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对榕树须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8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木栓酮(3),木栓醇(4),正三十五烷醇(5),白桦酯酸(6),β-谷甾醇(7)和豆甾-4-烯-6β-羟基-3-酮(8)。除化合物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研究海南染木树茎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hadex LH-20、ODS、HPLC等色谱技术对海南染木树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甲基苯并喹啉-5,10-二酮(1)、白兰花碱(2)、鹅掌楸碱(3)、吲哚-3-甲醛(4)、羽扇豆醇(5)、霍烷-3,30-二醇(6)、熊果酸(7)、白桦酯酸(8)、30-羟基羽扇豆醇(9)、豆甾醇(10)、3β-乙酰基齐墩果醛(11)。其中,化合物4、7为首次从染木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6、8、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2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3.
枸骨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提取和柱层析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枸骨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3,28-乌苏酸二醇(2)、熊果酸(3)、异鼠李黄素(4)、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5)、地榆苷Ⅰ(6)、槲皮苷-3-O-β-D-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8)、冬青苷Ⅱ(9).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9的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其他分离手段从甘西鼠尾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1)、丹参酮Ⅰ(2)、丹参内酯(3)、隐丹参酮(4)、丹参酸甲酯(5)、间羟基苯甲醛(6)、迷迭香酚(7)、异迷迭香酚(8)、紫丹参甲素(9)、紫丹参乙素(10)、二氢丹参酮Ⅰ(11)、丹参新醌甲(12)。其中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红背桂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红背桂花(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了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色谱方法,对红背桂花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得到了10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arjunolic acid,2)、山奈酚(kaempferol,3)、槲皮素(quercetin,4)、高山黄芩(isoscutellarein,5)、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scopoletin,6)、3,4,5-三羟基苯甲酸(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7)、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化合物2,5和8为首次从海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和6为首次从红背桂花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疏花卫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疏花卫矛(Euonymus laxiflorus Champ. ex Benth.)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NMR、MS、IR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 (1)、木栓酮 (2)、羽扇豆酮 (3)、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 (4)、东莨菪内酯 (5)、(+)-松脂醇 (6)、(-)-Isoyatein (7)、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 (8)、京尼平苷酸 (9)、胆甾醇 (10)、(8R,8′R,9R)-cubebin (11)、(8R,8′R,9S)-cubebin (12)、4-羟基-3,5-二甲氧基肉桂醛 (13)、二十六碳酸 (14)。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研究海南染木树茎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hadex LH-20、ODS、HPLC等色谱技术对海南染木树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甲基苯并喹啉-5,10-二酮(1)、白兰花碱(2)、鹅掌楸碱(3)、吲哚-3-甲醛(4)、羽扇豆醇(5)、霍烷-3,30-二醇(6)、熊果酸(7)、白桦酯酸(8)、30-羟基羽扇豆醇(9)、豆甾醇(10)、3β-乙酰基齐墩果醛(11)。其中,化合物4、7为首次从染木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6、8、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2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8.
