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侵入宿主后的感染过程除导致相应的病理学结果外,还能引发机体非特异性、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机体能否对“异已”抗原进行有效识别,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实现的。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B细胞等)能捕捉、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启动免疫反应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PC),也是惟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近年来,DC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焦点。简要综述了DC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抗原呈递细胞(APC)可导致其功能损害,如表面协同刺激分子表达水平的降低,迄今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中,作者分析并鉴定了鼠CMV(MCMV)基因组中影响APC表面CD86分子表达的1个基因。  相似文献   

4.
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HPMφ)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PC)。APC在行使抗原提呈功能时,以其膜Ia抗原的表达为先决条件之一;但最强有力的APC是树突状细胞(DC)。部分HPM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衍变为类似DC样的细胞。只有既是HLA—DR~+又是HLA—DQ~+的HPMφ才具有抗原提呈能力。人类Ia分子在抗原提呈中的作用是保护外来抗原,有利于T细胞的识别和激活,继而发生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抗原呈递细胞对蛋白质抗原的摄取、处理过程.以及抗原可以分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和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等知识。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HMC四聚体分子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丽  钱关祥 《生命的化学》2001,21(5):363-365
定量分析抗原特异性T细胞可为阐明免疫应答的自然发生过程提供重要信息。传统的定量分析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方法是有限稀释法 (limitingdilutionassays,LDA) ,即在特异性抗原、去增殖活性的抗原呈递细胞或非特异饲养细胞及T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下 ,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体在数量上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得以增加 ,继而通过细胞毒试验鉴定其抗原特异性。为了提高反应的敏感性 ,在进行细胞毒功能检测前 ,至少需体外扩增 2周 ,这就要求细胞要能存活分裂并维持功能 ,其次还需有效的刺激手段 ,故而这种…  相似文献   

7.
<正>复制缺陷型狂犬病毒(RABV)可快速和有效激发在小鼠体内由T细胞依赖和非T细胞依赖机制产生的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因此有望用于研制狂犬病毒暴露后疫苗。为了促进这种早期有效的B细胞激活,我们假设,活RABV研制的疫苗可直接感染B细胞,从而活化大量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APCs可在早期启动并且共同刺激CD4+T细胞。在本报道中,我们用活RABV研制的疫苗载体有效感染来自出生早期的小鼠和人类的B细胞。与感染模型或用灭活RABV疫苗处理细胞相比较,B细胞感染导致了B细胞激活和抗原呈递早期标志的明  相似文献   

