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蛇的食性     
自然界中蛇类的食物十分丰富.蛇主要吃活的动物,包括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蛞蝓、蛇、鸟、鱼、蛙、蜥蜴以及昆虫等,甚至小型兽类.蛇吃植物非常少见,但曾有人了见到蟒蛇吃芒果或番茄.研究蛇的食性,有利于为饲养蛇供应食料.蛇的种类很多,各种蛇所摄取的食物也不相同.有的蛇是狭食性的,专吃某一种或几种食物.例如翠青蛇吃蚯蚓;钝头蛇吃陆生软体动物;乌梢蛇吃蛙;眼镜王蛇专吃蛇或蜥蜴;眼镜蛇、蝰蛇嗜吃鼠类;尖吻蝮(五步蛇)、蝮蛇(土公蛇)等不但吃鼠、蛙、还捕食鸟类;银环蛇喜吃蟮鱼、泥鳅:金环蛇以鱼、蜥蜴、蛇为食;烙铁头以蜥蜴、鼠类和鸟为食;竹叶青以蛙、晰蜴和鼠类为食;海蛇均以鱼类为食;白花锦蛇和黑  相似文献   

2.
皖南地区是安徽省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也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研究区域, 但目前该区域小型兽类多样性研究相对滞后, 物种本底数据仍不清楚。本研究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利用夹日法和陷阱法对皖南地区14个区域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 结合传统形态鉴定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Cyt bCOI基因)对标本进行鉴定。同时, 结合历史资料对皖南小型兽类名录进行了整理。此次调查共采集小型兽类标本647号, 隶属3目8科17属23种, 其中啮齿目13种, 劳亚食虫目9种, 兔形目1种。分子分析结果显示皖南地区的川西缺齿鼩(Chodsigoa hypsibia)、华南缺齿鼹(Megera latouchei)、青毛巨鼠(Berylmys bowers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侯氏猬(Mesechinus hughi)与其他地区的样本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化。结合历史资料, 皖南地区共有小型兽类3目9科24属34种, 其中啮齿目23种, 劳亚食虫目10种, 兔形目1种。皖南地区小型兽类资源十分丰富, 对于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非常重要, 但其多样性仍可能被低估, 该地区小型兽类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1953—1957年,五年间先后在东北各地,包括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东北大平原,进行了兽类的区系调查,其结果已于1958年写成“东北兽类调查报告”出版。本文拟就食虫目和翼手目中的三种,在“东北兽类调查报告”中未曾包括的,于以补充报告。这三种兽类是食虫目鼩鼱科的栗齿鼩鼱(Sorex daphaenodon Thomas,翼手目蝙蝠科的长足鼠耳蝠(Myotis longicaudatus Ognev)和大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Milne-Edwards)。  相似文献   

4.
<正>小型兽类包括食虫目(Insectivora)、啮齿目(Rodentia)、翼手目(Chiroptera)、兔形目(Lagomorpha)等,物种数量多,分布广,适应能力强,对环境变化敏感,因此其群落组成和种群数量变化可较好地反映生境变化的质量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肖治术等,2002;李俊生等,2003;仝磊和路纪琪,2010)。小型兽类多样性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指示类群之一(周立志和马勇,2002)。统计动物毛发、粪便、巢穴、叫声、足迹等动物痕迹以及直接观察等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兽类物种监测和种群密度估计(Eberhardt and Van Etten,1956;Bider,1968;Gannon  相似文献   

5.
兽类(哺乳类动物)具有很发达的内骨骼,简称为骨骼。它的形态和构造因动物的种类大小和生活环境而不同。无论是研究兽类的形态、生理、分类、生态或进化等各方面,骨骼标本是最重要和最可靠的资料之一,在动物学教学上,骨骼标本也是最基本的教材。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些兽类骨骼标本制作的方法,以供读者参考之用。 (一)工具和用品刀和剪是制作骨骼标本最基  相似文献   

