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宿舍空气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 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大学生宿舍内室内空气并分离鉴定其中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 采用ERIC-PCR扩增基因组DNA, 形成聚类图谱, 分析分离株的相似性。【结果】从收集到的300份空气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94株大肠埃希菌, 30株鉴定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离株, 检出率达15.46%; 产ESBLs大肠埃希菌ERIC-PCR指纹图谱条带相似性在50%?100%之间。【结论】大学生宿舍空气中存在着产ESBLs大肠埃希菌污染, 应加强对空气中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2.
粪便样品中大肠杆菌多态性分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粪便样品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比较了3种不同方法在分离鉴定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应用。首先,通过传统方法从粪便样品中分离,筛选和确定了一批大肠杆菌疑似菌株,再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待鉴定的大肠杆菌疑似菌株,已知大肠杆菌MG1655以及几种其它细菌进行ARDRA(AmplifiedRibosomalDNARestrictionAnalysis)分析,最后利用ERIC-PCR技术在个体水平上分析菌株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所有由传统方法确定的大肠杆菌疑似菌株和MG1655都属于同一ARDRA型,并与其它细菌的ARDRA条码型不同。这说明ARDRA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传统分析方法的结果吻合,利用ARDRA分析可以区分大肠杆菌和其它肠道细菌。但是在本实验中ARDRA分析不能反映大肠杆菌中不同菌株之间的多样性,ERIC-PCR则可以区分它们。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测定了施用复合微生物制菌剂Y30017后对蛋鸡舍内有害气体、鸡粪便排泄物成分的影响,分析该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规模化养鸡场鸡舍环境净化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鸡舍氨气浓度和硫化氢浓度分别下降了2.26 mg/kg和1.92 mg/kg(P<0.05);鸡粪排泄物pH值上升1.1%(P<0.05),粗蛋白含量提高了9.17%(P<0.05);每克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降低了37.17%(P<0.01),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11.49%和16.17%(P<0.05),未检出沙门氏菌。结果显示,鸡舍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养殖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Y30017控制规模化养鸡场污染物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可有效提高粪便废弃物的营养值,对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提质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4年从山东某鸡场发病蛋鸡群中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编号:ShD-2-04),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H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为50.4,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分离病毒致病指数(ICPI)为1.85,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42,表明该病毒具有新城疫强毒株的一些特征;其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国外发表的部分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之间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1.6%-87.2%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7.6%-90.7%之间。  相似文献   

5.
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具有高效、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清洁、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废气处理方面,但微生物气溶胶会作为二次污染物从废气处理设施排放到周围空气中。由于携带和传播有害微生物,微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和风险。废气生物处理设施既是微生物气溶胶的“汇”,也是微生物气溶胶的“源”。本文阐述了废气生物处理设施微生物气溶胶的逸散水平、群落结构和粒径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主要来源、影响因素和暴露风险,为废气生物处理设施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的识别和控制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ERIC-PCR分子杂交技术分析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了解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并找出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动物园及上海野生动物园所饲养的3只大熊猫2次采集的粪便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总DNA的抽提,并以此为模板获得反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ERIC—PCR和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比较各DNA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指数。结果除国庆(大熊猫)的第1次采集的样品(当时处于腹泻状态),其他各DNA样品的ERIC-PCR及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的相似性都达到85%~100%;佳斯及川川(大熊猫)2个个体2次采集的样品之间ERIC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分别为93%和87%,而国庆腹泻时的样品与健康时的样品之间则为71%。结论大熊猫不同个体之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相似,而且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比较高的稳定性,但当个体的健康出现问题时肠道优势菌菌群结构有一定波动。