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恩沛  高建荣 《昆虫学报》1991,34(2):241-243
岩螨属(Petrobia Murray,1877)雌螨背面观椭圆形,具3对前足体背毛,9对后半体背毛和1对肩毛。背毛均不着生在结节上。足Ⅰ跗节具2对双毛。跗节爪垫状,具粘毛。爪间突钩状,具2列指向腹侧的粘毛。  相似文献   

2.
1974年在广东省海南岛地区,采到一种为害新会橙的叶螨,确定为一个新属新种。描述如下: 刺爪螨属 Acanthonychus,新属 前足体背毛3对,后半体背毛10对;背毛粗壮,具锯齿,着生于明显的突起上。足Ⅰ跗节具2对双毛,足Ⅱ跗节具1对双毛。跗节爪退化,各具1对粘毛;爪间突呈直角弯曲,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叶螨属两新种记述(真螨目:叶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叶螨属Eurytetranychus Oudemans雌螨背面观阔椭圆形,背毛13对,有臀毛,腹面基节Ⅱ有刚毛2对,肛毛和肛后毛各2对;爪间突呈简单的小爪状,微小;跗节上的双毛不典型,前毛与后毛不紧靠,或者双毛缺如,气门沟呈简单的小球状。我国曾报导本属叶螨2种:榆广叶螨E.ulmi Wang,1977和列氏广叶螨E.recki Bagdasarian,1948(王慧芙,1977)。 本文报导广叶螨属的两个新种,采自陕西和江西的榆树。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上海农学院。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我国苔螨亚科中的1个中国新记录属和4个新记录种。 中苔螨属Mesobryobia Wainstein,1956 前足体背面有向前突出的檐突,两侧明显突出,突出部位各着生1根刚毛。内骶毛间距大于后半体3对背中毛间距,内骶毛未达边缘;最后3对后半体背毛部分或全部着生于明显的结节上。跗节真爪和爪间突爪状,着生有粘毛。气门沟末端缠结。背毛13对,其中前足体背毛3对,后足体背毛10对。基节毛式为2-2-1-1。  相似文献   

5.
中国叶螨科一新属新种(蜱螨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大理的竹子上采到一种叶螨,经鉴定是叶螨族Tetranychini Reck,1950的一新属新种。描述如下(文内量度单位为微米)。 云爪螨属Yunonychus新属 前足体背毛3对,后半体有肩毛1对,背中毛3对,背侧毛2对,骶毛2对,臀毛1对;第一对背侧毛缺如。腹面有肛毛和肛侧毛各2对,爪间突粗壮,开裂为二,爪状。足Ⅰ跗节有双毛2对,足Ⅱ跗节有双毛1对。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叶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叶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叶螨属(Eurytetranychus Oudemans)属征:体大,近圆形;体壁柔软;背毛26根,有臀毛;爪间突为简单的小爪状;跗节上双毛不典型或缺如;肛毛和肛侧毛各两对;气门沟端部常膨大呈球状。 我国已报道四种广叶螨。即榆广叶螨 (E.ulmi Wang, 1977),列氏广叶螨(E.recki Bagdasarian,1948),华清广叶螨(E.huaqingnicus Ma et Yuan,1981)和丰城广叶螨(E.fengchengensis Ma et Yuan, 1981)。  相似文献   

7.
后长须螨属Appstigmaeus自Grandjean 1944年建立该属以来,至今仅记述4种。该属主要特征:须肢跗节末端为一丛小感觉毛,而不象长须螨科的其他属那样为三裂状毛;背面体壁密布线状皮纹;前足体背板退化,局限于前足体中央,板上仅有2对毛(ae,be);背毛13或14对,大多着生在独立小板上。本文记述生活于苔藓中的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复旦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8.
在广州采到一种叶螨,经鉴定属于广叶螨族Eurytetranychiani Reck,1950的一新属。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自然博物馆。 华叶螨属Sinotetranychus新属 模式种:广州华叶螨Sinotetranychus guangzhouensis新种 雌虫背面观呈阔椭圆形,背毛24根,着生在结节上,阔叶状或长叶状,有显著的粗绒毛。第三对后半体背侧毛和2对骶毛着生于体躯后缘;无臀毛。基节II只有刚毛1对。肛毛1对,肛后毛2对。足I  相似文献   