6.
树鼩毛发的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树鼩毛发和食虫目鼩鼱、灵长目懒猴等动物毛发的亚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树鼩毛发和食虫目鼩鼱毛发的毛小皮形态和髓部亚显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与灵长目懒猴等动物毛发比较,其结构亦各具特点。因而作者认为在种属关系上,应将树鼩单列一目为宜。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问:獾、野猪、野猫、黄鼠狼、松鼠等是否均属害兽,在除四害运动中需要消灭否? 答:关于兽类的益害问题,是应该研究的,据以上所提各种兽类,对农作物危害不大。 如獾、野猫、黄鼠狼等都是食肉目的动物,他们的食性很杂,除非吃不到动物了才吃植物,他们一般都喜  相似文献   

8.
似哺乳类爬行动物和哺乳类动物脑颅侧壁构造类型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从原始似哺乳爬行动物进化到高级兽类哺乳动物过程中脑颅侧壁所发生的形态演化进行了分析,根据构造上的不同,将这些动物的脑颅侧壁的构造方式划分为四个构造类型,代表四个进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赫氏刺螨属(Genus Hirstionyssus)是F.Da.Fonseca氏1948年在发表Macronyssidae科的属和种的专论时所创立的。这个新属中包括当时有一部分过去曾列入刺螨属(Lipo-nyssus Kolenati,1858)中的腐食螨。这类腐食螨系小型哺乳动物的寄生螨,其主要的寄主为囓齿目(Rodentia);而在食虫目(Insectivora)、小型的食肉目(Carnivora)和翼手目(Chi-roptera)等动物的体上及巢窝内均有发现。通常是借鼠类及食虫类为生。若干种类有固定的寄主,但也有的种类其寄主则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10.
昆虫的食性很复杂,但目前常用的分类,是按昆虫所取食物的性质分为: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取食活植物的为植食性,取食动物的为肉食性,既能取食动物又能取食植物的为杂食性。植食性昆虫,又以选择食物种类多寡而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昆虫仅取食一种植物的为单食性。寡食性是指以某一类群的植物为食的昆虫。多食性是以多种不同类群的植物为食的昆虫。  相似文献   

11.
黑猩猩和人一样,也是杂食的。在野生状态下黑猩猩捕捉猴类和其他小哺乳动物为食,它们也吃鸟和鸟蛋、昆虫、蜂蜜和许多种植物,现在表明它们也吃动物的尸体。 最近日本的科学家长谷川(Toshikazu Hase-gawa)和他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三位同事在  相似文献   

12.
大陆漂移与白蚁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白蚁Termite是属于古老而又原始的一类昆虫。从许多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证明,等翅目Isoptera——白蚁与蜚蠊目Blattariae昆虫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特别与隐尾蠊科Cryptocercidae的某些类群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它们同以木材纤维为食,并且都是借助于体内共生的细菌和原生动物消化木纤维。当地球上高大乔木出现之后,就已经为这类蛀木昆虫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石炭纪Carboniferous是蜚蠊目昆虫最为繁盛的地质时期(林启彬,1978),为此,白蚁在地质历史上有可能与蜚蠊同时期,或接近  相似文献   

13.
王江 《生命世界》2012,(4):57-67,56
地球上生活着一百多万种昆虫,与动物世界里的庞然大物相比,它们无疑是天然的弱势群体。许多昆虫都处于食物链的末端,一些鸟类、蛙类甚至昆虫本身都是以昆虫为食来维持生命、繁衍后代的。在看似风平浪静的生物世界里,其实危机四伏,因此,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昆虫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似、恍若隐身的外表形态,这固然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但手段之高、技巧之  相似文献   