所采用的DNA提取方法、ERIC—PCR和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的高度重复性证明了之一分子生态学技术在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动态监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AGI-30生物采样器收集鸡舍空气样本,同时采集鸡舍中饲料、积尘、土壤和饮用水在内的环境基质样品。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镰孢菌菌株进行鉴定,利用tri5-PCR技术对镰孢菌菌株中产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菌株进行检测,目的是探明鸡舍环境中镰孢菌种类的分布特征和产毒菌株。结果表明,从采集的50份样品中分离获得139个镰孢菌菌株,鸡舍空气和基质中的优势菌株均为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在各基质中,土壤中镰孢菌总浓度最高,为4×102–1.35×104CFU/g,其次为饲料和饮用水;采用tri5-PCR技术筛选到42株tri5阳性镰孢菌菌株,其中以F. graminearum所占比例最高。研究明确鸡舍中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对鸡只疾病控制及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续五年从全国各地的送检病料中分离到14株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为了动态观察ALV-J囊膜表面结构蛋白(GP85)的变异情况,对这14株野毒株的囊膜糖蛋白基因(env)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将它们与HPRS-103株的GP85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V-J的囊膜表面结构蛋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而且这些变异主要集中在高变区hr1、hr2和vr3;这些野毒株GP85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6.6%~100%之间(从同一鸡场中分离到的两株ALV-J即BJ00302与BJ0303的同源性为100%,其它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均小于100%);有义突变与沉默突变的比例显示这3个高变区极有可能是免疫选择压作用的位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PCR—DGGE技术对某微生物肥料的质量进行了跟踪监测,并结合分离培养和克隆文库分析对其菌种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同一生产批次3个不同包装样品的细菌和真菌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etrophoresis)图谱相似性为80%-100%,3个不同生产批次之间DGGE图谱相似性为80%-88%,表明该微生物肥料的菌种组成的稳定性较好。但分离培养和克隆文库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菌种组成与产品标签说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产品标注的6种微生物组成,只有Lactobacillus属的微生物可与之对应,其他检测到的Bacillus、Monascus、Brevibacillus、Psudomonas和Penicillium属的微生物并未包括在产品说明中。研究表明用分子生态学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准确的对微生物肥料质量进行评估和峪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饲喂鸡腹泻的治疗效果以及分子机理。方法:从养鸡场土壤中选择性分离芽孢杆菌,通过优 化条件提高产生芽孢的比例;利用芽孢和大米混合后饲喂腹泻鸡,通过克隆测序分析腹泻鸡肠道微生物群落在饲喂前后的差异。 结果:我们分离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通过优化条件使产芽孢的比例提高到60 %。利用芽孢饲喂一周后能够有效地治疗鸡腹泻。 分析鸡肠道微生物群落发现:鸡腹泻后其肠道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造成腹泻鸡肠道主要菌群为动胶杆菌(Zoogloea sp.);经芽孢饲喂后,主要菌群转变为拟杆菌(Bacteroides sp.),与健康鸡的肠道微生物主要菌群相似。结论:我们筛选到一株可能 治疗鸡腹泻的芽孢杆菌,通过优化培养条件能够提高其产芽孢比例;腹泻鸡经芽孢饲喂后,其肠道中致病菌被益生菌所代替,形 成正常的肠微生物菌群而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临时展厅内空气微生物调查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临时展厅内空气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进而为博物馆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安全提供评估依据。方法利用空气采样器对博物馆不同楼层的临时展厅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利用纯培养的方法对空气微生物进行数量检测,利用全自动生化鉴定仪对微生物种类进行生化鉴定。,结果四楼临时展厅中的细菌数量达到(509±65.06)CFU/m3,显著高于其他楼层的临时展厅(P〈0.05),而一楼临时展厅内的真菌数量为(14±5.29)CFU/m3,显著高于二楼和i楼临时展厅(P〈0.05),但与四楼临展内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展厅内空气微生物中的真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为主,还包括毛霉属(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孢子丝菌属(Sporothrix)以及根霉属(Rhizopus);细菌则以微球菌属(Micrococcus)为主,还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U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daceae)、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放线菌属(Actinomyces)、苏黎世菌属(Turicella)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结论普通参观日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临时展厅内空气微生物浓度能够满足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要求,且微生物种类以条件性致病菌为主,正常条件下不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溶血性葡萄球菌(MRSH)的SCCmec基因型别及相同SCCmec型别菌株的同源性。方法多重PCR进行SCCmec分型,ERIC-PCR法对相同SCCmec型别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83株临床分离MRSH菌株中,SCCmecI型有23株(27.7%),SCCmecⅡ型有10株(12.1%),SCCmecm型有24株(28.9%),SCCmecIV型有1株(1.2%),I、Ⅱ混合型有8株(9.6%),I、Ⅲ混合型有6株(7.2%),Ⅱ、11混合型有5株(6.0%),I、Ⅱ、Ⅲ混合型有3株(3.6%),未分型3株(3.6%)。ERIC—PCR结果显示,23株SCCmecI型分为11型,其中A型5株,B型5株,C型3株,其余8株各为1型,2株未分型;10株SCCmecⅡ型分为6型,其中D型4株,E型2株,3株各为1型,1株未分型;24株SCCmecm型分为9型,其中F型11株,G型2株,H型2株,I型2株,5株各为1型,2株未分型。结论临床分离MRSH中,SCCmecI、Ⅲ型为多,部分菌株呈混合型别;相同SCCmec型别的部分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3.
