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中国林蛙性腺的发育及温度对其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探讨幼蛙性别分化与温度的关系,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培养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受精卵至变态完成,结果表明:(1)胚胎发育到24期时生殖嵴开始出现,25期个别原始生殖细胞(PGCs)已迁移到生殖嵴中,生殖细胞与生殖嵴共同发育成生殖腺;(2)胚胎发育到31期生殖腺出现性别分化,卵巢分化初期较易识别,而精巢分化不明显;…(3)卵巢分化完成于37期,精巢分化完成于变态之后,两侧生殖腺等大;(4)胚胎发育从30期开始,性别分化对温度较为敏感,低温利于雌性化,高温利于雄性化;(5)15-25℃为变温培养时性比发生变化的敏感温度区,缓慢升温雄性比较显著增加,缓慢降温雌性比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动物的生殖细胞与体细胞不同,有雌雄之别,可分为精子和卵子2种。由于生殖细胞是在移动到卵巢和精巢后才分化为卵子和精子,这种性别差异产生的过程令人很感兴趣。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基础生物学研究所小林悟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发现,一个名为SxL的基因是决定生殖细胞性别的“开关”。  相似文献   

3.
SOX(SRY-related HMG-box)是一类含有HMG box DNA结合结构域的转录因子,自第一个SOX成员—性别决定基因SRY发现以来,先后共发现了20个成员。SOX不仅在胚胎发育、组织自稳态、神经发育、视网膜发育、骨组织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调控功能,而且在生殖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等过程中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如SOX17能调控胚胎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使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形成生殖细胞,为解决人类的不育问题带来了曙光。该文对近年来SOX家族在生殖细胞发育和命运决定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4.
小鼠原生殖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生殖细胞提供了各代间的连续性。对于多数动物来说,其生殖细胞不是在生殖腺中产生的,其前身原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简称PGC)是迁移到正在发育着的生殖腺中的。近年来,由于PGC体外培养技术的不断完善,PGC的...  相似文献   

5.
答许多同学在学了性别决定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阉割和移植公鸡、母鸡生殖腺后,原来的公鸡(22)变成了母鸡,原来的母鸡(2W)变成了公鸡,那么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否发生改变?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生物的性别发育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性别决定,它是指细胞内遗传物质对性别的作用而言的。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决定性别的物质基础,它在受精的那一瞬间就确定了。二是性别分化它,是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经过与一定  相似文献   

6.
果蝇生殖细胞的性别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细胞将随着个体生命的结束而消亡,生殖细胞却随着物种的繁衍而永生,所以,了解生殖细胞的性别决定有着更深刻的意义。但目前对果蝇生殖细胞性别决定机制的认识还远不如体细胞的那么清晰,就已获得的资料看,两者是迴然不同的。与体细胞相比,生殖细胞的性别分化机制要更为复杂一些。  相似文献   

7.
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在体外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其中包括各阶段的生殖细胞,甚至精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ESC向生殖细胞分化的效率受到包括生长因子、激素和体细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体外形成的是雌性配子还是雄性配子与ESC是XX型还是XY型没有必然联系。简要综述了小鼠生殖细胞在体内外的分化发育、性别决定和增殖等,并总结和展望了ESC向生殖细胞分化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韩嵘  尚克刚 《遗传》2002,24(1):77-8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的起源、迁移与增殖、性别分化及其基因组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小鼠生殖细胞在7~7.5dpc时由原始生殖细胞(PGC)演变而来,至12.5dpc时PGC全部迁移进入生殖嵴,到13.5dpc时停止分裂。Steel/c-kit信号途径在PGC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生殖细胞的性别主要是由生殖腺中体细胞的微环境决定的。Y染色体上存在精子形成所必需的基因。生殖细胞的全基因组范围的重新甲基化晚于胚胎体细胞的重新甲基化,到18.5dpc时才完成。雌性生殖细胞的X染色体重新活化在14.5~15.5dpc时完成,并且与生殖嵴的性别分化无关。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cent progress of the origin,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sex determination,and genomic modification of murine germ cells during its embryonic development. Murine germ cells originate from primordial germ cells at about 7~7.5dpc. Then PGCs migrated into germinal ridge at about 12.5dpc during which Steel/c-kit signal pathway plays important roles and stopped division at 13.5dpc. The sex of germ cells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soma microenvironment in the gonad. And there are essential genes for sperm formation on the Y chromosome. The de novo methylation of murine germ cells was much later than soma cells and was completed at about 18.5dpc. The X chromosome reactivation of female germ cells was finished at about 14.5~15.5dpc which was independent of sexual differentiation of germinal ridge.  相似文献   

