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益生元-双歧杆菌生长促进因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微生态学的观点认为肠道菌群的状况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道中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在净化肠道、改善机体营养和维护宿主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益生元为人体不消化或难消化的食物成份,其中多数是非消化性的低聚糖,其作用可选择性地刺激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和代谢活性,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从而有利于人体健康。本文对一些重要的功能性低聚糖的性质、生理功能及其生产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芳香植物精油: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的替代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饲料添加剂是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以改善其健康状况和生长生产性能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增强消化能力,维持和增强肠道中有益菌群的分布,提高动物源产品的质量等功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类添加剂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性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传播,对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高,对生活质量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健康食品也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热潮,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水苏糖是唇形科水苏属植物中天然存在的能显著促进人体肠道有益菌群增值的功能性低聚糖,被誉为"天然超强双歧因子"[1].被美国FAD认定为GRAS(一般安全无毒食品)的低聚糖产品.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人就开始研究水苏糖的功能.水苏糖与其他功能性低聚糖相类似,它不为人体肠胃消化液所分解,能被人体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所利用,促进这些有益菌的增值[2].此外,水苏糖还能抑制腐败菌,如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从而抑制腐败菌代谢所产生的酚、氨、吲哚等有害物质.且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GBl5193-2003)中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水苏糖属实际无毒级[3].本文就水苏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其产生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柯为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583-583
在人的肠道中生活着100多种细菌,其数量超过100万亿个,它们被称为“肠内菌群”。肠内菌群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益菌群如乳酸菌群等,它们可以帮助肠道维持健康的微生态平衡;另一类是有害的菌群如大肠杆菌、魏尔希氏杆菌等腐败细菌,它们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还有一些厌氧菌群生活在肠道内平衡其共生作用。重要的是人肠道中那些有益菌群如乳酸菌家族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占优势,这对人的健康和延年益寿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鸡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常菌群作为宿主的组成部分,参与了动物体的生长、发育、消化、吸收、营养、免疫、生物拮抗及其各种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和衰退的全过程。动物与菌群保持动态的微生态平衡,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正常菌群会发生变化。当有益菌占优势时,动物就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有害菌占优势时,最终会引起宿主的病变反应。鸡肠道菌群种类多,数量大,多为厌氧菌,研究其肠道正常菌群的结构及其演替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为开发功能微生物、丰富菌质资源以及研制禽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增殖因子—低聚糖的功能及在食品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自1899年Tiser首先从母乳婴儿的粪便中发现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后,许多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实了它是人类及动物肠道内100多种细菌中对机体的健康有促进作用的代表性有益菌。如其可以在肠粘膜表面形成一个生理屏障,从而抵...  相似文献   

7.
水苏糖(stachyose)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唇形科水苏属植物中,能显著提高人体肠道有益菌群增殖的功能性低聚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与日俱增,水苏糖因其能够促生和有效调节肠道内菌群等特殊生理功能而备受青睐。目前,对水苏糖的研究开发已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本文综述了水苏糖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现状、对肠道菌群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更好的开发利用水苏糖这一天然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8.
