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小白鼠腹部皮肤感染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时间自3至20分钟不等,5周後解剖,检查成虫数,发现感染尾蚴5分钟的成虫发育率较低(33%),而感染10分钟(45%),15分钟(51%)及20分钟(54%)之差别不显著。 (二)病员经口服吐酒石治疗2周後停药1,2,3或4周解剖,发现余存虫数之差别并不显著。所以可用1周作为比较锑剂疗效试验的停药时间。 (三)对照组及吐酒石270毫克/千克/天剂量组内,雌雄鼠体内余存虫数相差不显著,但在吐酒石1700毫克/千克/天治疗组内,雌鼠体内的余存虫数少於雄鼠体内的虫数。所以实验治疗所用的小白鼠最好是雌雄各半。 (四)吐酒石治疗後大小两级体重鼠体内余存虫数,仅在停药3周组内有显著的差别:其他组内则未见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5种药物(盐酸普鲁卡因、苯乙酸钠、aa′-二巯基己二酸钠、巯基丁二酸钠及硫代硫酸钠)对小白鼠腹腔注射吐酒石急性(注射1次,观察3天)及亚急性(注射14天,观察3天)中毒死亡的影响;并将其中有效解毒药分别和吐酒石混合後腹腔注射小鼠14天以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然後停药14天解剖,根据平均每鼠余存虫数比较各药对於吐酒石疗效的影响。结果如下: (一)小白鼠腹腔注射吐酒石急性及亚急性LD_(50)分别为38及35毫克/千克/天。 (二)普鲁卡因、苯乙酸钠、aa′-二巯基己二酸钠及巯基丁二酸钠能使小鼠腹腔注射吐酒石急性及亚急性中毒死亡率明显地减低,而硫代硫酸钠则无效。 (三)普鲁卡因、苯乙酸钠、aa′-二巯基己二酸钠及巯基丁二酸钠4种解毒药并不减低吐酒石之疗效,其中普鲁卡因尚能提高吐酒石治疗日本血吸虫病之疗效。  相似文献   

3.
(一) 小白鼠腹腔注射一次BAL-glucoside及二巯基丁二酸鈉之LD_(50)分别為5660及2730毫克/千克。 (二) 小鼠腹腔注射吐酒石後立即皮下注射BAL、BAL-glucoside或二巯基丁二酸鈉均能明顯地減低吐酒石的毒性。BAL(40毫克/千克)、BAL-glucoside(2500毫克/千克)及二巯基丁二酸鈉(1500毫克/千克)分别提高吐酒石的LD_(50)從31至52、85及491毫克/千克。其中二巯基丁二酸鈉的解毒效果遠比以往文獻報告之任何解毒劑為佳。 (三) 家兔靜脈注射吐酒石致死量(20毫克/千克)後8小時内注射BAL、BAL-glucoside或二巯基丁二酸鈉,能保護家兔不死,或延長其生存時間。 (四) BAL,BAL-glucoside及二巯基丁二酸鈉均减低吐酒石治療小鼠日本血吸蟲病的療效。其中以二巯基丁二酸鈉的作用最為明顯,能使吐酒石完全失效。  相似文献   

4.
(一) 普魯卡因(70毫克/千克/天)和吐酒石混合腹腔注射小白鼠14天,能減低吐酒石之毒性,使吐酒石LD_(50)從35升至今5毫克/千克/天。 (二) 這個解毒效能主要是由於普魯卡因本身,不是由於其水解產物(對氨基苯甲酸及二乙胺代乙醇)。 (三)在豚鼠身上,普魯卡因對急性吐酒石中毒死亡無保護作用。 (四)對感染日本血吸蟲病免,普魯卡因(10毫克/千克/天)和吐酒石混合靜脈注射14天,能增加吐酒石之療效,而單獨注射普魯卡因並無療效。  相似文献   

5.
皮下注射二巯基丁二酸钠1500毫克/千克,司将小鼠一次腹腔注射锑铵的半数致死量从90—112毫克/千克提高至1300—1460毫克/千克。静脈注身锑~(124)铵予家兔後,如立刻经同一途径注射二巯基丁二酸钠,亦可降低锑铵的急性毒性。二巯基丁二酸钠的解毒机制为阻止血锑进入组织,减少锑在部分组织中的含量及增加锑自尿排泄的速度。锑主要自尿排出,用二巯基丁二酸钠後,72小时内锑由尿排出给药量的96%,而对照组动物在同时间内仅有36%由尿排出。  相似文献   

