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HCA)孕妇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AT)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PPROM孕妇8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CA分为HCA组(n=46)和非HCA组(n=40),HCA组包括轻度(n=16)、中度(n=15)和重度(n=15),同期选择来我院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4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孕妇产前血清NE、Ox-AT及IL-8水平,对比其在不同组孕妇间的差异,分析HCA与PPROM孕妇的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HCA组及非HCA组孕妇血清NE、Ox-AT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HCA组均显著高于非HC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CA的程度加重,孕妇血清中NE、Ox-AT及IL-8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与HC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32、0.694、0.787;均P0.05)。HCA组中孕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及早产儿肺炎率明显高于非HCA组,而Apgar评分显著低于非HC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E、Ox-AT及IL-8与PPROM合并HCA孕妇的发生、发展有关,及时检查上述指标有助于改善此类孕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吴玲 《蛇志》2017,(1):29-30
目的观察不同孕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期待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同孕龄胎膜早破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孕龄不同分为28~31周组(A组)和31+1~35周组(B组),两组均实施期待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期待治疗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新生儿预后比较,A组围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采取期待治疗的效果显著,孕龄越大,治疗效果越理想,对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产妇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58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MMP-9、TIMP-1、TNF-α及IL-10水平,研究组根据胎膜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亚组(n=30)、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亚组(n=28),比较两亚组血清MMP-9、TIMP-1、TNF-α及IL-10水平。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血清MMP-9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TIMP-1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亚组血清MMP-9、TNF-α水平较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亚组升高,TIMP-1和IL-10水平较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亚组降低(均P<0.05)。研究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产妇血清MMP-9和TNF-α水平异常升高,TIMP-1和IL-10水平异常降低,检测产妇血清MMP-9、TNF-α、IL-10及TIMP-1有助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的诊断,且能够明确产妇的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AA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胎膜早破(PROM)孕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胎膜早破孕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足月胎膜早破(TPROM)、4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及50例正常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母血及新生儿脐血ox-AAT、HMGB1、MMP-9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膜组织中ox-AAT、HMGB1、MMP-9蛋白的表达,比较三组母血、新生儿脐血及胎膜组织中ox-AAT、HMGB1、MMP-9水平,分析胎膜组织中ox-AAT、HMGB1、MMP-9之间相关性。结果:TPROM组与PPROM组母血、新生儿脐血、胎膜组织中ox-AAT、HMGB1、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PPROM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TPROM组(P0.05)。胎膜组织中MMP-9的表达与ox-AAT呈正相关(r=0.779,P0.05),与HMGB1的表达呈正相关(r=0.811,P0.05)。结论:母血、新生儿脐血、胎膜组织中ox-AAT、HMGB1、MMP-9变化与PROM及早产的发生相关,胎膜组织中MMP-9、ox-AAT、HMGB1均可能作为临床胎膜早破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的参考指标。抗胰蛋白酶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的影响因素,分析母体血清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小板激活因子(PAF)预测自发性早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产科门诊产检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发生自发性早产(早产组),255例未发生自发性早产(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于妊娠30周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fFN、MCP-1、PAF水平。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自发性早产发生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FN、MCP-1、PAF预测自发性早产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组体质量指数<19 kg/m2、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早产史、子宫颈手术史、妊娠间隔时间<18个月、妊娠期并发胎膜早破、妊娠期并发宫颈缩短、妊娠期间吸烟比例、血清fFN、MCP-1、PA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妊娠期合并胎膜早破、宫颈缩短、早产史、fFN水平偏高、MCP-1水平偏高、PAF水平偏高等,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影响因素(OR>1,P<0.05)。fFN、MCP-1、PAF及其联合应用预测自发性早产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分别为0.736(0.480~0.990)、0.713(0.488~0.935)、0.735(0.495~0.967)、0.866(0.782~0.940),联合应用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指标。结论:妊娠期合并胎膜早破、宫颈缩短、早产史、血清fFN、MCP-1、PAF水平升高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联合fFN、MCP-1、PAF水平可预测自发性早产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8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3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阴道微生态、胎儿宫内感染率和分娩方式、母体和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阴道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优杆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常规组,表皮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奈瑟氏菌属、支原体属、加德纳菌属、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胎儿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母体早产、产褥期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宫内窘迫及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相较于常规治疗可改善阴道微生态,还可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减少母体和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收治的2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132例作为COPD稳定组,AECOPD患者72例作为AECOPD组。