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灭幼酮防治褐稻虱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锡康  龚才根 《昆虫知识》1990,27(5):269-271
1988年应用25%灭幼酮可湿性粉剂防治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经不同用量、不同施药方法与不同虫龄的防治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每亩用灭幼酮20~30g,于褐稻虱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喷雾处理,防治效果为85.31~93.92%,残效期30天以上。一次施药即可控制褐稻虱为害,对天敌、作物安全,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省工、省时,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了复方生物农药宁虫素对蔬菜、水稻害虫的毒力及药效特性,结果表明,该药集速效性、特效性于一体,对蚜虫、褐飞虱的毒力分别为:0.63ppm和2.00ppm。田间试验表明,宁虫素可有效地控制蔬菜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稻飞虱等的危害,防效显。田间使用宁虫素后,平均蛛虱比明显优于噻嗪酮和吡虫啉,生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北京和湖南烟粉虱生物型及其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是蔬菜等园艺作物上为害严重、最难以防治的害虫之一,生产上防治该虫主要还是依靠化学药剂。本研究鉴定了北京、湖南地区设施蔬菜上烟粉虱的生物型,并监测了其对6种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北京、湖南地区蔬菜烟粉虱生物型分别是Q型和B型。两地烟粉虱对阿维菌素尚处于敏感状态;对烯啶虫胺及其他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和吡虫啉的抗药性达中抗到高抗水平,湖南地区抗性水平比北京地区更高,抗性倍数最高达到71.58倍;传统杀虫剂毒死蜱和联苯菊酯对湖南、北京两地烟粉虱的毒杀活性差。  相似文献   

4.
由于烟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等粉虱害虫在我国猖獗为害,我国已从种群动态监测到害虫综合治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为了有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我们制定了保护地蔬菜与露地蔬菜生产上粉虱害虫的系统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包括调查与监测的目的、样本大棚或田块的选择,粉虱各虫态发生数量的调查、监测与统计方法等,并根据保护地蔬菜与露地蔬菜的生长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粉虱害虫预测预报、防治阈值、防治对策及防控时间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嗜虫书虱的致死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系统测定了灭幼宝(Pyriproxyfen)和烯虫酯(Methoprene) 2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储藏物主要害虫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的生物活性。采用饲料混药法,针对不同浓度的灭幼宝和烯虫酯分别对嗜虫书虱若虫的致死作用,对若虫发育历期,成虫繁殖力和卵孵化率的影响设置不同处理和重复。结果表明,灭幼宝对嗜虫书虱若虫的致死作用非常明显,其效果比烯虫酯好;不同浓度的灭幼宝使若虫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 灭幼宝和烯虫酯对嗜虫书虱的成虫无杀伤作用,但对成虫的产卵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的作用浓度却相差5倍。灭幼宝对卵的孵化率影响更大,因而具有更显著的杀卵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温室白粉虱大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是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等地区蔬菜上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昆虫,尤其是保护地生产受到威胁更大,此虫严重发生时可使作物减产40—60%。为控制粉虱为害,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做了一些防治试验。本文仅就近年来粉虱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谈一些粗浅看法如下。 如何解释近年来粉虱大发生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二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近年来由国外传入;一种观点认为与保护地生产的发展有关。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后一种观点的理由更为充足。主要依据是:其一,据有关研究人员观察记载,在北京五十年代、天津六十年代均见到此虫,这说明粉虱不是近年来由国外传入的。其二,调查中发现此虫在天津地区室外不能越冬,而露地作物上粉虱发生的轻重程度与距离有粉虱发生温室的远近及温室中越冬粉虱的虫量多少有关。基于上述二点,结合调查研究,现提出如下见解。 七十年代以前,粉虱在北方地区仅以少数个体找  相似文献   

7.
