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探讨中药的干预作用及其抗衰老的机制。方法大鼠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连续造模7周,建立大鼠衰老模型,造模同时,用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进行干预,测定试验大鼠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SOD、MDA、Na+-K+-ATPase和Ca++-Mg++-ATPase等自由基代谢指标。结果造模7周后,模型对照组衰老大鼠TG、BUN明显升高(P〈0.05,P〈0.01),AST、ALP、CREA呈上升趋势(P〉0.05),肝、肾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Na+-K+-ATPase和Ca++-Mg++-ATPase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给予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后,衰老大鼠TG、AST、BUN、CREA和UA均显著降低(P〈0.05,P〈0.01),肝、肾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肝组织Na+-K+-ATPase和Ca++-Mg++-ATPase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的血脂上升、肝肾功能异常和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下降;给予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后,可有效改善衰老大鼠的糖脂代谢和肝肾功能,提高肝肾组织的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提示中药的抗衰老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组和参附注射液组,统一标准喂养。行药物预处理10 min后,手术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左心室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中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I组心脏舒缩功能减退,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细胞能源Na+-K+-ATP酶及Ca2+-ATP酶活性降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大量释放。而与MI/RI组比较:参附注射液组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P〈0.01),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P〈0.01),抑制MDA、LDH、CK升高,增强SOD、GSH-PX、Na+,K+-ATP及Ca2+-ATP活力。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竹节参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力竭运动大鼠模型,测定心肌线粒体ATP酶的活性,研究竹节参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结果:力竭运动引起大鼠心肌线粒体ATPase(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显著下降,而运动加药组Ca2+-ATPase有显著升高,Na+,K+-ATPase也有明显升高,且ATPase活性均接近于安静对照组的水平。结论:竹节参可提高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内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提示其具有保护线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高辛抗血清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的心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复灌45min建立在体大鼠MI/R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维拉帕米组、小、中、大剂量地高辛抗血清组:于再灌注45min后检测左室心尖部缺血区心肌中内洋地黄素含量、心肌细胞膜Na^+,K^+-ATP酶和SOD活性以及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MI/R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明显升高,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明显下降,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治疗组包括维拉帕米组均能减轻心肌组织结构损伤,降低MDA水平,部分恢复SOD活性;但只有地高辛抗血清能降低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恢复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论:地高辛抗血清通过拮抗内洋地黄素,恢复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时的氧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5.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大黄和附子寒热药性差异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药寒热药性的客观差异性,本研究在方法学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冷热板示差装置研究了附子、大黄对小鼠温度趋向性的干预作用.并采用定磷法测定小鼠肝组织ATP酶的活性,初步探讨了寒热药性差异与小鼠温度趋向性变化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1)与ICR,BALB/c种小鼠相比,在冷热板上KM种小鼠对温度变化相对敏感,可耐受的温度范围大致为15~40℃ (2)与空白组相比,大黄能显著提高小鼠在高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P〈0.05),而在低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有所减弱 附子能显著提高小鼠在低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P〈0.05),而在高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有所减弱 (3)与空白组相比,附子组小鼠肝组织Na+-K+-ATPase,Mg++-ATPase及Ca++-ATPase活性显著增强(P〈0.05) 大黄组小鼠肝组织Ca++-ATPase活性显著减弱(P〈0.05).说明大黄、附子能够显著干预小鼠的温度趋向性行为,并改变其肝组织ATPase的活性,作用趋势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对其寒热药性的界定具有一致性.