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国内外首次报道采用改良兔血胰(月示)琼脂培养基,从狐体及其流产胎儿脏器中,分离得到阴道加德纳氏菌共145株。其中从流产胎儿脏器分离得到26株,分离率为92.86%。从流产空怀狐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118株,分离率34.01%。从阳性取皮狐鼠蹊淋巴结分离得到1株,分离率2%。血液中未分离到本菌。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揭示了该菌在狐体内的存在部位,优选出最佳的分离途径、时机与方法。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了本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 ̄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I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I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  相似文献   

3.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对从狐狸流产胎儿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16株菌进行了细胞形态、细胞壁显微结构的观察和生化、对人血红细胞具溶血性、DNA的G+C含量等测定。根据它们细胞呈革兰氏阳性到可变,形态从球杆到杆状的多形态性,接触酶和氧化酶均阴性,葡萄糖的O/F测定为发酵产酸,主要产物有乙酸和乳酸等主要产物,归为阴道加德纳氏菌,但由于它们对营养要求不苛求,生长速度快和对氧要求低等,又不同于人体来源的加德纳氏菌。因此,将这群菌另定为一个亚种——阴道加德纳氏菌狐狸亚种(Gardnerella vaginalis subsp.fox)。模式株为U80。  相似文献   

6.
对从狐狸流产胎儿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16株菌进行了细胞形态、细胞壁显微结构的观察和生化、对人血红细胞具溶血性、DNA的G+C含量等测定。根据它们细胞呈革兰氏阳性到可变,形态从球杆到杆状的多形态性,接触酶和氧化酶均阴性,葡萄糖的O/F测定为发酵产酸,主要产物有乙酸和乳酸等主要产物,归为阴道加德纳氏菌,但由于它们对营养要求不苛求,生长速度快和对氧要求低等,又不同于人体来源的加德纳氏菌。因此,将这群菌另定为一个亚种——阴道加德纳氏菌狐狸亚种(Gardnerella vaginalis subsp.fox)。模式株为U80。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流产率1.5—14.7%,空怀率3.2—47.5%,揭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除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大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染.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流产率1.5—14.7%,空怀率3.2—47.5%,揭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除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大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染.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狐狸阴道加德纳氏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注率1.5-14.7%,空怀率3.2-47.5%,提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小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植物内生菌在抗肿瘤天然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实验从植物茅苍术中利用纯培养方法和组织块法分离获得57株内生真菌,其中,从根中分离得到20株,叶中分离得到19株,茎中分离得到16株,果实中分离得到2株。对57株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KLMPAL027发酵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抑制率达到63.76%。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8株噬菌蛭弧菌对河水中分离的9株嗜水气单胞菌的裂解作用。结果发现,噬菌蛭弧菌Bd32的裂解率为77.78%;Bd83、Bd98的裂解率为88.89%,其余5株噬菌蛭弧菌对9株嗜水气单胞菌全部裂解。  相似文献   

12.
2006年至2007年我院烧伤创面感染细菌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2年本所分离菌株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采用CLSI2006年的判断标准对595株临床分离菌做药敏试验。结果595株细菌中G^-菌占61.51%,G^+菌占36.3%;G^-球菌占0.84%,真菌占1.75%。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新、头孢塞肟和哌拉西林耐药率高达92.5%-99.1%,更甚者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均高达100%。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相对较低。结论烧伤感染常见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变形杆菌和金葡菌,而且耐药性很强。  相似文献   

13.
LYC-1(Acinetobacter sp.)与LYC-2(Ancylobacter sp.)为两株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丁草胺高效降解菌。本研究考察此两株降解菌复配菌剂对丁草胺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LYC-1和LYC-2的菌悬液以3:1的比例混合时,其降解率最高,且高于两个单菌株的降解率。当丁草胺浓度为100 mg·L-1和200 mg·L-1时,混合菌达到最大降解率和生长量,分别为97.8%与1.26(OD600m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为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8月至2011年8月确诊的64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早、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耐药率进行比较.结果 64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产ESBLs 29株,检出率为45.31%.其中晚发型败血症ESBLs检出率明显高于早发型(56.41% vs 28.00%,P<0.05).早、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均小于26.00%;早、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药物的耐药率有差异,建议临床在抗感染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应用建立的Dot-ELISA方法检测了192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人工感染狐、疫苗免疫狐和菌检阳性狐血清,结果187/192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7.3%. 阻断和交叉试验证实,本方法具有特异性.敏感度为平板凝集试验(PAT)的28.1倍,为微量凝集试验(MAT)的5.5倍.重复性良好,与PAT、M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应用建立的Dot-ELISA方法检测了192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人工感染狐、疫苗免疫狐和菌检阳性狐血清,结果187/192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7.3%. 阻断和交叉试验证实,本方法具有特异性.敏感度为平板凝集试验(PAT)的28.1倍,为微量凝集试验(MAT)的5.5倍.重复性良好,与PAT、M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嗜冷嗜气弯曲菌(Campylobactercryaerophila)最近定为弯曲菌中嗜气群的一新种。这些病原菌分离自猪和牛流产胎儿和胎盘中,为革兰氏阴性、不发酵碳水化合物,过氧化酶和氧化酶阳性的螺旋状弯曲菌。在初分离时需要细螺旋体培养基,而不用常用的弯曲菌培养基;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初分离时需微嗜氧条件,但传代培养时,这些菌对大气中的氧有较好的耐受性。该菌不产生H_2S,可在2.5%NaCl中生长,对萘啶酸敏感。本研究报道—同性恋患者粪便中发现的此种病原菌及其分离方法、生化反应、细胞脂肪酸型和遗传学研究。该菌是从一个35岁没有AIDS病证据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收集到新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1120株,经检定符合本菌特征的74 7株(占66.7%),并筛选出其形态、培养特征及生化特性典型的有335株,分成36个不同血清群,并分别找出各群代表株制出抗血清。试验结果证明,用本套菌株制备的群血清,灵敏性和特异性效价都优于国外引进的参考菌株制备的抗血清。通过实际使用,对国内新分离菌株检定能提高定群率2—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病原菌的类型、分布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所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共送检168例次痰标本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痰液中共检出156株需氧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3株(59.62%),革兰阳性菌41株(26.28%),真菌22株(14.1%);在革兰阴性菌中,以克雷伯菌属为主,占总分离率的21.15%(33/156),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出24株(15.38%);革兰阳性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居多。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11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敏感率较高的是亚胺培南,其次是氨基糖苷类。结论本试验可提高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根据其病原学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BALB/c小鼠粪便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具有抑制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感染的G26菌株。通过16S rDNA鉴定分离株G26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G26)。体外试验证明G26能够显著抑制Lm生长;动物实验表明,分离株G26能够降低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减少单增李斯特菌在小鼠肠道内的含量和粪便检出量。结果表明,分离株G26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治疗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作用的潜在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