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了二、四、六倍体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叶绿体膜在生物发生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不同倍体小麦叶绿体膜除有近似的生物发生过程以外,在膜的发育速度和组装程度上均有显著的差异。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倍体硬粒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质体的被膜上,频繁出现向外隆起形成具有多层环形双脂膜层结构的“芽孢状小体”,非常类似原核生物的光合膜系。在黄化幼苗转绿1小时后,其被膜仅往外隆起1—2层双脂膜的小凸起;转绿4小时后,已成长为具有多层双脂膜层结构的“芽孢状小体”;至22小时后消失(或脱落)。根据这一变化以及前质体中邻接“小体”的区域同时出现有非常明显的 DNA 区,推断这些变化很可能是叶绿体增殖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一般具有一定的典型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在单细胞的寄生原生动物中却不断发现从数量、结构到功能均与典型线粒体明显不同的线粒体,表现出线粒体的巨大可塑性和丰富的多样性。该文对寄生原生动物中这些多样的线粒体进行了概述,并对形成这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即这些生物对寄生生活微氧或无氧环境线粒体所发生的种种适应性进化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水样的采集、保存及教学的具体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让学生认识原生生物的多样性,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构建"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构成"、"原生生物可以由单细胞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藻类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生生物"等生物学概念。  相似文献   

4.
耐菊(Steviarebaudiana)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的积累与愈伤组织的生长呈负相关、与愈伤组织细胞的组织化及转绿呈正相关。愈伤组织芽的分化并不是积累较高水平甜菊糖苷的必要前提。绿色、质地致密、生长缓慢的愈伤组织,不论有芽分化或无芽分化时,其甜菊糖苷含量均较高。在电镜下观察到,这两种愈伤组织细胞具有类似的超微结构特征:细胞高度液泡化;叶绿体发育成熟,光合膜系统结构发达,基质浓厚且含有质体小球;微体具有典型的晶格结构,常与叶绿体紧密相靠。黄色、质地致密、生长缓慢的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含量较低,其细胞内质体富含淀粉粒,只有少量分散的片层结构,有的质体甚至完全被淀粉粒所充塞。黄色、质地疏松、生长快速的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含量最低,其细胞内质体结构简单,片层稀少。质体的发育和液泡的分化与甜菊糖苷的积累密切相关。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甜菊糖苷含量在于愈伤组织细胞的组织化以及细胞的高度液泡化并具有发育成熟的叶绿体。  相似文献   

5.
珊瑚豆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绿体转化为杂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豆 (Solanum pseudo- capsicum var.diflorum (Vell.) Bitter)果实成熟过程中 ,果实颜色的变化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长相符合。对果实中叶绿体转化为杂色体进行了电镜观察。早期绿色果实的特点是叶绿体具典型的基粒 -基粒间类囊体结构。在黄绿色果实时期叶绿体类囊体系统解体 ,代之以少数非叶绿素的单个类囊体和积累大的嗜锇的质体小球。质体转变为所谓的原质体。这表明叶绿体在果实成熟中的脱分化过程。当果实达到黄色阶段 ,这些质体所含的质体小球开始从中央形成质体小管的结构。最初质体小球中央变为半透明 ,认为是质体累积胡萝卜素的开始。随着质体小球的延长 ,小管从小球中伸出。这些小管围以电子致密的膜 ,中央是半透明的轴心。与此同时 ,在质体基质中出现一系列发育不同阶段的小泡 ,似乎是形成新的质体小球的过程。在成熟的橙色和橙红色果实中的杂色体中只包含无数小管和小的质体小球。质体小管在数量和长度上增长 ,充满成熟的杂色体。无数质体小球分布在小管之间的空间中。成熟杂色体从脱分化的原质体的重建是真正的再分化过程。可以作出结论 ,珊瑚豆果实叶绿体转化为杂色体实质上是一个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甜菊(Steviarebaudiana Bertani)质,本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黄化幼芽质体的原片层体,为小管组成的网状“晶格体”,“质体中心”逐渐弥散,形成放射状排列的片层结构。质体的被膜出现突起的芽体,可能是质体增殖的一种方式。至幼叶转绿后,“质体中心”弥散消失,类囊体基本形成,原片层体转化为片层结构。随着叶片的成长变绿,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的明显分化,基粒垛叠层增多,光合膜系十分发达。在幼叶和正在伸展的叶片细胞内,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分裂成为哑铃形,这是叶绿体增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界中 ,生物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形式多样。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不一而足。在这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 ,有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 ,它们形体微小 ,构造简单 ,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 ,但具备生物的全部功能——生长、运动、繁殖、变异、遗传、新陈代谢、应激和适应等。在复杂和多变的环境中 ,多细胞生物因其具有高度分化的组织、器官 ,可有效地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变化而生存。那么单细胞生物如何生存呢 ?下面介绍几种单细胞原生动物的生存策略。1 细胞质外的保护层——表膜多细胞生物的组织细胞一般仅有 1层质膜 ,除植物细胞有…  相似文献   

