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毒蛇咬伤的早期预测与程序化救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通过对毒蛇咬伤的早期预测和处理,评价程序化综合救治方法对毒蛇咬伤的疗效。方法对136例毒蛇咬伤患者除进行“毒蛇咬伤的临床病情分型”外,尽早进行病情预测、血生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检查,同时进行伤口和全身程序化综合救治。观察病情变化,伤口愈合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总有效率100%,无过敏反应发生,伤口渗血、肿胀明显缓解,平均住院时间较前缩短。结论早期准确预测和尽快应用程序化救治方法能提高对毒蛇咬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儿童毒蛇咬伤的特点与程序化救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远新  黄伟青 《蛇志》2006,18(2):121-122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毒蛇咬伤的特点,评价程序化综合救治方法对儿童毒蛇咬伤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17例毒蛇咬伤儿童的临床特点,尽早进行病情预测,同时根据毒蛇咬伤的临床病情分型予程序化综合救治。监测病情变化、伤口愈合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儿童毒蛇咬伤的特点为不明种类毒蛇咬伤多,症状较成人严重,易发生并发症。经过早期程序化综合救治总有效率100%,伤口渗血、肿胀明显缓解,无1例死亡,平均留观时间4.5天。结论根据儿童毒蛇咬伤特点,早期准确预测和尽快应用程序化救治能提高毒蛇咬伤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晓东  张炎安  张玉雄  林秋娥  苏葵花 《蛇志》2012,24(3):260-261,270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患者院前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毒蛇咬伤患者应用院前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方案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毒蛇咬伤患者经院前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后,痊愈出院53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1例,院前死亡2例(眼镜王蛇咬伤1例,银环蛇咬伤1例)。结论院前急救是蛇伤治疗前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院前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方案应用于蛇伤患者,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黄伟青  张远新 《蛇志》2013,25(2):117-118
目的 通过对重危型神经毒毒蛇咬伤的病情预测和处理,建立和评价机械通气应用路径的价值.方法 对132例神经毒毒蛇咬伤患者进行临床病情分型,其中重危型69例,即予病情预测,以路径式管理,在呼吸困难早期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对伤口局部和全身程序化综合救治,并观察病情变化及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重危型神经毒毒蛇咬伤患者,经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后的抢救成功率100%,无过敏反应发生,平均住院时间较前缩短.结论 早期准确预测病情变化,在使用抗蛇毒血清的同时尽快建立临床路径,应用机械通气方法能提高毒蛇咬伤的疗效,并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毒蛇咬伤125例临床救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雯  李其斌  李峥  覃韬  林启庆  王威  邓海霞  苌海华 《蛇志》2008,20(2):124-126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的急诊处理方法,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水平. 方法 分析2005~2007年,我科收治的各类蛇咬伤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神经毒类毒蛇咬伤患者23例,血液毒类毒蛇咬伤患者54 例,细胞毒类毒蛇咬伤患者39例,其他蛇咬伤9例.经采用局部伤口常规处理,静滴并局部封闭注射抗蛇毒血清,地塞米松、654-2(或长托宁)防治MODS等方法治疗.痊愈123例(98.4%),死亡2例(1.6%). 结论 毒蛇咬伤应予早期伤口处理、应用抗蛇毒血清、抗感染、预防并发症治疗为主,就诊时间的早晚、急救时的伤口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对病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8,(1)
正毒蛇咬伤为常见临床急诊,以夏秋季多发,常年均可发生。毒蛇咬伤后除局部出现中毒症状外还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毒蛇咬伤的早期救治尤为关键。本文就毒蛇咬伤引起凝血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1蛇和蛇毒世界上有蛇2000多种,其中我国有170余种,有近50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小儿毒蛇咬伤的特点,以提高小儿毒蛇咬伤的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救治13例小儿毒蛇咬伤的临床经验.结果 小儿毒蛇咬伤的特点是症状较成人重,易发生并发症,但经过早期程序化综合救治,13例全部治愈,无伤残.总有效率100%.结论 根据小儿自身特点,伤后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尽快应用抗蛇毒血清,准确预测和尽快应用程序化救治,才能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165例毒蛇咬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剑明 《蛇志》2007,19(4):286-287
