分离的皮部却只出现一次高温放热(High temperature exotherm)。高温放热是与冻害无关的。文末讨论了梅花及其杂种在北京越冬的主要障碍及有关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