8.
热激蛋白gp96可特异性结合来源于肿瘤和病毒的抗原肽,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CD91等受体作用进入胞内,并在内质网中将结合的抗原通过抗原呈递链呈递给MHCI类分子,激活特异性T细胞。同时,与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TLR)TLR2、TLR4等相互作用,激活天然免疫。近期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Treg)对gp96免疫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对影响gp96免疫功能的免疫抑制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利用汉逊酵母表达有免疫活性的全长gp96蛋白体系的建立,gp96将在治疗肿瘤及传染性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是初级免疫应答的激发者,是最有活力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可以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逃逸。未成熟DC细胞从细胞外捕获各种抗原信息,成熟DC细胞传递各种抗原信息给宿主淋巴结的T细胞,激活抗原相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另外,亦可通过影响B细胞的增殖,不同程度的活化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组具有细胞毒作用的异质细胞群,是较LAK细胞溶瘤活性更强的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对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抗肿瘤效应,具有非MHC限制性的杀瘤特点。二者联合培养及应用又增强了各自的活性。DC细胞与CIK细胞对于白血病的疗效不仅在实验室得以证实,而且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其在清除微小残留病以及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细胞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自体DC、CIK细胞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逐渐获得众多专家的认可。中国卫生部已经把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做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批准号200984。本文就目前DC、CIK、DC-CIK细胞免疫疗法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B细胞表面抗原是目前研究B细胞激活、增殖和分化调控的两个重要领域之一。B细胞表面抗原作力B细胞表面标志,其研究已相当深入,这些抗原的表达细胞种类、分布谱和生化特性都已基本明确。其中一些抗原的生物学意义也已明确,如已证明CD19抗原的功能是抑制B细胞激活、相反CD20抗原能启动B细胞激活;CD21、CD22和CD40却能增强B细胞的增殖;CD23则又能与B细胞自分泌生长有关等。不但如此,许多实验室已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各CD抗原的编码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由抗体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抗原表面的表位基序间的特异性互补识别决定的。B细胞表位作图既包括B细胞抗原表位基序的鉴定(即确定抗原分子上被B细胞表面受体或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氨基酸基序),也包括绘制抗原蛋白的全部或接近全部的B细胞表位基序在其一级或高级结构上的分布图谱的过程。B细胞表位作图是研发表位疫苗、治疗性表位抗体药物和建立疾病免疫诊断方法的重要前提。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B细胞表位鉴定或绘制抗原蛋白B细胞表位图谱的实验方法。基于抗原-单抗复合物晶体结构的X-射线晶体学分析的B细胞表位作图和基于抗原蛋白或抗原片段的突变体库筛选技术的B细胞表位作图可以在氨基酸水平,甚至原子水平上揭示抗原分子上与单抗特异性结合的关键基序;其它B细胞表位作图方法(如基于ELISA的肽库筛选技术)常常只能获得包含B细胞表位的抗原性肽段,因而,很少用于最小表位基序的鉴定;而改良的生物合成肽法多用于B细胞表位的最小基序鉴定和精细作图。鉴于每种B细胞作图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B细胞表位作图往往需要多种作图方法的有机结合。本文对目前常用的B细胞表位作图的实验方法及其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者设计最佳的表位作图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DNA疫苗——跨入21世纪的新型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免疫学研究证明,抗原进入机体后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给免疫效应细胞有两种途径:(1)外部抗原与APC表面膜受体结合后即在该处引起细胞膜凹陷,逐渐形成内含体,将抗原包在其中,继而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酶将抗原加工成小的肽段,再与主组织相溶性复合物(MHC)Ⅰ类分子结合,转移于细胞膜后提呈给CD4~ T淋巴细胞。后者再与B淋巴细胞相互  相似文献   

13.
T细胞分化是指幼稚T细胞在与抗原呈递细胞(APC)作用时定向分化为T细胞的一个亚群的过程。经典理论认为T细胞-APC作用过程中的微环境细胞因子决定了T细胞分化的方向,包括诱导出一种管家转录因子(Th1细胞的T—bet,Th2细胞的Gata3,  相似文献   

14.
<正>一种构象偏转的人C5a65-74(EP67)反应选择性拮抗剂能在体外激活得自衰老的C57BL/6小鼠的抗原呈递细胞(APC),并且在老化的小鼠体内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应答。EP67诱导来自于老年和年轻小鼠的脾脏APCs的促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和INF-γ的释放。当用针对于卵白蛋白的含有EP67的疫苗(OVA-EP67)和针对于来自于球  相似文献   

15.
超抗原作为一类强大的免疫激活因子,可活化T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其作用范围从T细胞增殖的诱导,众多细胞因子释放,免疫抑制到免疫耐受和免疫无反应性,并与自身免疫和免疫机能不全有关。超抗原由某些细胞,病毒,支原体和寄生虫产生,它可以激活比普抗原多达数千倍的T淋巴细胞(包括CD^+4和CD^+8T细胞),并可活化NK细胞和单核细胞。超抗原以不同于普通抗原的方式与抗原呈递细胞(APC)上MHCⅡ类子分子及T  相似文献   

