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蛹虫草菌体培养液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经分离纯化,得一种含有少量蛋白的半乳甘露聚糖CM-Ⅰ,分子量2.7×10~4,[α]_D~(19)=+54.7°。糖组成摩尔比,半乳糖:甘露糖=6∶5。经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半乳糖苷酶解,~1H-NMR分析,完全甲基化与GC及GC-MS分析,证明:多糖CM-Ⅰ具有高度分枝结构,其以β-(1→2)连接的甘露糖为主干,枝链由较大量的β-(1→6)半乳糖和较大量的β-(1→2)呋喃半乳糖构成,分别连接在主干的0—4和0—6上。  相似文献   

2.
从安络小皮伞水溶性多糖中分离纯化得一甘露聚糖FP1。分子量约为24万。经红外光谱、+H-NMR谱和亲和层析指明为β-甘露聚糖。结构分析采用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完全甲基化GC、GC—MS与13C—NMR分析,分子的主链是芦β-D-(1→6)连接的甘露糖,支链为β-(1→3),β(1→2)甘露糖,分别连接在主链的O-3和。O-2上。  相似文献   

3.
芽孢杆菌属产生的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芽孢杆菌能产生不同的胞外多糖,根据多糖中的中性糖组成,可以把产生多糖的芽孢杆菌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中性糖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的菌株,计有B. subtils, B. pu-milus, B alvei B. cereus, B. sphaerieus, B. lichniformis, B. laterosporus, B.Pulvifaciens,B.brevis,B.Mycoides,B.Polymyxa,B.Popilliae,B.Macerans,B. fitmus B. megaterium; 第二类为中性糖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菌株,计有 B.polymyxa,B. larvae, B. thermop-hilus B.Mycoides;第三类为中性糖由四种以上单糖组成的菌株,计有B. megatetium, B.coagulans 和 B.Circulans B.Polymyxa B.Larvae产生的胞外多糖是一种类琼脂型的多糖,它们的水溶液(1%)具有加热熔化,冷却后凝固的特征,这种多糖是酸性多糖,它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糖醛酸组成。  相似文献   

4.
从安络小皮伞水溶性多糖中分离纯化得一甘露聚糖 FP_1。分子量约为24万。经红外光谱、~+H-NMR 谱和亲和层析指明为β-甘露聚糖。结构分析采用高碘酸氧化、Smith 降解、完全甲基化 GC、GC-MS 与~(13)C-NMR 分析,分子的主链是β-D-(1→6)连接的甘露糖,支链为β-(1→3),β(1→2)甘露糖,分别连接在主链的 O-3和 O-2上。  相似文献   

5.
腾海艳 《菌物学报》2020,39(1):120-127
本文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其粗多糖,经Sepharose CL-6B凝胶柱层析分离得两种主要成分LBPI和LBPII,经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均为高均一性成分,分子量分别为9.17×10 4和1.86×10 4;经酸水解、乙酰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确定LBPI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LBPII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通过高碘酸氧化、甲基化和GC-MS进行结构分析,确定LBPI中葡萄糖残基连接方式为1→、1→4,6和1→3,6连接,半乳糖残基为1→6连接,甘露糖残基为1→3,6连接,LBPII中鼠李糖残基连接方式为1→连接,葡萄糖残基为1→、1→4、1→6、1→4,6和1→3,6连接,半乳糖残基为1→6连接,甘露糖残基为1→2,3,6连接。综上,两种多糖LBPI和LBPII均为多分支的中型杂多糖,但两者的单糖组成和连接方式存在差异,这两种多糖成分均为首次报道,可望为灵芝孢子粉的成分、活性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初步药效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虫草发酵菌丝体为原料提取虫草多糖并对多糖进行结构鉴定和初步药效活性研究。采用水提醇沉和离子交换纤维素进行分离得到两种虫草多糖,HPLC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部分酸水解、甲基化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研究单糖组成及连接方式,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虫草多糖的活性。经分离得到中性(CPSl)、酸性(CPS2)两种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56×10^4,9.91×10^;单糖组成:CPSln,(葡萄糖):n(甘露糖):n(半乳糖):n(阿拉伯糖)=46:36:18:l;CPS2/n,(葡萄糖):n,(甘露糖):n(半乳糖):n(半乳糖酸):n(木糖):n(阿拉伯糖):n(鼠李糖)=30:25:14:4:3:3:1。红外谱揭示均含-a-键。CPSl主链含(1→6)糖苷键的高度分支的葡甘露半乳聚糖,另有少量葡萄糖分支点在2,3,4位。CPS2主链含葡萄糖(Glc)、甘露糖(Man)、半乳糖(Gal),分支点主要在3位,侧链含多种单糖。CPSl和CPS2都对顺铂(CDDP)损伤的vero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灰树花多糖PGF-2的理化性质及化学结构的初步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仪器分析技术对灰树花多糖级分PGF-2的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灰树花粗多糖PGF经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种多糖级分为糖蛋白质缀合物PGF-2,其多糖含量95.4%,纸层析及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证实PGF-2为均一多糖;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其数均分子量Mn为118 803 Dal,重均分子量Mw为119 612 Dal;经气相色谱分析PGF-2的糖基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2.35:1.22;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PGF-2的蛋白质由16种氨基酸组成。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证实PGF-2主要存在α型糖苷键。由β-消除反应推断PGF-2中多糖与氨基酸的连接方式以-O-Ser连接。  相似文献   