另选取同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SAA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肺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SAA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SAA、PCT、CRP、IL-6、IL-8水平较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升高(P0.05),COPD稳定组患者血清SAA、IL-6、IL-8、PCT、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低于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组患者FEV1、FVC、FEV1/FVC%、FEV1%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IL-8、IL-6、CRP、PCT呈正相关,与FEV1%、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SAA对AECOPD诊断的敏感度为80.85%,特异度为80.07%,曲线下面积为0.832。结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其与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AE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出现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因胎膜早破生产的未足月早产儿80例,根据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分为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和对照组(无绒毛膜羊膜炎),每组40例,患儿于胎龄40 w时行颅脑核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MRI),对比两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阳性率,且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量表(neonatal behavior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价两组患儿神经行为,然后在纠正胎龄3、6个月时对两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index,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测定并对比。结果:观察组PVL阳性率为27.5%,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观察组纠正胎龄40 w NBNA得分为(31.02±3.51)分,对照组为(35.21±4.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个月,MDI得分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PD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胎龄6个月,观察组MDI及PD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的脑部损伤情况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临床疗效,为PAF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PAF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分别在治疗1、3、6、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左心室功能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3%和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35;P0.05)。治疗3、6和12个月后,小剂量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均高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8、5.271、5.688;P0.05)。小剂量组患者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左心房直径(LAD)值均显著低于大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1、-3.509、-3.998;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著高于大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5;P0.05)。治疗1、6和12个月后,小剂量组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5、-10.431、-19.113;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能够有效提高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Hs-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β-HCG,hs CRP及CRP检测对胎膜早破产妇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6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β-HCG,hs CRP及CRP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用于诊断胎膜早破产妇发生宫内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β-HCG,hs CRP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宫内感染患者血清β-HCG,hs CRP及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及轻度宫内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宫内感染患者血清β-HCG,hs CRP及CRP水平高于轻度宫内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HCG,hs CRP及CRP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胎膜早破产妇宫内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任意一项指标单独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产妇血清β-HCG,hs CRP及CRP水平联合检测用于预测宫内感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分娩方式与结果的影响,提高对产程观察的重视。方法:统计分析249例孕足月胎膜早破者的分娩方式、产程及母儿并发症,并与249例随机抽取同期孕足月无胎膜早破的产妇进行对照。结果: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易感染,并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与难产、剖宫产有相关性,应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积极处理产程,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产妇生产期间导致产妇出现发热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60例无痛分娩生产期间发热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取同期60例无痛分娩生产期间未发生发热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产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人口学特征、妊娠基础疾病情况以及产时不同情况,并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无痛分娩产妇生产期间发热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次、死胎史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有保胎史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胎膜早破产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胎膜早破距离分娩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常规剂量罗哌卡因麻醉使用、人工破膜、宫缩素使用以及羊水污染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所有因素进行赋值,其中"是"或"有"为1,"否"或"无"为0,其他因素依照数值变量赋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保胎史、产次、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胎膜早破据分娩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物、宫缩素使用以及羊水污染为无痛分娩生产期间产妇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妇的胎膜早破情况、破膜方式可能与产妇出现发热的情况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只有保胎史、产次、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胎膜早破据分娩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物、宫缩素使用以及羊水污染是产妇出现发热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要对初产妇、有保胎史、产程时间长、胎膜早破据分娩时间长、羊水污染等无痛分娩产妇给予一定预防措施,并调整硬膜外麻醉药物的使用,减少宫缩素使用,来避免无痛分娩产妇在生产期间出现的发热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及正常妊娠女性阴道菌群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妊娠女性806例,其中先兆早产组206例,胎膜早破组234例,妊娠期糖尿病组156例,正常妊娠组210例。记录四组女性异常阴道菌群检出率及异常阴道菌群分布情况。