靳永  谢玉  张波涛  邵永  杨列芳 《昆虫知识》2007,44(5):734-736
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山东省薛城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叶片中越冬。对成虫、初孵幼虫和越冬幼虫的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分别选用1.8%阿维菌素2500倍液或2.5%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成虫或幼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橄榄星室木虱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佘春仁  潘蓉英 《昆虫学报》1997,40(2):177-182
记述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 Yang et Li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天敌种类和药剂防治试验。此虫在福州一年发生7~9代,第一代成虫始见于4月下旬,世代重叠明显,一年中的7月上旬至9月上旬先后出现三个成虫高峰,而以9月上旬的成虫数量最多。药剂防治试验表明,20%灭扫利防效最好,喷药后第2d药效达96.5%;其次是10%溴氟菊酯,喷药后第2d药效达到93.8%;此外,2.5%敌杀死、40%氧化乐果与80%敌敌畏等药效也在81%~90%。天敌种类繁多,诸如瓢虫、草蛉、郭公虫、蜘蛛与捕食螨等。尤以瓢虫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当多,在抑制橄榄星室木虱的种群消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工作还包括首次引用绿僵菌属(Metarhizium)于橄榄星室木虱之防治,开辟了该虫防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市糖胶树上的鸭脚树星室木虱为对象,调查其发生和为害特点,并选用0.5%印楝素、阿维·啶虫脒、3%啶虫脒和20%吡虫啉共4种低毒高效农药进行室内毒力试验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市鸭脚树星室木虱发现普遍、危害严重。0.5%印楝素、阿维·啶虫脒和3%啶虫脒对鸭脚树星室木虱若虫的室内杀虫效果较好,20%吡虫啉则较差。林间施药0.5%印楝素、阿维·啶虫脒和3%啶虫脒20d后,鸭脚树星室木虱若虫的死亡率均达63%以上。结合害虫综合治理和环境生态保护的实际情况,建议使用0.5%印楝素对鸭脚树星室木虱若虫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烟粉虱在我国的发生为害现状及其非化学控制对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 (BemisiatabaciGennadius )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主要害虫之一。烟粉虱早在 40年代在我国就已有记载 ,现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2 2个省市。过去烟粉虱在我国为害并不严重 ,近年来在广东和北京等地已成为蔬菜和园艺作物生产的严重障碍。除直接为害外 ,烟粉虱可传播番茄和南瓜曲叶病等5种难于防治的病毒病。到目前为止 ,已报到 1 8种寄生性天敌、1 7种捕食性天敌及 1种虫生真菌。本文简要慨述烟粉虱在我国的发生为害与传毒现状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非化学控制烟粉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温室中常见粉虱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有些在田间为害经济作物的杂食性粉虱由于栽培方式的变化,逐渐侵袭温室蔬菜作物和花房观赏植物。所以在加强温室和花房的粉虱防治工作的时候,正确识别粉虱的种类是有一定意义的。现在简单介绍以下四种粉虱的识别。其中,一种不仅在蔬菜作物上,而且在观赏植物上发生都很猖獗;而另外三种则常在花房内为害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12.
中晚粳稻区褐飞虱防治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夕林  张建明 《昆虫知识》1999,36(3):129-132
为了解二代褐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为科学使用噻嗪酮、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稻飞虱提供依据,作者在武育粳3号上,通过接不同的虫量,并进行笼罩的方法,研究了二代褐飞虱的增殖规律和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并进行了锐劲特防治不同世代褐飞虱策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褐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在水稻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区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褐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9576**),关系式为 y=- 18.3302+ 10. 2892lgx(x为 8月上旬褐飞虱百丛虫量),防治指标为 110-120头。因此,在早发年,迁入量较大的年份必须采取“治二压三控四”的策略,1996-1997年全面推广这一策略,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烟青虫 H 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是云南省大理州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主要危害烤烟、甜椒及十字花科蔬菜。 1 999年春夏季 ,由于高温干旱 ,烟青虫在大理州 2 0 0 0 hm2甜椒上暴发危害 ,轻的损失 2~ 3成 ,重的损失 5成以上 ,其经济损失在 1 0 0 0万元以上。菜农在防治该虫时 ,普遍反映药剂的防治效果差 ,为了筛选出生产上需要的有效防治药剂 ,本文进行了此项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1 .8%害极灭乳油 (阿维菌素 ,瑞士诺华公司 ) ,5 %锐劲特悬浮剂 (氟虫腈 ,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 ) ,40 %乐果乳油 (重庆农药厂 ) ,80 %敌敌畏…  相似文献   

14.