毒蛇咬伤是湛江地区的常见病。我院于2005~2006年,共救治165例毒蛇咬伤病人,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毒蛇咬伤165例,男100例,女65例,年龄6~76岁,平均32岁。就诊时间:1~96 h,平均12 h。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伤急救学组通过的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的标准进行分型[1]:轻型96例,重型38例,危型31例。其中竹叶青蛇咬伤81例,眼镜蛇咬伤54例,银环蛇咬伤30例。1·2治疗方法伤口及时行清创术:分别用双氧水、生理盐水、0·3%碘伏冲洗伤口,2%利多卡因10 ml 地塞米松5~10 mg封闭伤口周围;应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本…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桂中桂北蛇伤救治基地自主研发的蛇伤灵内服Ⅰ方、外敷Ⅱ方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方法在中华眼镜蛇咬伤致患者心肌酶谱(CK)、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改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蛇伤灵方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组和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CK与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具有一定优势,蛇伤灵方联合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方法在针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所致局部肌肉细胞损伤、全身炎性反应症状控制方面优于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毒蛇咬伤5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经验教训,以提高对蛇伤抢救与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6年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568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循毒类毒蛇咬伤245例(43.13%),神经毒类毒蛇咬伤99例(17.42%),混合毒类毒蛇咬伤204例(35.91%),其他毒蛇咬伤20例(3.58%).经采取常规处理伤口,局部封闭(予相应抗蛇毒血清及胰蛋白酶、地塞米松),静滴抗蛇毒血清及对症治疗.痊愈548例(96.47%),好转16例(2.8%),未愈(成植物人)1例(0.18%),死亡3例(0.53%).结论 毒蛇咬伤应尽早正确的伤口处理,尽早应用相应抗蛇毒血清,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患者就诊时间的早晚及处理伤口是否及时、正确、有效与病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胡建明 《蛇志》2002,14(3):38-39
蛇伤中毒 ,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被毒蛇咬伤后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容易造成病人的死亡 ,本人在藤县卫生院救治 1例眼镜蛇咬伤致呼吸麻痹患者 ,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 ,32岁。患者于 1 987年6月 2日下午 5时许 ,外出工作回家途中 ,被一条重 750 g的眼镜蛇咬伤右外踝 ,伤口出血少许 ,局部觉麻痛 ,当即自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伤口。尔后患处肿痛加剧 ,伤口周围发紫。曾找“蛇医”用草药外敷及内服 (药物不详 )。约 3h后 ,自觉全身寒战 ,发热 ,头昏眼花 ,全身疼痛 ,恶心及腹胀。因症状呈进…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小儿毒蛇咬伤的临床特点,总结相应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5例毒蛇咬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病情特点,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15例毒蛇咬伤患儿,经及时、有效进行救治和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均取得满意效果,无1例死亡。结论小儿毒蛇咬伤病情危重、致死率高,而掌握毒蛇咬伤的特点、正确实施急救和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明蛇种咬伤的急诊救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翔  梁子敬  韩洁韵 《蛇志》2006,18(1):23-25
目的探讨不明蛇种咬伤的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及急诊救治措施。方法对64例不明蛇种咬伤患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程序化综合救治方法及疗效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蛇种判定基本准确,治疗及时,总有效率100%,伤口渗血、肿胀明显减少。结论急诊救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预测、早期治疗,其中早期诊断是重中之重。需要早期评估病情的发展,加强蛇伤知识的普及,提高对毒蛇的认识,建议群众尽可能把伤人之蛇打死带来医院以便于及早确诊。  相似文献   

14.
涂明光 《蛇志》2000,12(4):27-27
毒蛇咬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 ,就会导致伤残和死亡。作者多年来在运用父辈中草药方的基础上 ,辨证施治毒蛇咬伤 2 36例 ,效果满意 ,现将急救措施和辨证分型等报告如下。1 急救  毒蛇咬伤后 ,蛇毒在人体内可迅速扩散 ,短期内可危及生命 ,必须采取急救措施。1 .1 缚扎 其目的在阻止蛇毒吸收和扩散 ,早期使用才有效。咬伤后应立即于伤口的近心端缚扎 ,缚扎时间可持续 8~ 1 0 h,但应每隔 1 5~ 30 min稍放松 1次 ,每次 1~ 2 min,服药和敷药后 3h可解除缚扎。咬伤超过 1 2 h则不宜缚扎。1 .2 排毒 常规消毒后 ,扎瓦针、拔火罐或抽吸管等…  相似文献   

15.