6.
Sb-58是二巯基丁二酸纳和Sb_2O_3:作用生成的水溶性硫醇锑(三价)化合物,本文试验其疗效和毒性,并比铰4种二巯基药物对Sb-58的解毒作用(一)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家兎静脉或肌肉注射Sb-58二周均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总剂量在350毫克千克以上时,全部病兎治愈(无虫)。用于肌肉注射3天疗法时,总剂量(120毫克/千克)远较长程治疗为小,但仍获满意的疗效,其疗效不亚于吐酒石。这些病兎经Sb-58治疗后,血清BSP存留率此不治疗对照粗均有显著下降,显示肝机能有明显的改善。(二)麻醉狗一次静脉注射30毫克/千克后,对呼吸、血压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不麻醉狗肌肉注射50毫克/千克后无任何反应。中毒剂量(一次150—200毫克/干克)则引起呕吐、食少、心电图S-T(Ⅱ_Ⅲ)压低、T波平坦、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最后死亡。一只猴子肌肉注射3天(总剂量90毫克/千克),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血压、肝机能(BSP存留率)、葡萄糖耐量和心电图均无显著影响。(三)小鼠皮下注射二巯基丁二酸鈉或унитиол能使腹腔注射Sb-58急性中毒的死亡率明显减低,而注射BAL或BAL-glucoside则无效。  相似文献   

7.
吐酒石中毒死亡病人大多死于心臟因素,动物实驗也表現有抑制心脏作用,本文从心臟血流动力作用的变化来說明吐酒石中毒时的循环障碍。狗26只,三氯醛糖麻醉,根据Fick氏原理测定心輸出量。在X光透視下插心脏导管取肺动脉及主动脉血,用Roughton-Scholander氏法测定血氧含量。基底代谢测驗器測定氧消耗量,电測压计測定右心房及肺动脉平均压。給藥前各項正常数值(平均±标准差)为:心輸出量1.9±0.6升分,心臟指数3.O±0.9升/分/米~2,心搏量11±3毫升,主动脉平均压168±21毫米汞柱,肺动脉平均压20±6毫米汞柱,总外周阻力8000±2800达因·秒·厘米~(-5),左心室作功量7.1±2.4千克·米/分/米~2,右心室作功量0.65±0.31千克·米/分/米~2。对照組狗在5小时内心輸出量及心搏量基本稳定,主动脉、肺动脉平均压及血管阻力均无大变化,心电圖正常,心室作功量无抑制現象。吐酒石的一次給藥量(2毫克/千克)未引起心臟血流动力作用的显著变化。吐酒石的中毒剂量在15毫克/千克时引起血压显著下降,心輸出量在2小时后似有减少傾向,心电圖T波变平或倒置,总外周阻力变化則不大。剂量在20毫克/千克以上,心臟抑制更为明显,左心室作功量逐漸减弱,右心室作功量初加强以代偿增高之肺血管阻力,当中毒程度加深后亦趋衰竭。中毒时总外周阻力增大,小动脉大多收縮,指示吐酒石之降压作用主要由于抑制心臟,狗在給藥后4—5小时死亡。  相似文献   

8.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是云南省害鼠之一。我们于1981年8-9月用没鼠命进行了有关试验,简报如下: 致死中量的测定 试鼠采自下关市郊,选择体重100克的健康鼠,6只一组,雌雄各半。 没命鼠(Mesulmine)由旅大化工研究所提供。测定用量比值为1.3倍;剂量组最高为0.48毫克/公斤,最低为0.13毫克/公斤,有效组6组,口灌法给毒,按简化的概率单位计算致死中量。  相似文献   

9.
氧代赖氨酸对实验性肝炎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氯化碳引起小白鼠中毒性肝炎,同时每天注射I-677 100毫克/公斤,对一次中毒的急性肝损伤或反复中毒5次疗程15天的亚急性肝损伤都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GPT)作用,病理切片证明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都较对照组为轻。在四氯化碳中毒连续8周引起肝硬化的过程中,每日给予I-677,除血清胆红素降低外,对其他肝功能、肝胶元含量和肝组织切片检查,均无明显影响。I-677作用机理的研究发见,血清GPT的降低与肝组织GPT的降低有关,同时给予L-赖氨酸,不能对抗其降酶作用。I-677与肝匀浆或高GPT血清在体外培养,未观察到对GPT的直接抑制作用。与GPT抑制剂氨氧醋酸比较,后者在体外有明显抑制GPT作用而体内则无降酶效果。大白鼠每日灌胃I-677 80~320毫克/公斤(临床剂量的8~32倍),连续11周,可引起血清白蛋白的降低和丙球蛋白的升高。用氚标记赖氨酸对蛋白的掺入试验也证明,大剂量I-677对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和脂肪转运有一定影响,但这种作用可被赖氨酸所对抗。  相似文献   