9.
不同性别黄鳝六种组织中LDH同工酶电泳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研究不同性别黄鳝的血清、心肌、骨骼肌、肝、肾和生殖腺等六种组织器官中LDH同工酶。结果表明六种不同组织中LDH同工酶谱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不同性别中某些同一种组织的LDH同工酶谱也发生变化,这说明决定黄鳝LDH同工酶表达的因素在不同性别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氟化钠(NaF)对鳞翅目模式生物家蚕Bombyx mori精巢和卵巢组织的形态结构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NaF对昆虫的生殖腺损伤及其机理。【方法】给家蚕幼虫添食不同浓度NaF溶液(0,25,50,100,200 mg/L)浸泡过的桑叶,调查不同性别家蚕5龄幼虫生殖腺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其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变化,并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观察了生殖腺结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对雌雄家蚕MDA含量均具有浓度-效应关系,MDA含量随NaF添食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NaF添食浓度的增加,SOD和CAT活性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OD和CAT酶活性变化有显著相关性(雄:R=0.865,P=0.000;雌:R=0.766,P=0.001),雌雄CAT酶活性与其基因mRNA表达水平也具有正相关性。雌雄家蚕生殖腺中GSH-Px活性随着NaF添食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显示浓度-效应关系,其酶活性与gsh-px的mRNA水平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不同性别家蚕在添食NaF后,雄性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较雌性更为敏感。HE染色观察到雌雄生殖腺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形态畸形,细胞内空泡增大,生殖细胞数目相对减少。且伴随着NaF添食浓度的增加,生殖腺损伤越严重。【结论】家蚕幼虫添食NaF不仅引起其雌雄生殖腺的结构发生改变,而且还导致其生殖腺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mRNA转录水平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定向控制动物的性别发育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农畜生产量的提高,在医学实践上也有很大意义。然而,必须对“性别决定的”原因,以及影响“性比”改变的各种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才能对此问题着手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斑马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几十年,斑马鱼(Danio rerio)由于其发育周期短且速度快,胚胎发育透明,已经成为众多研究领域的典型模式生物.斑马鱼的性腺发育和分化非常特殊,雄性和雌性幼鱼的性腺在早期全部发育成"类卵巢"结构.目前,对于斑马鱼的性别分化和性腺分化机制还不清楚.本文以孵化后不同时期的斑马鱼仔鱼和幼鱼的生殖腺为材料,经石蜡切片和苏木精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斑马鱼仔鱼性腺从出现、分化到成熟的发育过程.结果发现:孵化后5~10日龄仔鱼腹腔两侧可以观察到没有分化的生殖腺,其中的生殖细胞明显比周围的体细胞大;孵化后14~24日龄仔鱼的生殖腺中可见由卵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生殖包囊,其中的生殖细胞进一步分化、分裂形成体积更大、数量更多的卵母细胞;25日龄左右的仔鱼,其性腺成为在腹腔两侧对称,而且在组织结构上也较为典型的卵巢样结构.到35日龄前后可见一部分仔鱼的性腺逐步由卵巢样结构向精巢结构转变的过程.我们在2周左右的仔鱼的性腺中观察到了生殖包囊存在,这一现象还未见有前人报道.在本试验中,我们不仅清楚地观察到类似卵巢的性腺中"卵母细胞"逐渐凋亡消失的过程,还观察到性腺由最初的类似卵巢样结构逐渐变成典型的精巢结构的整个过程.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发育生物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黑腹果蝇的性别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慧超  朱勇  夏庆友 《遗传》2003,25(1):97-101
性别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即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果蝇的性别控制研究包括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性别鉴定、性别诱导和性别控制5个方面。性别决定是在两种不同发育途径之间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研究基因调控的模式系统。果蝇的性别决定问题已经研究得相当详细[1]。性别分化是使胚胎向着雌性或雄性发育的过程,决定了性别表型。果蝇的性别分化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近年来,许多重要的性别调控基因已被克隆和鉴定。随着果蝇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果蝇的性别控制研究将会更为深入而完善。本文对与黑腹果蝇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伞藻的再生实验在有关性别决定等问题里,我们只介绍了基因对遗传性格发育的一般概念。至于具体地某一种生物、某一个基因如何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支配了某一种或许多种遗传性格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却提得很不够。这虽说是遗传学与胚胎学的边缘问题,但对于任何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基本问题,因为胚胎学家不解决这种问题就永远不掌握器官及个体发育的根本原因,而遗传学家不去研究它,也永远不会知道基因在  相似文献   