陈连芽 《蛇志》2007,19(2):129-130
2006年我所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7种毒蛇咬伤患者594例,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94例中,男345例,女249例,其中住院538例,门诊5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岁,平均37岁。1·2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确的蛇咬伤病史(时间、地点、咬伤部位等)。(2)局部症状。①神经毒蛇咬伤不红、不肿、不痛或微痛麻木;②血循毒蛇咬伤红肿疼痛,甚则溃烂坏死;③混合毒蛇咬伤有疼痛麻木感,伤口周围红肿,肿胀漫延,常有水泡、血泡或伤口溃烂。(3)全身症状。①神经毒蛇咬伤多在1~5 h出现症状,有头昏,出汗,胸闷,四肢无力,瞳孔散大,视物不清,舌强不…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5,(3)
<正>毒蛇咬伤是一种季节性明显的突发严重急性中毒事件,其临床表现既有局部中毒损伤症状又可伴有全身反应,病情变化快,症状凶险复杂。相关文献统计,我国每年毒蛇咬伤患者达10万余人次,其中致死率5%~10%,致残率25%~30%[1]。同时蛇咬伤病人每年以3%的速度逐年上升[2],因此毒蛇咬伤的救治及药物研究日益引起行业的重视。中医药治疗毒蛇咬伤已有2000多年历史,并形成了完整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张建新 《蛇志》2001,13(1):48-49
1991年至 1 999年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3 76例 ,收到很好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76例毒蛇咬伤患者中 ,男 2 1 6例 ,女 1 6 0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84岁 ,8~ 45岁 3 3 6例 ,45岁以上 40例 ;烙铁头蛇咬伤 1 3 6例 ,青竹蛇咬伤 1 1 0例 ,五步蛇咬伤 70例 ,银环蛇咬伤 3 0例 ,金环蛇咬伤 1 0例 ,眼镜蛇咬伤 2 0例。1 .2 临床分型 按入院时出现的临床症状轻重分为 :( 1 )轻型 :有局部肿痛 ,轻度头昏 ,精神紧张 ,食欲不振 ,无全身中毒症状 ,2 86例 ;( 2 )重型 :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嗜睡、…  相似文献   

18.
李峥  李其斌  邹鑫森  邓海霞 《蛇志》2010,22(4):353-355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伤后的救治策略,为毒蛇咬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临床及治疗措施。结果 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按临床分型,血液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叶青蛇伤致血液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PLT、纤维蛋白原(Fg)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甚至出现类DIC。本组危重型患者全部出现类DIC,轻型患者在应用抗蛇毒血清与血液学恢复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在院外行伤口切开排毒出现出血不止,1例在院外诊为"DIC"行肝素抗凝治疗而出现消化道及伤口出血不止。经规范化治疗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按毒蛇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治疗竹叶青蛇伤,禁止伤口切开排毒;对重及危重型病例应用同亚科五步蛇、蝮蛇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对于轻型患者可暂时不用抗蛇毒血清,但应留观,动态观察血液学变化情况;出现类DIC不行抗凝治疗,而是止血、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19.
刘季  蔡能斌  黄俊捷 《蛇志》2006,18(4):282-282
毒蛇咬伤时有发生,且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复杂、致残率高甚至导致死亡等特点.毒蛇咬伤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往往造成不良后果,轻者致残,重者丧失生命。通过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85例毒蛇咬伤患者,认为目前毒蛇咬伤的救治关键是早期正确处理。同时发现基层医院还存在一些治疗误区,值得注意。现就治疗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毒蛇咬伤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诊疗方法。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变化的类型、变化种类数量、出现异常的时间和好转时间,并分析诊疗过程及诊疗效果。结果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纤维蛋白原(Fib)减少较明显,异常持续时间一般在72h以内,少数患者超过72h;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伤口清理、注射抗蛇毒血清、连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等诊疗措施。经治疗后,患者均恢复出院。结论毒蛇咬伤可引起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