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化石沟鞭藻类与石油的重要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古生物的研究直接或间接对沉积矿藏远景评价提供依据,从而为找矿服务,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当前能源的供求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尤其是石油越来越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能找到某些古生物与形成石油有密切关系,那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报道,海洋浮游植物——藻类,作为石油的来源物质可能是很重要的。这类生物曾在靠近滨岸环境中大量发育,它们既给大量海洋动物提供了饵料,同时也可能是形成石油的生物来源。因为它们在这种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海洋微生物酶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酶(marizyme)制剂的开发将成为酶制剂工业一个较活跃的领域,应用前景广泛。海洋微生物是获取海洋酶的重要来源。美国一家公司已获得500种不同的海洋微生物分离物,成为筛选酶和药物的好材料,得到10种海洋生物酶如蛋白酶、琼脂糖酶和胶原酶等。海洋极端环境如海底火山口附近微生物产生的耐热酶有着开发潜力。美国研究人员从这种特殊环境火山口壁(105—113℃)找到嗜极微生物(exeemophiles),如神rolobusfUI)larii的细菌能在这种高温环境中生长繁殖,在90℃以下则不能生长;还有一种在150℃下能生存的产甲烷大古单细胞生物如Met…  相似文献   

3.
柯为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611-611
微生物有细胞形态和非细胞形态,两者均存在超微生命体(uhramico organism)。也就是说,它们之中有纳米级微生物的存在,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哪怕是微乎其微,也不一定直接获取于太阳。事实上太阳能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直接或间接的)能量的源泉,无论高等生物或低等生物(包含各类微生物在内)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已知在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浩瀚的海洋占据了70%以上的地表面积。海洋也是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摇蓝。据推测,某些海洋生态系诸如珊瑚或深海底的生物多样性,可超过陆地热带雨林。很多海洋动物诸如无脊椎动物都具有柔软的身体,而且营固着生活。这些海洋生物为维持生存,在进化长河中具备了化学防御能力。它们可以自我合成,或从海洋微生物包括微动物和微植物中获得毒性化合物,从而通过麻痹和毒杀,  相似文献   

5.
联合固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定义氮素是构成生命物质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自然界只有某些微生物能直接将大气中的氮透过固氮酶还原成NH,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蓝绿藻、放线菌等。在固氮的细菌中有一类属于自由生活的类群,它们定殖于植物根表(有的能侵人根表皮和外皮层的细胞间隙)和近根土壤中,靠根系分泌物生存,繁延,与植物根系有密切的关系。但宿主植物并不形成特异分化的结构。植物与细菌之间的这种共生关系称联合共生固氮。这类固氮菌称联合固氮菌。联合共生固氮的概念是1976年由巴西Dobereiner实验室提出的。ZO年来联合固氮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王甄  张正旺 《生命世界》2007,(11):36-39
在缤纷灿烂的自然世界中,有着数千万种生物的存在。从陆地到海洋,从森林到草原,从高山到湖泊,皆因有它们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勃。在形形色色的各类生物中,鸟类共有9000多种,分布在各大洲,可以说,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可能找到鸟类的踪影。它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繁衍生息,构成了自然界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12,(1):43
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而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大致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病毒等。我们生活的世界,除了动物和植物外,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不论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还是我们体内都有大量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微生物打交道。人从出生后就生活在有菌环境中,因此,皮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在藻际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进  林光辉  蔡中华 《生态学杂志》2016,27(8):2708-2716
浮游植物作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驱动者,其功能的发挥与共生微生物密不可分.藻类(甲藻、硅藻或蓝藻)的栖息环境中存在多样的共生细菌,各类细菌拥有不同的组成比例,但某些异养细菌在藻际环境中总是占据优势地位,如变形杆菌、黄杆菌及放线菌等.基于微生物在调节微食物网、促进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赤潮事件的藻际环境为例,尝试梳理上述主导性“常驻微生物”在“藻-菌”共生体物质转化中的作用.特别是针对近些年来倍受关注的黄杆菌和玫瑰杆菌,着重例述了它们在物质代谢中的行为与生态策略,以更好地理解常驻物种在藻际生态位中的生态行为与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微小的、靠肉眼难以看到或看清的生物,一般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酵母菌和霉菌都属其中)四大类。因为它们个体很小,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并未直接认识到这些生物的存在。但是,这并不是说它们和人类的关系不密切。事实上,自人类出现之始,就在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物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生物技术的现状吴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洲325000)海洋生物技术又称海洋生物工程,是以生命科学的知识来开发海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海洋生物或其成分,来完成某些商业目的的技术。近20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发展,在海洋...  相似文献   

11.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6):915-915
如何快捷地知晓某环境或某载体带有病菌呢?细菌探测器或细菌检测技术的研发有重要价值,特别是那些快速灵敏的“细菌探测器”或技术尤为重要。近几年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1)自动监测装置监测芽孢。芽孢杆菌的芽孢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亦可生存,适应性强。这种装置盛有溶液,在微波作用下致病菌芽孢会释放独有的吡啶二羧酸化学物质,再置于溶液化学传感器中产生反应,引发强烈的绿色荧光,以此判断某环境里是否有芽孢的存在,芽孢数量越高,  相似文献   