冷热板示差法可以从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学的视角直观而又客观地表征某些中药的寒热药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硫化氢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硫氢化钠(NaHS)低、中、高剂量组和缺血+炔丙基甘氨酸(PPG)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血浆中H2S含量、心肌组织CSE活性;测定心肌线粒体活力、膜肿胀度及线粒体总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血浆H2S含量和心肌组织中CSE活性降低;心肌线粒体膜肿胀,线粒体活力下降;线粒体中MDA含量明显升高,ATP酶、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缺血组比较,缺血+NaH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H2S含量和心组织中CSE活性均升高;缺血+NaHS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减少,膜肿胀度减轻;缺血+NaHS低、中、高剂量组线粒体活力有所恢复,ATP酶、SOD、GSH-Px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PPG可部分减弱H2S的心肌保护作用(P〈0.05或P〈0.01)。结论:H2S可增强线粒体ATP酶、SOD、GSH-Px的活性,降低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从而起到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Wang YX  Lu LQ  Wang XY  Mu J  Zeng XJ  Zhang LK  Tang CS  Hao G 《生理学报》2008,60(1):23-28
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通过停灌40 min/复灌30 min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观察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1,12-EET)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心肌线粒体功能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11,12-EET顸处理和后处理对IR大鼠心肌的作用及其机制.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EET预处理组(Pre-EET)、EET后处理组(Post-EET),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全心缺血40 min,再灌注30 min.监测左心室内压差(ALVP)和左心室内压升降的最大变化率(±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测定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灌流结束后,测定心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Ca"ATPase、Na - K -ATPase活性以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显示:(1)与IR组相比,Pre-EET组及Post.EET组Na -K -ATPase和SDH活性均增强,Ca2 -ATPase活性均减弱,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re-EET与Post-EET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与IR组相比,Pre-EET组及Post-EET组心功能明显改善,LDH漏出显著减少,心肌SOD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re-EET与Post-EET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11,12-EET预处理及后处理均可通过上调心肌线粒体Na -K -ATPase、SDH活性以及下调Ca2 -ATPase活性改善线粒体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拮抗心肌IR损伤;11,12-EET预处理及后处理还可通过提高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IR心肌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在成功构建面颌肌细胞体外培养一力学刺激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机械张应力对细胞内Na+水平和面颌肌细胞Na+/K+-ATPase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Blua法,对SD大鼠乳鼠面颌肌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鉴定并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代细胞接种于细胞加力板上,采用Forcel四点弯曲加力装置,对细胞分别施加1 h、2 h、4 h、8 h、12 h、16 h、24 h和48 h的张应力刺激,后测定细胞内Na+水平变化和Na+/K+-ATPase功能活性改变。结果:(1)Na+水平变化:与对照(不加力)组相比,加力1h细胞内Na+显著增加(P〈0.05),并随加力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加力至12h时降到正常水平,再延长加力时间Na+无明显变化。(2)Na+/K+-ATPase功能活性变化:分别施加不同时间的周期性张应力后,Na泵的活性在加力8小时后才开始增加(0.5725mmolPi/mgPr.hr),随加力时间延长进一步增加,48小时后达到最大值(0.8963mmolPi/mgPr.h)。结论:周期性张应力刺激会引起细胞内Na+的改变,并可以增加骨骼肌细胞Na+/K+-ATPase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银杏叶与西药脑复康片对老年痴呆症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恢复效果的差异。方法 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杏叶组和脑复康组,各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灌胃AlCl3进行造模,连续60 d。银杏叶组和脑复康组自造模起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6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过氧化脂质(MDA)含量、超氧化岐化酶(SOD)活性、Na+、K+-ATPase、游离钙离子含量和进行脑神经元细胞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组动物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降低(P〈0.05);银杏叶组动物脑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Ca+浓度含量、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及脑复康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银杏叶组动物大脑海马锥体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银杏叶改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与西药脑复康片相似。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高原暴露后左心功能变化及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年男性由平原急进高原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218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平原及急进高原24h内的血压、心卒和血氧饱和度,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左心功能;根据路易斯湖评分标准将受试者分为急性高原病纽(AMS组)和无急性高原病组(无AMS组)。