14.
山东五图古乏齿兽类标本保留了原始真兽类的齿式和齿尖配置,与北美古新世Amelotabessimpsoni最为相似。但与后者有明显的差异,故另立属种:Auroratheriumsinense。古乏齿兽类是一类已绝灭的哺乳动物,材料稀少,以前只见于北美早第三纪地层中。其起源不清,在归类上也有不同的意见。山东标本的发现是北美以外地区的首次记录,同时也表明了这种动物虽然数量不多,却散布在早第三纪的北美和亚洲两大陆。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与昆虫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有的植物依靠昆虫传粉才得繁衍后代,被称为“虫媒植物”;有的昆虫也以某一植物中获取花蜜和花粉粒为生,这些互利关系早为大家所熟悉。另外,有些昆虫则以植物体茎、叶为食,在自然情况下,大部分植物并未因此消失,在一定时间以后,植物体又茂繁如初。看来植物体被昆虫啮食后具有一定的适应,正如price【8】所说,“昆虫是决定植物演化及分布的重要因子,而植物在塑造昆虫行为与演化上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可见昆虫与植物是彼以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张和兽(Zhangheotherium)的齿列和前肢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和兽(Zhangheotherium)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骨架的对齿兽类。其西列特征表明它属于兽科(Spalacotheriidae),该科为原始兽类中主要繁衍于北方大陆中生代后期一个咀嚼方式以上下日齿对咬为主的单系类群。张和兽骨骼形态显示其前肢姿势处于外展趴卧(sprawling)与内收直立(parasagittal)之间,兼有树上和地面活动的能力,是原始兽类中趋于以地面活动为主的成员。附录列举了哺乳类的主要齿列和骨骼性状序列及分布矩阵。  相似文献   

17.
阜阳机场草丛动物群落特征与食虫鸟类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5—10月,对阜阳机场3种典型生境草丛动物及食虫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草丛动物12个目,从个体数量来看,优势类群是直翅目,占草丛动物总数量的49.5%;常见类群是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鳞翅目、蜘蛛目,共占草丛动物总数量的39.8%;从总重量来看,优势类群同样是直翅目,占草丛动物总重量的80.1%;草地生境草丛动物重量和多样性水平最高,是草丛动物防治的重点区域;将草丛动物群落与食虫性鸟类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食虫鸟类数量与直翅目总重量呈显著正相关(r=0.881,P=0.021),直翅目昆虫是主要防范类群;药物灭虫的最佳时间是每年5月;草丛动物总重量和食虫鸟类数量最大的时期是8月,也是鸟害防治的重点月份。  相似文献   

18.
正夏武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兽类学家、动物生态学家,中国兽类学和啮齿动物生态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是我国兽类学界和动物生态学界,甚或是我国动物学界的一座丰碑。夏先生的学术贡献、学术地位、学术影响在“夏武平先生生平”和“一代宗师,精神永存”两篇文章中都有精简的介绍(兽类学报,2009,29:109;兽类学报,2009,29:110-111)。夏先生学术思维活跃,学术思想深远,一生著  相似文献   

19.
王江 《植物杂志》2012,(4):56-67
地球上生活着一百多万种昆虫,与动物世界里的庞然大物相比,它们无疑是天然的弱势群体。许多昆虫都处于食物链的末端,一些鸟类、蛙类甚至昆虫本身都是以昆虫为食来维持生命、繁衍后代的。在看似风平浪静的生物世界里,其实危机四伏,因此,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昆虫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似、恍若隐身的外表形态,这固然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但手段之高、技巧之妙,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0.
吴孝彬  陈壁辉 《动物学报》1992,38(2):118-123
本文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爬行动物扬子鳄鼻腔上皮的组织学。结果表明:其嗅觉上皮的组成细胞类型与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基本相似,但嗅细胞纤毛形状则有所不同;扬子鳄与两栖类、鸟类嗅纤毛相似,呈丝状,而哺乳类嗅觉纤毛则呈棍棒状;据外,扬子鳄鼻腔不同部位可发现不同类型嗅纤毛,鸟兽则无此现象,扬子鳄嗅觉上皮的分布仅局限于鼻腔中部前甲区和鼻甲区狭小范围,而兽类嗅觉上皮一般分布较广;扬子鳄呼吸上皮下未见兽类具有的混合型粘液腺,也未见兽类用以温暖空气的静脉丛,这和扬子鳄属外温动物而兽类为恒温动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