8.
茶多糖TGC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均一茶多糖TGC的单糖组成, 并与NMR, 圆二色谱、紫外扫描等其他分析方法结合, 对茶多糖TGC的一级结构及其在溶液中的构象加以探讨. 结果表明: 茶多糖TGC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6种单糖组成, 它在水溶液中应以有序的螺旋构象存在, 其一级结构为: 主链的骨架结构由鼠李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 这3种单糖都有可能连接支链, 不接支链时其连接方式为β1→3, 支链主要由阿拉伯糖构成, 其连接方式可为β1→2, β1→3, β2→3三种, 木糖以β1→存在于主链和支链的末端.  相似文献   

9.
深层培养裂褶菌胞外多糖的提取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深层培养裂褶菌 (Schizophyllumcommune)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多糖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将等电点法与Sevag法相结合可高效的去除多糖中的蛋白 ,其方法简单有效。纯多糖经凝胶柱层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为均一组分 ,分子量 4×1 0 4D。通过完全水解 ,纸层析 ,气相色谱分析单糖组分 ,红外光谱 ,酶解反应 ,高碘酸氧化分析结构 ,证明了裂褶菌多糖是以葡萄糖为单一组分 ,β (1 3)和β (1 6)糖苷键组成的β D葡聚糖。  相似文献   

10.
酵米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arinofermentans)系从食物中毒的变质酵米面中分离到的病原菌,它与揶毒假单胞菌(P.cocovenenans)为同种不同生物型,与洋葱假单胞菌(P.cepaia)有许多共同点。电镜观察表明,此3株假单胞菌在形态和结构上有以下共同特点:菌体呈短杆状,0.6-0.8×1.5—2.0μm。细胞壁由肽聚糖层和外膜(outer membrane)构成。有时可见丝状体(filaments) 甚至畸形细胞。无荚膜,无菌毛(pili)一端有多根鞭毛。细胞质内有电子透明的聚β-羟基丁酸盐(PHB)颗粒。核区内有电子致密体(e|ectron-densebodies)或层状体(laminar bodies)。细胞表面可见到wei7细胞(mlncells)。均能产生细胞外“丝状物质”,这一特点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筛选了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共1121株,其中有β-HexNAcasc活力的有237株,在所筛选菌中只要有β—GlcNAcase活力,也就有β-GalNAcase活力,但两酶比值(β-GlcNAcase/β—Gal-Nacase)不同。所筛选出的溜曲霉(ASP.tamarii)S215为由土壤中分离的,其产酶最适条件为5%麸皮液体培养基,28—30℃振荡培养5—6天,补充碳源如纤维二糖、葡萄糖胺、半乳糖胺或者补充氮源(NH4)2SO4及NH4NO3,可以稍稍提高酶活。在溜曲霉的培养液中除β-GlcNAcase及β-GalNAcase外,还有a-半乳糖苷酶、β一半乳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β-岩藻糖苷酶及α-甘露糖苷酶。  相似文献   

