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在东北柞蚕区发生最多的几种螽蟖,每年加害春秋蚕很严重。主要加害柞蚕的卵、稚蚕和春茧,这就使幼虫的苗和茧受到损失,形成减产。尤其1958年在辽宁省放养柞蚕的数量达到了18万把,产量为120亿粒,除了扩大蚕场  相似文献   

2.
蚕分为桑蚕和柞蚕两种。我们北方主要以养柞蚕为主。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经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蚕是由神经系统来调节活动的,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关系。外界环境条件发生的任何变化,蚕体不能适应,表现出机能紊乱,发生病态。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柞蚕常见的病害和敌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柞蚕和柳蚕雌蛾粘液腺及内容物的研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测定了柳蚕卵表面的胶着物质的含量以及粘液腺的形状、大小,并对粘液腺的内容物进行了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柳蚕卵表面的胶着物质的含量为1.11mg/卵,与柞蚕(1.01mg/卵)相当。柞蚕、柳蚕雌蛾的粘液腺整体呈较细长的管状结构且几乎无枝状部分枝,柳蚕粘液腺的干状部长约为2.0cm,柞蚕为1.8cm,二者相近。柳蚕粘液腺的内容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出现了7条蛋白质谱带,分子量分别为114kD,92kD,78kD,53kD,50kD,23kD,12kD,与柞蚕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4.
柞蚕卵壳的结构及其与赤眼蜂寄生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柞蚕是我国的一项特产,产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中国劳动人民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饲养柞蚕,汉代用其茧作絮,到唐宋时利用柞蚕茧丝已相当盛行,所以柞蚕生产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蚕区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山东、河南、贵州等省。柞蚕丝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除供服饰外,还是多种工业用材,推进柞蚕生产对繁荣山区经济、提供工业原料,具有一定的意义。 柞蚕卵是比较大而坚硬的昆虫卵。文献报道昆虫卵的卵壳是由围绕着卵母细胞的滤泡细胞连续分泌出卵壳蛋白,沉积于卵母细胞外周而形成的(Kafatos 1976)。Paul 等人(1972)对柞蚕卵壳蛋白质的种类做了分析,Kawasaki 等人(1971)分析了柞蚕卵壳蛋白中  相似文献   

5.
樗蚕与柳蚕     
由于蓖蔴蚕与柞蚕推广饲养,要适应当地的气候与饲料的条件,才能成功,如果能找到和它们相近的种类进行杂交试验,以提高其生活力,便有着重要的意义。樗蚕与蓖蔴蚕杂交,已经中国科学院试验成功;柳蚕经华东工学院试验,其蚕茧可供纺织用,但柳蚕比柞蚕丝量少,品质差,如能把柞蚕与其相近的柳蚕杂交,来提高柞蚕的生活力,却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周金成  何玥  赵倩  董辉 《昆虫学报》2021,64(1):80-89
【目的】明确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品种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中的寄生及发育表现,为以柞蚕卵为替代寄主更好地规模化繁育赤眼蜂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雌蜂在6个品种柞蚕卵[抗大(KD)、大四(DS)、高新(GX)、988(NEE)、青大(QD)和特大(TD)]上的寄生率、子代蜂窝蜂数(单窝羽化子代蜂数)和子代蜂雌性比等生物学指标,以及6个品种柞蚕卵的质量指标(单卵湿重、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揭示柞蚕卵质量指标与赤眼蜂生物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NEE品种柞蚕卵育出的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个体显著大于除KD和QD品种以外的其他柞蚕品种卵育出的两性品系子代蜂。柞蚕品种对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子代蜂窝蜂数和子代蜂雌性比均无显著影响。在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中,KD品种柞蚕卵育出的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窝蜂数最多,显著高于NEE和QD品种育出的子代蜂窝蜂数,但与DS, GX和TD品种育出的子代蜂窝蜂数相比无显著差异。柞蚕品种对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和子代蜂个体大小均无显著影响。TD品种柞蚕卵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GX品种以外的柞蚕品种。KD品种柞蚕卵的总糖含量和QD品种柞蚕卵的甘油三酯含量最高,均分别显著高于其余柞蚕品种。主成分分析表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柞蚕卵蛋白质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均与柞蚕卵总糖含量呈负相关;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个体大小和柞蚕卵甘油三酯含量与单卵湿重呈负相关;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和柞蚕卵甘油三酯含量与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窝蜂数、柞蚕卵总糖含量和单卵湿重呈负相关;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个体大小和柞蚕卵总糖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筛选适宜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赤眼蜂繁育的柞蚕卵品种,初步明确了卵内主要营养指标与子代蜂生物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利用柞蚕卵更好地规模化繁育松毛虫赤眼蜂提供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激光在蚕业上的应用效应,我们从1974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吉林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等单位大力协作下,先后用多种激光器在柞蚕、桑蚕上进行增产增丝和诱变育种实验。五年来,通过小区实验和农村基点小量试验鉴定,初步证明了应用一定剂量的钕玻璃激光辐照蚕卵,具有提高产茧量、改进丝质和诱发突变作用;应用氮分子激光辐照柞蚕蛹和桑蚕卵也诱发了突变个体,并从这些突变体中初步选育出新类型。  相似文献   

