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导管留置及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留置抽液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urokinase,UK)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对胸膜肥厚、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2例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于常规抗结核以及传统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等治疗;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予口服泼尼松30mg.d-1,每周减量5~10mg,疗程约4~6周。在以上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第一次穿刺时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穿针穿刺置入并保留于胸腔,抽液后从导管注入尿激酶10~20万U,保留24小时后再次抽液;可以再次或多次使用尿激酶10万u注入胸腔;此后不定时抽液,经B超证实抽尽胸水后拔除导管。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12.3±6.6)天,住院费用(2219.5±1171.9)元,治疗后第三个月的胸膜厚度(1.00±0.23)mm,无病例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及包裹性胸腔积液。对照组住院时间(20.4±7.9)天,住院费用(2721.9±1711.7)元,治疗后第三个月胸膜厚度(2.1±0.31)mm,另有3例发生胸膜增厚、粘连,2例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留置抽液及尿激酶胸腔内保留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少、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能有效预防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对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积液中蛋白量以及白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胸膜壁厚度等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世雄  丁文柏 《蛇志》1999,11(1):23-24
目的寻求治疗结核包囊性胸腔积液的新方法。方法胸膜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并经B超或胸部X线证实有粘连包囊的病人15例,经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每次10万单位,用60ml生理盐水稀释,每8~12h重复,连续5次,每次记录抽取胸水总量,并复查B超观察粘连包囊情况。对照组为单纯用抗结核治疗及间断抽胸水15例。结果实验组13例有效,总有效率86.7%。对照组2例有效,有效率1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是治疗结核性粘连包囊性胸腔积液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10万U 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ml。结果:治疗组引流量增多,治疗组胸膜粘连消失15例,对照组2例(P<0.01)。2月后B超检查,治疗组胸膜厚度(2.5±0.8)mm,对照组(9.8±1.6)mm(P<0.01),治疗组胸廓塌陷程度5.3±1.6%,对照组11.1±2.7%。尿激酶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Pao2(83±4.5),治疗后Pao2(95±6.40),(P<0.01)治疗前TLC% (78.5±2.2)%,治疗后(87.6±1.5)%,,(P<0.01);治疗前VC%(73.2±4.8),治疗后VC%(84.1±5.6),(P<0.01);治疗前FVC% 78.1±2.7,治疗后FVC%(86.5±3.5)%,(P<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治疗包裹积液,改善胸膜粘连、肥厚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猪尾管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1-2015.1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30例,胸腔彩超或胸CT提示胸腔积液包裹或分隔及纤维索条形成。所有患者行18F猪尾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自胸腔闭式引流管内注射尿激酶1-5次。结果:18例患者胸腔积液经治疗后完全消失,8例患者胸腔内残留少量胸腔积液伴胸腔增厚。4例患者因胸腔内分隔明显,胸腔纤维板较厚,疗效差,转为开胸手术治疗。结论:猪尾管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对于分隔少,纤维条索粘连不紧密的患者疗效好;对于分隔明显,胸膜腔明显增厚及纤维条粘连紧密的患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9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两组都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再给予地塞米松治疗,两组都治疗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都注射耐受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72.6%);观察组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和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分别为7.56±2.44d和2867.33±456.10 m L,对照组分别为9.44±2.89d和1989.92±444.20 m L,观察组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抽出胸腔积液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延长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胸腔积液引流时间,增加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观察组给予第5肋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给予第6~7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68/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52/70)(χ~2=14.933,P0.01)。两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16、0.217 9、0.237 9,P0.05)。观察组术后12、24、36h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467 0、3.024 9、5.984 5,P0.05)。结论采用第5肋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显著,患者疼痛程度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诊疗措施。方法:对我科近五年来收治的45例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规律的抗结核和定期胸穿抽液治疗,有8例在治疗2—3个月内形成脓胸,余37例在治疗2.5—3.5个月内经X线和B超检查已形成包裹积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膜肥厚。对患侧胸腔辅助电热物理疗法和激光疗法2个月后有22例包裹积液完全吸收,15例经治疗积液吸收不明显,包裹面积大,致患侧肋间隙变窄,胸腔塌陷,故转入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对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在规律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对不同病历辅佐其他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乳腺癌胸腔转移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通过使用胸腔镜滑石粉喷洒和通过胸导管注入聚合碘行胸膜固定术,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42个乳腺癌胸腔转移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纳入了此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所有患者都有中度至重度呼吸困难(MRC呼吸困难量表Ⅲ-Ⅴ级)。22个患者完成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A组),而20例(B组)在床旁完成胸腔注入聚合碘。比较两组患者胸膜固定的成功率,呼吸困难缓解情况,住院时间以及胸痛、发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膜固定术成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91%vs 85%,P=0.9),术后并发症两组均较低。手术后,因胸膜炎性胸痛需要止痛处理的A组明显高于B组(18%vs 0,P=0.2)。手术后48小时内,A组患者中有4个病人(18%),B组中1个患者(5%)出现发热(38℃)。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呼吸困难程度为(Ⅰ-Ⅱ),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没有患者在医院内死亡。术后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P=0.009)。平均症状无进展时间隔为6.6(范围3-15)月。随访中胸腔积液复发需要从新干预的A组有2例,B组3例。结论:对于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聚合碘可作为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外不错的选择。聚合碘容易获得,便宜且安全,可通过胸腔引流管给药,如果必要可以重复操作。  相似文献   

10.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腔穿刺抽液和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7.87%,明显优于对照组78.7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患者胸腔积水,减轻胸膜的肥厚粘连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虽多,但疗效有限,且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本研究通过向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和金葡素,观察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香菇多糖组),B组(金葡素组)。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术排净胸腔积液后,分别向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金葡素,评价两组的有效率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显著:香菇多糖组CR 11例,PR 12例,NC 3例,PD 4例,治疗有效率为76.7%,金葡素组CR 14例,PR 11例,NC 4例,PD 2例,治疗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42,P0.05);两组毒副反应轻微,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发热,两组毒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58,P0.05),全组无毒性相关死亡。