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模拟人(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社区医师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应用ECS结合情景模拟对27名社区医师按照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急救技能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和4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比较培训前后成绩的区别;调查社区医师对ECS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结果:社区医师胸外按压培训前后的成绩分别为59.61±12.35和81.42±13.26(P<0.05),气管插管的成绩分别为64.18±15.21和85.49±18.17(P<0.05),4项技术的成绩分别为62.15±12.28和89.32±15.34(P<0.05);96.2%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结论:应用ECS结合情景教学对社区医师进行培训可以提高急救技能,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结合带领教学法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方法:将参加心肺复苏培训的12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结合带领教学法,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时间、技能考核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次培训时间分别为(3.23±1.13)h和(2.75±0.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员的考核通过率分别为66.7%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在完成颈动脉检查这一环节上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学员的反馈意见而言,后者在教学效果主观评价要高于前者。结论: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结合带领教学法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医护人员能有效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有利于开展较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值得在院内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在临床专升本急救医学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对我院80名临床专升本学生急救医学临床见习采用PBL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的方法,设计急救医学中常见的多发伤、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肺复苏病例,比较见习前后的教学效果;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态度.结果:应用PBL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见习前后的多发伤分别为68.4±8.1和85.7±7.6;急性脑血管病71.4±8.2和83.2±7.6;心肺复苏理论72.6±8.7和87.3±9.2;和心肺复苏技能成绩70.2±8.6和89.5±9.4,(P<0.05);98.7%的学生喜欢PBL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法.97.5%认为PBL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法加深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结论:在临床专升本急救医学临床见习中采用PBL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对于提高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的效果及必要性.方法:对126名新入院医护人员进行基本急救知识摸底测试,然后使用简单急救技能操作模拟器和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应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回放分析"方法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分析培训效果,总结反馈意见.结果:培训前心肺复苏理论成绩45.81±5.23,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及格率仅为11.36%.经短期培训后,再次以同等难度试卷测试,平均理论成绩为92.85±6.25,心肺复苏操作测试合格率为100.0%,与培训前平均成绩比较有显著的提高(P<0.01);对接受培训者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认为有必要加强急救培训者占95.2%;认为高仿真模拟急救培训对今后医疗工作中处理紧急突发事件或急危重病人有重要帮助者占98.4%.结论: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对提高急救意识和实际应急能力有重要帮助作用,有必要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呼吸机辅助呼吸救治危重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方式对于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我科收治的各种呼吸衰竭患者94例,回顾分析插管方式对于救治成功率、引发心跳骤停及其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35例)与经直接喉镜经口(59例)引发心跳骤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11.5,v=1,t〈0.001)。经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在术前用药与否对引发心跳骤停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于引发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率确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经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是选择镇静药或浅麻醉药物应慎重,尽力避免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失败。  相似文献   

6.
全科医师急救技能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全科医师对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和对培训的态度。方法:对在我院参加培训28名社区全科医师急救技能进行调查,对心肺复苏中的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电除颤功率等问题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并对4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进行技能考核。根据职称分为初级和中级2组,比较2组成绩差异;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情况。结果:社区全科医师急救技能掌握普遍较差,心肺复苏技能平均合格率为14.2%,4项技术合格率为17.8%;初级与中级职称组成绩无差别(P>0.05);89.2%的社区全科医师认为急救技能非常重要,92.8%希望定期得到急救技能培训。结论:社区全科医师急救技能普遍掌握较差,应定期进行对他们急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评价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名急诊医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测试,应用算机模拟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综合模拟演练并再次考核,比较两次成绩的差异;并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及满意度。结果:培训后再次考核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和团队合作能力较初步测试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98.3%喜欢该教学法,95.1%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结论: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肺复苏培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剑锋  李浩  严若谷  廖园莉  李其斌 《蛇志》2011,23(4):357-358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晴况和对培训的态度。方法对我校2008-2011年入学的458名医学研究生急救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对4项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进行技能考核。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情况。结果医学研究生急救技能掌握普遍较差,4项技术平均合格率为27.3%;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合格率为55.6%。92.3%的医学研究生认为急救技能非常重要,89.5%希望定期得到急救技能培训。结论医学研究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差,应定期对他们进行急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对心跳骤停抢救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于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跳骤停抢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插管方式将患者分为B组(可视喉镜气管插管,n=50)、A组(传统直接喉镜气管插管,n=48)。对比两组插管次数、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气道与牙齿损伤、心肺复苏质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插管次数少于A组,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短于A组,气道与牙齿损伤比例少于A组(P<0.05)。B组的插管成功率、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插管后15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低于A组同期(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用于心跳骤停抢救患者,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插管成功率和心肺复苏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标准化患者模拟结合案例情景对普外科见习教学的运用。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本科见习生120例进行随机分组,模拟组、案例组及联合组各40例,分别采用标准化患者模拟、案例情景及标准化患者模拟结合案例情景进行教学,对比三组见习生的学习效果,分析联合教学的运用方法。结果:联合组学生见习结束后学习兴趣、知识掌握情况及讲师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其课堂气氛活跃情况明显优于案例组(P〈0.05);三组学生传统试题错题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学生病例分析错题数明显低于案例组及模拟组(P〈0.05);见习结束时,联合组知识掌握程度及病历书写能力均显著优于模拟组及案例组,三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患者模拟结合案例情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见习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活跃度及学习效果,使其知识掌握情况和病历书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是一种效果优秀的教学方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表达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感染性休克组,早期采取液体复苏的方法进行救治。