设施黄瓜烟粉虱的区域生态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是设施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为探讨烟粉虱的可持续控制方法,在蔬菜试验基地,通过虫源清理、黄板诱杀、诱集剂诱杀和芹菜间作驱虫等综合措施,研究非化学措施对黄瓜烟粉虱的持续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烟粉虱扩散迁移阶段,虫源的距离与成虫向大棚的迁入量呈负相关,虫源虫量与迁入量呈正相关;虫源扰动对烟粉虱迁入具有促进作用;烟粉虱在扩散过程中对新寄主仍遵循就近选择的原则;对黄板的选择性明显高于黄瓜,两者之间的虫量比在7.91∶1~420.00∶1;在棚内使用黄板加引诱剂及黄板加芹菜对黄瓜上的烟粉虱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0%以上。结果表明,区域生态防控是对烟粉虱进行可持续绿色控制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介绍了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该微虫笼利用具盖塑料杯、条形发夹等材料制作而成,底部直径3 0mm ,高约3 5mm ,单个重量约5g。虫笼可开启的底板上特制一小圆孔,便于接入粉虱成虫。可将单头或小群体粉虱罩在植物叶片上饲养观察,使用方便。可用于粉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适应性、交配行为以及饲毒和传毒等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用药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采自广东省广州、南雄、雷州、连州、海丰、怀集和大埔等7个地方田间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呋虫胺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广东地区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敏感性LC_(50)值为2.3187-7.1489mg/L,抗性倍数分别为4.93-15.21倍,南雄地区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广州、海丰和雷州等3个地区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大埔、连州和怀集等3个地方褐飞虱已对烯啶虫胺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广东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呋虫胺的敏感性LC_(50)值为3.6696-11.8093 mg/L,抗性倍数为26.21-84.35倍,表明广东省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呋虫胺均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建议在防治褐飞虱时,对于低水平抗性的烯啶虫胺应轮用、混用,对中等水平抗性的呋虫胺应限制使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药剂对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防治效果,为该虫的化学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烟粉虱成虫为试材,采用浸叶法,进行10种药剂对烟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实验;采用喷雾法,在大棚黄瓜田进行10种单剂和9种混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试验。其中阿维菌素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最高,其LC50为2.8609mg/L,精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最低,其LC50为389.1049mg/L,乙基多杀菌素对烟粉虱成虫无杀虫效果。9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噻虫嗪精高效氯氟氰菊酯。10种药剂在田间对烟粉虱的防效依次为:噻虫嗪阿维菌素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精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螺虫乙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乙基多杀菌素。9种混剂的防效试验表明,有6种混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比单剂防治效果好,其中效果最好的是阿维菌素与三种新烟碱类药剂的混用。  相似文献   

18.
在25℃温度条件下,在九里香(Murraya panicuata)嫩枝条上研究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混合虫态、卵、低龄若虫、高龄若虫、柑橘木虱分泌物对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irs(Oudemans)雌螨的吸引作用,以探索与评价捕食螨对柑橘木虱各虫态及分泌物的趋向性。研究发现:1.柑橘木虱混合虫态对胡瓜新小绥螨的吸引作用在试验后第2小时经测验达到显著水平(P<0.05),第3小时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柑橘木虱混合虫态对胡瓜新小绥螨有很强的吸引作用;2.柑橘木虱卵对胡瓜新小绥螨雌成螨无吸引作用;3.试验开始后第15小时在试验区胡瓜新小绥螨数量分别高于空白区25.00%、18.33%、13.33%、15.00%和23.33%,柑橘木虱低龄若虫对胡瓜新小绥螨有较强烈的吸引作用;4.柑橘木虱高龄若虫对胡瓜新小绥螨吸引作用在第1小时最高,第25小时在试验区胡瓜新小绥螨数量分别高于空白区25.00%、18.33%、13.33%、15.00%和23.33%,柑橘木虱低龄若虫对胡瓜新小绥螨有较强烈的吸引作用;4.柑橘木虱高龄若虫对胡瓜新小绥螨吸引作用在第1小时最高,第23小时最低,第4小时开始回升,第5小时可达到51.67%。可见柑橘木虱高龄若虫对胡瓜新小绥螨有一定的吸引作用;5.柑橘木虱分泌物对胡瓜新小绥螨吸引作用在第1小时最高,试验区胡瓜新小绥螨数量高于空白区33.33%、胡瓜新小绥螨不能取食柑橘木虱分泌物,第2小时胡瓜新小绥螨向外逃跑的比率增加。但胡瓜新小绥螨在试验区数量仍高于试验区,柑橘木虱分泌物对胡瓜新小绥螨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本试验环境开放,模拟自然状态。在柑橘木虱混合虫态发生的情况下,胡瓜新小绥螨对其具备搜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在盆钵和田间小区控制条件下进行。初步结果表明褐稻虱、纹枯病对水稻的为害造成的减产趋势为病虫混合区>单虫区>单病区,但病虫混合为害效果小于单虫单病的为害效果相加。测定受害株内含物的结果表明,褐稻虱消耗可溶性糖较多,纹枯病消耗淀粉较多。初步的试验结果为防治指标的制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种适合烟粉虱实验观察的微虫笼的改进及其制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进并制作了一种适合烟粉虱Bemisisa tobaci(Germadius)试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该微虫笼由透明塑料杯、不锈钢夹子等材料制作而成,底部直径45 mm,高约20 mm,其优点在于制作简易、个体轻便(3.53-3.55g/个)、易于观察(透明度高).该微虫笼适用于烟粉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适应性以及毒力测定等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