12.
拟蚁昆虫趣谈马安宁(湖北大学生命科学系)拟态,是生物界,特别是昆虫世界一种有趣的生物学现象。在昆虫世界里,所有的昆虫都面临着被其它动物和昆虫捕食或寄生的危险。那些没有防卫能力的昆虫,为了防止和避免被其它动物取食,常常模拟那些不可食的、有毒的或者有威慑...  相似文献   

13.
至今为止,将近一个半世纪的研究,证明了18种化学元素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中的氯和钠在本世纪SO年代才被发现它们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进入SO年代又确认了镍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已发现几乎含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中自然存在的全部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来源于它们的生活环境——形成土壤的母质,以及环境的污染。在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基本上可分为3类:(1)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这些化学元素组成了植物体,成为植物体的结构物质,或参与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新陈代谢活动。(2)虽然是非…  相似文献   

14.
答:古细菌包括产甲烷细菌、嗜盐细菌以及耐热嗜酸细菌。它们与所有已知的统归为真细菌的其他细菌有明显差别,古细菌都存在于相当极端特殊的生态环境下,这种极端条件似乎相当于人们假定的地球发展最早时期(即太古时期)普遍存在的环境条件。古细菌对一些能够作用于真细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抱霉素、D一环丝氨酸、利福霉素、利链菌素、氯霉素不敏感。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古细菌细胞壁并不含肽聚糖骨架,而仅含蛋白质和多糖,至多还含“假胞壁质”(pseudomurein),这就是古细菌对那些作用于真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抱霉素…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发现的细菌的特殊存活形式—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肠道细菌和病原细菌在海洋与河口环境中存活规律的研究,已经进行了约一个世纪。不同研究者得到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即外来的人类肠道细菌和病原细菌不能在海洋环境中较长期地存活。但是,这个结论是使用常规培养法进行研究而得出来的,也就是当细菌随污水等途径排入海洋与河口环境中,或者在实验室内把细菌加入到一定盐度的模拟水体内进行存活实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能再用常规培养法分离培养出这些细菌。人们推测影响人类肠道细菌和病原细菌在海洋  相似文献   

16.
细菌通过其分泌系统将特定的效应蛋白输送到外界环境或进入靶细胞中,从而在细菌和宿主、细菌和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中占据适应性优势。Ⅵ型分泌系统(The type VI secretion system,T6SS)是革兰氏阴性菌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分泌装置,其结构和功能类似于可收缩的噬菌体尾针样,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将细菌各种酶或毒素效应蛋白转运到原核和真核生物中,从而介导细菌间竞争以及对宿主的致病过程。有些效应蛋白还可通过非接触依赖的方式进入胞外环境来帮助细菌获取稀缺金属离子,并且它们对应激条件下细胞内金属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这篇综述总结了Ⅵ型分泌系统的结构、组装及其分泌的效应蛋白,并重点阐述了Ⅵ型分泌系统在多种金属离子转运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有助于理解T6SS在细菌间相互作用和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谢小军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1026-1026
在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上细菌几乎无处不在,每个地方都有它们的踪影,但大自然对待它们显然没有对人类那样慷慨,从大地到海洋的几乎所有地方对细菌而言都是贫瘠的“荒原”,世界上的大部分细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忍饥挨饿,有限的生存资源使细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了消除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8.
到19世纪末期,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表明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因,并且针对细菌的治疗提高了许多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因此那时有人推测细菌与所有疾病包括癌症有关。这个推测伴随着肿瘤遗传学和感染学的发展一直存在争论。肿瘤的部位存在细菌并不能说明细菌就是肿瘤的直接病因,因为感染有可能是在肿瘤发生以后继发的。另外,假设有一些肿瘤是由细菌启动的,经过许多年出现肿瘤的临床表现后,细菌有可能早被清除,此时,即使肿瘤部位不存在细菌也不能否认细菌的致瘤作用。乙肝病毒(HBV),EB病毒(EBV),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致癌…  相似文献   

19.
筛选机制与细胞衰老的DNA损伤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界存在某些筛选机制,它将DNA损伤较小的细胞筛选出来,产生后代。主要有两类模式--机制1和机制2,分别以细菌和人的成纤维细胞为代表,那些具有筛选机制1的细胞(如:细菌、生殖、癌细胞)能无限传代,而体细胞则不能。这两类筛选机制背后有更深刻的原因,而细胞的癌变正是从机制2退化为机制1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多样性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那些习惯于从市场上获得日常生活需要的城市居民来说,很难理解广大农村居民直接依靠天然生物资源维持生计的底细,更不清楚他们对森林、草地、湿地和海洋的感情及对有效管理的迫切要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确实生动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其实,即使种植业十分发达的地区乃至城市,那里的居民在许多方面仍需要依赖某些自然资源来改善和丰富其生活,不少人正是依靠这种城乡交流来维持其生计。在当今迅速变化的世界中,无论从事保护或开发工作,都不能忽略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不能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开展保护要考虑他们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