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在不同耕作方式和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点,为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氮肥的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进行大〖JP2〗田试验,研究常耕与免耕2种耕作方式下3种施氮量(N0、N1、N2)和两种施氮方式(F1、F2)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水稻和常耕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利用对施氮水平运筹的响应基本一致,但对施氮方式运筹响应呈现不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也随之升高,而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穗部干物质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免〖JP〗耕和常耕下,重施穗肥有利于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响应表现相反,免耕下重施穗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而常耕下重施基蘖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办法在哮喘吸入治疗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哮喘吸入治疗管理中运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的办法对哮喘吸入治疗患者进行管理。科室成立吸入小组,通过分析2012年60例入住本院呼吸科治疗的哮喘患者吸入治疗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考核、制定落实规范的哮喘吸入治疗患者教育计划、哮喘吸入治疗患者出院回访内容等措施,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2013年76例入住本院呼吸科治疗的哮喘吸入治疗患者进行管理。结果: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应用于哮喘吸入治疗患者管理中,护理人员吸入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显著提高,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从60%提升至76%,吸入方法正确率从50%提升至80%。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应用于哮喘吸入治疗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贵州省都匀市斗篷山景区的地衣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乙酸乙酯萃取菌株液体发酵物,通过打孔法筛选地衣内生真菌提取物并对9株临床致病菌株及耐药菌株进行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一株分离自星点梅衣属地衣Punctelia sp.的内生真菌DPS-165-9对其中的6株显示抑制活性。此6株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25923和6538、耐药表面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Z12、耐药布氏杆菌Brucella sp. B103、耐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3和耐药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261。经鉴定DPS-165-9为蔡氏轮层炭壳菌Daldinia childiae。本研究为下一步挖掘新的抗菌物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特殊生境梵净山土壤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JS31-2次级代谢产物,为微生物药物开发提供结构复杂新颖物质来源,也为其衍生物的合成提供先导物。通过薄层层析、反复正(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技术对Streptomyces sp.FJS31-2次级代谢产物纯化分离;利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从Streptomyces sp.FJS31-2发酵产物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结合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解析,鉴定为2-(2'S-羟基丙基)-7-羟基色原酮(1)、Aloesone(2)和3,4-dihydro-3-(2-oxo-propyl)-3,6,8-trihydroxy-1(2H)-naphthalenone(3),都为III型聚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3是首次从放线菌家族中分离鉴定得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胸腔积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节约医疗资源,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法:823例胸腔积液患者给予抗返流引流袋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细导管装置,系带根据患者活动场所来固定于床边或者病员服上面。结果:全部病例应用抗返流引流袋应用于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抗返流引流袋装置使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术后护理工作大大简化,易于护理人员更换及临床观察,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白藜芦醇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75只5周龄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白藜芦醇中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每组各15只。五组大鼠均给予常规适应性喂养,模型组和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以60 mg/kg的给药剂量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白藜芦醇低剂量组按20 mg/kg、白藜芦醇中剂量组按50 mg/kg、白藜芦醇高剂量组按100 mg/kg的给药剂量每日给予白藜芦醇灌胃。观察12周后5组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检测血糖、体重后处死大鼠,检测晶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改变。结果:随着白藜芦醇剂量的升高,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血糖逐渐降低而体重逐渐升高,且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干预组大鼠晶状体的浑浊程度均低于模型组,且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大鼠晶状体的浑浊程度最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大鼠SOD、GSH-PX和CAT酶活力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均明显升高,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随着白藜芦醇剂量的升高,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大鼠SOD、GSH-PX和CAT酶活力逐渐升高,且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白藜芦醇可更为明显地降低血糖浓度,提高晶状体SOD、GSH-Px及CAT酶活力,改善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的浑浊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分离自星点梅衣属地衣Punctelia sp.的一株内生真菌蔡氏轮层炭壳菌Daldinia childiae进行大米固体发酵培养,乙酸乙酯萃取发酵产物,采用硅胶柱色谱法、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生代谢产物,结合核磁共振波谱与质谱技术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运用DPPH法测定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hydroxy-benzeneethanol(1)、4-methoxy-5-car- bomethoxy-6-pentyl-2H-pyran-2-one(2)、1-(2,6-dihydroxyphenyl)butan-1-one(3)、8-methoxy-1-naphthol(4)、1,8-dimethoxynaphthalene(5)、methyl 2-undecenoate-3-undecanoate-cyclohexyl-1,4-dienyl ester(6)、uracil(7)和acetic acid(8),化合物1、6和8均首次从轮层炭壳菌属Daldinia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在浓度为3mg/mL时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3和5具有轻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轮层炭壳菌属的代谢产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