12.
采自四川省峨眉山自然保护区的虫草及其相关昆虫病原真菌,其中除有常见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Vuill)Fr,粉被虫草(Cordyceps pruinosa Perch),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Miquel) Samson,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等昆虫病原真菌外,将主要描述峨眉虫革新种(Cordyceps emeiensis A Y.Liu et Liang sp.nov),龙洞虫革新种(Cordyceps longdongensis A.Y Liu et Liang sp.nov),暗绿虫草新记录种 (Cordyceps atrovirens Kob et Shim.)和蛹虫草球头变种新记录种 Cordyceps militaris var sphaerocephala(Schw) Fr.等几种虫草菌。  相似文献   

13.
阿魏侧耳多糖的分离纯化与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阿魏侧耳 (Pleurotusferulae)子实体中用热水浸提出粗多糖PFW ,将PFW脱蛋白后 ,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 ,得两种多糖PF1 和PF2 。用光散射和GPC联机测定 :PF1 含有两种组分其重均分子量分别为 7 875× 1 0 5 和 3 2 4 5× 1 0 4 ;PF2 重均分子量为 3 1 87× 1 0 6。用IR和GC分析它们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 :PF1 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 ,含有 β 糖苷键和甘露糖苷 ;PF2 由鼠李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 ,含有α 糖苷键。给小鼠腹腔注射多糖 ,对移植性肿瘤S 1 80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小刺猴头过滤掉发酵液的发酵菌丝体,水提和碱提后获得的均一组分多糖HMP-w1.1和HMP-a1.1进行结构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HMP-w1.1是分子量为36.3 kD的α型吡喃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岩藻糖(Fuc);HMP-a1.1是分子量为42.8 kD的β型吡喃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半乳糖醛酸(GalU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岩藻糖(Fuc)。综合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的试验结果,推断HMP-w1.1的糖苷键构型可能为1→、1→4、1→4,6、1→6、1→2、1→2,6;HMP-a1.1的糖苷键构型可能为1→6、1→2、1→2,6。  相似文献   

15.
多粘杆菌β-淀粉酶的产生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粘杆菌(Bacillus polymyxa) As1.546产β-淀粉酶的最适培养基成份(%)为:玉米粉4,豆饼粉2,酵母膏0.5,Na HPO4·12H2O 0.2,NaH2PO4·2H2O 0.03,MgSO4.7H2O 0.05,自然pH(7左右)。250毫升三角瓶装50毫升培养基,旋转式摇床(220转/分),温度为30a℃,培养时间为60小时,每毫升发酵液酶活力可达700单位。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6.5,水解可溶性淀粉生成麦芽糖可达96%。  相似文献   

16.
从海枣曲霉(Aspergillus phoenicis)麦麸培养物抽提液中。通过聚乙二醇6000-磷酸钾缓冲液双水相分离.相继用SephadexG-100凝胶过滤、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柱层析、羟基磷灰石吸附层析、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SE—Sephadex C-50离子交换层析以及Sephadex G-50柱层析等提纯步骤,提纯到凝胶电泳均一的β-木糖苷酶。该酶的最适pH为3.5,最适温度为65 C.在pH3.5—6.5之间稳定,酶保温30分钟时的半失活温度(t1-2)为68C。酶的分子量勾95 000,等电点为4.4。Hg2-和Ag+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所测定的底物中.Β-术糖苷酶仅对β-木精苷(pNP-β-Xyl)有强水解作用。其Km值为0.63mmol/L.Vmax为410 umol·min 1.Mg-1。D-木糖为β-木糖苷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其K.值为7.5mmol/L。  相似文献   

