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敏 《蛇志》1992,4(2):50-51,27
新生儿窒息是以缺氧造成的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为原因,导致出生时出现呼吸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是否及时奏效直接关系着小儿的生命和未来的健康,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兴旺、民族的强盛及个人家庭幸福的大事,为了能以最快速度和最有效的方法进行抢救复苏工作,以提高产科工作质量.本文通过复习有关方面资料,现将新生儿窒息复苏综述如下:1 病因1.1 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胎儿宫内窘迫未能纠正、生后则表现为新生儿窒息,1.2 呼吸道梗阻:胎儿在子宫内或产道过早发生真呼吸时,可能吸入羊水、粘液、胎粪等阻塞呼吸道或可能因喉部水肿而造成缺氧,常见于面先露.  相似文献   

2.
梁玉议 《蛇志》2009,21(3):243-2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其适应征多因胎儿宫内窘迫、过期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子痫、前置胎盘、妊高症等而行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的处理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0例窒息患儿运用新式复苏方案进行抢救,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陈伟贤 《蛇志》2003,15(1):46-47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医学中发生率最高的严重病症 ,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其发生率占活产数的 5 %~ 1 0 % ,病死率占活产新生儿死亡的30 %左右 [1]。凡能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均可引起窒息 ,复苏术的患儿尽快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是减少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关键所在。1 临床资料   1 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 1 66例窒息复苏术后的新生儿 ,其中出生时重度窒息 72例 ,轻度窒息 94例。窒息复苏术后的患儿临床表现 :面色发绀 ,呼吸不规则 ,甚至停止 ,少数严重者呈休克状态 ,皮肤苍白或灰白 ,四肢冰冷 ,…  相似文献   

4.
林桂娇 《蛇志》1996,8(1):34-36
59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林桂娇南宁市邕宁人民医院530200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复杂,因窒息影响生命器官的缺氧及缺血,易合并多种并发症,是新生儿的死亡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时的一种紧急的严重情况,医务人员必须积极抢救、正确处理。新生儿窒...  相似文献   

5.
陆谢娜 《蛇志》2011,23(4):409-410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1min内,尚不能建立规则有效的自主呼吸、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复苏的主要措施是吸引、吸氧、气管插管和张肺。现就我院行剖宫产发生窒息的23例新生儿的复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莹莹 《蛇志》2011,23(4):418-419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窒息为新生儿常见症状,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气胸是指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腔压增高或肺泡腔与间质间产生压力阶差及邻近组织压迫导致肺泡壁破裂而产生,是新生儿急危重症之一。新生儿发生气胸可直接危及生命。我科2011年2月收治1例新生儿窒息合并气胸的患儿,经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梁宏玲 《蛇志》2003,15(3):59-60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分钟内无呼吸或呼吸抑制 ,表现为缺氧。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 ,对复苏的成功至关重要。但应重视复苏后的监护 ,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否则会使复苏前功尽弃。现将我科对 2 7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的监护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 1 2月由我院产科转入新生儿病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患儿共 2 7例 ,男 1 9例 ,女 8例 ;其中并发吸入性肺炎 6例 ,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 ,颅内出血 3例。除 2例死亡外 ,其余均治愈出院。2 监护要点   ( 1 )呼吸监护。复苏…  相似文献   

8.
罗利华 《蛇志》1996,8(3):44-44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附28例报告)罗利华广西忻城县大塘中心卫生院546203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自1989年起我们通过改进抢救及护理方法,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1临床资料28例均为急产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  相似文献   

