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用聚乙二醇沉淀与差速离心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小麦丛矮病病毒的核衣壳及其降解物的净化制剂,以之作为抗原,制得抗血清。用血凝反应及毛细管环状沉淀反应可检测植株、传毒昆虫灰飞虱是否带毒。用血凝反应检测单只灰飞虱的结果,和生物接种测定法比较,其符合率平均约为89%。为小麦丛矮病的预测预报和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l8A)检测小麦丛矮病传毒昆虫带毒率。酶用碱性磷酸酯酶,抗原用分离净化的小麦丛矮病毒的核衣壳及其降解物,抗体取抗血清丙种球蛋白部分,交联剂用戊二醛。检测191头灰飞虱的结果与生物接种测定的符合率约为86%。讨论了提高灵敏度的潜力及大田检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麦丛矮病传毒昆虫带毒率。酶用碱性磷酸酯酶,抗原用分离净化的小麦丛矮病毒的核衣壳及其降解物,抗体取抗血清丙种球蛋白部分,交联剂用戊二醛。检测191头灰飞虱的结果与生物接种测定的符合率约为86%。讨论了提高灵敏度的潜力及大田检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小麦丛矮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丛矮病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一个重要病害。已报道[1-4]叫它是由灰飞虱传染的,在小麦病株和带毒灰飞虱Laodepha striatellus Fallen 的超薄切片中都观寮到弹状璃毒颗粒。为了确定病原,我们用微量注射器把从小麦病株中提取的病毒注人灰飞虱,然后放在健康小麦上取食,可使小麦产生典型的丛矮病状。证明小麦丛矮病的病原是种弹状病毒,称谓小麦从矮病毒(WRSV)。还用注射方法测定了WRSV的体外抗性。用10种禾谷类作物和17种禾本科杂草测定了wRSV的寄主范围。试验证明WRSV可侵染属于6个族的17种植物。在免疫的植物中Aegilops ventricosa 可与小麦杂交,是抗病育种中有用的原始材料。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43个小麦品种对WRSV的抗病性,41个严重感病,两个春麦品种中3和中4是抗病的。  相似文献   

5.
<正> 灰飞虱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小麦丛矮病的传毒介体。现将观察和试验结果,整理成文,供参考。 一、灰飞虱年发生世代 1977—1979年,对京郊“小麦—玉米—玉米”种植类型田块的调查,灰飞虱一年发生五代。室内饲养也是五代。发生历期为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的成虫发生盛  相似文献   

6.
正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农业害虫,除以刺吸危害水稻、大麦、小麦、玉米等多种经济作物外,还能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及玉米粗缩病等多种病毒病害,造成作物产量的巨大损失。昆虫体内具有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在昆虫生长发育及繁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害虫防治中可开发利用的一类重要资源。为了掌握灰飞虱体内细菌型微生物的资源状况,为后续  相似文献   

7.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尤其是其传毒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水稻种植区(包括稻麦轮作区与非轮作区)和小麦种植区灰飞虱田间种群发生量的系统调查、灯诱观测及其带毒率检测等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与小麦种植区及水稻种植区非轮作麦田相比,稻麦轮作区麦田灰飞虱虫口密度高,可见稻麦轮作有利于灰飞虱种群发生危害;(2)山东省小麦种植区麦田灰飞虱仅发现携带黑条矮缩病毒,水稻种植区稻麦轮作田灰飞虱种群还检测到携带水稻条纹叶枯病毒;(3)灯诱高峰期灰飞虱带毒率与当地灰飞虱带毒率存在差异,说明有外来种群的迁入;(4)在检测的1 268头灯诱灰飞虱中只有1头体内同时检测到携带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可见灰飞虱可同时携带两种病毒,但概率极低。  相似文献   

8.
1978年秋我们对保定的小麦绿矮和大麦绿矮病株,经超薄切片和抽提后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均系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玉米粗缩病毒(MRDV)所致。在玻璃温室内用灰飞虱传播玉米粗缩病的实验中,还观察到经接种的大麦产生了绿矮和黄化复合症病株。这类病株主要特征是:植株矮化、叶片浓绿肥厚,并  相似文献   

9.
1978年秋我们对保定的小麦绿矮和大麦绿矮病株,经超薄切片和抽提后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均系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玉米粗缩病毒(MRDV)所致。在玻璃温室内用灰飞虱传播玉米粗缩病的实验中,还观察到经接种的大麦产生了绿矮和黄化复合症病株。这类病株主要特征是:植株矮化、叶片浓绿肥厚,并有僵直感,有时叶缘缺刻或心叶扭曲,接着心叶渐渐转为黄色,表现出明显的黄化症状。  相似文献   

10.
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昆虫的防治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水稻黑条矮缩病 (RBSDV)是由传毒媒介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 (Fall n)传播所致 ,治虫防病是目前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要手段。生产实践证明 ,防治该病应以控制灰飞虱种群数量增长为首选目标 ,把带毒灰飞虱尽可能地扑灭在迁移到水稻秧苗进行传毒侵染之前。因此掌握防治适期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切断初次侵染来源 ,才能达到控制该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发生于甘肃省敦煌县的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害。对病叶进行包埋切片和抽提纯化、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在病叶组织细胞内或抽提纯化汁液中,均可见到大量的弹状病毒质粒。切片中质粒大小为43~64×150~220毫微米,抽提纯化的质粒大小为70~80×200~250毫微米。从弹状病毒质粒大小,既不同于小麦丛矮病毒,也不同于玉米花叶病毒的弹状质粒,可能是一种新的侵染玉米的弹状病毒。  相似文献   