8.
螽蟖(东北蚕区通称(虫乖)子)属于直翅目螽蟖科(Tettigoniidae)。其种类很多,据已发现为害柞蚕的有:(1)土(虫乖)子;(2)青(虫乖)子;(3)叫蝈蝈(又名豆(虫乖)子);(4)长翅(虫乖)子(又名飞(虫乖)子);(5)红(虫乖)子(又名紫(虫乖)子);(6)班灶马(亦称蚕儿黄螽蟖)等6种以上。 螽蟖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辽宁地区每年发生一世代,以卵态越冬。若虫通常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中、下旬渐多,经过几次蜕皮后,于7月上、中旬变为成虫进行交尾,产卵于土中越冬。成虫于9月中旬以后渐渐死去。 螽蟖是柞蚕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面广,全国饲养柞蚕的省区普遍发生。在二化柞蚕放养地区,主要为害4—5龄春蚕和1—3龄秋蚕;同  相似文献   

9.
伞裙追寄蝇和双斑截尾寄蝇对草地螟的寄生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红  罗礼智  胡毅  康爱国 《昆虫学报》2008,51(10):1089-1093
为认识寄生蝇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的寄生特性,调查了河北康保田间两种寄生蝇——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 Rondani和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对草地螟各龄幼虫的寄生率、寄生部位及着卵量,并通过室内饲养对寄生蝇的存活率与寄主龄期、着卵部位及着卵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寄生蝇在田间主要寄生草地螟5龄幼虫;寄生蝇可在每头寄主幼虫上着1~8粒卵不等,其中以1粒的居多(45.3%),2粒的次之(33.6%),但1头寄主幼虫中仅能羽化出1头寄生蝇;寄生蝇以寄生寄主幼虫头部和胸部较多,腹部较少,并且以寄生侧面居多,背面次之,腹面最少。寄生蝇的存活与寄主幼虫着卵量之间呈相关关系,在着卵量为1粒的寄主幼虫中,寄生蝇的存活率仅为66.7%,在着卵量为2粒及以上的寄主幼虫中,单头幼虫羽化出寄生蝇的比例为100%。  相似文献   

10.
长角沼蝇属幼虫可捕食鸭血吸虫(毛毕吸虫属)的中间宿主椎实螺。鸭血吸虫的尾蚴也可导致人的稻田皮炎;另一方面.长角沼蝇属的卵又是稻螟赤眼蜂(稻田螟虫卵的天敌)天然的交替寄主:因此长角沼蝇对卫生和农业都是有益的.本初步观察了华东地区一种常见的长角沼蝇——铜色长角沼蝇的成蝇形态特征、活动场所.出现季节,螺类宿主、幼虫食性和生活史.成虫寿命在春季为2个月。夏季为40-50天,一卵块通常含20-30个卵;幼虫以活椎实螺饲养.幼虫是否能攻击活的椎实螺,视幼虫期和宿主螺大小有关;自卵产下发育到羽化为成虫,平均温度在26℃时约需20天,在32℃时约为13天。  相似文献   