臭氧浓度升高对盆栽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模拟研究了臭氧浓度升高(日变化熏蒸方式)对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分3个处理,即空气对照(CF,臭氧浓度约4~10nl·L^-1),臭氧浓度Ⅰ(OⅠ,8h平均75nl·L^-1),臭氧浓度Ⅱ(OⅡ,8h平均110nl·L^-1)。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后小麦茎叶、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都会降低,根系活力更是显著低于空气对照,可见臭氧对植物地下部分的影响是显著的。与对照相比,低浓度O3(75nl·L^-1)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没有什么影响;而较高的O3浓度(110nl·L^-1)会造成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9.3%,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5.3%,说明高浓度臭氧抑制土壤微生物的量。臭氧浓度升高后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AWCD)都明显低于对照;低浓度的臭氧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没有显著影响,而浓度较高的臭氧则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而对丰富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且也没有发现O3浓度升高对非根际土微生物的影响。可见,臭氧主要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而对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不大,且只有在高浓度的臭氧处理下才会显著降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4.
王文杰  刘玮  孙伟  祖元刚  崔崧 《生态学报》2008,28(10):4750-4756
林下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是当今森林资源利用的热点,通过林床清理可以获得廉价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但其对林分土壤碳收支的影响尚不清楚。运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法)连续两年观测了林床清理对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土壤呼吸及物理性质的影响,并估算了林床清理生物质资源利用对落叶松人工林碳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床清理能够降低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2a的平均值由2.20μmol&#183;m^-2s^-1降低到1.18μmol&#183;m^-2s^-1,平均降低幅度1.02μmol&#183;m^-2s^-1,年呼吸总量由41.2μmol&#183;m^-2a^-1降至22.4μmol&#183;m^-2a^-1,而且,使土壤呼吸Q10值从2.33降低到2.22,R0值从0.61μmol&#183;m^-2s^-1降至0.36μmol&#183;m^-2s^-1;林床清理能够使林床土壤温度冬季低于对照,而夏季则有相反趋势,清理使得林床土壤湿度变化幅度加大,而且秋季和春季较对照低,而夏季偏高;林床清理使得表层土壤容重要比对照未清理样地高53%(P〈0.05),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比未处理样地低49.5%(P〈0.001),毛管孔隙度较对照未清理降低约15%(P〈0.001)。林床清理导致林下生物质资源所储藏的碳非呼吸性释放约175.0mol&#183;m^-2,当考虑到林床清理导致的土壤呼吸的降低作用时,所测定的2a内土壤净碳支出由175.0mol&#183;m^-2降低至137.4mol&#183;m^-2。林床清理措施增加生物质资源利用和其所导致的土壤呼吸释放减少,能够减少非冉生资源利用导致的碳释放压力。但仍然需要注意到林床清理使得土壤物理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不利于落叶松的生长和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血清学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1963--1973年间从我国15个地区收集的大肠杆菌3767株血清学分型研究结果。除少量菌株分自动物外,其余均分自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共分离到82个。抗原组和43个H抗原。与流行性婴儿腹泻有关的肠遒致病性大肠杆菌O…菌株占45.66%,O128为9.51%,O114为9.10%,为国内最常见的0抗原组。O111: K11(B4):H-9 O11:K58(B4):H29O114:K90(B):H_三个血清型为国内最常见的血清型,共占48.7%。从腹泻患儿分离的普通大肠杆菌中,O1-一O11菌株占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16.
