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与经宫腔镜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确诊为外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切除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经阴道手术组),3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宫腔镜切除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经宫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经阴道手术组2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经宫腔镜手术组30例患者中22例手术成功,8例因术中子宫穿孔改行腹腔镜或经腹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及子宫修补成功率为73.3%显著低于经阴道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0.58±6.1)mL]及住院费用((8833.04±491.5)元)明显低于经宫腔镜手术组[(69.03±7.8)mL](P0.001)、(14908.79±325.5)元(P0.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与经宫腔镜两种术式均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经阴道治疗外生型CSP可行性强于经宫腔镜手术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在不同年龄及阻塞类型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行宫腔镜引导下的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n=3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联合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宫腹腔镜联合对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阻塞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Z=-2.207,P=0.027);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82.86%vs 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0,P=0.034)。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总妊娠率高于对照组[82.86%vs 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80.00%vs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岁组与年龄30岁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总妊娠率、宫内妊娠率无差异(P0.05)。壶腹部或伞部阻塞患者输卵管再通率、总妊娠率、宫内妊娠率均高于间质部阻塞患者和峡部阻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输卵管再通率和妊娠率得到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也较少,并且对输卵管壶腹部或伞部阻塞的术后再通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李俊华 《蛇志》2017,(1):31-32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雌二醇、CA125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加圆韧带缩短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改良腹腔镜辅助下实施子宫悬吊术联合圆韧带缩短术者30例纳入观察组,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者3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POP-Q分度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留院时长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是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在改良腹腔镜辅助下实施子宫悬吊术联合圆韧带缩短术对子宫脱垂患者的疗效显著,且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结肠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9%和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种植转移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有效、安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病理分期为ⅠA~Ⅱ期.其中腹腔镜分期手术40例,开腹分期手术4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淋巴结清扫总数显著多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在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均显著早于开腹组(P<0.05);两者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分期手术较开腹手术更具微创价值,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稳妥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情况,探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06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共53例,采取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共53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87%,显著低于对照组(35.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37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阴式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住院总费用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而言,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疝修补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所选病例分为传统开腹式疝修补术组(48例)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64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肢体活动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肢体活动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虽然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39.5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率为3.13%,明显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优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但术后易发生肠粘连、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术中应妥善处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0.3±2.8)m 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3.0)m 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4种不同的化疗方案对侵蚀性葡萄胎的疗效并进行物经济学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17年01月我院收治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76例,分为甲氨蝶呤(MTX)组、EMA-CO组、新福菌素组(ACT)、5-氟尿嘧啶(5-Fu)+新福菌素组,观察4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安全性,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治疗花费、疗效间没有差异。MTX组药费最低(5876.5±644.9元,P0.01),成本-效果比最低(286.74元),但MTX组的化疗的副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其他三组同MTX组相比,其增量成本-效果比均2000元。联合化疗方案中,EMA-CO较5-Fu+ACT组药费较低(36027.2±1792.2元vs 60215.2±3632.8元,P0.01),增量成本效果优势明显(2542.69元vs 7963.19元)。结论:对于侵蚀性葡萄胎患者,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联合化疗或单药化疗,其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MTX组治疗花费最为经济,其他组增量成本-效果较高,考虑到副反应发生率、住院天数等其他因素,其他三组仍有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施行单孔(单孔组)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手术方案转变率、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胆漏、出血、伤口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满意度等。