10.
甜茶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曼云  覃国忠   《广西植物》1981,(4):20-20
<正> 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的急性毒性试验证明:动物一次经口(大白鼠小白鼠),的LD_(50)=2413毫克±200毫克/公斤体重,与有关文献规定的“食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对照,符合低毒物质。 亚急性毒性技术证明:每天给予大白鼠服用大剂量(1/10LD_(50))甜茶素连续60天,狗每日服用甜茶水提物(人用高限量的25倍),连续三周,结果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一般表现良好,食欲大小便均正常,无松毛、萎糜现象,体重曲线上升,与对照组比P>0.2~0.5,无明显差异,不影响动物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球虫是专一性地寄生于宿主体内且对宿主有很强致死性的一种原生动物。艾美耳球虫是高原鼠兔的主要寄生物。利用艾美耳球虫防治高原鼠兔将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人工感染不同剂量的艾美耳混合球虫研究了对高原鼠兔的致死毒力。高原鼠兔的成体死亡率与球虫的感染剂量呈正相关关系,感染600 × 104 个/ mL 剂量的球虫可导致大部分高原鼠兔成体死亡,而感染60 ×104 个/mL 剂量的球虫可导致全部亚成体死亡;成体和亚成体的死亡率无性别间的差异,其死亡时间分别为第4 d和第8 d。感染60 × 104 个/ mL 剂量球虫的高原鼠兔随粪便排出的卵囊数量最大。本研究结果表明,艾美耳球虫对高原鼠兔的非急性致死效应类似于慢性杀鼠剂的作用。如果野外大剂量投放艾美耳球虫制剂后,不仅有望短期内有效降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而且其控制效果可具长效性的潜在优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延胡索丑素和癸素的鎮靜鎮定作用,并与乙素作了比較,对它們的抗电休克和鎮痛作用也进行了試驗。获得的結果如下: (一)丑素与乙素都能加強戊巴比妥鈉20毫克/公斤阈下睡眠作用,它們使半数小白鼠入睡的有效剂量(ED_(50)),各为60和30毫克/公斤。用該剂量产生的睡眠时間各为27±4分和35±6分。丑素与乙素对小白鼠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其ED_(50)各为29和22毫克/公斤。它們还能对抗墨西卡林的作用,ED_(50)各为53与35毫克/公斤。丑素大剂量时也能对抗苯丙胺的毒性,但作用不及乙素明显,所以丑素的鎮靜鎮定作用不及乙素強。 (二)癸素的鎮靜鎮定作用和鎮痛效能均很弱。 (三)丑素和癸素无抗电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系比较CT与其水解产物——DSA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并探讨DSA在大鼠体内的转化、吸收、分布和排泄。大鼠口服20及100毫克/公斤时DSA的利尿及排氯作用与CT相同,口服CT或DSA 4毫克/公斤后,则作用均不明显。水解前后比色或纸层分析都证明服药后的大鼠尿中没有DSA的乙酰化产物或其他代谢产物。口服DSA 20毫克/公斤后,药物被迅速吸收,1、3、9小时的胃腸道含药量分别为口服剂量的55、20及12%。大鼠口服DSA 4—100毫克/公斤后,3小时内自尿排出剂量的30%左右,口服CT4毫克/公斤后同时期内排出剂量的34%,但加大剂量到20及100毫克/公斤时,仅排出剂量的17—18%。反之,静脉注射20毫克/公斤后,CT自尿排出比DSA迅速。自胆汁排出的药量少于口服剂量的1%。大鼠口服DSA 20毫克/公斤后1小时,药物在肾脏分布最多,肝次之。但总的说来,本药在各脏的浓度较趋平均。  相似文献   

14.
用小白鼠试验8种二硫锑五环化合物,在同一毒性水平上比较对於日本血吸虫病的疗效。每种药物与饲料粉混匀喂饲健康小鼠14天,求出LD_(10)及LD_(50)。以这两个剂量,分别治疗病鼠(每鼠腹部皮肤感染40条尾蚴,5周後开始给药)14天,然後停药14天解剖,详细检查门静脉系统与肝内的余存虫。根据平均每鼠余存虫数,以吐酒石为标准,比较各药的疗效。结果发现Sb-1及Sb-19口服疗效较吐酒石为优。  相似文献   

15.
(一) 12只正常猴子平均呼吸頻率为46次/分,心跳为227次/分,收縮壓/舒張壓为155/12s毫米汞柱,體溫为39.0℃。平均紅血球5.3百萬/立方毫米,白血球15.7千/立方毫米,其中淋巴球50.8%,嗜中性45.0%,單核球2.0%,嗜酸性1.6%及嗜鹼性0.6%。 (二) Sb-11(H_2O_3Sb-SCH_2COONa)是5價之(月弟)酸鹽。猴子靜脈每天10毫克/千克,共3週或6週,無咳嗽、噁心嘔吐及食量減少等毒性反應,且對呼吸,血壓、心電圖、體溫及血球數等也無顯著影響。 (三) 5猴各感染日本血吸蟲尾蚴300條,其中2猴不给藥作對照,3猴自感染後第43天開始治療,劑量10毫克/千克/天,療程3週,停藥4週後解剖。對照组2猴各餘存蟲81與138條;治療組8猴分別餘存蟲0,1與13條,蟲體萎縮,所以療效非常顯著。 (四) Sb-11毒性低,對猴子能產生耐藥性,療程延長至6週亦無毒性表現。所以我們建議,臨床上吐酒石短程療法禁忌的病人,可試用Sb-11。  相似文献   