9.
新须螨属Cenopalpus Pritchard et Baker雌螨背面观椭圆形;有时体躯两侧平行,使背面多少呈长方形。背毛13—14对,其中前足体背毛3对,肩毛1对,后半体背中毛3对,亚背侧毛1对,背侧毛5—6对;亚背侧毛的着生位置与肩毛和第一对背中毛相平行。腹面有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殖前板和多少呈半圆形的生殖板。雌螨有肛毛2对,雄螨有3对肛殖毛。我国已发表的本属种类只有1种:丽新须螨Cenopalpus pulcher(Canestrini et Fanzago)。  相似文献   

10.
拉绒螨属(Lassenia)隶于真螨目(Acariformcs)的约绒螨科(Johnstonianidae),1957年由Newell建立。该属在我国尚属初次报导。拉绒螨属的幼螨栖于潮湿环境,寄生于双翅目昆虫体上。根据以下特征可将它与其他约绒螨幼螨区分开来:躯体背面前部的盾板上有较短的前感毛、较长的后感毛、前侧毛和后侧毛各一对;喙有发达的原喙毛、第二喙毛和第三喙毛;基节Ⅱ前方有发育完好的拉氏器(Lassenia-organ);须肢跗节长圆柱形,后方有感棒一根,末端和亚末端各有荆毛一根;跗节Ⅰ和Ⅱ背荆毛基部有伴毛(Companion seta)一根(Newell,1957)。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果园中常见的捕食螨——长须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须螨科Stigmaeidae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缝颚螨总科Raphignathoidea。该类螨体微小,一般在700微米以下。体色多呈黄、橙或红色。体壁柔软,具不同形状和数目的背板。螯肢基部通常愈合,螯肢呈细针状。气门沟发达,从螯肢基部可延伸至足Ⅱ基节。须肢跗节通常具一律状和一顶端三裂形的感毛。足Ⅰ、Ⅱ基节与足Ⅲ、Ⅳ基节呈两组分开。爪间突具三个分支,其末端各具呈“Y”形的粘毛。 长须螨多生活于苔藓、地衣、地面的枯枝落叶或土壤中,但某些种类生活于植物上,可以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采自家兔体表的姬螯螨科Cheyletiellidae姬螯螨属一新种Cheyletiella dengi sp.nov.,其鉴别特征为:“M”状气门沟呈12—13对双瓣状分节,膝节Ⅰ的感觉器官为长椭圆状及高杯状,雄螨阳茎长而弯曲,d_(1-2)毛很短,为d_3毛的1/4,肛侧毛3对,雌螨须肢跗节上具有叉毛和雄螨跗节上的双爪状物等。并对科、属及种间分类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埃须螨属Aegyptobia Sayed雌螨背面观椭圆形,须肢5节。喙盾宽,顶端钝圆;有时喙盾缺如。背毛16对,其中前足体背毛3对,肩毛1对,后半体背中毛3对,后半体亚背侧毛4对,后半体背侧毛5对。腹面具腹板和生殖板。雌螨肛毛3对,雄螨具4对肛殖毛。 我国曾报道本属种类三种:合肥埃须螨A.hefeiensis Ma et Yuan(马恩沛、袁艺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④厩真厉螨截肢前后的爬行行为,表明第1对足其感觉功能;②用古拉广厉螨分别截各对足驱避反应的对比试验,见到只有当截去第1对足跗节时失去嗅觉功能,而截去第Ⅱ、Ⅲ、Ⅳ对足时,各组都仍有嗅觉功能;⑤对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毒厉螨和鼠颚毛厉螨进行涂漆前后的驱避试验,显示当跗感器被涂满封闭,则嗅觉功能消失;④以0.5%结晶紫或龙胆紫液染色的截肢标本,观察了厩真厉螨、毒厉螨、格氏血厉螨、古拉广厉螨及尾足螨股一种螨,足Ⅰ跗节末端凹窝中,至少都存在两类感毛,钝钉型感毛和长而尖的刚毛型感毛;⑤厩真厉螨雌螨和幼螨跗感器的钝钉毛分别为8根和5根,另外各有2根短而尖的毛,分别测定了长度,描述了形态特点;⑥透射电镜观察厩真厉螨、毒厉螨等的跗感器钝钉毛,毛外围有表皮壁,壁上有很多微孔,内有中心腔,腔内有树突。属化感器——嗅觉器;⑦电生理技术研究,当用氨和醋酸的气体刺激厩真厉螨、毒厉螨的离体足Ⅰ时,均产生明显的应激电位差,充分证明足Ⅰ辩节有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15.
林延谋  符悦冠 《昆虫学报》1997,40(3):311-313
本文记述采自海南岛的杜克螨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兴隆杜克螨TuCke。ilaxingl。gensis新种(图雌螨:体长318Pm,宽203Pm,像长119pm。体卵圆形,红色,背面有网状纹。背毛22对,其中前足体4对,第1对掌状,第2‘3对扇状,大小略相等,第4对扇状,较前2对大。后足体有掌状背毛7对,4对在前足体与后足体之横缝间,外边第1对最大,第2对最小,3对在体躯两侧。未体背毛11对,3对在后足体与未体之横缝间,呈扇状;4对在体躯两侧,掌状,比后足体侧背毛长和大;未体中背毛4对,扇状,比其它背毛小,末体…  相似文献   

