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从狐狸流产胎儿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16株菌进行了细胞形态、细胞壁显微结构的观察和生化、对人血红细胞具溶血性、DNA的G+C含量等测定。根据它们细胞呈革兰氏阳性到可变,形态从球杆到杆状的多形态性,接触酶和氧化酶均阴性,葡萄糖的O/F测定为发酵产酸,主要产物有乙酸和乳酸等主要产物,归为阴道加德纳氏菌,但由于它们对营养要求不苛求,生长速度快和对氧要求低等,又不同于人体来源的加德纳氏菌。因此,将这群菌另定为一个亚种——阴道加德纳氏菌狐狸亚种(Gardnerella vaginalis subsp.fox)。模式株为U80。  相似文献   

2.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 ̄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I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I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  相似文献   

3.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于国内外首次报道采用改良兔血胰(月示)琼脂培养基,从狐体及其流产胎儿脏器中,分离得到阴道加德纳氏菌共145株。其中从流产胎儿脏器分离得到26株,分离率为92.86%。从流产空怀狐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118株,分离率34.01%。从阳性取皮狐鼠蹊淋巴结分离得到1株,分离率2%。血液中未分离到本菌。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揭示了该菌在狐体内的存在部位,优选出最佳的分离途径、时机与方法。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了本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于国内外首次报道采用改良兔血胰(月示)琼脂培养基,从狐体及其流产胎儿脏器中,分离得到阴道加德纳氏菌共145株。其中从流产胎儿脏器分离得到26株,分离率为92.86%。从流产空怀狐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118株,分离率34.01%。从阳性取皮狐鼠蹊淋巴结分离得到1株,分离率2%。血液中未分离到本菌。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揭示了该菌在狐体内的存在部位,优选出最佳的分离途径、时机与方法。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了本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流产率1.5—14.7%,空怀率3.2—47.5%,揭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除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大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染.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流产率1.5—14.7%,空怀率3.2—47.5%,揭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除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大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染.  相似文献   

9.
应用建立的Dot-ELISA方法检测了192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人工感染狐、疫苗免疫狐和菌检阳性狐血清,结果187/192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7.3%. 阻断和交叉试验证实,本方法具有特异性.敏感度为平板凝集试验(PAT)的28.1倍,为微量凝集试验(MAT)的5.5倍.重复性良好,与PAT、M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
应用建立的Dot-ELISA方法检测了192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人工感染狐、疫苗免疫狐和菌检阳性狐血清,结果187/192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7.3%. 阻断和交叉试验证实,本方法具有特异性.敏感度为平板凝集试验(PAT)的28.1倍,为微量凝集试验(MAT)的5.5倍.重复性良好,与PAT、M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I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50强毒的攻击,对I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 ̄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  相似文献   

12.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Ⅰ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_(50)强毒的攻击,对Ⅰ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实该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Ⅰ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_(50)强毒的攻击,对Ⅰ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实该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几株产活性物质的海洋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泥、海水及海洋动物中分离到数十株细菌 ,对其产生活性物质的菌株进一步筛选 ,得到产蛋白酶、淀粉酶和抑菌活性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几株海洋细菌 ,将其中的活性高的四株菌纯化后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对革兰氏染色、个体及群体形态观察、糖类发酵、硝酸盐还原等生理特性的研究 ,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 ,它们分别应归属为欧文氏菌属 (Erwiniasp .)、气单孢菌属 (Aeromonassp .)、微球菌属 ( (Micrococoussp .)、和假单孢菌属 ( (Pseudomonassp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通过提取细菌基因组进行16S rDNA PCR扩增和测序,分析菌株的进化树分支,鉴定一株乳酸菌菌株RD-0060并检测RD-0060与已有菌株RD-0046联用的抑菌能力和细胞粘附能力。方法结合现有菌株RD-0046(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采用牛津杯法研究RD-0060单菌、RD-0060和RD-0046联用抑制致病菌的能力。通过共培养细菌和阴道上皮细胞VK2/E6E7,研究RD-0060单菌和RD-0060/RD-0046二联菌粘附能力。结果 RD-0060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具有抑制阿托波菌、阴道加德纳菌和常见好氧型病菌的功能,对阴道上皮细胞也有较强的粘附能力;RD-0060和RD-0046二联菌的抑菌效果和细胞粘附能力比单菌株更强。结论鼠李糖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联用能显著抑制阴道致病菌生长,并且能够大量粘附阴道细胞,而且两菌株联用有协同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的分离和菌种初步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长膜的醋醅中分离出一株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产量较高且稳定的醋酸菌M12。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和《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对醋酸菌M12进行了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分析、测定了G+Cmol%含量,初步鉴定该菌为醋化醋杆菌木质亚种(Acetobacter xylinum subsp.xylinum,又称木醋杆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小鼠阴道菌群紊乱模型,为调整阴道菌群紊乱的药物研发提供模型参考。方法采用雌激素化的C57BL/6小鼠经阴道以不同处理方式(链霉素50μg/只,加德纳菌50μL/只,链霉素50μg/只+抗链霉素加德纳菌50μL/只,每种处理方式各70只/组)诱导小鼠阴道菌群紊乱模型,采用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考察造模后第1、第2、第3、第5、第7、第9、第11天内加德纳菌在阴道内的定植情况,以及阴道细菌结构和细菌生物多样性,并通过显微镜观察阴道组织的病理改变,比较3种造模方法的差异。另采用阳性药物(定君生,成分为德氏乳杆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采用链霉素联合抗链霉素加德纳菌能诱导形成典型的阴道菌群紊乱模型,造模后可见加德纳菌在阴道内的定植增多,优势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且阴道细菌生物多样性增加,阴道组织可见明显的炎症浸润和上皮细胞坏死等病理改变。定君生能显著减少加德纳菌在阴道内的定植,减少阴道内的细菌生物多样性,并能显著改善阴道组织病理变化。结论采用链霉素联合抗链霉素加德纳菌诱导的小鼠阴道菌群紊乱模型方法更佳,模型的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性与临床有一定相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狐狸阴道加德纳氏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注率1.5-14.7%,空怀率3.2-47.5%,提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小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  相似文献   

19.
木麻黄根瘤中分离的四株弗兰克氏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根瘤切片培养法,从采自云南省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植物根瘤中分离出K114和K105二株弗兰克氏菌(Frankia)。它们与另外二株来自广东省的同一种木麻黄根瘤分离菌S-65和Ce24进行比较:四株菌的全细胞璧化学组分相同,全细胞氨基酸都含有meso-DAP;全细胞糖型均为D型。但它们在菌丝和孢囊形态、色素产生以及固氮酶活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S-65与另三株菌在碳源利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S-65属于生理A型菌;另三株菌则属于生理B型蕾  相似文献   

20.
南极乔治王岛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南极乔治王岛土壤分离出77株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它们大多数是嗜冷菌或兼性嗜冷菌。它们能在0℃生长,适宜温度为5-15℃、15—20℃或l 5—28℃。用多种条件研究了77株菌的生物活性,发现32%的菌株有抗微生物活性(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酵母、青霉等)。其中5株菌对精原细胞、10株对KB细胞有抗肿瘤活性。根据形态培养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放线菌大多数属链霉菌(Streptomyces),其次是诺卡氏菌(Nocardia)和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丝状真菌有5种不同的类型,它们都属金孢霉属(Chysospor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