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筛选易生根的优良微型月季品种,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7个微型月季品种扦插的7个根系形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微型月季品种之间的生根能力存在差异,7个根系形态指标用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替,即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7个微型月季品种扦插生根效果依次为:‘淑女’、 ‘红色恋人’、‘绝恋’、‘女儿红’、‘维纳斯’、‘春色’、‘灵感’,其中‘淑女’在种苗生产上采用常规扦插方法即可保证较高的插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易生根的优良微型月季品种,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7个微型月季品种扦插的7个根系形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微型月季品种之间的生根能力存在差异,7个根系形态指标用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替,即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7个微型月季品种扦插生根效果依次为:‘淑女’、 ‘红色恋人’、‘绝恋’、‘女儿红’、‘维纳斯’、‘春色’、‘灵感’,其中‘淑女’在种苗生产上采用常规扦插方法即可保证较高的插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金塔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Beverleyensis’)是重要的观赏树种。生长素(IAA)、玉米素(ZT)、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在金塔柏扦插不定根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不同发育阶段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定根发生的影响仍不清楚。以金塔柏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了不定根发生过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金塔柏不定根原基起源于愈伤组织、髓射线、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次生韧皮部、皮层、髓射线与形成层交界处等部位,属于多位点发生模式和多类型生根方式。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随着愈伤组织的形成,IAA和ZT含量下降,ABA和JA含量升高;随着根原基的分化,IAA和ZT含量缓慢升高,ABA和JA含量下降;随着不定根形成与伸长,IAA、ZT、JA逐渐升高,ABA维持在低水平。激素平衡分析发现,IAA/ABA比值和IAA/JA比值下降、IAA/ZT比值上升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反之利于根原基的诱导分化,而IAA/ABA比值升高,IAA/ZT和IAA/JA维持在较低水平利于不定根形成与伸长。研究结果为揭示不同内源激素对金塔柏扦插不定根再生的调节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取四倍体刺槐3年生采穗圃中1年生硬枝插条为材料,研究扦插过程中插壤温度对插穗内源激素含量、酶活性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揭示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机制。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过程中,插壤经加热处理,插穗内源IAA含量降低,ABA和ZR含量升高;根原基诱导期插穗内源IA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未加热插穗相反,ABA和ZR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未加热插穗相同。插壤经加热处理,插穗IAAO、PPO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未加热插穗相同,两处理间插穗IAAO、PPO和POD活性差异不显著。插壤经加热处理,可显著提高插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而对淀粉和植物总氮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插壤加热处理,主要是通过降低四倍体刺槐硬枝插穗内源IAA含量,提高插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来促进插条不定根发生。  相似文献   

5.
以生根能力差异较大的4个日本落叶松无性系为材料,对插穗生根过程中插穗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以及总酚酸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明确插穗不定根形成的主要内源性影响因素,为日本落叶松扦插繁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个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日宽17-3-1'和‘日抚273 1,较易生根,其生根率达90%,而‘日草103-3-1’和‘日草82 4-3’难生根,其生根率低于20%.(2)在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内源脱落酸(ABA)含量随扦插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并且较易生根和难生根无性系差异明显,与插穗的生根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玉米素(Z)和总酚酸含量随扦插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并且对插穗生根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氮含量表现出不断降低至逐渐稳定的趋势,但与插穗生根能力大小并无较强的相关性.(3)(IAA+Z)/ABA随扦插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且较易生根型小于难生根型.因此,在生产中以(IAA+ Z)/ABA的比值和总酚酸含量大小可判断日本落叶松插穗的生根能力.  相似文献   

6.
欧美杂种山杨微扦插不定根发生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以欧美杂种山杨插穗基部茎段为实验材料,连续解剖观察插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分析根原基发生部位与扦插生根的关系。结果显示:欧美杂种山杨插穗不定根的发生过程分为4个时期,为根原基诱导期,不定根起始期、表达期和伸长生长期。根原基诱导期维管形成层产生具有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不定根起始期,维管形成层及附近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不定根原基发端细胞;不定根表达期,根原基发端细胞不断分裂成具有方向性的根原基,根原基穿过韧皮射线和皮层,向皮孔方向发展;不定根伸长生长期,根原基从皮孔伸出,其内部的维管系统开始发育,形成不定根。研究认为,欧美杂种山杨为皮部诱导生根类型,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区,起源部位单一,扦插难生根。  相似文献   