9.
实验在筒箭毒制动的麻醉与清醒大鼠上进行。用银球电极记录刺激腓神经引起的脊髓诱发电位,观察其在窒息和窒息后恢复通气过程中的变化。窒息后P波振幅最先降低,N波次之,A波在P、N波消失时下降到前对照的80%左右。窒息3分钟时恢复通气后,按A、N、P波的顺序恢复到前对照水平。窒息及其恢复过程中,不同于A波的变化,N、 P相伴改变。麻醉与清醒状态下,上述变化规律相似。结果提示,有突触活动参与的N波,特别是P波对窒息最敏感,反映初级传入末梢活动的A波对窒息有相当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孙平 《蛇志》2004,16(1):56-57
新生儿重度窒息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功能的损害,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其进行正确而及时的复苏及窒息复苏后实施良好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重度窒息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42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芳 《蛇志》2010,22(3):296-297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和主要死亡原因,是儿科常见病。我院新生儿病房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42例窒息新生儿,经及时抢救及精心护理,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石靖  刘燕芬 《蛇志》1999,11(3):72-72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常见的危象,复苏后由于种种病 理因素又易出现呼吸暂停等,病死率仍极高,如何观察妥善 处理,以降低死亡率一直成为医护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我科 1996~1997年共收治确诊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31 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中男21例,女10例,其中早产儿16例,足 月儿10例,过期儿5例,出生体重最小950g,最大5000g, 平均2600g,生后5min阿氏法评分0~3分5例,4~7分 26例,因重度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窒息新生儿脐血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正常新生儿(67例,对照组)和窒息新生儿(50例,窒息组)脐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结果:新生儿窒息时脐血VEGF比正常脐血对照组显著升高(t=-9.944,p<0.01),IGF-1比正常脐血对照组显著下降(t=-15.943,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VEGF水平的上升与IGF-1水平的下降,提示两者均可能参与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检测新生儿脐血VEGF与IGF-1可望成为反映新生儿窒息程度的一个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mi RNA-21、mi RNA-210及mi RNA-199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1日到2017年7月31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窒息新生儿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阿氏(Apgar)评分将观察组的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12例)和轻度窒息组(28例)。检测所有新生儿血清中mi RNA-21、mi RNA-210及mi RNA-199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血清中mi RNA-21、mi RNA-210及mi RNA-199a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mi RNA-21、mi RNA-210水平高于对照组,mi RNA-199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的血清mi RNA-21、mi RNA-210水平均高于轻度窒息组,mi RNA-199a水平低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mi RNA-21与mi RNA-210呈正相关(P0.05),血清mi RNA-21、mi RNA-210与mi RNA-199a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中mi RNA-21、mi RNA-210呈现高表达,mi RNA-199a呈现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窒息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用手托法对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346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手托法组、常规组。手托法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手托法进行处理,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按新生儿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误吸(GER-A)以及轻度窒息的发生率。结果:手托法组1680例中无一例发生GER-A,常规组1780例中有6例发生GER-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托法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为2.86%,常规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为4.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手托法进行即时处理可以有效预防GER-A的发生,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是有效治疗新生儿轻度窒息的一种手段。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危害较大,近远期并发症较多,为了探讨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该文就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02年新儿窒息的原因加以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PA)、丛生蛋白(sCLU)、血红素氧化酶-1(HO-1)与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72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复苏后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80例)和无脑损伤组(92例),复苏治疗前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CyPA、sCLU、HO-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PA、sCLU、HO-1预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价值。结果:脑损伤组血清CyPA、sCLU、HO-1水平高于无脑损伤组(P<0.05)。胎盘早剥、母体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窒息、高水平CyPA、高水平sCLU、高水平HO-1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yPA、sCLU、HO-1预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797、0.832、0.779,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胎盘早剥、母体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窒息、CyPA升高、sCLU升高、HO-1升高,联合检测血清CyPA、sCLU和HO-1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谢少莲 《蛇志》2009,21(4):285-286
目的探讨单胎臀位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死亡情况及产次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51例单胎臀位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体重剖宫产组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新生儿死亡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单胎臀位妊娠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操作方法,观察作用效果。分析将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的68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窒息复苏急救治疗的临床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与探讨,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及时有效的复苏急救,所有患儿均成功脱离危险,无1例死亡,复苏成功率100%。复苏后1min、5min、10min患儿的apgar评分稳步上升,共6例患儿出现了低钠血症、低血糖、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82%,但对症处理后均未对患儿预后造成任何影响,随访3个月未发现后遗症。结论对新生儿窒息采取积极有效的复苏急救措施,可以保障患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防止后遗症,对于患儿及其家庭来说意义重大,应当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对窒息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窒息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窒息新生儿 38例随机分为金双歧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 2 0例和非金双歧治疗组 (简称对照组 ) 1 8例。于生后 2 4h内采血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E 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E ICR) ,随后予以脱水、止惊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金双歧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口服 7d ,并于第 7~ 8天各组再次抽血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生后第 1天两组新生儿E C3bRR和E ICR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7~ 8d时治疗组E C3bRR为 (1 9 2 0±4 1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 2 2 7%± 3 63 % ,p <0 0 5) ,E ICR为 (1 1 53± 3 1 8) %显著低于对照组(1 5 40 %± 3 0 2 % ,p <0 0 5)。 结论 :双歧杆菌可使红细胞免疫功能上调 ,从而增强窒息新生儿的抗感染能力和减轻脑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