16.
灭鼠特(Thiasemicarbazide)系国内新产品,为考核灭鼠效果,我们于1984年3-5月对云南省之一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进行了试验,简报如下:致死中量的测定 试鼠 采自大理市及市郊,选择体重90克以上的健康鼠,6只一组,雌雄各半。 药物 吉林省农安县有机化工厂产品,15克塑料袋装,含量99%,无批号。系白色结晶状,无特殊气味,溶于水及乙醇,纯品熔点181℃。测定时剂量组间的比值为1.3;最高剂量组为10.6毫克/公斤,最低组为1.69毫克/公斤,有效组8组。以口灌法给毒。  相似文献   

17.
牛双芽焦虫病又称“红尿病”,在我州部分地区呈季节性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死亡严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据兰州兽医研究所报道,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试制的国产贝尼尔,按3.5毫克、5毫克、7毫克/公斤剂量,对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轻型病例疗效为100%;对重型病例3.5毫克/公斤无效,5毫克/公斤疗效为40%,7毫克/公斤疗效为66%。贝尼尔对牛双芽焦  相似文献   

18.
鲜义坤  白庆余 《动物学杂志》1991,26(5):38-41,18
冬季每日5mg剂量丙酸睾丸素连续肌注25天,可使成年雌雄麝鼠香腺增大、增重,腺泡细胞增多和成熟;雄激素通过控制腺泡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发育直接调节香腺的体积、重量以及分泌活动。冬季递增补加光照60天,每日3小时20分至5小时39分,强度平均为187勒克斯,可使育成雄鼠(4—6月龄)的睾丸、香腺增大、增重;光周期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系间接影响香腺。  相似文献   

19.
1.给小白鼠预先腹腔注射乙素旋光异构体、四氢小蘖碱各40毫克/公斤,均能协同阈剂量1.0—1.2毫克/公斤士的宁的惊厥。将士的宁降为阈下剂量(0.8毫克/公斤),上述药物增大剂量到80或180毫克/公斤,剂量越大,协同士的宁惊厥作用则越明显。因此,设想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与协同士的宁惊厥的关系是较复杂。2.用脊猫试验时,刺激腓神经,记录胫前肌的反射活动,分别静脉注射消旋乙素30—40毫克/公斤、左旋乙素15—40毫克/公斤后,反射活动受到抑制,等剂量的右旋乙素或四氢小蘖碱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消旋乙素常常有短时的兴奋现象,右旋乙素也有之。3.在脊猫的腹根记录反射放电时,静脉注射药物40毫克/公斤,观察到左旋乙素均抑制单、多突触放电活动;而右旋体仅有短时兴奋,增强单突触反射放电。消旋乙素先有短时兴奋,随之有抑制现象。四氢小蘗碱的作用不明显。本文资料说明,消旋乙素对脊髓活动的作用,包括了右旋体的短时兴奋和左旋体的中枢抑制作用。但应该指出,左旋乙素对脊髓水平的抑制作用,不及对脊髓以上脑部位为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不同鼠龄的免疫健全(mu/ )和先天性T细胞缺陷(nu/nu)CD—1鼠对致死性汉坦病毒脑膜脑炎的敏感性与抵抗力。nu/ 鼠对致死性感染的敏感性取决于鼠龄。生后一周鼠脑内接种汉坦病毒76一118株,死亡率为100%;接种9日龄鼠,死亡率60%;接种14~42日龄鼠则不发病死亡。接种的nu/ 鼠,5和7日龄比生后24小时鼠死亡发生时间明显提前。同龄组nu/nu鼠在鼠龄与生存时间之间无类似的逆相关。然而,14日龄或更大龄的鼠尽管发病和死亡的时间延长,但仍是敏感的。接种的7日龄nu/ 鼠和7、9、14日龄nu/nu鼠的脑内病毒滴度近乎一样。较大龄鼠尽管病毒滴度峰值相对较低,但似乎不受中和抗体反应的影响。接种的一周龄nu/ 鼠比接种的新生鼠死得快,断奶nu/ 鼠与nu/nu鼠对汉坦病毒脑膜脑炎的抵抗力不同,这表明细胞免疫对疾病的发展与恢复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