结果:四组女性的年龄、孕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早产组、胎膜早破组异常阴道菌群检出率高于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异常阴道菌群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早产组、妊娠期糖尿病组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于胎膜早破组、正常妊娠组(P<0.05),先兆早产组、胎膜早破组阴道加德纳菌检出率高于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先兆早产组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高于胎膜早破组、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胎膜早破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先兆早产组、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妊娠女性阴道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阴道加德纳菌为主,且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女性阴道致病菌感染率较高,妊娠期糖尿病女性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淀粉样蛋白A(SAA)、糖类抗原125(CA125)对活动性肺结核(APTB)诊断及治疗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37例APTB患者(APTB组)和80例非APTB患者(对照组),所有APTB患者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根据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转归组(92例)和未转归组(45例)。治疗前进行T-SPOT.TB,并检测血清ADA、SAA、CA125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SPOT.TB联合血清ADA、SAA、CA125诊断APTB和预测治疗转归的效能。结果:APTB组T-SPOT.TB阳性率,血清ADA、SAA、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未转归组T-SPOT.TB阳性率,血清ADA、SAA、CA125水平高于转归组(P<0.05)。T-SPOT.TB联合血清ADA、SAA、CA125诊断APTB以及预测其治疗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0.833,高于单一指标。结论:APTB患者T-SPOT.TB阳性率增加,血清ADA、SAA、CA125水平增高,与抗结核治疗后转归不良有关,T-SPOT.TB联合血清ADA、SAA、CA125在APTB诊断和治疗转归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50例为实验组,并根据破膜时间将足月破膜孕妇分为3个亚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采用高敏CRP试剂盒,测定不同组别孕妇中CRP水平。结果:入院时,胎膜早破各亚组中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破膜时间的增加,各亚组中的CRP水平及WBC计数也逐渐升高,且3个亚组之间也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应用抗生素3d后,CRP出现显著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WBC计数在应用抗生素后的3d时间出现下降,但与入院前相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RP检测在判断孕妇胎膜早破、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前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瘦素(leptin)的变化及与牙周指标和辅助性T细胞(Th)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京中医疗区黄寺门诊部口腔科收治的80例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组)和65例于口腔门诊检查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SAA、leptin水平以及外周血中Th1、Th2、Th17细胞占比,并评估牙周指标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AA、leptin水平与牙周指标以及外周血中Th1、Th2、Th17细胞占比的相关性。结果:牙周炎组治疗前血清SAA、leptin水平,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D)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h2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牙周炎组治疗后血清SAA、leptin水平,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PLI、SBI、AL、PD较治疗前降低(P<0.05),外周血Th2细胞占比较治疗前增高(P<0.05)。牙周炎组血清SAA、leptin与PLI、SBI、AL、PD,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呈正相关,与外周血Th2细胞占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血清SAA、leptin水平增高,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下降,高水平SAA、leptin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以及Th亚群紊乱有关,检测血清SAA、leptin水平可评估侵袭性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以及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胎膜早破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选择在地区门诊就诊的孕妇108例,检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方式、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08例孕妇中,48例检出解脲支原体感染,感染率为44.4 %。感染组的年龄、体重指数、产次、孕次、受教育年限、孕周等与非感染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胎膜早破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2.9 %和18.8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3.3 %和1.7 %(P<0.05)。感染组的剖宫产率高于非感染组,自然分娩率低于非感染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8例孕妇中,Pearson分析显示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比较常见,可导致剖宫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也与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及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81例LAA型ACI患者纳入研究,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Lp-PLA2及SAA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及SAA诊断LAA型ACI患者的效能。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A型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Lp-PLA2及SA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Lp-PLA2联合SAA诊断LAA型ACI患者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上述两项血清学指标单独检测。经单因素分析可得:进展组入院时收缩压、纤维蛋白原、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闭塞人数占比、Lp-PLA2、SAA水平均高于非进展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Lp-PLA2、SAA以及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闭塞均是LAA型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AA型ACI患者血清Lp-PLA2及SAA水平均明显升高,且LAA型ACI患者病情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相关因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或干预,以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与胎膜早破(PROM)的关系及其对母婴预后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ROM患者100例作为PROM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PROM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GBS感染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比较PROM组和对照组的GBS阳性率,比较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结果:PROM组的GBS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GBS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在初筛和复筛时听力筛查通过率均低于GBS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生殖道GBS感染与PROM密切相关,并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儿的听力功能,对母婴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沉ESR(ESR)、C-反应蛋白CRP(CRP)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确诊的COVID-19患者51例为实验组:其中重症患者21例,轻症患者30例,选取非感染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SAA、ESR、CRP水平以及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SAA、ESR、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SAA、ESR、CRP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由ROC曲线得知SAA、ESR、CRP预测COVID-19的AUC小于三者联合预测的AUC。结论:COVID-19的SAA、ESR、CRP水平会升高,三者联合预测为疾病评估、预测疾病发展的提供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