11.
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深入蚕区,与广大贫下中农相结合,进行了铯~(137)-γ射线照射柞蚕卵增产的试验。三年来的实践表明:小区试验蚕茧量增产14—17%;大面积生产对比试验增产幅度为 6—30%,平均增产20%左右。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柞蚕卵繁殖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解剖柞蚕卵统计赤眼蜂幼期存活率与生殖力数据的方法,编制了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单雌平均产卵量为86.15粒,赤眼蜂的卵、幼虫、蛹的各期存活率分别为1.00、0.9186、0.8895;羽化率为0.8668;种群趋势指数Ⅰ为54.48可见,大卵(柞蚕卵)繁蜂与小卵(如米蛾卵)繁蜂不同,大卵繁蜂时的幼期死亡率接近30%,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文中还讨论了净生殖力R0、Ⅰ、内禀增长率rm3个重要生命表参数计算及其相互关系,认为R0和Ⅰ在生物学意义上相同,由Ⅰ值也可计算rm。  相似文献   

13.
1975年我们对赤眼蜂中间寄主卵的保鲜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利用自然低温育蜂和成蜂饲养作了初步试验与观察。 一、保鲜试验 我省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苞虫以及稻螟蛉等,以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利用较多。繁蜂所用的中间寄主,主要是柞蚕卵与蓖麻蚕卵。本试验的柞蚕来自河南,蓖麻蚕主要来自广西玉林。取回蚕茧部分让其自然化蛾,部分放7—9℃冰箱中保存,分期取出化蛾取卵。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松毛虫赤眼蜂生物学及其寄主柞蚕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在我省已蓬勃开展。为了进一步发挥赤眼蜂在消灭松毛虫及其它害虫上的作用,我们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tMatsumura)的有关生物学特性及柞蚕卵的贮藏利用进行了一些试验。现将部分结果整理于后。 一、寄主柞蚕卵贮藏利用试验 (一)柞蚕茧的冷藏 柞蚕卵是繁殖赤眼蜂的优良寄主,但蚕卵冷藏时间一长就会变质和干瘪,严重地影响到赤眼蜂的寄生效能。为了在繁殖赤眼蜂生产期间始终提供新鲜的寄  相似文献   

15.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国际性检疫害虫。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 (Howard)是舞毒蛾卵的重要寄生蜂, 对舞毒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了在规模化繁育大蛾卵跳小蜂时控制小蜂的发育进度, 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研究了该蜂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同时, 为了对替代寄主繁育出的天敌质量进行评价, 对利用其自然寄主舞毒蛾卵和替代寄主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繁育出的子代成蜂的寿命、 胸宽、 雌雄性比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大蛾卵跳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50±1.41℃和260.74±25.09日·度, 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为T=10.50+260.74V。当采用30%的蜂蜜水饲喂成蜂时, 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 雄蜂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5.01和10.38 d, 采用原寄主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 雄蜂平均寿命分别为20.94和15.95 d, 两者差异显著; 采用柞蚕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显著大于用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 柞蚕卵和舞毒蛾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性比没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2.42∶1和2.57∶1。结果表明, 在野外开展舞毒蛾的生物防治时, 释放利用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柞蚕眠前移的新途径,标志着我国柞蚕技术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养蚕历史悠久,向为山区农村重要副业经济来源,尤其是河南丝绸在国际贸易上享有“王牌货”之声誉,但在旧中国由于反动派的统治压榨下,养蚕技术极差,毫无改进,特别是移蚕方法守旧于眠起后移(1—2天),既给移蚕劳力造下紧张局势,工夫浪费,还影响了才脱下皮的空腹的蚕不能及时食叶。大跃进以来,往往因劳力缺乏,时常有该移不移,延迟移蚕时间,且造成眠起蚕在光枝上受晒,甚至下墩跑  相似文献   

17.
根据郑辑之《永嘉郡记》(公元四世纪)记载,永嘉地区(即今浙江温州一带)一年能养八批蚕。当时人民已经发现用低温催青蚕卵,有利于产生不滞育卵。为了能在一年四季里分批多次养蚕,创造采用低温催青办法以不断获得产不越年卵的蚕。同时还从蚕丝产量看到养越年化蚕比养不越年化蚕更为有利。所以又利用各代不越年化蚕所产的卵,在自然高温下孵化,以获得各代越年化蚕作为蚕丝生产主要蚕种。这样既解决多次养蛋的蚕种问题,同时又尽可能达到较好的蚕丝生产目的。这是我国古代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相似文献   