12.
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D,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是以灰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介体灰飞虱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能通过虫卵传毒.近十几年水稻...  相似文献   

13.
飞虱属于同翅目飞虱科,主要为害禾本科植物,其中稻飞虱是水稻上的大害虫,分布很广,常暴发成灾。飞虱科中的有些种类还能传播病毒病,如灰飞虱就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的传播媒介。由于不同种的飞虱在外形上常易混淆,即使是同种的雌雄个体在体形颜色上的差别也较大,因此正确识别飞虱的种类在测报与防治上都很重要。 通过田间调查和灯下采集,常见的飞虱主要有以下10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对药剂敏感性和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采用稻苗浸渍法分别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取食水稻、小麦和稗草后的灰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同时比较了灰飞虱体内酯酶(EST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结果表明,用5种寄主植物连续饲养灰飞虱3代后,灰飞虱对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对吡虫啉、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但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灰飞虱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取食稗草的灰飞虱体内ESTs和MFO活性最高,取食水稻紫香糯2315的灰飞虱体内GSTs活性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可影响灰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和体内解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单季稻-小麦轮作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的发生规律,采用灯诱法、盘拍法、盘刮法、黄盘诱集法对灰飞虱周年发生,特别是在寄主转移时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灰飞虱主要在适宜藏匿的场所越冬,其中常规耕翻田主要在田边田头的禾本科枯死杂草或其它密生植物、稻套麦田主要在田中稻残桩中,灰飞虱的越冬效率为50%60%。稻套麦田灰飞虱夏冬寄主间的转移效率约为10%是常规耕翻麦田的20倍,其冬后基数分别是机械浅旋耕和常规耕翻田的35倍和77倍。灰飞虱周年只有一个迁移扩散高峰期,与小麦收割时间基本吻合。移栽后水稻上灰飞虱数量锐减,大田前期灰飞虱主要来源于秧苗带入的未孵化卵块。通过比较发现稻套麦优化了灰飞虱的越冬环境,是近年来灰飞虱大发生及其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压低灰飞虱越冬基数是灰飞虱水稻病毒病能够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这一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灰飞虱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作为病毒介体,可以传播多种植物病毒引起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病毒病害.目前对于灰飞虱体内昆虫病毒种类尚缺乏系统认识,难以开展利用昆虫病毒防治灰飞虱相关研究工作.为挖掘灰飞虱体内昆虫病毒资源,本文通过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灰飞虱所携带的病毒种类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测序数据比对得到13种病...  相似文献   

17.
四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福  席宏跃 《昆虫知识》1990,27(6):327-328
<正>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是我县水稻上的头号害虫,1987、1988年连续二年在早稻上特大发生,一般百丛禾有虫4500~7000只,局部丘块虫口密度高达15000只/百丛。为  相似文献   

18.
在北疆发现有小麦花叶病和小麦丛矮病。花叶病的病原体是一种软棒状病毒,直径约为18nm,长600~1300nm;病叶超薄切片中有风车状包含体,属马铃薯Y 病毒组的成员。丛矮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弹状病毒,和河北省和北京市的相似。小麦花叶病的分布面积广,为害大,和小麦丛矮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小麦条点花叶病一起威胁着新疆小麦的生产,应密切注意,早加防范。  相似文献   

19.
在北疆发现有小麦花叶病和小麦丛矮病。花叶病的病原体是一种软棒状病毒,直径约为18nm,长600~1300nm;病叶超薄切片中有风车状包含体,属马铃薯Y病毒组的成员。丛矮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弹状病毒,和河北省和北京市的相似。小麦花叶病的分布面积广,为害大,和小麦丛矮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小麦条点花叶病一起威胁着新疆小麦的生产,应密切注意,早加防范。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生命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发展趋势,通过室内实验,组建了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èn在武育粳3号、盐稻8号、徐稻3号、Ⅱ优084、Ⅱ优42、扬麦12、稗草和千金子这8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通过田间调查,比较了粳稻武运粳7号和籼稻Ⅱ优084上灰飞虱自然种群发生动态。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结果表明,灰飞虱的若虫发育历期在稗草上最短,其次为扬麦12和粳稻上,而在杂交籼稻Ⅱ优084、Ⅱ优42和杂草千金子上的发育历期长达近30 d;灰飞虱在稗草上的种群趋势指数亦最高,为45.57,其次为粳稻品种盐稻8号(39.36)、徐稻3号(34.54)和武育粳3号(31.70)上,其中盐稻8号与稗草上无显著差异;杂交稻Ⅱ优084和Ⅱ优42上灰飞虱的种群趋势指数显著低于粳稻上的;而灰飞虱在千金子上的种群趋势指数最低,仅为11.04。大田调查则表明,一定时期粳稻武运粳7号上灰飞虱种群个体数量显著高于籼稻Ⅱ优084上。研究表明灰飞虱的适宜寄主植物依次为稗草、粳稻品种和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