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方法从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赤芝萜醇A(lucidumol A,1)、麦角甾醇(ergosterol,2)、麦角甾醇棕榈酸酯(ergosteryl palmitate,3)、棕榈酸(palmitic 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硬脂酸(stearic acid,6)、油酸(oleic acid,7)、α-羟基-24-烷酸(α-hydroxytetracosanoic acid,8)、2-羟基-二十四烷酸乙酯(2-hydroxytetracosanoic ethyl ester,9)以及2-羟基-二十四烷酸甲酯(2-hydroxytetracosanoic methyl ester,10)。其中,化合物9~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Duby)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23-羟基乌苏酸(1)、Isotachioside(2)、对羟基苯甲酸(3)、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原儿茶酸(5)、3,5-二羟基苯甲酸(6)、甲基-α-D-呋喃果糖苷(7)、尿苷(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和齐墩果酸(11)。化合物1、2、4、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6、9~1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采用80%丙酮提取石油醚萃取部位,利用凝胶、MCI及Toyopearl Butyl-650C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0个酚酸类及相关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水杨酸(1)、对羟基苯甲酸(2)、2,5-二羟基苯甲酸(3)、3,4-二羟基苯甲酸(4)、反-对香豆酸(5)、顺-对香豆酸(6)、咖啡酸(7)、咖啡酸甲酯(8)、没食子酸(9)、没食子酸甲酯(10)。其中化合物1~8、10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Ali MS  Saleem M  Ali Z  Ahmad VU 《Phytochemistry》2000,55(8):933-936
The hexane soluble part of Zataria multiflora afforded three new aromatic constituents which include two p-cymene derivatives: multiflotriol (1), multiflorol (2) and an aromatic ester of p-hydroxy benzoic acid (3). In addition to these three new compounds, three known compounds, dihydroxyaromadendrane, luteolin and alpha-tocopherolquinone, have also been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same source. The structures of all the isolated constituents were elucidated by means of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cluding 2D-NMR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产紫丁香花营和花的挥发性成分。从紫丁香花蕾和花中共鉴定了65种组分,其中17个成分是二者共有的;酯类化合物只存在于花蕾中,而酸类和醇类化合物在花中的含量较高。这表明酯类化合物在紫丁香花开放的过程中可能逐步被植物体内的水解酶水解成酸类和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荆三棱化学成分的研究(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前期从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中发现两个具有抗HIV活性成分seirpusin A和B(含量仅约百万分之一),为了寻找富含该化合物的新的植物资源,我们对产于黑龙江省的荆三棱(Scirpus yagar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到6个化合物.通过1H NMR分析及与对照品TLC比较,分别鉴定为:白桦醇(1),对羟基桂皮酸(2),scirpusin A(3),白藜芦醇(4),piceatannol(5)及scirpusin B(6).其中,化合物scirpusin A和B,在该植物中含量丰富(含量分别为0.017%和0.013%).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鹊肾树Streblus asper心材的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层析,反相C-18柱色谱层析和Sephadex LH-20分高、纯化,最终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并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银杏双黄酮(1)、异黄酮-4′-甲氧基-7-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2)、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苷(3)、β-香树脂酮(4)、β-谷甾醇(5)、香革酸(6)、山俞酸(7)、二十六烷酸(8).除化合物5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提取到.此外研究了化合物1-4的抗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无梗五加根中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rax sessiliflorus( Rupr.et Maxim.)Seem.)根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中提取分离得到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表芝麻脂素(1)、(-)-芝麻脂素(2)、赛菊芋黄素(3)、洒维宁(4)、咖啡酸甲酯(5)、对羟基桂皮酸(6)、(-)-丁香脂素(7)、(+)-松脂索(8).化合物8是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是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和7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柱色谱技术从药用植物滇南蛇根草Ophiorrhiza austroyunanensis Lo.全草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白桦脂醇(4)、叶黄素(5)、东莨菪素(6)、熊果酸(7)、茜根酸-1-甲醚(8)和豆甾醇-3-O...  相似文献   

17.
白地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Link)固体发酵培养物,经乙醇提取、柱层析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亮氨酸(1)、尿嘧啶(2)、胸腺嘧啶(3)、焦儿茶酸(4)、4-羟基苯甲酸(5)、3,5-二羟基苯甲酸(6)和7,8-dimethylalloxazine(7).7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白地霉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肾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肾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1)、羊齿-9(11)-烯(2)、齐墩果酸(3)、肉豆蔻酸十八烷基酯(4)、正三十一烷酸(5)和正三十烷醇(6),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从虫类中药蛴螬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鉴定为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水杨酸(2),对羟基苯甲酸(3),香草酸(4),对羟基苯丙酸(5)和对羟基苯丙酸甲酯(6)。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动物药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采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和硅胶等多种柱色谱对蔓生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邻羟基苯丙酸(1)、邻羟基肉桂酸(2)、5-羟基香豆素(3)、阿曼托双黄酮(4)和(4E,6Z)-2,7-二甲基-8-羟基-辛二烯酸(5)。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