8.
甜菊组织培养物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与脱分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有叶绿体的甜菊(Steviarebaudiana)愈伤组织细胞转移至新鲜培养基后,导致光合片层的逐渐减少或消失,最后叶绿体脱分化形成原质体样的结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光合片层的减少或消失与降解及叶绿体分裂特别是不均等缢缩分裂而致基质组分和类囊体膜稀释有关。这一过程并不完全同步,一些质体含有少量正常的片展而另一些质体含有退化的片层甚至片展结构完全消失。细胞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细胞器大多聚集在细胞核附近,细胞质增加并向细胞中央伸出细胞质丝。同时可观察到原质体。培养7d后,许多细胞呈分生状态,细胞质富含细胞器,充满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此时细胞中的质体大多呈原质体状态。在细胞生长的稳定期,质体内膜组织成基质基粒片层,同时质体核糖体增加。文中讨论了高度液泡化细胞脱分化与细胞中叶绿体脱分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叶绿体是代谢功能最强的质体。概述了叶绿体的非光合功能,C3植物和C3植物与阴生叶和阳生叶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叶绿体周质网、变形质体、质体小管的特征以及保卫细胞叶绿体在气孔开放与关闭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绿体基因工程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一系列传统核基因工程所不具备的优点,在基础性及应用性研究中极具吸引力,已经成功应用于了解质体基因组,调控植物代谢系统,农作物抗旱、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及以植物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抗体、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体系及其在高等植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叶绿体基因工程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一系列传统核基因工程所不具备的优点,在基础性及应用性研究中极具吸引力,已经成功应用于了解质体基因组,调控植物代谢系统,农作物抗旱、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及以植物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抗体、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体系及其在高等植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原生动物是真核单细胞动物。它们有与多细胞动物细胞相似的细胞器(cel1 organs)。但由于原生动物细胞适应长久的独立生活,在细胞范围内走过漫长的进化道路,因而发展出了一些在其它细胞中少见或没有的细胞器,名细胞小器(organelles)。本文除简要说明原生动物前一类细胞器的特点外,主要介绍后一类细胞器。原生动物和多细胞的动物的细胞一样,都具有细胞的界膜、膜内的细胞质和中部的细胞核三个主要部分。但为适应保护、支持及运动等需要,其细胞的界膜多非简单的一层单位膜。除变形虫类只具简单的质膜外,多数原生  相似文献   

13.
含有叶绿体的甜菊愈伤组织细胞转移至亲鲜培养基后,导致光合片层的逐渐减少或消失,最后叶绿体脱分化形成原体样的结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光合片层的减少或消失与降解及叶绿体分裂特别是不均等缢缩分裂而致基质组分和类囊体膜稀释有关,这一过程并不完全同步,一些质体含有少量正常的片支厕国一些质体有退化的片层对片导全消失。细胞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细胞器大多聚细胞核附近,细胞质增加并向细胞中央伸出细胞质丝,同时可观察到质  相似文献   

14.
南湖菱苗端茎轴质体起源与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湖菱苗端茎轴质体的发育经历了变形、内吞、出芽等变化过程。在苗端茎轴的边缘部位以及幼叶中 ,前质体将发育成为具发达类囊体片层的叶绿体。而在茎轴的中央部位 ,前质体将发生消亡 ,自身水解及液泡内吞是原质体消亡的重要原因。南湖菱苗端的自然发育过程为研究南湖菱质体的起源与分化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5.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任何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厚度50—100埃)将其内含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薄膜称为细胞质膜。此外,大多数细胞中还有许多内膜系统,它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例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在植物细胞中还有叶绿体等。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因  相似文献   

16.
淀粉质体遗传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淀粉质体来源于前质体,与叶绿体同源,具有其特有的遗传特性,是核外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淀粉质体遗传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淀粉质体DNA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其含量随着组织发育的不同阶段有所变化,最后这些DNA作为贮藏的形式积累在质体中。淀粉质体基因组与叶绿体基因组同源性很高,但是不表达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现有的实验证据表明,淀粉质体基因组的表达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与DNA甲基化有关。淀粉质体的发育受核基因组和质体基因组双重调控。组织发育到一定时期,淀粉质体中出现单核糖体和多聚核糖体;淀粉质体具有蛋白质合成体系。淀粉质体DNA及淀粉质体遗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淀粉质体遗传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丰富核外遗传知识和理论。  相似文献   

17.
运用高压冷冻替代方法固定处理材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根原生韧皮部筛管分子在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筛管分子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具有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典型特征,出现核膜内陷、核质聚集并边缘化、核膜破毁以及最后核消失.核膜在破毁前一直呈饱满状态,未出现核膜皱缩、核裂瓣和核周腔明显膨大等现象.在成熟筛管分子的细胞质内,具单层膜的淀粉状颗粒.这些淀粉状颗粒常与线粒体在一起,可能为线粒体的产能活动提供基质.小液泡发生于内质网,未见大液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蓖麻蚕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谢伟东 《动物学报》1989,35(4):345-347
用电镜技术研究蓖麻蚕微孢子虫各发育阶段的超微结构,发现其裂殖体和母孢子具双核,其细胞核由双层单位膜所包裹,核具半圆形的纺锤空斑,细胞质中有内质网和丰富的核糖体,但无线粒体。成熟的孢子壁由外壳、内壳及孢子膜组成,孢子器具有片层结构的极质体和后液泡,极丝为10—11圈,孢质含有核糖体和一对细胞核。  相似文献   

19.
拟南芥根原生韧皮部筛管分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高压冷冻替代方法固定处理材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根原生韧皮部筛管分子在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筛管分子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具有细胞程序死亡的典型特征,出现核膜内陷、核质聚集并边缘化,核膜破毁以及最后核消失,核膜在破毁前一直呈饱满状态,未出现核膜皱缩,核裂瓣和核周腔明显膨大等现象。在成熟筛管分子的细胞质内,具单层膜的淀粉状颗粒,这些淀粉状态颗粒常与线粒体在一起,可能为线粒体的产能活动提供基质,小液泡发生于内质网,未见大液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认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在于真核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而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一般都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则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真黏菌具有4个典型的阶段:孢子、游动胞、黏变形体和原质团。这类生物通常会有一段黏黏的时期,因此得名黏菌。这个黏黏的阶段就是黏菌的营养生长期,即黏菌的原质团时期。这些黏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