15.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作为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受严格的遗传控制,其雌雄性别符合1∶1的分离比例。芦笋性别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包括雌株、雄株、两性株、超雄株等,研究其性别决定及其分化对解析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发现,芦笋性别由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单个基因(M-m)控制,并在其性别决定区域M位点开发了一系列分子标记,但发现其以非特异性标记为主、多态性少、通用性差。并且通过组学的研究已发掘了一些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相关的基因,并克隆了芦笋性别决定的asTDF1 (Defective in tapetum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1)和SOFF (Suppressor of female function)基因,其分别起雄性败育和抑雌作用,这两个基因共同调控着芦笋的性别决定,由此认为芦笋的性别由双基因系统控制。因此,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对芦笋性别决定与分化的研究需深入到分子调控网络水平。本文现从性别连锁分子标记以及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对雌雄异株芦笋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深入解析芦笋遗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胚胎干细胞有两种来源:一是来自于早期胚胎内细胞团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另一种是来自于胚胎生殖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的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  相似文献   

17.
关于性别问题,自古就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往往想到这样的问题:动物的雌雄性别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能不能为人类所控制呢?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在生物学理论上有着巨大的意义,在农业和医学实践上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所以它刺激着很多生物学家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有性繁殖是动物繁衍后代的主要方式,关于这一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在对模式动物线虫、果蝇以及人类自身的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中,几个关键的基因已经被克隆,其分子特征和作用机制也得到详细的阐述。通过对性别决定基因的比较发现,在性别决定过程中其下游调节因子较上游更为保守,在进化途径中出现较早。现就近几年动物性别决定进化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前言关于动物性别问题,自古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问题不仅在生物学上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医学和农业生产上也有实践的意义。例如,就满足人民和达到人们理想的,所以人们很早就对性别的形成及其分化,性别的决定及性别的控制等问题进行过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学说。现在就通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的性腺由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共同形成,性别决定前的性腺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性腺中体细胞的分化决定其发育为睾丸或卵巢。这一分化过程受到多种因子的精细调控。其中SRY、SOX9、SOX3、SOX8、SOX10、FGF9/FGFR2、PGD2、AMH和DMRT1等参与睾丸的发育和分化,而FOXL2、CTNNB1、RSPO1、WNT4、Follistatin、ERα/β和BMP2则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果这些分子调控网络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因子的破坏,则会引起两性发育紊乱,甚至导致雄性向雌性或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本文以小鼠模型为例,阐述了在性别决定过程中体细胞命运决定以及谱系分化的分子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