结果:急性高原暴露后心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博指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血氧饱和度、左室收缩末容积则显著降低(P〈0.05);急进高原后AMS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无AMS组(P〈0.05),每博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显著低于无AMS组(P〈0.05)。结论:健康男性青年急性高原暴露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左室舒张末容积、心率、每博指数可能作为预测急性高原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朱晓梦 《蛇志》2011,23(2):114-116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ATP酶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急性颅脑损伤模型组(ACI组),其中S组和ACI组于造模后分为2、6、24、72 h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取大鼠伤灶区脑组织测定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TNF-α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降低(P〈0.05),TNF-α含量升高(P〈0.05);颅脑损伤后24 h脑水肿较严重.相关性分析提示,Ca2+-ATP酶活性与TNF-α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可引起脑组织ATP酶活性降低、TNF-α含量增加,两者可能协同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心脏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Na^+浓度([Na^+]i)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心脏,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单个心室肌细胞悬液,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和TTX组(实验组),STH2组和TTX组分别应用St.ThomasⅡ号停搏液和TTX停搏液处理,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停搏/复搏细胞模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测定各组细胞不同时期的[Na^+]。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TTX组和STH2组细胞复搏后[Na^+];均明显高于基础组(P〈0.01),但TTX组明显低于STH2组(P〈0.01);在停搏期间,TTX组细胞[Na^+]i上升速度和幅度明显低于STH2组;形态学观察,TTX组复搏后具有正常活力的杆形心肌细胞比例高于STH2组(P〈0.01)。结论:河豚毒素心脏停搏液较去极化心脏停搏液能减轻心肌细胞Na^+超载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3周对大鼠左右心室的影响以及规范性瞬时感受器电位亚家族(TRPC)在慢性低氧诱导的右心室心肌肥厚中的表达。方法:将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模型组(CH组)(n=24),CH组将大鼠置于连续的慢性低氧(10%±0.2%)环境饲养三周以诱导大鼠发生心肌肥厚。通过左、右心室插管法测定右心室内压(RVSP)、左心室内压(LVSP)、心率(HR)、平均体循环动脉压(mSAP)、左、右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最大下降速率(-dp/dkmax)、右心肥大指数(RVMI)、左心肥大指数(LVMI);HE染色观察左、右心室心肌组织切片;通过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ON组、CH组大鼠的肥厚侧心室心肌组织编码TRPC 1/3/4/5/6/7的rnRNA表达;结合real-time RT-PCR结果对mRNA表达有显著变化的TRPC亚型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应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CH组的RVSP、RVMI、右心室±dp/dtmax显著增高(P〈0.01),LVSP、左心室±dp/dmax无显著变化,LVMI显著降低(P〈0.01);CH组右心室心肌细胞显著增粗(P〈0.01),细胞内肌原纤维数量增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核深染,形状不整;左心室心肌纤维无明显改变;CH组编码TRPCI的mRNA和蛋白显著增高(P〈0.05),而编码其余TRPC亚型的mRNA无显著变化。结论:慢性低氧3周可特异性诱导sD大鼠产生右心室心肌肥厚,上调了编码右心室心肌细胞TRPCI通道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TRPCI可能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具有钠钙交换(NCX)激动作用的药物E 4031对慢性心衰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和心肌细胞内静息Ca2+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腹主动脉缩窄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利用Langendorff装置进行离体心脏灌流,检测大鼠心功能及E 4031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急性分离心衰大鼠心肌细胞,与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共同孵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观察E 4031对心肌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缩窄大鼠腹主动脉12周后,langendorff离体灌流检测显示大鼠心功能明显降低;在灌流液中加入10μmol/L E 4031可以使心衰大鼠心脏左室发展压(LVDP)和左室收缩/舒张最大速率(±dp/dtmax)提高;与正常组和伪手术组相比,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内静息钙荧光强度明显升高,和10μmol/L E 4031共孵育后,心衰大鼠心肌细胞静息钙荧光强度呈现短期先升后降过程,然后在较低的水平保持稳定。结论:E 4031可以增强慢性心衰大鼠离体心功能,可能与其增强心肌细胞膜NCX活动,稳定细胞内Ca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大量的临床以及动物实验表明丁基苯酞对缺血性脑损害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但其对于相似发病机理的心肌损伤国内外尚无研究。本课题探讨丁基苯酞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异丙肾上腺素组(n=12),异丙肾上腺素+Tween-80(丁苯酞溶媒)组(n=12),异丙肾上腺素+丁苯酞组(n=12)。7天后处死大鼠,测定左心室血流动力学、血清SOD活性、组织MDA含量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ISO组成功的制备了心肌损伤模型,与Control组相比,ISO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P0.01),+dp/dtmax显著下降(P0.01),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心肌坏死病理积分明显增加。