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聂  刘瑛 《蛇志》2014,(1):113-114
目的总结分析胸部锐器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37例胸部锐器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救治35例,死亡2例;伤口感染3例,胸腔镜检查及治疗15例(其中改开胸3例),开腹2例。结论伤口深度及损伤范围的充分估计,以及伤口的及时处理,积极的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镜的应用,有助于胸部锐器伤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对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积液中蛋白量以及白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胸膜壁厚度等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急诊抢救的556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2.88%;其余患者均经紧急抢救及行必要实验室检查,病情稳定,好转率达97.12%。平均抢救时间为(1.37±1.05)h。结论强化多发伤的急诊科早期救治,树立创伤急救"黄金1 h"观念,是提高多发伤患者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科1989年1月至1998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血气胸203例,其中108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效果满意。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08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中,男96例,女12例,年龄6~80岁,平均年龄31岁,左侧39例,右侧5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胸腔积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节约医疗资源,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法:823例胸腔积液患者给予抗返流引流袋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细导管装置,系带根据患者活动场所来固定于床边或者病员服上面。结果:全部病例应用抗返流引流袋应用于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抗返流引流袋装置使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术后护理工作大大简化,易于护理人员更换及临床观察,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沙培林胸膜固定术治疗Ⅱ、Ⅲ期矽肺合并反复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Ⅱ、Ⅲ期矽肺合并反复自发性气胸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各26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在胸腔闭式肺复张后给予沙培林胸腔内注射,对照1组在胸腔闭式引流肺复张后给予50%高糖胸腔内注药,对照2组仅行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比较3组患者自发性气胸复发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自发性气胸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培林胸膜固定术治疗Ⅱ、Ⅲ期矽肺合并反复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与高糖胸膜固定术及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5,(3)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在ICU救治中的临床治疗经验,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西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4例,随机等分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和充分液体复苏组(B组)各32例。A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给予充分快速液体复苏,并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入院后24h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复苏液体总量、复苏1h乳酸、复苏时间的差异。结果经积极治疗后,A组患者在复苏液体总量、复苏1h乳酸、复苏时间明显较B组减少,而且A组患者治愈率高于B组。两组患者共死亡9例,其中早期死亡3例,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损害(MODS)。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患者。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尤其合并休克的重症患者,早期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显著减少内脏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显著减少休克后期DIC的发生;此外,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分值越高,预后越差;早期对多发伤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可预测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severityscore,ISS)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Ⅱ,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急诊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ISS和APACHEⅡ评分,追踪患者住院期间的伤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结果:急诊多发伤患者入院时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ICU收住率和死亡率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死亡的急诊多发伤患者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ISS评分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87.06%,特异性为85.88%,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24%和8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95.29%,特异性为94.12%,均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估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两者结合使用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总结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体会,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8例中治愈117例,死亡11例.结论: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损伤机制复杂.重视院前急救,重视合并其他部位的多发伤,及时准确判断生命体征,尽快采取有效生命支持,及时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总结食管破裂的患者急诊住院后经过系统、科学、快速的护理手段和临床治疗,及使用特殊的治疗方法(借助电子胃镜行食管破裂的修补治疗)得到救治的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入院后急检血常规、血型、凝血象、生化系列等相关检查;给予禁食水,重症监护,对症处理,营养支持,胸腔闭式引流术排出引流液,应用敏感抗生素等治疗方法;给予科学的严密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护理、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及对症处理、胃管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心里支持的护理).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患者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最终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痊愈出院.