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引起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s)凋亡的机理.实验用PCR技术扩增gag基因,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PMNs在被SIV感染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存活率下降,在感染后24h可以从PMNs中扩增出gag基因.PMNs中p53基因的的表达在感染后24h增加.同时bcl-2基因的表达在对照组和SIV感染组都增加,但在SIV感染组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揭示SⅣ能够感染PMNs,p53和bcl-2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SⅣ感染PMNs引起细胞凋亡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引起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s)凋亡的机理。实验用PCR技术扩增gag基因,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PMNs在被SIV感染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存活率下降,在感染后24h可以从PMNs中扩增出gag基因。PMNs中p53基因的表达在感染后24h增加。同时bcl-2基因的表达在对照组和SIV感染组都增加,但在SIV感染组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揭示SIV能够感染PMNs,p53和bcl-2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SIV感染PMNs引起细胞凋亡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已经证明阿片类物质如吗啡能够刺激猴免疫缺陷病毒 ( SIV)的复制 ,并最终加速细胞死亡 ,但是其机理却研究很少 .为探讨吗啡和甲硫氨酸脑啡肽对细胞内 p53合成的作用 ,用 SIV感染CEM× 1 74细胞 ,同时分析 SIV感染时病理过程的机理 .在 CEM× 1 74细胞感染 SIV后不同时间 ,p53含量逐渐增加 ,但 1 0 -7mol/L的吗啡仅在起始阶段对其有促进作用 .在 SIV感染组加入吗啡或甲硫氨酸脑啡肽进行时间曲线实验时 ,p53含量较低 .加入 1 0 -8~ 1 0 -6mol/L吗啡 8h,正常细胞 p53含量仅有轻微改变 .但在 SIV感染情况下 ,则呈现剂量依赖性的大量增加 .相反 ,1 0 -8- 1 0 -6mol/L甲硫氨酸脑啡肽在 8h时能增加正常细胞 p53合成达 60 % .在 SIV感染时 ,SIV本身能够促进 p53的含量 .尽管各组 p53仍然高于对照组 ,但甲硫氨酸脑啡肽对其不再起作用 .结果提示甲硫氨酸脑啡肽对正常细胞 p53含量有明显影响 ,而吗啡 8h增加 SIV感染细胞的 p53含量可能是其加速爱滋病病理过程的机理之一 .  相似文献   

4.
Ad-IL-24对人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效应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携带人白介素24(IL-24)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IL-24)对人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和抗肿瘤分子机制。将不同MOI Ad-IL-24感染U251人胶质瘤细胞后, MTT法检测Ad-IL-24对U25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和Hochest 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bcl-2、bax、ICE、C-myc、HIF-1a和p53等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ting检测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表明100 MOI Ad-IL-24感染U251细胞后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 并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 感染72 h后细胞凋亡率可达42%, 感染4 d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50%。RT-PCR检测发现Ad-IL-24能引起与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相关基因bax/bcl-2、ICE、C-myc、p53的上调和HIF-1a的下调, 并促进Caspase-3的活化。本研究结果显示Ad-IL-24能明显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251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 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通过bax/ bcl-2、ICE、c-myc、p53的上调和HIF-1a的下调, 进而导致Caspase-3的活化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脑外伤大鼠中p53、bcl-2及caspase-3表达,并分析其与脑外伤之间的关系,为脑损伤患者预后提供部分参数依据。方法:建立脑外伤大鼠实验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脑创伤后在创伤周围区的神经元会发生凋亡,凋亡的发生可能与p53、bcl-2、caspase-3等基因及蛋白的调节有关。结论:脑创伤后在创伤周围区的神经元会发生凋亡,凋亡的发生可能与p53、bcl-2、caspase-3等基因及蛋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 of p53, ASPP2)能特异性地与p53蛋白结合并增强其促凋亡功能,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最近文献提示,自噬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反应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甲基磺酸(MMS)处理HepG2细胞24 h后,用calcein AM/PI和M30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可引起早期(M30免疫组化阳性)和晚期细胞凋亡(PI染色阳性). 给HepG2细胞转染GFP-LC3质粒后,发现MMS处理24 h可引起自噬的发生. ASPP2腺病毒(rAd-ASPP2)感染HepG2细胞引起ASPP2过表达后,再用MMS处理24 h,能引起更明显的早期、晚期细胞凋亡和自噬. 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rAd-ASPP2诱导了更高的BCL-2相关X蛋白基因(BAX)和p53蛋白的目的基因p53诱导的自噬调节蛋白(p53-induced modulator of autophagy,DRAM)的表达. 但仅用rAd-ASPP2处理HepG2细胞不能引起自噬和凋亡.利用2条DRAM特异性的siRNA下调DRAM的表达,发现rAd-ASPP2引起的自噬被完全抑制, 早期和晚期凋亡均部分被抑制,同时BAX 的mRNA水平也明显下降. 以上结果说明,ASPP2可通过上调BAX和DRAM基因的转录而促进MMS引起的HepG2细胞凋亡; 另外,DRAM介导的自噬是ASPP2促进MMS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该研究可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顾奕  于明琨  吕立权  孙克华  卢亦成  侯立军 《生物磁学》2011,(11):2030-2033,2010
目的:检测脑外伤大鼠中p53、bcl-2及caspase-3表达,并分析其与脑外伤之间的关系,为脑损伤患者预后提供部分参数依据。方法:建立脑外伤大鼠实验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脑创伤后在创伤周围区的神经元会发生凋亡,凋亡的发生可能与p53、bcl-2、caspase-3等基因及蛋白的调节有关。结论:脑创伤后在创伤周围区的神经元会发生凋亡,凋亡的发生可能与p53、bcl-2、caspase-3等基因及蛋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9.
p53、bax和bcl-2基因在SO 2染毒大鼠肝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讨SO2的毒理学作用机制,运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SO2吸入对大鼠肝细胞中p53、bax和bcl-2三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肝中p53和bax mRNA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在SO 2浓度为28.00和56.00 mg/m3时显著增加(p53 mRNA在28 mg/m 3为1.30倍,在56 mg/m3为3.43倍;bax mRNA在28 mg/m3为1.63倍,在56 mg/m 3为2.17倍);而bcl-2 mRNA水平显著降低(在28 mg/m3为0.63倍,在56 mg/m 3为0.45倍).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吸入SO 2后,大鼠肝中p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果表明,SO2可以改变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这可能与一些凋亡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表达重组反义p73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诱导活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克隆p73基因的反义片段,重组法构成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73(pBP73),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其转染293A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将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肝癌细胞HepG2,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p73的表达;再分别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最后检测p53,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重组质粒pBP73经鉴定连接正确,其转染293A细胞后上清液中可得到病毒,滴度达5×107pfu;MTT检测见pBP73病毒组48和72h细胞抑制率高于对照组(45.1% vs. 5.3%,69.5% vs.17.3%,均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典型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凋亡峰,于转染48h后达最高峰,其凋亡百分率高达20.47%;p73蛋白高表达组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亦有显著升高(p<0.05),但bcl-2蛋白未见表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p73逆转录病毒,反义p73基因在体外能够有效地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激活caspase-3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