丁基苯酞(NBP)能显著减轻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心肌损害。与ISO组相比,ISO+NBP组LVEDP明显下降,SOD活性提高,MDA含量减少,心肌坏死病理积分明显减少。结论:丁基苯酞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缺血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本研究发现一种新的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药物,可能为心肌缺血损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以硬肉桃新品种‘双久红’果实为试材,以常规优良品种‘川中岛白桃’为对照,分别研究了成熟前20d和成熟后20d内两品种果实中钙含量和Ca^2+-ATP酶活性变化以及它们与果肉硬度关系的结果表明:‘双久红’果实的总钙和Ca^2+含量从成熟前15d开始极显著高于同期‘川中岛白桃’的,两者与果实硬度变化呈极显著相关(P〈0.01),随着果实的成熟两者均呈下降趋势,Ca^2+-ATP酶的调控能力也逐渐减弱,但‘双久红’果实中的Ca^2+-ATP酶活性比‘川中岛白桃’高一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电生理技术记录心肌细胞/胶原复合体对心梗大鼠梗死周边区的有效不应期(ERP)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改变,探讨梗死周边区的电偶联网络变化。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后2组制作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移植组移植心肌细胞与胶原材料复合组织。结果①左室ERP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梗死周边区ERP显著延长(P〈0.01);移植组梗死周边区ERP延长,但较心梗阻ERP缩短,差异无显著性(P〉0.01)。②Cx43免疫组化结果:移植组Cx43阳性蛋白表达高于心梗组。结论移植的心肌细胞/胶原复合体移植可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区缝隙连接电偶联网络,进而调控心肌细胞/胶原复合体与宿主心肌同步收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GRb1)对香烟烟雾诱导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烟组和GRb1组,每组16只。吸烟组和GRbI组连续吸烟12周制作吸烟大鼠模型,期间每周给予GRb1组和吸烟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40mg/kg的GRb1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提取大鼠大脑皮层组织,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TUNEL法检测表明,未经香烟烟雾处理的对照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自然凋亡率为2.54±0.92个/视窗。连续吸烟12周,吸烟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达20.62±2.13个/视窗(q=35.72,P〈0.01)。GRb1组细胞凋亡率虽也有增加,为11.48±2.37个/视窗,明显低于吸烟组(q=15.39,P〈0.01)。对照组、吸烟组和GRb1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内Ca^2±浓度分别为236.62±12.52ng/L、636.37±18.63ng/L和353.61±13.72ng/L.GRb1组Ca^2+浓度显著低于吸烟组(q=54.73,P〈0.01)。结论:GRb1对吸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内的Ca^2+超载、降低香烟烟雾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郭郁郁  朱慧  翟华玲  施超  陆颖理 《生物磁学》2011,(23):4515-4517,4535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有微量蛋白尿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缬沙坦对照组(A组)和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B组给予肾炎康复片(薄膜衣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和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12w。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4、8和12w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治疗前、后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肌酐50%倍增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Scr、CRP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FBG、PBG、HbAlc、Alb、BUN、24h尿蛋白定量指标变化无差异(P〉0.05);B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组有较低Scr、CRP值(P〈0.05),而余生化指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P〉0.05),B组第8、12w时尿蛋白排泄率下降幅度低于A组(P〈0.05),B组治疗中12w的肌酐50%倍增率低于A组(P〈0.05)。结论:缬沙坦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WHBE兔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电解质水平的变化,探讨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在IBS中的作用。方法以湿热环境应激加小剂量致泻剂诱导WHBE兔建立IBS模型,在造模9d和14d时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激素和K^+、Na^+、cl^-含量的变化,并以JW兔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造模9d时WHBE兔的5-HT、DA、ACTH、β-EP、COR均显著升高(P〈0.05,P〈0.01),Na^+、K^+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而JW兔ACTH、β-EP、COR均显著升高(P〈0.05,P〈0.01),K^+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14d时WHBE兔5-HT、ACTH、β-EP均显著升高(P〈0.05,P〈0.01),JW兔ACTH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IBS模型中血清中5-HT、COR与Na^+、K^+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血清中DA、β-EP水平与Na^+、K^+、Cl^-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ACTH水平则与K^+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IBS的发生不仅与HPA轴兴奋性升高有关,亦与体液因素有关,故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参与了WHBE兔IBS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