FISH-FCM方法检测酵母-细菌二元体系中微生物数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燕燕  陈进军  郑少奎 《生态学报》2008,28(10):4849-4855
以废水生物处理系统和生物发酵系统出现的酵母-细菌二元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二元体系生物样品的最佳超声分散条件以及同时检测酵母和细菌数量时荧光原位杂交(FISH)-流式细胞术(FCM)技术的测量精度。染色-FCM检测表明:同时适用于混合酵母样品(酵母假菌丝)和混合细菌样品(活性污泥絮体)的最佳超声分散条件为100W、60~90s,但过强超声条件(120s)对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纯培养物(或细菌Escherichia coli纯培养物)的超声粉碎效果完全不同于混合酵母样品(或混合细菌样品)。在此基础上,以C.tropicalis和E.coli分别作为酵母和细菌的模式微生物,采用双探针杂交的FISH—FCM技术检测了背景微生物(C.tropicalis或Ecoll)浓度为10^7个/ml时二元体系中目标微生物(10^2~10^7个/ml)的数量。流式细胞仪能够明显区分噪音和二元体系中的酵母和细菌,因而一次进样时能够同时分析两种微生物数量,并且目标微生物浓度可以精确到10^4个/ml,此时微生物含量仅为0.1%,其中细菌浓度甚至可以精确到10^3个/ml(相应含量仅为0.01%)。然而,当二元体系中目标微生物浓度过低时(〈10^4个酵母/ml或〈10^4个细菌/ml),背景微生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FISH—FCM技术的测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本次调研共采集合肥地区五个大型鸡场的150个新鲜鸡粪便样品,结果在62个粪样中检出了隐孢子虫,总阳性检出率为1.3%。因五个鸡场均发现有隐孢子虫,说明该虫感染在合肥地区较为普遍。不过,各鸡场之间的阳性检出率从10.0%到83.3%高低不等。本研究同时剖检了其中四个鸡场的38只病死鸡尸,发现隐孢子虫的有11只,死鸡感染率为28.9%。通过鉴定,首次认为安徽省有火鸡孢子虫(C.Meleagridis)和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两个虫种。统计分析得知:隐孢子虫的阳性检出率与鸡群的日龄呈一种极显著的抛物线形相关关系;与球虫感染相比,虽然阳性检出率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均可达到同(第)一位(原虫)感染水平;不过,二者之间不存在有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粪便中检出念珠菌孢子或假菌丝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8年4月住院患者送检的粪便标本,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念珠菌菌种,并记录患者粪便常规及临床资料。结果其间共检测1011份粪便,有86份(8.51%)有真菌生长;其中念珠菌阳性76份(7.52%)。60岁以上老年人阳性者33份(占43.42%)。基础疾病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三者为著(占31.58%)。有21例患者(27.63%)粪便性状有异常,以糊状便为主。结论粪便中检出芽生孢子和(或)假菌丝对诊断念珠菌性胃肠道感染有重要价值,尤其要关注抗生素应用患者。  相似文献   

19.
鸡Zong菌的液体发酵与毒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Zong菌Termitomycesalbuminosus(Berk).Heim采自四川西昌野生子实体,经分离,纯化,鉴定、保存于PDA琼脂斜面培养基。报道鸡Zong菌菌丝体深层发酵在500L发酵罐中,温度28~30℃,pH6.0~7.0接种量1%~1.5%,通气量为1:1~1:1.2(体积比),可在30h获得鸡Zong菌菌丝体24.5g/L(干重)还对鸡Zong菌菌丝体的毒性进行了探讨,选用Am  相似文献   

20.
在兰州市随机采集的216名健康婴幼儿粪标本经分离并对其培养特性、菌落菌体形态特征、生化反应特性以及毒素原性等进行一系列检查,检出了37人的粪便含有艰难梭菌(104─108/g),检出总阳性率为17.1%,新生儿、婴儿及幼儿各年龄组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3.5%(19/41)、33.3%(13/39)、13.9%(5/36)。37株分离菌中毒素原性阳性者仅有8株(21.6%),均分布于婴儿与幼儿两组。新生儿141人中27人的粪标本为胎粪,只有1人(3.7%)含艰难梭菌(2×106/g),但不产毒素。所有婴幼儿中有22人因各种原因曾用过抗菌药物,但仅有2人的粪便含艰难梭菌,而且均为非产毒株,表明艰难梭菌检出率与药物服用之间似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