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四孔组[(42.48±6.66)min Vs (32.18±7.08)min],单孔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显著低于四孔组(1.67% Vs 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四孔组[(2.22±0.65)天 Vs (2.71±0.57)天],单孔组住院费用高于四孔组[(2.19±0.17)万元Vs (1.81±0.14)万元],单孔组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四孔组(4.17% Vs 16.67%),术后满意度评分单孔组较四孔组更高[(4.68±0.64)分 Vs (4.47±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方案转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四孔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安全性与传统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对初治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名,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及血清淀粉酶及尿液淀粉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63±1.12)d vs(8.68±1.30)d、(7.23±0.95)d vs(7.89±1.20)d、(11.14±1.56)d vs(12.12±1.89)d]、[(12.12±1.89)d vs(11.20±1.34)d、(6.89±0.96)d vs(8.23±1.10)d、(1.65±0.23)d vs(3.65±0.48)d](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N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GL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可有效控制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前梯度蛋白-2(AGR2)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作对照组。膀胱癌患者择期行腹腔镜根治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采用ELISA法检测膀胱癌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血清AGR2水平的变化。术后随访至2017年12月25日,分析血清AGR2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根治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死亡,手术时间(359.8±45.7)min,术中出血量(423.8±109.4)mL,术后肠道排气时间(3.2±1.4)d,术后住院时间(12.9±2.4)d。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AGR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3.5±9.4) vs.(8.5±2.1)ng/m L,P0.05],术后4周血清AGR2较术前显著降低[(17.8±4.1) vs.(33.5±9.4) ng/mL,P0.05]。术后4周血清AGR2低水平患者PFS(23vs14月,P0.05)和OS (36vs23月,P0.05)均显著大于高水平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AGR2水平。血清AGR2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腹腔镜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酮替芬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喷吸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研究,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酮替芬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白天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肺功能相关评价指标(FVC、FEV1、P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天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0.77±0.39)VS(0.99±0.52)、(0.87±0.32)VS(1.07±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OS计数和Eotaxin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188.47±30.39)VS (232.59±30.52)、(169.44±27.79)VS (191.07±3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评价指标(FVC、FEV1、PEF)均明显提高,观察组相关指标值提高更为显著[(3.99±0.39)VS(3.87±0.12)、(3.87±0.79)VS(3.52±0.39)、(7.99±1.98)VS(7.34±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喷吸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败血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NLR、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65.00%)(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为(6.22±1.05)d、(3.88±0.25)d、(5.10±0.86)d、(8.71±2.05)d,均短于对照组的(8.76±1.53)d、(6.22±0.64)d、(7.53±1.46)d和(11.24±3.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NLR、PCT、hs-CRP、WBC水平为(1.35±0.20)、(0.80±0.34)mg/mL、(3.56±0.62)g/L、(9.12±1.80)×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0.32)、(2.19±0.73)mg/mL、(9.78±2.64)g/L和(12.26±2.59)×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3+、CD4/CD8为(42.77±11.36)%、(41.27±11.26)%、(1.70±0.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80±9.32)%、(35.66±9.40)%和(1.29±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10.00%vs7.50%)(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失衡对小鼠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健康的30只C57/B6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高脂组(HF)、花生四烯酸组(HF+AA)。喂食16周,做合笼实验并记录致孕率,通过精子动力分析仪检测小鼠精子活力和数量的变化,用Elisa试剂盒测血清中睾酮和甘油三酯水平。通过病理组织染色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利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小鼠睾丸中Dazl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高脂组、花生四烯酸组与对照组相比精子活力[(16±0.01;12.33±2.83 vs72.2±12.73)%,P0.001],精子数量[(7.5±1.13;6±0.14 vs 13.87±0.35)million/m L,P0.001],致孕率[(28.57;14.29 vs 78.57)%,P0.001]及血清睾酮含量[(0.35±0.14;0.27±0.07 vs 3.51±0.7)ng/m L,P0.001]均显著性降低。高脂组、花生四烯酸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增高[(0.74±0.04;0.74±0.04 vs 0.45±0.04)mmol/L,P0.001]。病理组织染色观察到花生四烯酸组小鼠睾丸组织出现了明显异形,曲细精管内部的初级精母细胞明显缺失,管腔中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发生过程出现了变异,精子的数量也显著性下降。参与精子生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前的有丝分裂增殖期、精原细胞的发育等过程的Dazl基因在高脂组和花生四烯酸组小鼠睾丸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0.87±0.05;0.65±0.03 vs 1.07±0.04,P0.05)。结论:膳食中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失衡会导致雄鼠精子发生发育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使用微血管减压术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睡眠情况,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40/43)比72.09%(31/43)](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3.35±0.31)分、(7.02±0.81)分比(5.68±0.57)分、(8.45±0.92)分](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43±8.22)分比(68.98±6.51)分](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2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hs-CRP、HbA1c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HbA1c水平与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Hb 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23±1.97)mg/L、(7.96±0.65)%vs.(2.54±0.85)mg/L、(5.21±0.30)%],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8±3.12)分vs. 8.62±3.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Hb A1c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5,-0.564,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和HbA1c水平均明显上调,二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对疾病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则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比较2组疾病控制效果,记录患者化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变化,统计2组患者毒副反应及生存率、生存期。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86.25±3.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15±3.11)分],差异显著(P<0.05); 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减少、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70.00%、2年生存率58.00%、3年生存率26.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0%、38.00%、10.00%,观察组的生存期[(18.12±3.21)月]长于对照组[(14.18±2.81)月],差异显著(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毒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