酪酸梭菌属于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具有抑制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抑制艰难梭菌生长繁殖,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加强肠道黏膜膜营养代谢、保护受损的黏膜屏障,激活免疫细胞、改善并恢复肠道正常免疫力,防治肿瘤的生长的作用.所以酪酸梭菌制剂对腹泻、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癌新生儿黄疸等疾病都有很强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道有益菌及其代谢产物与人体相互作用,和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关系,在维持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产生有益的营养物质、抵御外界入侵的致病菌、免疫机制的调节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两种主要肠道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肠道和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研究发现其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密切相关。随着目前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有了更深入了解,许多功能强大的有益菌如阿克曼氏菌、柔嫩梭菌被发现,并发现由多种厌氧菌产生的不同短链脂肪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益影响。补充有益菌和摄入益生菌制剂等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但由于肠道微生物的复杂性和益生菌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评估益生菌的最佳剂量反应效应,并应用多组学方法提高基于微生物干预的个性化治疗,缓解和治疗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性定量检测更年期综合征个体肠道微生物群落,探讨该状态中的人群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状态及其特点,从而为研究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的防治新策略提供数据资料。方法设患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研究组和相近年龄同性别的健康妇女对照组,采用光冈法检测相关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类杆菌属、产气荚膜梭菌、消化链球菌属、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及酵母菌)的菌群值,同时计算和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B/E值)。结果与相似年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研究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1);B/E值较显著减少(P0.01);肠杆菌科细菌、消化链球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0.01,P0.05)。结论更年期综合征人群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益生菌群与肠杆菌科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由于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健康状态的下降,引起肠道有益菌群与腐败菌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调。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属于肠道内的有益菌,对调节人体健康有益,其生长能力和活性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促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生长繁殖具有促进作用的物质,可用于有效提高乳酸菌数量和活性。围绕乳酸菌促生长因子与益生元的关系及其来源、类别和作用机理等方面,综述其在乳酸菌上的研究与应用,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生长因子在乳酸菌产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的有关酶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桂苹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1):56-58
按照悉生生物学理论,肠内菌群对宿主一人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典型的能在健康人肠道内定植的有益菌在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中,该菌占菌群总数的92%以上,两瓶养婴儿粪便中优势菌则为嗜乳酸杆菌(Lactobcillusacidophillum),现已确认双歧菌数量是衡量婴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1].在健康成年和长寿老人肠道中双歧苗也是优势菌,某些动物如猪、狗、老鼠、蜜蜂等,消化道中也存在大量双歧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随年龄变化而呈动态变化趋势,并与机体的许多生理、…  相似文献   

14.
阿维拉霉素是发酵法来源的新型兽用的消化促进剂和代谢调节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通过改善动物肠道内细菌群的生态结构促进动物生长。对阿维拉霉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系统生物技术观点,为阿维拉霉素菌种基因工程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对丁酸梭菌活菌制剂一泰平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试对象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乳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丁酸梭菌活菌制剂一泰平片具有一定的增殖肠道内有益菌和抑制有害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几种微生态制剂的介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几种微生态制剂的介绍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成都610061廖名龙在正常人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细菌,它们定居于肠粘膜上,组成肠内菌群。这些细菌中,有益菌群占95%以上,而有害致病菌仅占少数,在肠道内两者协调并存又相互制约,形成复杂而又稳定的微生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个体进行比较,观察血液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探讨肠道菌群与血液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联系。方法收集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粪便样品,提取样品中菌群总DNA,然后通过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差异性。结果血液恶性肿瘤组与健康组肠道菌群的DGGE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患者组肠道大肠埃希菌呈现过度增长趋势,有益菌柔嫩梭菌减少或缺失,某些患者肠道内一些细菌呈现特异性增长,如粪肠球菌、硫磺肠球菌、约氏不动杆菌等。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发生改变,这可能为血液恶性肿瘤早期抗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肠道益生菌是定植于人体肠道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对宿主发挥有益作用的一类活性微生物总称。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骨质疏松等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而丁酸梭菌由于能够促进其他有益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生长,具有其他有益生菌没有的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有关丁酸梭菌与神经、内分泌、消化等系统中部分疾病的关系,总结了丁酸梭菌可能具有的治疗机制,并将其与益生菌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所发挥的机制进行对比,以展望丁酸梭菌可能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是空气污染物中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肠道。研究证实颗粒物进入肠道能够增加肠上皮的通透性,降低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也可被代谢为有毒产物进一步引起肠道损伤。颗粒物还能够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目前认为微生物群和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颗粒物引发的肠道炎症反应影响全身多系统的健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空气颗粒物造成的肠道微生物群改变、肠道损伤及其引起的肠道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阐明空气颗粒物进入肠道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为治理空气污染进而改善人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膳食干涉对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医学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发展来看,肠道菌群有可能会成为研究饮食方式、保健食品、中药制剂等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靶标。然而,肠道菌群由于其复杂性,研究它和饮食干涉的关系对动物模型有高标准的要求,无菌动物体内外不携带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在生物医学及人体疾病和健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应用和研究,是当前肠道菌群研究中应用最多的基础动物模型。采用无菌动物构建人源菌群动物是研究饮食、菌群与健康关系的常用方式。本文主要综述无菌动物构建人源菌群动物的研究应用及饮食干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