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52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不同时间的血清PCT含量,对APACHEⅡ评分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行休克组患者的复苏液体量最少为4332mL,最多为10645mL,平均为(7602.85±1628.47)mL,复苏达标的平均时间为(17.67±3.75)h。感染性休克组患者血清PCT含量治疗后24h为(8.77±4.66)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7.78±5.89)μg/L;感染性休克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血清PCT含量相比于对照组受试者的(0.03±0.01)μg/L均显著提高;感染性休克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6.68±3.27)分、(10.46±3.18)分,相比于对照组的(7.22±1.15)分均显著提高;感染性休克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治疗后24h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休克组治疗前后PCT含量与APACHEⅡ评分均呈一定的正相关(P0.05);PCT含量变化与快速复苏的液体量呈一定的负相关(P0.05);而与APACHEⅡ评分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将血清降钙素原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评估病情变化,能够为液体复苏提供有效的指导。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但其变化与APACHEⅡ评分不存在相关性,而与复苏液体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分析指标、患者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答问切题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2 min 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与气腹前相比,气腹10 min、20 min及60min的PaCO2均升高(P0.05),两组各时点其他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显著减轻插管应激心血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并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为基层基本药物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处方进行抽样和对医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根据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对处方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可能导致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张处方平均使用药品数为:城区(4.9±1.2)个,农村(213±0.7)个;每100张处方抗生素使用比例:城区78.9%,农村57.3%,其中两联使用比例分别为20.1%和32.4%;人均药费:城区为(36.9±5.2)元,农村为(21.3±4.7)元;参加合理用药培训的医生所开处方药品合理使用的比率是98.0%,而未参加过培训的医生合理用药的比率是77.1%,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一定的基本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对医生加强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可以提高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AO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断指患者52例,其中26例(34指)断指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另26例(37指)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均辅以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断指再植平均耗时分别为(83.5±10.2)min、(62.7±8.3)min(P〈0.01),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8±0.9)周、(8.4±1.7)周(P〈0.01),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62.2%(P〈0.01)。结论: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比较,虽手术耗时较长,但骨折愈合时间短,断指功能恢复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对CO2气腹致应激激素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LC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n=2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n=20),连续监测SBP、DBP、MAP、HR、ECG、SpO2、PETCO2,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插管后(T2)、气腹后10min(T3)、气腹后20min(T4)和放气后10min(T5)的SBP、DBP、MAP、HR、同时抽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结果:T1时两组所有检测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gt;0.05);在T2、T3、T4、T5时A组SBP、DBP、MAP值明显升高,B组较基础值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lt;0.05);气腹建立后A组HR,Glu、Cor、ACTH、AT-Ⅱ明显上升(P&lt;0.05),B组无显著变化(P&gt;0.05),(除ACTH外)组间差异显著(P&lt;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LC手术时,能相对更好的的抑制CO2气腹所致应激激素的升高,使循环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麻醉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50例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观察组予以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组,观察2组麻醉后在各个麻醉循环系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入室时在心率、MAP和SpO: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麻醉后在MAP各个时期以及拔管时在心率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SpO2却均在95%以上,比较无差异性(P〉0.05);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0%,总有效率为72%,苏醒时间为(16.5±2.7)min;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6%,总有效率为100%,苏醒时间为(3.7±1.3)min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在不良反应上,在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在疼痛和烦躁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效果良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经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干预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醌还原氧化酶1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熊果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分组处理,每组n=5。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ox-LDL组,加入ox-LDL培养24h,终浓度为20mg/L;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先加入ox-LDL(浓度20mg/L)孕育半小时,然后与熊果酸(浓度1.5μmlo/L)共同培养24h;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先加入ox-LDL(浓度20mg/L)孕育半小时,然后与熊果酸(浓度4.5μmlo/L)共同培养24h;采用MTT试验测定细胞吸光度值,检测熊果酸对ox-LDL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RT-PCR法检测NQO1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QO1蛋白的表达。结果:熊果酸减弱ox-LDL对HUVECs的损伤作用;ox-LDL组NQO1mRNA的表达量(0.624±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521±0.007),P0.01。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的提高NQO1mRNA的表达量(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722±0.058 vs 0.624±0.009,P0.01;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826±0.059 vs 0.624±0.009,P0.01)。ox-LDL组NQO1蛋白的表达量(0.624±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521±0.007),P0.01。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的提高NQO1蛋白的表达量(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710±0.058 vs 0.574±0.024,P0.01;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831±0.034 vs 0.574±0.024,P0.01)。结论:熊果酸可上调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NQO1的表达,表明其可能具有抗氧化应激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中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842例进行糖尿病筛查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研究对象HbA1c(糖化血红蛋白)、GA(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分析HbA1c、GA和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参加研究的受检者BMI为(24.32+3.61)kg/m^2,收缩压为(128.11±18.25)mmHg,舒张压为(82.41±11.07)mmHg,空腹血糖(6.05±1.5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97±4.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7±1.13)%,糖化血清白蛋白(17.82±4.53)%。NGT组、IGR组和DM组三组HbA1c、GA比较不全相等(P〈0.05),且各组间两两比较也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显示,研究对象HbA1c、GA、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小时血糖)这四个指标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bA1c和GA联合检测在糖尿病筛查中有应用价值,值得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