7.
比利时杜鹃是国外引种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艺杂交品种。为进一步探讨外源激素对国外引进杜鹃品种扦插根系特征的影响, 以当年生的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 设置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 分析对杜鹃扦插生根过程中根系特征参数变化影响。结果表明: 激素处理总体上对杜鹃扦插成活率、干物质积累、根系特征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 以100 mg·L-1和200 mg·L-1的IBA浓度对杜鹃插穗生长最有利; 品种Marcel Menard、Marie Fortier根系特征参数整体上高于品种Roseum Elegance、Percy Wiseman, 在产业化推广上具有一定优势; 最长根长的变化与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呈显著的正相关, 外源激素促进了插穗的成活率和不定根根系的生长, 激素处理后插穗的根系参数明显高于对照。总之, 插穗自身特性及外源激素调控在杜鹃扦插生根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激素的使用对杜鹃的扦插繁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定根向重力性定点角(GSA)不同的苹果(Malus spp.)自根砧木在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的插穗中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为通过外源激素调控不定根GSA提供理论依据。以八年生苹果‘国光’(M.pumila cv.Ralls)与海棠(M.sp.)杂交实生苗的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于5月中旬进行嫩枝扦插,筛选出不定根GSA不同的株系,并于次年再次进行嫩枝扦插,在扦插后0、8、16、24和32 d随机取插穗基部检测内源激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按照扦插苗不定根GSA的不同,可把苹果自根砧苗木分为3类:30°≤GSA≤60°的不定根比例不小于50%,且GSA30°的不定根比例大于GSA60°的比例的自根砧,属于深层根型(DRT);30°≤GSA≤60°的不定根比例不小于50%,且GSA30°的不定根比例小于GSA60°的比例的自根砧,属于中间根型(IRT);GSA60°的不定根比例不小于50%,且30°≤GSA≤60°的不定根比例大于GSA30°的比例的自根砧,属于浅层根型(SRT)。(2)在苹果自根砧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3种根型插穗内吲哚乙酸(IAA)含量的变化趋势呈"倒V"形,脱落酸(ABA)和异戊烯基腺嘌呤(iPA)含量呈下降趋势,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赤霉素(GA3)含量在中间根型插穗中的变化趋势呈"倒V"形,在深、浅层根型的则呈"V"形;扦插16 d后,插穗中IAA含量表现为深层根型中间根型浅层根型,ZR和GA_3含量表现为深层根型中间根型浅层根型,ABA和iPA含量表现为中间根型浅层根型深层根型,IAA/GA_3、IAA/ZR和IAA/iPA比值表现为深层根型中间根型浅层根型。扦插16 d后,不定根GSA越小,插穗中IAA含量越少,ZR和GA_3含量越多,IAA/GA_3、IAA/ZR和IAA/iPA比值越小。生长素是参与不定根GSA形成的主要激素,其在从茎尖向不定根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与细胞分裂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不定根GSA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侧柏一年生硬枝插穗为实验材料,利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观察插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分析插穗外部形态变化、不定根原基起源和不定根的形成过程,探讨侧柏插穗不定根发生模式和不定根的组织学起源。结果显示:侧柏扦插后可由愈伤组织、皮部诱导产生不定根,出现皮部生根、愈伤组织生根、愈伤组织兼具皮部生根3种类型;侧柏插穗中存在少量潜伏根原基,但插穗生根类型以诱导生根为主;不定根原基诱导产生于愈伤组织、木质部、形成层及次生韧皮部等部位。研究认为侧柏扦插生根属于多位点发生模式,不定根原基的组织学起源是愈伤组织、髓射线、射线原始细胞、尚未分化成熟的木质部细胞,通过人工诱导同时激活这些不定根起源位点能够显著提高生根率和生根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日本落叶松母株年龄、插穗内源激素含量与生根之间的关系,以及外源IBA对插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及其对插穗生根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株龄插穗生根性状及插穗茎和叶中激素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中激素含量对插穗生根力没有直接影响;插穗茎中生根抑制激素(ABA)含量随株龄增长而增加,生根促进激素与抑制激素的比值(IAA+GA+ZR)/ABA却随株龄的增长而递减,与生根力随株龄的变化趋势一致,且该比值与生根性状紧密相关,因此可作为评价母株(无性系)生根力的指标;插后13~32d是插穗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根诱导的关键期,此期生根促进激素消耗量大,茎中含量大幅度降低,进入根伸长生长阶段,含量上升;外源IBA促进插穗生根的机制在于通过外源激素的刺激,在不定根诱导期,插穗茎中ABA含量大幅度降低,从而有利于不定根的发生和发育。  相似文献   