结论:与常规开胸下行食管破裂修补术治疗食管破裂的患者相比,在电子胃镜下行食管破裂修补术拥有治疗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医疗费降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赖江卉 《蛇志》2017,(2):182-183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采用急诊系统干预方案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120例,按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干预方案进行救治,观察组采用急诊系统干预方案进行救治,比较两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救治后苏醒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急诊救治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急诊救治总有效率达91.7%,高于对照组的71.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苏醒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救治期间发生不良事件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8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采用急诊系统干预方案实施救治,能促使患者短时间内苏醒,维持血糖稳定,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龙岩市急诊蛇伤流行病学特征和综合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1年资料完整的458例蛇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8例急诊蛇伤患者中,死亡6例,病死率1.3%,致伤蛇种以竹叶青蛇、烙铁头、眼镜蛇、银环蛇、眼镜王蛇为主,近年来还发现一些罕见蛇类如白头蝰蛇、红脖颈槽蛇咬伤病例;掌握了我市蛇伤的发病季节、致伤人群、致伤部位及转归。结论初步掌握了龙岩市急诊蛇伤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救治措施,为今后开展蛇伤的防治、教学、科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骨折合并多发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骨折合并多发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06月-2007年10月本院救治的112例骨折合并多发伤病例,根据不同伤情采取了不同的救治措施。结果:112例经住院治疗的患者中,15例死亡,死亡率为13.4%。手术治疗92例多发骨折脱位208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者189处,占90.9%;达到功能复位者8例,占9.1%。骨延迟愈合4例。钢板断裂2例,髓内钉断裂2例。结论:尽早接诊病人、全面综合分析病情是抢救多发伤骨折病人的首要环节;及时诊断、早期救治是防止并发症、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在严重胸外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7例患者采用早期全面治疗(ETC组),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患者采用DCS理论救治(DCS组)。比较两组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ETC组比较,DCS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PT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DCS组腹腔感染、ARDS、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ET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严重胸外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救治中应用DCS理论可明显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8,(3)
目的探究严重多发性伤的急诊救治措施。方法对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严重多发性伤患者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10.00%;致残4例,致残率为6.67%。结论在治疗严重多发性伤时,应严格按照救治原则,及早确诊,迅速有效救治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黎洁 《蛇志》2002,14(1):55-56
建筑施工重伤是急诊创伤外科中较为复杂的严重性损伤 ,其病情变化快且复杂 ,要求诊断迅速准确 ,急需紧急救治处理得当 ,否则可危及伤者生命。现将作者近几年来诊治的 2 0例重伤急诊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中 ,男 1 7例 ,女 3例 ;年龄 1 7~ 6 0岁 ,平均 3 8.5岁。致伤原因主要是坠落伤、挤压伤及其他受伤。开放伤 8例 ,闭合伤 1 2例。多发伤 1 7例 ,单一伤 3例 ;颅脑伤 6例 ,胸部伤 4例 ,肋骨骨折气血胸伤 2例 ,四肢骨折伤 5例 ,其他伤 3例。均为急诊重伤人员 ,均在受伤5 min至 1 .5 h内到现场急诊或来院…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呼吸机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EICU 3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ARDS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 3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EICU住院时间3~28天,其中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脑疝形成3例、失血性休克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多数患者在加强治疗原发伤的基础上,采用肺保护性较低潮气量机械通气、限制性液体复苏、控制系统性炎症反应等综合治疗的效果较好。结论严重多发伤合并ARDS患者早期、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通畅气道,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可有效降低严重多发伤合并ARDS的致死率,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观察组给予第5肋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给予第6~7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68/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52/70)(χ~2=14.933,P0.01)。两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16、0.217 9、0.237 9,P0.05)。观察组术后12、24、36h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467 0、3.024 9、5.984 5,P0.05)。结论采用第5肋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显著,患者疼痛程度低。  相似文献   

19.
陆倩 《蛇志》2017,(2):218-220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接诊救治行溶栓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诊救治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救时间和转运入院时间、护理干预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幅度以及患者院前急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时间和转运入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幅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降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中心静脉导管组30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积液引流完后胸腔内注射顺铂和人白细胞介素-2;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穿刺抽液术,积液抽吸净后于胸腔内注射药物的剂量同导管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有效率(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明确,操作简单、安全,可控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