18.
豌豆彩潜蝇幼期各虫态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 (Goureau)是我国蔬菜上常见的一种重要害虫,目前尚未见该虫幼期卵到蛹各虫态形态特征的系统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饲养的方法收集豌豆彩潜蝇的卵、不同龄期的幼虫以及蛹,对该虫从卵期到羽化成成虫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通过测量幼虫口钩和头咽骨的长度对幼虫龄期进行了划分。【结果】卵期观察到了豌豆彩潜蝇及其他潜蝇科昆虫中从未记述过的卵的呼吸角。利用口钩和头咽骨长度将幼虫划分为3个龄期,并对不同龄期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和描述,确定了通过骨化结构对幼虫龄期准确鉴定和通过外部形态快速鉴定的方法。根据豌豆彩潜蝇蛹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变化将蛹期划分为5个明显的发育阶段。【结论】本研究记述了豌豆彩潜蝇卵到蛹期的形态特征并对幼虫龄期进行了划分,为潜蝇幼虫和蛹的形态学及豌豆彩潜蝇生物学、生理学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与赤眼蜂(Trichogramma)之间内共生菌的相互联系,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赤眼蜂和柞蚕卵的内共生菌多样性及相对丰度进行了测定,并通过KEGG和COG分析了内共生菌生物群落代谢途径差异,预测了生物群落蛋白功能。结果表明,柞蚕卵内共生菌物种丰度在各级分类单元上均高于赤眼蜂,二者共有内共生菌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埃希氏杆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除芽胞杆菌属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外,其他均隶属于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就相对丰度而言,赤眼蜂体内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分布量最高,而柞蚕卵内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分布量最高。KEGG代谢途径差异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功能主要为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但不同代谢功能的强弱有差异。COG生物群落蛋白功能预测表明,赤眼蜂内共生菌群落蛋白质的氨基酸转运代谢功能显著强于柞蚕卵,但是柞蚕卵内共生菌群落蛋白的脂质转运代谢功能和信号传导功能显著强于赤眼蜂。尽管赤眼蜂和柞蚕卵内共生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有差异,但二者存在多种共有共生菌,这些共有共生菌为次生共生菌,参与了赤眼蜂和柞蚕卵的氨基酸代谢功能、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以及胞膜转运功能等,因此可能在柞蚕卵和赤眼蜂之间进行平行传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能很好地指示昆虫物种的亲缘关系。本研究旨在探索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线粒体基因组并在线粒体水平上了解大蚕蛾科(Saturniidae)属及种间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采用PCR步移法并结合克隆测序的策略,测定了珍稀绢丝昆虫琥珀蚕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采用邻近距离法(NJ)构建大蚕蛾科及外群共14种昆虫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琥珀蚕在大蚕蛾科中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琥珀蚕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5 312 bp(Gen Bank登录号:KU301792),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核糖体rRNA基因和一段332 bp的A+T富集区,呈现典型的鳞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及基因排布顺序。分析结果表明,琥珀蚕线粒体基因组中A+T含量高达80.18%,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除了COX1以CGA为起始密码子,其他均为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COX1、COX2和ND5均以不完整的T为终止密码子,其余基因都是以典型的TAA或TAG为终止密码子。预测的22个tRNA二级结构中,除tRNASer(AGN)缺乏DHU臂外,其他21个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由线粒体蛋白质基因串联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琥珀蚕与柞蚕Antheraea pernyi、天蚕Antheraea yamamai、明目大蚕Antheraea frithi构成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Antheraea这一分支。在9种大蚕蛾科昆虫中,琥珀蚕与柞蚕属的天蚕亲缘关系最近,与巨大蚕蛾属Attacus的乌桕大蚕Attacus atlas亲缘关系较远。【结论】琥珀蚕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方式同其他已测定的鳞翅目昆虫的完全相同。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大蚕蛾科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学结果一致,即琥珀蚕隶属于柞蚕属Anthera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