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 ̄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I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I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  相似文献   

3.
于国内外首次报道采用改良兔血胰(月示)琼脂培养基,从狐体及其流产胎儿脏器中,分离得到阴道加德纳氏菌共145株。其中从流产胎儿脏器分离得到26株,分离率为92.86%。从流产空怀狐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118株,分离率34.01%。从阳性取皮狐鼠蹊淋巴结分离得到1株,分离率2%。血液中未分离到本菌。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揭示了该菌在狐体内的存在部位,优选出最佳的分离途径、时机与方法。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了本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于国内外首次报道采用改良兔血胰(月示)琼脂培养基,从狐体及其流产胎儿脏器中,分离得到阴道加德纳氏菌共145株。其中从流产胎儿脏器分离得到26株,分离率为92.86%。从流产空怀狐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118株,分离率34.01%。从阳性取皮狐鼠蹊淋巴结分离得到1株,分离率2%。血液中未分离到本菌。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揭示了该菌在狐体内的存在部位,优选出最佳的分离途径、时机与方法。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了本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类鼻疽菌血清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类鼻疽假单胞菌根据不耐热抗原的有无分为血清I型和II型。在没有标准血清情况下,用吸收试验,选出产不耐热抗原较好的菌株,用scphadex G—200纯化抗原制备I型血清,用该血清对我国分离的68株及引进6株菌以琼脂扩散法,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表明:68株为血清I型,3株为血清II型菌,3株不稳定。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即血清I型菌多存在于亚洲,血清型与菌株来源(环境、动物)无关,但与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建立的Dot-ELISA方法检测了192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人工感染狐、疫苗免疫狐和菌检阳性狐血清,结果187/192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7.3%. 阻断和交叉试验证实,本方法具有特异性.敏感度为平板凝集试验(PAT)的28.1倍,为微量凝集试验(MAT)的5.5倍.重复性良好,与PAT、M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应用建立的Dot-ELISA方法检测了192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人工感染狐、疫苗免疫狐和菌检阳性狐血清,结果187/192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7.3%. 阻断和交叉试验证实,本方法具有特异性.敏感度为平板凝集试验(PAT)的28.1倍,为微量凝集试验(MAT)的5.5倍.重复性良好,与PAT、M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Ⅰ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_(50)强毒的攻击,对Ⅰ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实该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Ⅰ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_(50)强毒的攻击,对Ⅰ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实该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I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50强毒的攻击,对I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 ̄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  相似文献   

11.
对从狐狸流产胎儿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16株菌进行了细胞形态、细胞壁显微结构的观察和生化、对人血红细胞具溶血性、DNA的G+C含量等测定。根据它们细胞呈革兰氏阳性到可变,形态从球杆到杆状的多形态性,接触酶和氧化酶均阴性,葡萄糖的O/F测定为发酵产酸,主要产物有乙酸和乳酸等主要产物,归为阴道加德纳氏菌,但由于它们对营养要求不苛求,生长速度快和对氧要求低等,又不同于人体来源的加德纳氏菌。因此,将这群菌另定为一个亚种——阴道加德纳氏菌狐狸亚种(Gardnerella vaginalis subsp.fox)。模式株为U80。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流产率1.5—14.7%,空怀率3.2—47.5%,揭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除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大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染.  相似文献   

13.
对从狐狸流产胎儿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16株菌进行了细胞形态、细胞壁显微结构的观察和生化、对人血红细胞具溶血性、DNA的G+C含量等测定。根据它们细胞呈革兰氏阳性到可变,形态从球杆到杆状的多形态性,接触酶和氧化酶均阴性,葡萄糖的O/F测定为发酵产酸,主要产物有乙酸和乳酸等主要产物,归为阴道加德纳氏菌,但由于它们对营养要求不苛求,生长速度快和对氧要求低等,又不同于人体来源的加德纳氏菌。因此,将这群菌另定为一个亚种——阴道加德纳氏菌狐狸亚种(Gardnerella vaginalis subsp.fox)。模式株为U80。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流产率1.5—14.7%,空怀率3.2—47.5%,揭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除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大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狐狸阴道加德纳氏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注率1.5-14.7%,空怀率3.2-47.5%,提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小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状况,以期筛选出菌苗株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6份疑似大肠埃希菌病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编码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分离到的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同时分别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双纸片增效法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ESBLs阳性菌株。结果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除7株细菌未能定型外,其余39株细菌分布于10个血清型,O127:K63血清型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33.33%。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21种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5个ESBLs阳性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菌株。结论O127:K63血清型为优势血清型,可作为菌苗株。合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尤其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在1986年从二例急性菌痢患者的脓血便中分离的二株同一血清型的志贺氏菌。用目前所有志贺氏菌型别的诊断血清鉴定这二株菌以及用志贺氏菌各血清型的代表株检查该二株菌制备的抗血清,其结果一致。仅与痢疾志贺氏菌8型和鲍氏4型有低效价的凝集,与大肠杆菌O6、O7和O150也无交叉,因此是一个新的志贺氏菌血清型,此二株菌能引起豚鼠角膜炎,侵入上皮细胞,琼脂糖电泳显示大质粒存在,是有侵袭力的毒株。鉴于该型菌株发酵甘露醇,而与福氏志贺氏菌无抗原关系,因此为鲍氏志贺氏菌。 由于现在已有鲍氏1—18型,建议该新血清型为鲍氏志贺氏菌19型(Shigella boydii serotype 19)。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主要由阴道加德纳氏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与某些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伴有阴道分泌物性质改变的一组症候群,其病理特征无炎症病变和白细胞浸润。是广大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占外阴阴道感染的30%~50%[1]。由于对BV病原菌认识的争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部分地区弗氏志贺菌4c型(F4c)和2a型(F2a)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2005年和2006年自北京部分地区腹泻监测分离的弗氏志贺菌菌株(4c型10株,2a型20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用PCR检测侵袭性抗原基因ipaH,用改良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耐药谱,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0株血清型鉴定为F4c的菌株中,有7株间的PFGE图谱存在相当的差异,Dice系数为0.78~0.92,而F2a菌株与大部分F4c菌株间的距离较远(Dice系数小于0.8);F4c和F2a菌株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谱略呈差异。结论:采用PFGE能够很好地辨别弗氏志贺菌4c型和2a型菌株;弗氏志贺菌4c型菌株具有易变性,可在流行过程中产生PFGE图谱的差异、血清亚型的转换、耐药谱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20.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Vi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发现ⅵ抗原,这是首次报道。用ⅵ抗原的抗血清测定菌株的毒力,与vw抗原和毒力因子血清测定的结果完全一致,即仅毒力株有ⅵ抗原,无毒株则无。故可肯定ⅵ抗原是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一种毒力抗原。利用ⅵ抗血清测定菌株的毒力,是非常简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