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出自山东省沂水县西水旺旧石器地点的42件石制品,根据对该地点地层的观察,结合地貌和化石资料,认为石制品产出的层位应为中更新统。  相似文献   

2.
漳州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文化地点的新材料及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1996,15(4):277-293
本文记述了漳州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文化地点1994年新发现的12件石制品,重新研究了1990年从该地点出土的27件石制品,对石制品的特点作了可能的综合,对其文化关系和时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沟湾1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官厅镇珠窝园村,埋藏于永定河右岸第二级阶地后缘。2015年8-9月对该地点进行试掘,揭露面积约27m2,出土232件石制品和19件动物化石。石制品原料以粗面岩为主,应为就地取材;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等,标本大小总体以小型为主;石核剥片均采用硬锤锤击法。石制品的类型和技术特征显示其总体属于石片石器技术体系。结合遗物和堆积状况,推测西沟湾1号地点为一处原地埋藏类型的临时性石制品剥片场所。依碳十四年代测定,初步推断该地点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4.
2019-2020年,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龙门至壶口段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136件,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地层剖面上。康家岭地点石制品的埋藏地层为马兰黄土底部的洪积碎屑层,时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早期。苏家岭地点有1件石制品出自MIS3阶段弱古土壤层之下的洪积碎屑层,光释光年龄为距今7.2±0.7万年。其余大部分石制品的埋藏地层为马兰黄土层,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晚期,其中凉泉沟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地层光释光年龄大于距今5万年。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主要为砾石,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此外还有少量燧石、细砂岩和硅质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个体大小以中小型为主。石核和石片以自然台面者为主,剥片主要采用硬锤锤击法直接剥片,少量应用砸击法。石器有中小型的刮削器、凹缺器和大型的砍砸器,均属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产品。本次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进一步扩大了晋陕峡谷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时空分布范围,有助于后续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汉中盆地梁山龙岗寺遗址地处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是我国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地点群。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位于汉江右岸第四级阶地之上。2014年2~6月,为了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和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廓清龙岗寺旧石器遗存的石器工业面貌,我们对该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6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4441件。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原料为来自于遗址附近河流阶地及河漫滩中的砾石,以石英为主,火成岩次之,石英岩、细砂岩和燧石等偶有使用。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存在少量砸击技术产品。石制品尺寸以小型为主。工具类型主要是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刮削器,有少量的尖状器和雕刻器。石器加工方向多为正向或反向。从出土石制品的情形看,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的面貌更接近于更新世期间华北地区常见的小型石片和修理小石片工具为主体的石器工业类型,这与以往对汉中盆地旧石器工业面貌为华南砾石石器传统的认识有较大的差距。遗址相关的地层年代学研究工作表明,龙岗寺第3地点埋藏石制品的地层堆积形成于距今120~70万年间,属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阶段。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及其出土的石制品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状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辽宁桓仁南山旧石器地点发现于2011年4月,共获得石制品60件。石制品原料多为角岩和石英砂岩,采用锤击法剥片。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工具以片状毛坯为主,主要采用硬锤修理。南山地点发现的个别石叶和桂叶形尖状器在辽宁地区较为罕见。推测此地点的年代为旧石器晚期。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库区双河一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双河镇,埋藏于丹江左岸第三级阶地棕红色黏土层中。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对该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400m2,出土石制品225件。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裂片等。古人类选择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岩性以石英岩为主;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中小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砾石为毛坯,砍砸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在砾石一端采用锤击法加工而成。石制品特点显示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因素,同时石制品组合中出现了片状毛坯加工的尖状器。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地点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库区宋湾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宋湾村三组, 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2009年3~4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 揭露面积800㎡, 出土石制品353件。石制品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类和断块等。古人类选择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 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 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中型居多; 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 刮削器是主要类型; 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两侧采用锤击法加工而成。石制品特点显示中国南方砾石工业的面貌, 同时石制品组合中出现了小型刮削器和石片等北方石片工业的元素。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地点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9.
甘肃泾川发现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记述的材料来自甘肃省平凉地区泾川县的两条黄土冲沟——牛角沟和合志沟。它们是近年来该地区发现的几处旧石器地点中的两处。从牛角沟地点发现了一件人类头盖骨、一些石制品和零星的哺乳动物化石。从合志沟地点则采集到一些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两个地点的地质时代均属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0.
福建漳州旧石器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最近在福建漳州地区发现的15处旧石器地点的石制品。其中ZP00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有两个层位。根据地层对比,下文化层可能为旧石器中期;上文化层和其他各地点属旧石器晚期。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等,大小均有,其工业性质与原发现的漳州莲花池山的组合相近。  相似文献   

11.
南山根地点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岑家湾村西南,考古文化层埋藏于泥河湾湖相层中,地质年代为早更新世。2017年5~7月,河北师范大学考古队对该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面积为22 m2的范围内共出土编号遗物519件,主要为石制品,出土化石17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器等。石制品原料可能为就地取材,取自附近基岩及河滩砾石;剥片方法主要为锤击法;石制品整体形制较小,属于石片石器工业;石制品类型以石片、断块和碎屑居多;共发现25个拼合组,包括57件可拼合石制品,应为原地埋藏。通过与邻近的岑家湾遗址地层对比,南山根地点文化层与岑家湾文化层处于同一自然堆积层内,但较岑家湾遗址文化层稍高,据此推断其年代可能接近并略晚于岑家湾遗址(1.1 MaBP)。  相似文献   