结论: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和金葡素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促进胸膜粘连,显著缓解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二者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大力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变化,从而探究这3种细胞因子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共78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组40例、恶性胸腔积液组38例,本实验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这两组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IFN-γ、TNF-α和IL-2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p0.05);通过ROC曲线可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分别为90.3%、91.2%和97.5%,特异度分别为79.5%、89.3%和86.6%。在外周血和胸腔积液检测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胸腔镜局麻下治疗结核性胸膜粘连及包裹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自2014年3月23日-2016年3月23日收治的68例结核性胸膜炎粘连包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接受胸腔镜局麻下粘连分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穿胸水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29%),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BORG评分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BORG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3、6个月,对照组患者BORG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FVC水平高于治疗后3个月(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FVC水平明显更高(P0.05)。结论:胸腔镜局麻下治疗结核性胸膜粘连及包裹效果十分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对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重组人5型腺病毒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注射顺铂,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注射重组人5型腺病毒,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方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各项因素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重组人5型腺病毒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水患者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IL-22的表达特点,探索IL-22对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Bioscience IL-22和IFN-γ试剂盒,利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52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5例恶性胸水患者胸水上清、PFMCs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培养后上清中IL-22和IFN-γ的浓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IL-22在刺激后上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恶性胸水组(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IL-22与IFN-γ在刺激后上清中表达水平显著相关(r=0.3485,P=0.0320)。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反应性IL-22可作为鉴别诊断胸腔积液病因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胸腔积液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而渗出性胸腔积液以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较为常见,这两种积液的治疗和预后差异很大。因此,及时而准确地找到胸腔积液的成因,才能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临床工作中两者的鉴别仍较为困难,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系统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胸腔积液的第一步,然后行X线、B超、CT检查判断积液的位置及积液量,后行胸腔穿刺检查明确积液的性质是渗出液或漏出液,结合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检查进一步判断积液病因,最后通过胸腔穿刺胸膜活检、胸腔镜检查明确病理诊断而获得确诊,对于疑难性胸腔积液,PET/CT检查也具备较好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恶性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技术和方法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尿激酶心包内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2009年5月对我院48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结核性心包炎伴中到大量积液的患者(病程均短于1月),男28例,女20例,年龄14~7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加心包内尿激酶灌洗治疗)或对照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并发症(心包内出血、心律失常及感染),治疗前、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心包积液的残留量,以及通过电话问询及心脏超声随访并发症,随访截止日期为2010年5月。随访期限为11~13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及2周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积液残留量及发生心包缩窄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治疗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后未见心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并发症。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死亡,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4.2%)及8例(33.3%)发生心包缩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加尿激酶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安全、可行,心包积液引流彻底,拔管时间早,心包膜增厚程度显著减轻,心包粘连机会减少,能有效地预防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生存素基因(surviv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抗凋亡基因,在肿瘤组织中呈现表达.本文旨在探讨和比较肺癌性胸腔积液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其联合细胞学检查对判断肺癌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2007年06月~2008年03月42例肺癌患者癌性胸腔积液标本,及同时期2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标本的生存素mRNA表达情况,并联合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中生存素mRNA的阳性率为52.38%(22/42);癌细胞的检出率为30.95%(13/42);生存素mR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61.90%(26/42),显著高于单独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P<0.001).2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标本的生存素mRNA阳性率为7.14%(2/28),显著低于肺癌患者胸腔积液标本生存素mRNA的阳性率(P<0.001).结论:运用RT-PCR方法检测胸腔积液中生存素mRNA的表达在判断肺癌性胸腔积液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作为肺癌辅助诊断的一个新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规律。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胸心外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对穿刺获得的胸腔积液,用比色法测定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的水平。测量血中腺苷脱氨酶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胸腔积液ADA测定值为89.67±47.85IU/L,癌性胸腔积液组水平为24.56±11.491U/L,胸腔积液ADA水平在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腔积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ADA〉45IU/L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则敏感性为(48/51)94.1,特异性为(48/52)88.9%,以ADA〈45IU/L一诊断恶性胸腔积水:则敏感性((51/55)89.4%,特异性为(51/54)94.4%;结核性胸膜炎中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为2.25±0.72,癌性胸腔积液组水平0.43+0.1,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腔积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1.0为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则敏感性为(46/51)90.1,特异性为(45/55)81.8.%,以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1.0诊断恶性胸腔积水:则敏感性(47/57)82.4%,特异性为(47/53)88.7%。结论: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入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 :32例由组织学或 /和细胞学诊断的癌性胸腔积液患者 ,经针吸或置管排液后注入大剂量高聚金葡素 2× 10 4单位 (4 0ml)进行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 11例、缓解 16例、无效 5例 ,有效缓解率 84 4 %。毒副反应 :高热 2 1例 ;疼痛 12例 ,经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 :与其他胸水治疗方法比较 ,该方法具有疗效高、毒副反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