11.
沙生柽柳扦插生根过程插穗相关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沙生柽柳半木质化枝条进行苗床扦插,通过实验测定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IAA、GA3、ZR、ABA)含量、可溶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含量及相关氧化酶(PPO、POD、SOD、IAAO)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沙生柽柳插穗扦插生根机理。结果表明:(1)沙生柽柳插穗内源激素含量随生根进程而发生变化,其中,IAA含量在扦插35d最大,并出现较大的波动变化;ZR含量在扦插55d前后变化明显,呈现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趋势;ABA、GA3含量依次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过程,并在扦插15d和55d(80d)呈现变化的峰值和谷值。(2)沙生柽柳扦插生根与相关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其中,POD、IAAO活性在插穗扦插35d后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直至插穗生根后POD活性明显降低,IAAO活性有所增加;PPO、SOD活性则在插穗扦插15d保持较高活性,且PPO活性的变化均匀,SOD活性的高低交替变化明显。(3)在沙生柽柳扦插生根期间,插穗可溶性糖含量呈现生根前消耗减少与生根后积累增加两大变化过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扦插后逐步积累增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高水平的IAA、ZR和低水平的GA3、ABA共同调控着沙生柽柳插穗生根;IAA能够通过促进插穗POD、PPO、IAAO活性变化来影响生根,较高的POD、IAAO活性可调节插穗IAA水平,高水平的PPO活性则催化插穗IAA-酚酸复合物的形成,进而诱导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12.
选择抗逆性强、性状优良的‘中山杉118’当年生枝条为插穗,开展中山杉扦插繁殖育苗试验。以重庆万州区就地取材的1/2腐土、2/3腐土、全腐土、全沙土为扦插基质,6月和9月分别进行扦插,测量插条生根率、最长根、根粗、根木质化程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2腐土的‘中山杉118’插条生根率最高,适合作为‘中山杉118’扦插基质;在扦插时间上,6月扦插比9月生根率高,木质化程度大,说明6月更适合‘中山杉118’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3.
以胡杨实生苗去根插穗为试材,采用显微技术、气质(GC/MS)联用技术和同工酶分析技术观察和研究了外源3-吲哚丁酸(IBA)对其不定根原基(干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胡杨插穗培养在无IBA的培养基上,36 h时有大核细胞发生,60 h时大核细胞聚集成团形成根原基,72 h时生成不定根;而添加了IBA的培养基上插穗培养60 h时大核细胞分散,出现许多薄壁细胞,72 h时薄壁细胞变大,没有根原基的形成和根的发生,表现出细胞组织愈伤化,不再分化出干细胞.添加外源IBA抑制了胡杨插穗不定根形成.(2)组织化学观察显示,在无IBA的培养基上的插穗,60 h时具双环状核仁的干细胞细胞质浓,富含蛋白质;而此时添加了IBA的插穗,具双环状核仁的细胞细胞质很少,蛋白质含量也少.(3)整个胡杨不定根形成的过程中,内源激素IAA和ABA可能作为诱导根原基发生的重要信号分子;内源激素IAA和GA3处于一个较稳定状态,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4)过氧化物酶(POD)2b酶带的持续表达有利于根原基的诱导;淀粉酶在60 h时表达增强,是根原基发育的标志;根原基诱导时不需要酯酶,而根原基发育时需要酯酶.  相似文献   

14.
四合木茎插穗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制片法对四合木茎插穗不定根的形成进行了解剖学研究,探讨四合木生根类型、生根部位、愈伤组织与生根的关系以及不定根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1)四合木具有典型的木本植物茎结构,茎皮层内未发现厚壁组织。(2)四合木茎薄壁组织含有丰富的淀粉粒和蛋白质。(3)四合木茎插穗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原基是由愈伤组织自身的薄壁细胞反分化形成。研究表明,愈伤组织是孕育不定根的前提,四合木扦插生根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树龄对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古树扦插生根的影响及扦插过程中的生理机制,从树龄分别为5、100、300、700天的侧柏母树上取插穗进行扦插繁殖,以4个不同生根阶段(0 d(S1,扦插前)、35 d(S2,愈伤组织形成期)、65 d(S3,不定根形成期)、95 d(S4,不定根伸长期))插穗基部的韧皮部为材料,测定生理指标含量的动态变化,并统计生根率和生根数量。结果表明:取自侧柏古树插穗与幼树插穗相比,生根率显著降低、生根数量显著减少(P<0.05)。取自5年侧柏的插穗的营养物质(总糖、总蛋白)含量、抗氧化酶(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激素[内源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含量在4个扦插生根阶段显著高于侧柏古树(P<0.05),说明这些物质含量高有利于插穗生根。丙二醛(MD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含量随侧柏树龄的增长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P<0.05),说明侧柏古树插穗的有害物质和抑制生根的激素含量较多。营养物质(总糖、总蛋白)、激素(IAA、GA)含量在4个生根阶...  相似文献   