16.
文春根  吴浩彬  胡宝庆 《昆虫知识》2011,48(5):1465-1470
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6种蚌螨的腺毛和足爪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蚌螨的腺毛是由腺体、围腺片、刚毛和腺毛板共同构成的复合结构;对弯弓蚌螨的连续切片的观察表明,腺体是从体表延伸至体腔的消化道附近,由此认为蚌螨的腺体是由体壁皮层细胞演化而来。蚌螨足末除了爪外,还观察到跗节端部背面或腹面有体壁突及刚毛,因此,蚌螨足的步行结构不是仅由爪形成的简单结构,而是由爪、跗节末端背突或腹垫和刚毛组成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7.
瘿螨科一新属六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瘿螨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瘿螨科Eriophyidae一新属六新种。所用量度单位为μm。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新波羽瘿螨属Neocymoptus新属体纺锤形。背盾板近三角形,前叶突较明显,其端部中央略凹陷,背瘤位于盾后绿,背毛后指。缺基节刚毛1。足各节俱全,有模式刚毛,羽状爪单一。大体背坏波状,侧毛和腹毛俱全。1竹新波羽@螨Neqopsbonlousae新种(图1~5)雌螨:体纺锤形,长132,宽48,厚41。赚长18,斜下伸。背盾板长33,宽40,前叶突较明显,其端部中央略凹陷;背中线完整呈断续状,侧中线和亚中线完整,侧中线波状,后端相向会合;背瘤位…  相似文献   

18.
寄生在蚜虫上的足绒螨属一新种:真螨目:绒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绒螨属 Podothrombium 隶属绒螨科(Trombidiidae)。在已知的34种7亚种,只有4种有幼螨的描述。本文描述了寄生在蚜虫上的一种足绒螨属的幼虫新种,寡毛足绒螨 Podothrombium paucisetarum sp.nov.。与已知的4种足绒螨幼螨相比,该新种在背腹毛总数(NDV)、须跗节毛数、足指数(Ip)、盾板长(SD)、跗节Ⅰ、Ⅱ和Ⅲ的普通毛数、跗节Ⅰ、Ⅱ和Ⅲ的荆毛数等各主要特征上都与其它种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野脂螨Lardoglyphus konoi各发育阶段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利用室内培养获得的不同发育阶段的河野脂螨个体样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发育阶段(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河野脂螨卵呈椭圆形;幼螨足3对,未见生殖器官生长痕迹,生殖毛和肛毛缺如;若螨足4对,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有生殖毛和肛毛,但发育亦不完全。休眠体前端尖细,后端钝圆,呈梨形状。在末体区有吸盘板,其上有13个吸盘,呈2-2-4-5分布。成螨螯肢细长,剪刀状,其上的定趾和动趾上有几个小齿;顶外毛长度约为顶内毛的50%,与顶内毛处同一水平线上。雄成螨第3对足的跗节末端为2个粗钝的齿所替代;腹面有1个生殖区和带有1对肛门吸盘的肛区。雌成螨所有的爪均分叉;腹面生殖孔为1个纵向裂缝;肛门不伸达后缘。【结论】通过电镜扫描对河野脂螨不同发育阶段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的观察,更加详细地了解了该螨的形态结构,从而为脂螨科螨类的分类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鉴定新疆叶螨科苔螨属标本时,发现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石河子农学院标本室。白刺苔螨Bryobia nitrariae,新种(图1-9) 雌螨:体长435μm,包括喙475μm,宽326μm。体椭圆形,褐色。须肢跗节圆柱形,长为宽的1.5倍。端感器杆状,两侧刺状毛稍长于端感器,略呈弧形;背感器杆状,与刺状毛等长。口针鞘前端微凹。气门沟不甚发达,端部有小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