17.
从青岛潮间带的海水中分离得到的红细菌科细菌Lentibacter algarum的发酵液中提取胞外多糖,对其进行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得到水洗和0.1、0.5、1.0 mol/L NaCl溶液4个洗脱组分。对含量最高的0.1 mol/L NaCl洗脱组分La0.1进行进一步的凝胶排阻柱层析纯化,得到组分La0.1-1。通过化学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等分析方法对其理化性质、分子量、单糖组成、连接方式及初步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a0.1-1总糖含量为66%,平均分子量为12.0 kDa。其单糖组成主要为半乳糖、甘露糖和氨基葡萄糖,比例为Gal∶Man∶GlcN=1.35∶1.1∶1.0。对La0.1-1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一维核磁(1-D NMR)分析结果显示,La0.1-1的连接方式是以β构型为主,主要存在→2)-Manp(1→,→3)-Galp(1→连接,还存在少量的→4)-Galp(1→和→4)-Manp(1→等连接方式,表明该多糖以直链为主,还存在一定的分支,分支发生在→2)-Manp(1→的O-6位和→3)-Galp(1→的O-4或O-6位。氨基葡萄糖主要为→4)GlcN(1→和末端连接方式。核磁分析还显示La0.1-1存在一定的乙酰基取代,初步判断主要取代在氨基葡萄糖的N-2位上,也可能存在于甘露糖和半乳糖上。本研究是首次对Lentibacter属细菌的胞外多糖进行测定,获得了结构较为新颖的胞外多糖资源,为开发海洋多糖资源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工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和固体培养的菌丝体分别经热水提取,浓缩、醇析后得子实体粗多糖(HFP)和菌丝体粗多糖(HMP),HFP的得率和多糖含量均高于HMP;两者再经透析、Sevag法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得子实体纯多糖hfp-1和菌丝体纯多糖 hmp-2,经HPLC检测hfp-1和hmp-2为单一均匀多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hfp-1的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摩尔比为:0.12:0.04:1.00:0.71;hmp-2的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摩尔比为:0.25:0.41:0.31:1.00:0.29。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组成中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光谱分析二者均有多糖特征吸收峰,hfp-1有β-型连接的吸收峰,hmp-2无明显的β-型连接的吸收峰;经HPLC进行分子量测定,hfp-1的分子量为54000,hmp-2的分子量为68000。猴头菌子实体多糖和菌丝体多糖在化学组成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摇瓶的体积氧传递系数和氧通透率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设计特殊摇瓶,用亚硫酸钠法测出摇瓶的体积氧传递系数和氧透过纱布层的通透率。以氧电极测其内外氧的分压降后,可以算出摇瓶表观体积氧传递系数(kLa)app及真实体积氧传递系数kLa,并进一步求出氧通透率。由实验得出:氧分压降低6.1%,氧传递系数增加一倍;在37c、220r/min、500m1摇瓶(内盛液50m1)8层纱布的氧通透率Pm=43.7moI/m2·h·arm;并且关联出摇瓶容积V、装液量VL、转速n、摄氏温度t之间的模型式:(kLa)app=1.84×10-7[t]1.8479·[n]2.3906.(VLV]-0.6360(kLa)=2.02×10-7[t]1.8525·[n]2.39441·[VLV]-0.6370  相似文献   

20.
民族药刺梨根茎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为验证其化学成分的抗炎活性,该文以民族药新鲜刺梨根茎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作为炎症模型,考察刺梨根茎化学成分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NO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刺梨根茎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获得15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刺梨苷(1)、野蔷薇苷(2)、蔷薇酸(3)、β-D-glucopyranosyl-(2a→1b)-2a-O-β-L-arabinopyranosyl-(2b→1c)-2b-O-β-L-arabinopyranosyl-(2c→1d)-2c-O-β-L-arabinopyranosyl-(2d→1e)-2d-O-β-L-arabinopyranosyl-(2e→1f)-2e-O-β-L-arabinopyranoside(4)、儿茶素(5)、3-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6)、3-O-methylellagic acid-4''-O-α-L-rhamnopyranoside(7)、委陵菜酸(8)、桦木酸(9)、spinosic acid(10)、arjunic acid(11)、 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α-tocopherol(14)、正二十六烷(15)。其中化合物4、6、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对其中的化合物1-7进行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1-7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的NO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化合物1-7在抗炎作用上表现出较好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5.07、24.56、17.65、9.87、16.67、40.83、34.98 μmol·L-1(阳性对照地塞米松为22.46 μmol·L-1 ),其中化合物3、4、5的活性优于地塞米松。该研究结果阐明了刺梨根茎中的三萜类、鞣花酸类、黄酮类和寡糖类化合物是其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并验证了刺梨根茎的民间抗炎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