12.
2014年7-8月在河北怀来盆地开展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新发现确认10处旧石器地点,获得20余件石制品及动物化石。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以及断块,总体来看包含了石片石器技术和细石叶技术两套技术组合。石制品原料以火山岩为主,应为就地取材;石核剥片与工具修理均主要采用锤击法。永定河两岸第二、三级阶地是文化遗物埋藏的主要地貌部位,依相关地貌、地层资料以及石制品的类型特征,初步推测新地点的时代主要为中、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3.
<正>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乌兰木伦河畔。遗址发现于2010年,包括第1、第2和第3三处地点;现有发掘研究主要集中在第1和第2地点。第1和第2地点均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分布密集,类型多样。第1地点石制品包括盘状石核、石片、锯齿刃器、凹缺器、刮削器、尖状器和端刮器  相似文献   

14.
洛南盆地槐树坪旧石器地点最初发现于1999年,该地点位于南洛河左岸(北部)支流石门河及石门河的二级支流东麻坪河(石门河一级支流为麻坪河)之间的第四级阶地上,是洛南盆地高阶地旷野旧石器地点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2004年4~5月和2006年6~7月,槐树坪地点曾历经两次小规模试掘。2013年4~6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系统发掘,发掘面积56 m~2,出土石锤、石料、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碎屑等不同类型石制品830件。本文对2013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槐树坪地点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遗址附近河流阶地砾石层中的砾石,其中以石英和石英岩为主,石英砂岩和细砂岩也有使用。剥片方式主要采用锤击法,偶见砸击法和碰砧法。石制品以中型和小型为主。工具多为石片加工而成的刮削器,偶见手斧、薄刃斧、石刀等大型工具。石器加工方向以正向居多。光释光测年数据表明,槐树坪地点埋藏石制品地层堆积物形成年代大约为距今8~9万年到1.3万年之间,其中7~8万年段的地层堆积物中包含石制品较多。槐树坪地点发现的石制品丰富了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的材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洛南盆地高阶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情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丁村54:90地点石制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1994,13(3):209-285
此次研究的丁村54:90地点的石制品计171件,以大、中型为主,尤其是石器,大型者占石器总数的83.33%,在有刃类石器中,复刃多于单刃是其另一特点.54:90地点与54:100地点距离很近,高程相仿.两者的石制品差异显著,是有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宁夏旧石器考古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2年4—5月在宁夏开展的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时代地点30余处。2003年4月再次调查并对上年发现地点进行复查,确定了灵武地区水洞沟、施家窑、张家窑和固原地区彭阳县岭儿村4处地点群,采集石制品300余件,动物化石20余件,大部分来自地层断面上。石制品个体多较小,类型多样。从地层和石制品特征判断,新地点多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水洞沟文化时代相当;少许材料发现自早于水洞沟工业的层位。此项调查扩大了宁夏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分布区,对探讨水洞沟文化的分布范围、渊源和旧石器时代晚期东西方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位于水洞沟盆地西南边缘,自1923年发现以来,这三个地点尚未经过正式发掘。2004年夏秋季节,宁东重化工基地引黄管道的修建要穿越盆地的边缘,遂对这三个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共揭露110m2,出土和采集了上千件石制品和鸵鸟蛋皮。下文化层的石制品主体呈现出与水洞沟第1地点相同的文化面貌;上文化层石制品和采集品特征则与第6地点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其中包含大量的细石器制品。另外,在水洞沟盆地首次发现了两面器类型。此次发掘出土的文化遗物丰富了水洞沟遗址的文化内涵,对研究水洞沟文化与华北相邻区域古文化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东莒南发现的石制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员晓枫  徐淑彬等 《人类学学报》1989,8(1):32-38,,T001,
本文报道的128件人工石制品分别采自山东莒南县的石莲子乡烟敦岭和扁山乡九顶莲花山两个地点。石制品常见类型有边刮器,端刮器和砍斫器等,另有少量的雕刻器和尖状器,内含典型细石器。就石制品的组合及工艺水平而言,其时代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末期。  相似文献   

19.
河北阳原岑家湾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谢飞  成胜泉 《人类学学报》1990,9(3):265-272
岑家湾地点的石制品埋藏在下泥河湾层棕红色粘土中,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文化层可能低于小长梁和东谷坨,是泥河湾层内发现的又一处较重要的旧石器地点。岑家湾的石器仅刮削器一类,加工简单,显得粗糙、古朴。岑家湾的石制品均较细小,当属华北地区小石器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吉林延边珲春北山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全家  张乐 《人类学学报》2004,23(2):138-145
吉林珲春市北山旧石器地点于2002年发现。该地点位于图们江的冲积盆地内,石制品发现于其黄色亚粘土层内和地表。石制品共52件,包括砸击石核、锤击石片、石叶和工具(使用石片、刮削器、尖状器和矛形器);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占86.5%。根据第四纪地层堆积年代推断,石器地点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偏晚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