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芋中多酚氧化酶的某些催化特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芋中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7.6,最适温度为10℃,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的Km=0.115mol·L-1,Vmax=0.600OD·min-1。硫脲和抗坏血酸完全抑制酶活性,抗坏血酸抑制表现出滞后性。SDS对酶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2.
植物大麻用于临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许多胃肠道疾病如呕吐、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源性疼痛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组成及其在胃肠道活动中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并为通过调节胃肠道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香草乙酮(apocynin)治疗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分子机制。以饮用水配制5%DSS诱发UC动物模型,2%香草乙酮治疗UC小鼠,采样并应用HE染色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估。采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方法检测结肠组织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及DPI抑制后的NADPH消耗率分析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s,NOXs)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磷酸化水平,Griess方法分析NO,酶联免疫法检测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i NOS、COX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6、IFN-γ、IL-1β的水平。体外实验采用分离的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检测其ROS生成、NOXs活性、NO、PGE2的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其NOX1、p-p38MAPK的表达。结果显示,香草乙酮治疗后UC小鼠结肠组织NOXs活性及ROS生成被抑制(P0.01),p38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NO、PGE2及相关细胞因子生成减少(P0.01),UC炎症反应得到缓解。在炎症部位的中性粒细胞中,香草乙酮抑制ROS生成及NOX活性(P0.01),并降低NOX1的表达、p38MAPK的磷酸化及NO、PGE2的生成(P0.01)。因此,香草乙酮可能通过NOXs-ROS-p38MAPK信号通路缓解DSS诱发UC小鼠的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是参与其保护机制的主要炎症细胞。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低磷胁迫对油菜(Brassica napus)幼苗叶片蛋白酶二维酶谱的影响,以低磷胁迫下的甘蓝型油菜鼎油杂4号为试材,采用优化的非变性双向电泳技术结合蛋白酶谱检测技术获得清晰的蛋白酶分离图谱,通过图像分析获得磷胁迫下油菜叶片蛋白酶差异表达图谱。结果显示,低磷胁迫下共有6个油菜叶片蛋白酶点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表达量差异在2倍以上),其中3个表达水平显著上调,3个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果提示有不同的油菜叶片蛋白酶类参与到油菜抗(耐)低磷的应答途径中,为进一步解析不同蛋白酶(同工酶)响应低磷胁迫研究打下基础。文中基于非变性等电聚焦的二维酶谱方法亦为其他逆境胁迫下不同蛋白酶及其同工酶二维酶谱响应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茎瘤芥品种‘永安小叶’老化种子经聚乙二醇(PEG)浸种后,其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与PEG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浓度PEG浸种后的茎瘤芥种子膜透性均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大,幼苗根干重、茎干重和根长也均增大,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幼苗生长与种子活力的变化趋势一致,PEG浓度小于30%时呈增大趋势,大于30%时呈减小趋势,但均大于不做PEG处理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与种子膜透性变化趋势一致,PEG浓度小于25%时,呈降低趋势,大于25%时则呈升高趋势,但这些指标均低于不做PEG处理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雌特异性和雄特异性Bmdsx基因cDNA的共有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RT-PCR方法对家蚕田岛嵌合体蛹期卵巢中Bmdsx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家蚕田岛嵌合体蛹期卵巢中,在475bp附近和226bp附近分别扩增得到了一条条带,这两条条带大小与预期雌雄性别特异性Bmdsx基因cDNA片段大小相吻合.其中,雄特异性cDNA片段经DNA序列分析后得到了确认.  相似文献   
7.
黑腹果蝇的性别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慧超  朱勇  夏庆友 《遗传》2003,25(1):97-101
性别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即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果蝇的性别控制研究包括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性别鉴定、性别诱导和性别控制5个方面。性别决定是在两种不同发育途径之间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研究基因调控的模式系统。果蝇的性别决定问题已经研究得相当详细[1]。性别分化是使胚胎向着雌性或雄性发育的过程,决定了性别表型。果蝇的性别分化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近年来,许多重要的性别调控基因已被克隆和鉴定。随着果蝇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果蝇的性别控制研究将会更为深入而完善。本文对与黑腹果蝇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