16.
左建民  周玲  杜海军  付华  王琦  曾毅 《病毒学报》2005,21(3):235-237
鼻咽癌(NPC)在东南亚地区,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高达40/10万~60/10万。Epstein—Barrvirus(EBV)在鼻咽癌的病因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细胞中该病毒的存在为以CTL为基础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靶位。过继性EBV特异性CTL,成功地治疗了骨髓移植受者体内出现的来自捐献者的免疫增生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显示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LMP2已经被证实可以诱发较强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而且也确定了很多CTL表位。目前许多关于EBV相关肿瘤治疗的研究都是针对LMP2的。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PC),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Liu QS  Zhang RH  Chu YW  Xiong SD 《生理学报》2003,55(6):633-640
在体外克隆T细胞中,T细胞无能可在多种条件下诱导产生,但T细胞在体内条件下的无能诱导仍有很多疑问和争议。由于正常动物体内对单一抗原特异应答的T细胞频率太低,从体内新提取未经刺激的T细胞进行无能诱导研究一直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本文利用HNT—TCR转基因小鼠高度单一的针对HA多肽抗原的CD4^ T细胞群体,以T细胞增殖反应作为检测方法,比较研究了克隆CD4^ T细胞和新提取未经刺激的CD4^ T细胞对无能诱导的反应。结果表明,经化学交联剂l—ethyl-3-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ECDI)处理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与流感病毒血细胞凝集素(HA)多肽诱导在克隆CD4^ T细胞中产生了无能,这种无能是依赖于特异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而在同样条件下,新提取未经刺激的CD4^ T细胞则不能被诱导产生无能。结果提示,体内T细胞与克隆T细胞存在功能上的不同,体内T细胞的无能诱导可能需要不同的条件。这对体内T细胞免疫耐受产生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DK1对生发中心(GC)的生成、发育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配种小鼠得到在GC B细胞中特异性敲除PDK1的小鼠,然后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鼠脾脏GC的大小,多色流式细胞分析方法观测PDK1的敲除是否会影响小鼠B细胞的发育,ELISA技术检测PDK1敲除的小鼠经免疫后其体内产生抗体的能力是否受影响,结合平面脂双层抗原呈递系统及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TIRFM)观测PDK1的敲除是否会影响小鼠脾脏IgG细胞P8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PDK1的缺失并不会影响小鼠B细胞的发育,细胞群中成熟与不成熟B细胞所占比例均无显著性变化,但在GC B细胞中条件性敲除PDK1会影响小鼠脾脏GC的生成以及T细胞依赖性抗原免疫反应,而且同等条件活化后,GC B细胞中条件性敲除PDK1的小鼠脾脏IgG细胞其胞内分子P85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PDK1对GC的生成、发育及功能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s)诱导的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对B16黑色素瘤的抑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DC和CIK细胞,取部分DC进行肿瘤抗原负载,将其与CIK细胞按1:10的比例共培养3d,即为抗原负载的DC-CIK。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分别于瘤周围皮下注射经Brdu标记的CIK、DC-CIK、抗原负载DC-CIK。按注射细胞进行分组,测量注射前后各组小鼠的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比较其抑瘤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抗原负载DC-CIK细胞在皮肤中的分布及杀伤肿瘤细胞的形态学表现。结果:抗原负载DC诱导的CIK(细胞组抑瘤率(86.57%)高于CIK细胞组(33.34%,P<0.05)和DC-CIK细胞组(61.08%,P<0.05);光镜下抗原负载DC-CIK细胞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癌组织周围,特别是癌巢周边。透射电镜下抗原负载DC-CIK细胞体积大,核有切迹,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表面有突起,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大量肿瘤细胞凋亡、坏死。结论:CIK细胞经抗原负载DC诱导后抑瘤作用明显强于单纯CIK细胞和DC-CIK细胞。  相似文献   

20.
新生隐球菌( Cn) 是临床上重要的病原真菌, 树突细胞( DC) 则是最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作为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联系枢纽,DC 对于识别病原、呈递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十分重要。许多研究证明,DC 可通过细胞表面的多种受体有效识别新生隐球菌抗原( CnAg) , 诱导宿主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DC 本身也有一定的杀菌能力, 但DC 的不同亚群以及成熟状态对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有重要影响。另外, 隐球菌除具有甘露糖蛋白等主要免疫显性抗原外, 还有多种抑制机体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毒性因子。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两者之间复杂机制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