16.
杂种鹅掌楸插穗不定根发生与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从解剖学角度着手,对杂种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L.tulipiferaL.〕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鹅掌楸插穗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扦插后,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区,属于诱导生根类型。维管形成层恢复活动后,在不定根发生的部位附近形成1个明显的多薄壁细胞区域,在此区域不定根较容易发生。愈伤组织内没有发现根原基,愈伤组织在发育的过程中,内部细胞部分分化,并形成不规则的输导组织。大量的愈伤组织对不定根的发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杂种鹅掌楸插穗上不定根的发生可分为4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恢复活动,分裂出多层薄壁细胞;(2)维管形成层及附近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不定根原基发端细胞;(3)根原基发端细胞不断分裂成具有方向性的根原基,根原基穿过韧皮射线和皮层,向皮孔或下切口方向发展;(4)不定根从皮孔或下切口伸出,其内部的维管系统开始发育。  相似文献   

17.
核桃试管不定根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核桃品种‘新早丰’试管嫩茎为试材,采用二步生根法诱导生根,对其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核桃试管嫩茎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诱导生根后,不定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特别是髓射线正对的形成层部分,属于诱生根原基型;不定根上的侧根起源于中柱鞘细胞。核桃试管嫩茎不定根的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形成层细胞分裂;(2)转变为分生组织细胞群(即根原始细胞);(3)细胞群发育成可见的根原基; (4)根原基内细胞继续分裂分化形成根尖的外形,其内发育出维管束,并向外生长,穿过皮层,突破茎表皮。在组织培养条件下长出的不定根内部解剖构造为典型的初生构造,移栽后68 d出现次生构造。另外,试管苗根毛出现与否及其发育状况受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即生态条件可以改变组织发生及其形状。  相似文献   

18.
以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品种‘神马’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亚精胺(spermidine,Spd)及其抑制剂二环己胺(dicyclohexyl amine,DCHA)对不定根发生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Spd处理可以比对照提前2 d生根,并且对生根和种苗质量提高有显著效果,增加了扦插菊花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并且显著提高了茎基部IAA的含量以及IAA/ABA和IAA/ZR的比值,降低了ABA、ZR、JA、GA含量,同时提高茎基部POD和PPO活性;DCHA对生根和种苗质量有抑制作用,并且生理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DCHA处理完再用Spd处理的插穗可以缓解DCHA的抑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Spd通过影响叶绿素、营养物质、内源激素及相关酶活性,影响菊花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油茶插穗不定根发育的解剖学特征。结果表明:油茶当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 插条的皮部存在连续排列成环状的厚壁细胞,这些结构特征可能与油茶插条生根时间较长有关。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 诱生根源于形成层、韧皮部及愈伤组织等部位,不定根属于诱导根原始体型、混合生根型。只有极少数插条的不定根由愈伤组织长出,不定根的发生与愈伤组织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速蘸法研究了高质量浓度(3 000、5 000、7 000和9 000 mg.L-1)IBA对兔眼蓝浆果(Vaccinium asheiReade)品种‘粉蓝’(‘Powderblue’)、‘梯芙蓝’(‘Tifblue’)和‘芭尔德温’(‘Baldwin’)插条生根率和开始生根时间的影响,并对木质化程度不同的‘顶峰’(‘Climax’)和‘雾达德’(‘Woodard’)插条的生根率和开始生根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3 000~9 000 mg.L-1IBA溶液速蘸3 s,3个品种插条的生根率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P<0.05),开始生根时间则较对照明显提前,但不同品种有明显差异;随IBA质量浓度的提高,‘粉蓝’和‘芭尔德温’的生根率逐渐增加,开始生根时间逐渐提早,以9 000 mg.L-1IBA处理组的生根率最高(分别为93.98%和86.46%),开始生根时间最早(分别为15和21 d);品种‘梯芙蓝’插条的生根率则以5 000 mg.L-1IBA处理组最高(88.02%),开始生根时间最早(18 d)。木质化程度不同的插条生根率有显著差异(P<0.05),木质化程度越低,插条的生根率越高且开始生根时间越早;采用木质化程度低的插条,品种‘顶峰’和‘雾达德’插条的生根率分别达到88.54%和77.60%,开始生根时间分别为25和29 d。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IBA速蘸法是兔眼蓝浆果扦插生根的有效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IBA浓度;从木质化程度及插条可取数量两方面考虑宜选用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